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粵語歌壇的實力唱作人也越來越少,或是越來越不被人們所熟知。外面的聲音太大,大到很少有人去細細尋找有靈魂訴說的粵語歌,抓耳的音樂稍弱就被埋沒在浩瀚洶湧樂潮中。現今,大多數人的關注點早已不是歌聲、歌詞、旋律和意境了,更多的是去關注歌手的包裝,例如某些歌手的顏值、感情生活、綜藝等等逾越了音樂本身,這也導致某些歌手丟去了其本質而去製造某些另類的包裝特色。也是,幾年下來,香港叱吒樂壇獲獎的反反覆覆就那幾位歌手。

169
回覆列表
  • 1 # 小馬自媒體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因為內地有錢了。

    香港2019年GDP達到了2.52萬億,2019年上海GDP超3.8萬億。

    在那個時候我們發展經濟向香港取經,學習經濟建設。順手把流行娛樂文化也播種落葉(歐美的不符合國情,先研究學習港臺)

    經濟文化我們都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崇拜才會模仿,才會去追求。

    世界文化也通過香港好似隧道里的風口,吹拂大陸。

    上過高中的都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你要想有人來學習咱們必須弄的民富國安,那樣來的人能把門檻踏破了,反之亦然。

    當大陸發展好了經濟,娛樂業也日趨完善,粵語歌需求性就沒以前那麼高了。

    加上外部歐美日韓的衝擊,把本就日漸減少的份額弄得更加尷尬。

    我們還學習了香港的房地產經濟增長模式,這個一言難盡。

    粵語歌的衰落從一開始就是一件必然的事情,我們不必難過。喜歡的默默珍藏,某個晚上帶上耳機,放一曲喜歡的粵語給自己。

  • 2 # 可樂視訊

    謝謝邀請,在中國喜歡聽粵語流行歌曲的歌迷不在少數,上個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是粵語歌壇的黃金時期,21世紀以後粵語歌逐漸衰落,為何曾經輝煌一時的粵語流行歌曲會衰落呢?這得從粵語歌壇的發展歷史說起。

    一般情況下,我們所說的粵語歌是指用粵語(廣東話)唱的流行歌曲。大家都知道粵語又稱作廣東話、廣府話,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一。廣東、香港、澳門、廣西、海南等地區都有使用粵語的人口,中國廣東省是粵語使用人口最多的地方,有近4000萬人說粵語,全世界使用粵語的人數約7000萬。除了使用粵語的人喜歡聽粵語歌,很多非粵語地區的歌迷也會聽粵語歌,因此粵語歌的受眾還是比較廣的。

    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香港真正流行的音樂是粵曲,粵曲源自粵劇清唱。從粵劇滋生出來的粵曲將全出粵劇化整為零,在民間流傳,一般歌壇附設在茶樓之內,供人品茶聽曲。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香港的粵語電影開始流行,當時的電影演員均曾推出粵語唱片,但粵語歌只是粵語電影的附屬品,帶有濃厚粵劇風格的唱腔不太受年輕人的喜歡,當時香港的年輕人喜歡英文歌和國語歌。一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的中後期,粵語流行音樂始終未走出低下階層音樂的形象。

    “粵語流行音樂”的分水嶺出現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以蓮花樂隊主唱許冠傑為代表的香港歌手,帶動了粵語流行音樂的潮流,其後粵語流行歌曲蓬勃發展。許冠傑1972年首唱的《鐵塔凌雲》是近代粵語流行歌曲的開端,因為這是第一首真正意義上的粵語流行歌曲,它完全擺脫了粵劇的影響。1974年顧嘉輝為香港TVB版電視劇《啼笑姻緣》創作了主題曲《啼笑姻緣》,這首歌由當時從未演唱過粵語歌曲的仙杜拉演唱,沒想到這首歌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幾乎所有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啼笑姻緣》和《鐵塔凌雲》是香港近代粵語流行歌曲的開端,它們的出現標誌著香港社會各階層普遍接受粵語流行歌曲。

