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茶坊酒肆話紅樓
-
2 # 水利千秋
鄭國渠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的修建背景,看起來頗像一幕經典的歷史輕喜劇,但在這輕鬆幽默的情節背後,隱含著諸侯激烈紛爭詭密莫測的風雲,以及兼併戰爭裡心驚動魄的爭鬥和廝殺。
背景之一:秦國國力的不斷增強,加快兼併天下的步伐秦國自秦穆公以後的幾代國君在政治上積極實行變法,發展生產,秦國迅速崛起。至秦惠文王、武王、昭王繼續發揚開拓精神,南取漢中,西舉巴蜀。秦昭王末年,在蜀地修建了經天偉地的大工程“都江堰”,極大的促進了秦國農業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至秦始皇繼位時,秦國已經據有天下三分之一的土地,五分之三的財富。隨著秦國國力的不斷增強,秦國也加快的兼併天下的步伐。
背景之二:為了消耗秦國國力,南韓設計了“疲秦”之計南韓緊鄰秦國的東邊,其位置正處在秦國東擴的交通要道上,而且國力比秦國弱得多,首當其中要遭兼併的便是南韓。韓桓王面對亡國的危急,惶惶不可終日。他想出了一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妙招,利用秦國急切想實現一統天下的夢想,設計了“疲秦”之計。此計就是派水利專家鄭國,遊說秦國興建連線涇水和洛水的長渠,讓秦國國力在這項勞民傷財的巨大工程消耗殆盡,使其無力再侵犯南韓。這便是修建鄭國渠的最初由來。
然而歷史在不輕意間,跟人開了一個“小”玩笑,演出了一幕“輕喜劇”。鄭國渠的修建,雖然能讓南韓多活了幾年。但鄭國渠建成之後,使昔日貧瘠的關中地區變成了“糧倉”,秦國的國力更加強大,並迅速統一六國。鄭國渠也因此成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
3 # 騰格里格
南韓已成為秦國向東方擴張的阻礙,而且秦國的國土幾乎將南韓包圍,南韓人害怕秦國入侵,所以派水利工程師鄭國作為間諜,向秦王獻策,以興修水利之名,耗費秦國的人力物力,好讓秦國變得國力空虛,無法繼續東進入侵南韓。
別國不是派刺客,就是派間諜,而南韓卻派去了專家,且是個水利專家,真是愚蠢到友愛啊。
鄭國到秦國向秦王獻策,秦王聽後大喜,秦王本就打算興修水利,造福於民,苦於找不到人才,於是鄭國就開始了他的‘疲秦’之路。
從長遠的戰略考慮,修建水利工程對於開發關中農業的意義要遠大於對國力的消耗,這對於秦國是有利的。於是秦王聽後沒有怪罪鄭國,還是繼續讓他主持該水利工程,直到完工。
一次美麗的失誤,疲秦之略成了強秦之策,南韓的失策無意加速了自己國家滅亡的速度。
回覆列表
鄭國渠修建時是在戰國末期,嬴政尚未統一天下,但是此時的秦國國力已經遠非其餘六國所能比的,但統一天下是遲早的事情。
南韓是七國中最小的一個國家,並且和秦國是鄰居,面對要人有人、要錢有錢的秦國,南韓想出了一個比較損的戰略,就是消耗秦國的人力物力,而修建鄭國渠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藉口,這個專案工程非常龐大,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和人力,這樣修個幾年下去秦國可能就沒有什麼精力來攻打南韓了。
可以說鄭國渠是一個美麗的誤會,雖然南韓目的不純,但是鄭國渠的確是一個功在千秋的事業。
說到鄭國渠那肯定離不開鄭國這個人了,鄭國是南韓派往秦國做奸細的水利專家,可當鄭國真正開始修建水渠時,卻一心將精力放在了修渠上面,完全沒有做到一個間諜本職該做的工作,作為專案總負責人,管理著數十萬人,經手的經費也是十分巨大,只要偷偷做點手腳便可以富的流油,可是這些鄭國都沒有做,他就是在一心一意的在修建水渠,也正因為由他主持修建了這個水渠,所以被稱為鄭國渠。
鄭國渠的立項正是鄭國一手積極促成的,當時的嬴政還小,國中大小事物一切由丞相呂不韋說的算,鄭國在花了大量的金錢買通關係得以見到呂不韋,說服呂不韋后便開始了這一巨大的工程。
鄭國渠鑿涇水,傍北山,經過涇陽、三原、高陵、臨潼、富平、蒲城,東注洛水,總長三百餘里,用來灌溉農田,可以一舉解決幾百年來一直制約關中地區農業發展的缺水問題,這一工程比當年李冰修建的都江堰還大上數倍,在徵用了數十萬人民,經歷了長達十年的工期仍沒有建完,但這是鄭國修建水渠的目的、南韓弱秦的目的被秦國發現了,於是鄭國被投入了監獄,最後在李斯的幫助下鄭國得以生還,水渠得以繼續施工,因為水渠的建成的確對秦國有著莫大的好處。
水渠建成後,關中四萬多頃的不毛之地均會被改造成肥沃的良田,這可以解決秦國三分之一人口的吃飯問題,或者可以解決一支六十萬大軍越境作戰的糧草問題。
我們都知道漢唐盛世的都城長安,其位置正是處於因鄭國渠而繁榮富庶的關中平原之上。
鄭國對修建水渠的結論是:“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代之功”。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得以使鄭國撿得一條性命,可以繼續修建水渠,才會有後來的漢唐盛世。
關於鄭國還引起了另外一個故事,那就是嬴政驅逐外客,在鄭國剛剛被投入監獄後,受到宗族勢利影響,嬴政準備驅逐外客,將六國來秦國當官的外客全部驅趕走,包括李斯,可最後在驅逐的路途中,李斯給嬴政寫了一篇《薦逐客書》,得以使嬴政回心轉意,重新任用外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