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起名大師程中華
-
2 # 逍遙谷逍遙
修道古之聖君,居道無而用德一,其德無上,故曰:上德。
上德聖君以無為為宗,不以德教化子民,尊循自然,子民安居樂業,自作自息,其德不可見,而合於道,故曰:不德。
上德聖君其德合於天地,和氣流行,風調雨順,子民生活無憂,心身康健,民得以全,是以有德。
下德者,其修道的層次不及上德,下德之君的修煉層次,不能抱道守德。德一已經樸散為五,仁德,義德,禮德,智德,信德。德的完整性以喪失,惟恐失其德,為了防止德的流失,行有為之教化,子民可見其德,可見其功,故曰:不失德。
下德之君有為,並有意表現他的德,故曰:無德。
上德之聖君,行無為之治,法道之妄靜,因循自然,無所改為也,無以為者,無所因而為之,無所為而為之。
-
3 # 庠行七步
道德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意為,上德昭明蘊之於心,及之於物,萬善全備而不自知其德,不自有其德。德之本體日日常新,德之妙理時時具足,日用常行之際,無不是德,德不自有其德無窮,德不自知其德至大。
下德不失德句意為,下德者不能圓滿具足,不能自然無為,行有為之事,,,其德有失
-
4 # 千百萬年
上德不德是已有德,勿須刻意道德。下德不德是無上德,仍須努力求德。這事可聯想到濟公吃肉的事,應人家已有了上德的德,所以下德的德人家就不在乎。
-
5 # 福海宇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遠報兒女,近在己身。
多做善事,增福增壽。
日行一善,行善積德。
-
6 # 蓋世神算
春秋時的德是才能。側重於交往的才能。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等才能不以才能為意,所以越有才能;下等才能從未忘記那種才能,所以排斥外物再也沒有新的才能,漸變一能或無能。
最高才能不吝其能,隨性而為。如李白斗酒詩百篇,李白當時哪裡是先著意學習誇張比喻排比修辭手法再寫詩?性情所至,任性揮灑而已!今人剖析許多語法修辭手法,寫得有李白盡興動人?王羲之寫字,按後人什麼側鋒按頓提概念寫而遲鈍的話,還如此流暢?美人天生皺眉處,總勝東施效顰不止一點點!
-
7 # 三思堂
什麼是德?也有上下之分。
上德無德 是以有德 上德即大德,最好的德如道之執行,無所不至,而又似不見,但已澤被萬物,所以是大德。
下德不失德 是以無德 下德即小德,小德看似不失德,卻總讓人感恩,是以無德,失去了道德的本性。
-
8 # 一路遠景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解:真正有道德的人,沒有道德的觀念(執著),為人處事一直在智慧(無為)的道上,被世人恭敬為有德。一直想有德(學好)的人,心裡一直保持道德標準(堅持己見、執著),做起事來努力達到內心的道德標準,而損傷別人(為富不仁),就是沒有道德。
掙錢總是想著錢,做什麼事都看錢,有錢也看不見,有錢幸福也很短暫,總有掙不完的錢。用心把事做好,快樂了自己,也於人方便,沒想過太有錢,總是有花不完的錢,有多少能力成就多大的事,厚德載物。
-
9 # 虎嘯金鐘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德自道生,即,明道而後有德。
上德是明道後的大德,老子稱之為,有德。
下德是不明道而有的表相或話語之德,老子稱之為,無德。
理解,《道德經》中老子的思想,必須經內證內修而後才能明白,否則,只能從字意而非老子所修到的境界去片面的理解,片面往往是錯的!!
-
10 # 鄭持一
德即德也,上得不得,像馬雲是不用發工資的,但實際上他得到最多。下得不失得,下面的員工每個月都得到工資,但到年底,口袋空空,還是沒德
回覆列表
上等的品德總說自己沒有高尚的品德,是真的有高尚的品德;下等的品德總說自己沒有失去高尚的品德,是真的沒有高尚的品德。
一個處處說自己有高尚品德的人,怎麼會有好的品德呢?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首先要認識自己的徳性永遠還不夠,這是上徳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