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貴陽的戀愛豆腐果到底是什麼?
9
回覆列表
  • 1 # 會行走的味蕾

    它是貴陽街頭小巷裡常見的美食小吃,這個平常而不起眼的豆腐,在當地人的手下就被做成了不一樣的美食。它就是貴陽當地特色小吃豆腐果。豆腐果跟廣西一帶的釀豆腐做法味道完全不一樣,跟雲南和廣東客家的包漿豆腐有個共同點就是都是用鐵板做的,客包漿豆腐是用煎的,而豆腐果是用木屑烤的。

    據說豆腐果最早在戰爭時期有個小商販,蓋了十幾個棚屋。開始他在街頭賣豆腐果生意,後來因為戰爭空襲很嚴重。他也就不出門了,就在自己家裡的做做豆腐果,想吃的人都跑他家裡來。慢慢的人們為了躲避空襲都跑他的棚屋來,餓了順便買碗豆腐果,豆腐果便宜還能填飽肚子。於是他把十幾間棚屋改成了避難所,提供給人們躲避空襲,還給避難的人們賣豆腐果,這樣他的豆腐果很快就推廣起來了。

    一開始來這避難的人們吃豆腐果都是為了填飽肚子,吃完就走了。只有那些年輕的男女們買了豆腐果,情侶們一邊吃一邊談笑。還有的年輕男女們是在避難的時候,買了豆腐果一邊吃一邊聊,慢慢的談起了戀愛。於是豆腐果就被蒙上了一層愛情的味道,慢慢的豆腐果開始成為了情侶戀愛的美食。

    豆腐果是小販將切好的豆腐塊,用柏木屑在帶孔的鐵板下慢慢烤,將豆腐的外表烤成金黃色。豆腐被烤得金黃並且鼓起來。這個時候用刀將豆腐豎著開一個口,將用生抽拌好的辣椒、折耳根醬加到豆腐裡。

    貴陽的豆腐果有2種,一種是上面介紹的以豆腐塊製作的加料的豆腐果,還有一種是下面這種圓形的豆腐果,這種豆腐果跟上面的完全不同。除了外形不一樣,這種豆腐果裡面不是豆花狀,有點像黴豆腐的質感,也就膏狀的。它也沒餡,吃的時候直接沾著辣椒醬碟就著吃,整體感覺是幹並富有韌性的。

    點評:烤好的豆腐果外焦裡嫩,外表金黃很有韌性,內裡嫩如豆花。吃不慣折耳根朋友可能會覺得有一些腥味,而喜歡吃折耳根的朋友一定非常喜歡這種當地小吃,

  • 2 # 強哥吃貴陽

    說起來,各地的小吃,如果挖掘其產生和流傳的淵源,大都能找出一些有趣的故事來,這些故事,或浪漫、或離奇,或溫馨、或感人,也許果真和傳說一樣,也或許只是後人附會,真實性多半無從考證,但能讓美食在令人饞涎欲滴之外還有更多津津樂道的話題,也是美事。

    烤豆腐作為小吃並不稀罕,在其他地方也能尋到蹤跡,但將烤豆腐稱作“戀愛豆腐果”的,全國或許只有貴陽。這浪漫的名字來源有多種說法,但尋根究底都歸結為,早先的時候,貴陽談戀愛的年輕人們,逛街時喜歡圍在烤豆腐攤邊,邊吃邊聊,於是,天長日久,烤豆腐就有了“戀愛豆腐果”之美稱,而現在,和戀人一起去吃“戀愛豆腐果”,似乎也成了貴陽年輕人約定俗成的必修課。

    許多老貴陽人吃腸旺面或牛肉粉(也是貴陽的名小吃)時,喜歡喊上一兩個豆腐果搭配著吃,讓粉面吃起來更爽口,所以,經常會在粉面館的門口看到烤豆腐攤,就如大犀牛背上寄居的牛椋鳥,各得其所,倒也和諧得很。“戀愛豆腐果”就如一場烤豆腐和辣椒水的曠世奇緣。它們相遇之前,一個純淨如陽春白雪,一個火辣如江湖快手,恰似人世間最不可能結為佳緣的深閨裡的大家閨秀與江湖遊俠,在偶然的機緣巧合之下相遇,卻成就了一對令人人都“只羨鴛鴦不羨仙”的佳偶。豆腐的清淡素雅襯托了辣椒水的火爆剛烈,而辣椒水的爽辣也成就了豆腐超越尋常的生命綻放。

    “戀愛豆腐果”好不好吃,關鍵便是包裹在豆腐裡的佐料,貴陽人俗稱辣椒水。如果貴陽人告訴你誰家的“戀愛豆腐果”好吃,其實是特指他家的辣椒水做得好,如果辣椒水滋味平平,一般就難得有回頭客再去光顧了。

    既然辣椒水在“戀愛豆腐果”裡的地位如此舉足輕重,選擇什麼樣的辣椒做主料就很關鍵了。一般,本地人都會選用貴陽花溪辣椒,經炭火烤制後做成糊辣椒麵,糊辣椒麵再調製成辣椒水,除了需搭配尋常的醬油、醋、薑末、香蔥等佐料外,還有幾樣特別的佐料,其一是貴州特有的木姜子油,風味獨特,其二是苦蒜(野蔥),最後隆重登場的當然是切得細碎的折耳根(魚腥草)了,木姜子油可以沒有,但如果沒有苦蒜和折耳根,特別是折耳根,便難以稱為正宗的貴陽“戀愛豆腐果”。這樣做成的辣椒水,辣、鮮、香、脆,回味無窮。