    在許冠傑的粵語歌曲得到好評之後,其他歌手紛紛改變唱國語歌及英文歌的路線,比如:溫拿樂隊、徐小鳳、羅文、甄妮、林子祥、關正傑、葉麗儀等。締造粵語流行歌壇的兩大創作巨匠顧嘉輝、黃霑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創作了大量經典的歌曲,他們既捧紅了大批香港本土歌手,又將粵語歌壇推向頂峰。1977年顧嘉輝作曲,黃沾作詞、羅文演唱的粵語歌曲《家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這首歌標誌著粵語流行歌曲有了屬於自己的文藝作品,標誌著粵語流行歌曲終於可以登上大雅之堂。我們都說許冠傑是近代粵語流行歌曲的開山鼻祖,而羅文則是將粵語歌曲帶上大雅之堂的最大功臣之一。

    在第一批粵語歌壇領導班子形成之後,粵語歌壇誕生了很多經典歌曲,比如:1978年的《小李飛刀》、1980年的《上海灘》、1981年的《萬里長城永不倒》、1983年的《鐵血丹心》等,這些歌曲在80年代紅遍大江南北。80年代是粵語流行歌曲百花齊放的時代,也是香港樂壇的全盛時期。羅文、徐小鳳、甄妮、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雄霸樂壇。除此之外,林子祥、陳百強、關正傑、鍾鎮濤、葉倩文、林憶蓮、陳慧嫻、彭羚、Beyond、達明一派及草蜢等都在樂壇大放異彩。80年代中後期張學友、呂方、李克勤等歌手活躍於粵語歌壇。

    進入90年代以後,香港樂壇以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作為主導,引領了一個時代,女歌手方面王菲、鄭秀文大放異彩。此外,臺灣出道並走紅的香港歌手王傑、周華健等人亦活躍於粵語歌壇。90年代同樣誕生了很多經典的原創粵語歌曲,比如:《滄海一聲笑》、《海闊天空》、《餓狼傳說》、《一生所愛》、《一起走過的日子》等。90年代中後期開始,因為盜版氾濫,香港樂壇開始處於低迷,至使唱片公司收入大減。唱片公司為了吸引樂迷,開始與卡拉OK集團合作,推出獨家試唱歌曲,樂迷可在卡拉OK盒子觀看新歌的音樂影帶或試唱該歌。K歌文化的流行,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歌曲的素質並大幅壓縮了音樂人的創作空間,久而久之樂迷也不再買賬。

    1997年香港迴歸祖國,那一年香港遭遇了亞洲金融風暴,這對香港樂壇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加上網際網路開始普及,香港實體唱片銷量大不如前。1999年底張學友和黎明宣佈退出香港音樂頒獎禮,不再領取任何獎項,此舉宣告了“四大天王”音樂時代的結束。進入2000年後,鄭秀文持續走紅,1995年出道的陳慧琳火速上位,兩人展開角逐,並引領了快歌時代。楊千嬅、梁詠琪曾一度與鄭秀文、陳慧琳聲勢相當。男歌手方面李克勤依然活躍在樂壇,90年代後期出道的謝霆鋒,在2000年左右紅極一時,演戲出道的古巨基在樂壇也已經深耕了6年,陳奕迅的實力已經有目共睹,正在走向巔峰。

    2000年後香港陸續出現不少被喻為實力派的歌手或創作歌手,他們都被大眾視為香港樂壇的明日之星,如:張敬軒、何韻詩、衛蘭、側田、方大同、王菀之、泳兒、吳雨霏、陳柏宇、鄧紫棋等等。但這些歌手始終沒能像上個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那些歌手一樣,成為樂壇的絕對王牌。到了2000年後半期,香港樂壇最主要的三位王牌歌手分別是古巨基、陳奕迅、容祖兒。

    香港樂壇之所以持續出現人才青黃不接,與唱片公司的造星運動也有很大的關係,很多唱片公司為了尋找賺錢途徑而嘗試邀請演員或模特成為歌手,這令香港樂壇變得只重視市場和形象而不重視歌唱實力,大量只有外表但歌藝平庸的新人在樂壇湧現,從而導致香港樂壇持續低迷。

    除了以上原因,造成香港樂壇持續低迷的原因還有以下幾點:

    1、巨星級人物的離去

    音樂大師、詞壇巨匠黃霑先生的離世對香港樂壇影響很大,此外黃家駒、陳百強、羅文、張國榮、梅豔芳等粵語歌壇重量級歌手英年早逝,唱作俱佳的歌手蔡國權不幸遭遇車禍致殘,以上這些對香港歌壇打擊都是非常大的。

    2、時代的發展帶來的此消彼長

    從上個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現代粵語流行歌曲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後到達頂峰。香港迴歸後,香港眾多歌手為迎合大陸市場紛紛發展國語歌曲,2000年左右正是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期,很多歌手為了提升自己的國際影響力,並沒有打算以粵語歌來征服市場,長此以往,造成粵語歌壇的此消彼長!

