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appy1747943
-
2 # 潮白評論
220年.曹丕代漢稱帝,定都洛陽,是為魏文帝。
那曹丕為什麼非常著急的做了皇帝呢,我們從客觀和主觀條件上來分析。
客觀上,
第一,東漢王朝大勢已去,自黃巾之亂以來,大漢王朝名存實亡,經歷了何進、董卓等人的折騰,最後一任皇帝劉協甚至連吃飯穿衣都成了問題,劉氏家族已經沒有能力東山再起了。
第二,可以說是曹操在大漢王朝的廢墟上重新蓋了一座房子,憑著自身的實力,他得到了大多數士族豪門的支援,大家認為曹操能夠保證他們的利益,最起碼他結束了軍閥紛爭的局面,曹氏集團也得到了認可。
第三,國家雖然沒有統一但是大部分已經統一,十三州的九個半都在曹家的掌握中,所以需要有一個曹家人牽頭兒,形成一個統一的政權,讓大家安心。
第四,東吳、西蜀這兩個地方政權總是製造“人心思漢”的輿論,需要建立一個新王朝徹底斷了他們的念想,看他們怎麼辦。
主觀上,
第一,“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不管曹操真實的想法到底是什麼,他終究還是給了兒子一個要做皇帝的暗示。
第二,曹丕本人迫切的想做皇帝,在父親去世不久,曹丕剛剛解決了內部矛盾,便馬上開始研究禪讓,而且曹丕也有做皇帝的能力。
第三,曹氏集團的支援,老魏王去世了,新魏王產生了,曹氏集團的人不能永遠只是在魏王府裡做個小官吧,他們願意“黃袍加身”,這樣他們才能名正言順的坐上三公九卿。
三國在曹魏後期,曹操死後除了曹操傳位給曹丕一以外,曹丕在司馬懿輔佐下,從兄弟們《夲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以極為卑鄙手段取得王位繼承權,為了名正言順並加強其統治的合法性(必須以皇代王成為實際的天下統治者),因此應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奪取大漢的皇位,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才完成的。從他短暫一生除了篡奪皇權以外,未現有什麼較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