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好像本能的都喜歡老虎,獅子,熊,狗等動物,比如孩子去動物園,看見狗熊,看見老虎獅子就像看,還想跟小老虎小獅子一起照相。玩具也大多都是小熊啊,小狗啊什麼的,還有家裡養的寵物,狗啊,貓啊什麼的,大家都覺得可愛。成年人也覺得老虎,豹子,狼等很帥氣。
可這說不通啊,食肉動物應該是原始人類的天敵,人類的祖先怕它們,那應該本能的覺得他們醜,可怕,不願接近才對,為什麼實際情況正好相反呢?
哪位大佬能給咱解釋解釋?
回覆列表
-
1 # 年輕不知稀飯香
-
2 # 南京野採愛好者
1.貓科動物,小時候很萌,包括那些大型猛獸,小時候毛茸茸的,感覺是非常可愛的。
2.犬科動物 沒有貓科動物那樣萌,不過也是非常可以愛的,而且另一方面來說,忠誠度也高一些
3.食肉鳥類,像鷹給人一種霸氣的感覺,而且很漂亮
4.魚類,食肉魚類比吃草的魚類 好養,而且互動性高
5.爬行類,也是的吃肉的互動好一點,外觀也要漂亮些
總體來說,食草動物要是就是體型太大,不招人喜歡,要是就是外觀不好看,不包括所有。而且人總是喜歡一些性情兇猛動物,就好比喜歡看老虎捕獵一天,也不願意看個老羊吃草半個小時
-
3 # 汪食鮮寵物鮮食
我覺得這主要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有關係,在石器時代,大型貓科動物對於原始人類有很大的威脅。人類在掌握工具之前並未處於食物鏈的頂端,所以對於大型食肉動物有天生恐懼感。隨著社會的高度發展,人類進化幾千年,我們由原來的茹毛飲血到現在完全處於食物鏈主宰地位。以前都說老虎和熊會吃人,現在人類猝不捕獵它們就不錯了。所以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人類處於食物鏈頂端的自信,我們對於動物最原始的恐懼已經沒有那麼嚴重了。最後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善待動物,特別是動物園動物不要隨便餵食,我都看過動物園大猩猩都學會抽菸了!!!
我們本能地覺得具有幼態特徵(Neoteny)的動物比較萌,小個子,肥短手腳,凸額頭,小下巴,大眼睛,小嘴巴等等。因為這些是嬰兒的特徵。人類的本能,實際上應該是喜歡嬰兒,因為這可以鼓勵我們撫育下一代。
動物身上的不同部分生長速度不一。例如頭部的骨頭長得慢,腿部的骨頭長得快,結果就是,相比嬰兒來說,成人頭小而腿長。
但是這種解釋也存在一個問題。我們覺得小動物這樣萌(有時甚至比小孩更萌),是不是走了演化的彎路呢?照顧小動物,而不是吃掉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