    3、九十年代廣州樂壇為迎合大陸市場,放棄了自己的特色

    廣東是粵語歌的最大推手,改革開放後廣東經濟充滿活力,那時候全國上下,不僅熱捧粵語歌,就連平時說話也要串幾句廣東話,以表示潮流。但90年代之後,廣州樂壇大力發展國語流行歌曲,打造了李春波、毛寧、楊鈺瑩、林依輪、李進、甘萍、陳明等大批國語歌手,連高林生、麥子傑等本土歌手都是唱國語歌曲的。雖然廣州成為當時中國流行音樂的重要基地,但好景不長,國語歌手紛紛解約北上,廣州樂壇已然崩潰。與此同時,香港本土音樂市場的低靡,也導致港星紛紛北上淘金,於是港星也紛紛學說普通話,唱國語歌。

    雖然現在是粵語歌壇的冬天,但是粵語流行歌曲時代不會一去不復返,只要香港音樂人、歌手、歌迷達成共識,攜手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迎來粵語流行歌壇的第二個春。

  • 3 # 往日故事

    粵語歌曲,也包括香港樂壇,新加坡粵語華人地區,從60年代開始至90年代,跨越40年,還算短?只是現在沒有後繼是真,回看一下,今時今日,國語歌曲又好到那裡?唱來唱去就幾個大姐大哥,汪峰,揚昆獨步天下,粵語流行歌曲in很多早期來

  • 4 # 鍾哥分享vlog

    粵語歌衰落的很快,廣東話也衰落的很快,地方方言衰落的更快,政策的問題。現在學校都普通話,廣州土生土長的人都不會說廣東話了,還會加速去方言

  • 5 # 吳老師心理工作室

    粵語歌衰落得快只是一種表象,代表了現在文化的特點。現在的文化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但卻不能“各領風騷數百年”。其特點是更新快,更迭快,能快速流行,快速佔領市場,但也只轉瞬即逝,不能持久。粵語歌只是代表之一,其他的歌曲和文化都一樣。

  • 6 # 眾眾_

    不能用衰落來形容!只能說是產出沒有那麼多!

    唱粵語,可能受眾沒有那麼多,唱國語,受眾絕對比粵語多!藝術也要生存,要與商業掛鉤!

    但是,粵語不會消亡,因為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是一種烙印在華人血脈的堅持!

  • 7 # 客觀事實君

    原因很簡單啊,網路時代來臨,每個人的聽歌成本都在降低,娛樂活動更多樣化,人們願意花在聽歌上面的錢變少了,唱片公司賺不到錢,養不起作詞人,作曲人,沒有了好作品來源,哪怕有了好作品,又沒錢去推廣,能不衰落嗎?不單單粵語歌,閩南語歌,國語歌,都面臨一樣的處境

  • 8 # 手機使用者52103914249

    有人才,就有事業興旺,流行文化也一樣。香港的影視歌三棲流行文化,也逃脫不了枯榮鐵律。六七八九十年代,香港歌壇,臺灣歌壇,一片盛旺景象,但現在已經衰落。原因不外乎,人才凋落。死的死,老的老。黃霑、羅文、梅豔芳、張國榮,這些頂級人才一走,打擊很大。加上一批歌星已經步入老年,活力全無,新手沒有湧現出來,所以,聽來聽去,都是老歌好,沒有新歌到。枯萎成勢,不知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再榮?

  • 9 # 別人小弟

    粵語歌曲高峰時期應該是在2000年以前,現在大家傳唱度比較高的粵語歌曲基本上是80年代和90年代的歌曲,很少有2000年以後的,2000年以後比較知名的歌曲應該是香港中生代明星的一些代表作,例如twins、容祖兒、陳奕迅等,但是後期這些人也多唱普通話歌曲。

    其實歌曲的傳唱度也跟歌唱者的名氣相關,所以有一些好的作品,因為歌唱者的知名度比較低導致成不了爆款,

    唱片已經不再賺錢了

  • 10 # 使用者8464171907286

    香港的影響越來越小,也沒有什麼好歌,時過境遷,回不到過去。現在是行動網路時代,網路歌手活躍,香港在這方面落後太多了,導致香港更加沒有影響力!這是正常的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特朗普下臺,會不會被暗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