    “戀愛豆腐果”的烤制也有講究,烤架是帶孔的鐵皮架或用鐵條編成的格柵狀架子,燃料是碎木炭末加上米糠殼,小火慢烤。為了不碰爛豆腐,又保證豆腐受熱均勻,在烤制過程中,攤主會用一塊小薄鐵片不時地將一塊塊豆腐從烤架上靈巧地翻起換面烤制,這樣烤制的豆腐,便能達到外焦裡嫩的效果。

    “戀愛豆腐果”的吃味如它的名字一般,熱氣騰騰,纏綿又火爆,辣鮮香脆、軟滑嚼勁俱全,讓人慾罷不能。

    當切成約兩寸見方的豆腐被烤得恰到好處,形成一層焦黃柔韌的表皮,攤主用一塊竹片從豆腐的一側劃開一道口子,手輕輕將豆腐一捏,豆腐就形成一個“小袋子”,再用勺子將辣椒水舀進這“小袋子”中,辣椒水就被豆腐“裹”住了。各種調料混合的美味辣椒水被塞進豆腐中,汁水順著豆腐的蜂窩縫隙滲透到豆腐內部的每一個角落,烤制後帶著韌性的豆腐包裹著美味的辣椒水,豆腐和辣椒水充分融合,一口咬下去,辣鮮香脆,滿口留香。

    那喜歡吃辣的,會嚷嚷著,讓攤主“多放點辣椒水”;接過包裹著辣椒水、還冒著熱氣的豆腐,那心急的,會趁熱咬下一口,舌頭配合著牙齒的咀嚼在口腔裡快速的翻動著豆腐,以免口腔被豆腐的熱氣燙著,熱豆腐的外焦裡嫩配合著冷蘸料的鮮香辣,一起在口腔中混合、翻滾,蘸料的汁水混合著等待美味的過程中早已在口腔裡分泌出來的饞涎,讓整個口腔充滿著痛快爽利的滿足感。

    早先吃“戀愛豆腐果”時,並不像現在這樣斯文地裝在小碗裡,用筷子挑著慢嚼細嚥。那時都是直接拿手上吃,一口咬去,豆腐裡包裹的汁水被擠壓後,會順著唇邊流出,食客們為了不讓汁水弄髒衣服,都拼命伸長脖子,要不就蹲在地上吃,讓汁水直接淌地上,所以,那時候,吃豆腐果不弄髒衣服,也堪稱一門技術活。

    食客們圍著小攤或蹲或站,根據自己的口味選一塊烤得或嫩或老的豆腐。喜歡吃烤製得嫩一些的,豆腐的兩面才剛剛有一些微黃,便會等不及的叫攤主“烤好了,快快快,可以吃了,我要這塊……”;那喜歡吃烤製得老一點的,非得等豆腐兩面都焦黃、略微發乾才樂意。

    人多的時候,豆腐烤制趕不上顧客的需求,還需站在攤邊等候。這時,你看那些食客們,眼睛都盯著烤架上那長方形的豆腐塊,被辣椒水的香味刺激著,咽喉間重複著吞嚥口水的動作,一旦有一塊烤好了,馬上就有人嚷起來,“我要這塊、我要這塊”。那經常吃的有經驗,一到攤邊就會向攤主指定好要哪一塊,然後淡定地在攤邊等候,若後來者問起,攤主會說,那是別人定了的,斷沒有誰會去強行搶先壞了規矩。

    想一個地方,念一個地方,逃不開對那個地方美食的眷念。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小吃裡包含的元素或許會有一些改變,但“戀愛豆腐果”,在貴陽人心中,依然是那道讓人難以割捨、令人回味悠長的美味……歷史

    “戀愛豆腐果”是烤豆腐果的雅號,它之所以有這樣一個雅號,是因為它的流行與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浪漫故事有關。

    1939年,中國北部、東部、中部的大片國土已淪喪日本侵略軍鐵蹄之下,為進一步擴大侵略,日軍還對西南大後方進行空襲。當時,貴陽也是他們襲擊的重要目標。貴陽自被空襲後,警報頻繁,有時一天幾次。市郊東山、彭家橋一帶是人們躲避空襲的藏身之地。彭家橋附近有一對年近半百的張華豐夫婦,在菜地裡搭了數間茅屋,作為製造“烤豆腐果”場地,在這裡做好的烤豆腐果拿到別處設攤和沿街叫賣。空襲開始後,這幾間茅屋成了避空襲的場所,人來人往,十分熱鬧。張華豐夫婦因為空襲也不上街做買賣,他們發現躲警報的人往往腹中飢餓,又無法回家就餐,就將這幾間作坊闢成店鋪,向躲警報的人出售烤豆腐果。由於烤豆腐果速度快,吃起來簡單,價格便宜,又能充飢,很快就打開了銷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郡肝串串香哪裡做的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