回覆列表
  • 1 # 古月濟生

    女人離婚,心理肯定受到傷害,所以拿不讓看孩子而懲罰對方,而又以造成今天這個局面不是個人的原因為由從而獲取心理平衡(合理化作用的心理防禦機制)。

  • 2 # 淺悅卷卷

    一種心理狀態的形成,並不是一瞬間就被內心接受併合理化的,那些看似一個瞬間的決定,也是日積月累的的結果。

    對對方強烈的不認同

    對前夫之前對自己的傷害認同為這個人的人品是有問題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與這樣一個人去接觸。

    因為自認為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是正確的,對方與自己不同當然就不應該再存在於孩子的周邊。

    不讓孩子與自己的爸爸見面,是對自己前夫極大的否定,相當於告訴他,“這個孩子不再與你有任何關係”

    周圍環境影響

    一個人作出的決定看似是個人行為,其實與周圍環境有莫大的關係。

    父母的態度與說法,朋友的態度都足以影響她的決定。

    有時候她自己這樣考慮的時候,還是帶有猶豫和懷疑的,她不知道自己的決定是不是正確。

    但是,如果周圍的人都是支援她這種想法的,無形中會給她增添巨大的力量,幫助她來做決定。

    自我說服,心理合理

    不讓孩子見爸爸,最開始的時候,她也許是猶豫的,害怕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影響。

    但是,想起她的恨意來,便說服自己,讓自己把那種想法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慢慢的不停的重複這個過程,便自己也會認同,就算沒有爸爸,也無所謂。

    一個心理觀點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個孵化過程,這個過程的時間長短受她自己的心理受傷情況及周圍的推進力影響。

    相對應的,要改變這個心理也需要一個過程,前夫離婚後的做法及態度會是最大的可以改變的契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買第一部車,多久之後就產生後悔的感覺了?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