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非你莫屬20
-
2 # 遇見海螺姑娘
有一句話,所有的父母都應深入思考:
孩子的問題在父母,父母的問題在童年。
從圖中可以看出,這位媽媽想勸孩子去上學,孩子不去。
其實,在每個生命之初都是富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不知疲倦地成長自己。
從家裡的角角落落,到路邊的小洞洞,小石子,高山大河,孩子都充滿好奇。
可是,有多少家長會保護孩子的求知慾,會呵護孩子成長呢?
現實是孩子的求知慾和自我成長都被父母扼殺了
不信?
想想,
1. 當孩子還拿不穩勺子,但想練習自己吃飯時,你是否能忍受孩子把飯弄得到處都是,吃得滿臉滿身都是飯粒?
2. 當孩子對細小事務感興趣時,你是否能忍受孩子捏著路邊的小石子玩兒?
3. 當孩子看到父母掃地,自己也想試一試時,你能否忍受孩子把垃圾騷的滿屋子都是?
4. 當孩子寫作業時,你有沒有在旁邊指手畫腳,甚至撕掉孩子的作業?
5.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你是理解孩子幫助孩子尋找原因,還是怒斥一頓?
6. 當孩子小有成就,跟你“炫耀”時,你是跟孩子一起慶祝,還是寥寥一句“知道了”,或者怕孩子驕傲,潑了一盆冷水?
......
不知不覺,父母便一點點扼殺了孩子的求知慾和自我成長。
孩子上學後,父母只關注孩子的成績,跟孩子聊的只剩下作業。
孩子其他方面的表現都無法獲得孩子的關注,
於是,孩子便想其他方式獲取父母的關注
圖中的少年成功地用逃學的方式獲取了母親的關注。而母親依舊是想方設法讓孩子去上學,不惜跪在地上。
母親的這一跪,把孩子推得更遠了。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人一生都在追求的兩種心理需求就是①歸屬感②價值感。
歸屬感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
價值感來自父母的感謝
很多父母不以為然地說:“我愛孩子就是沒有條件啊?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啊”
可是你經常告訴孩子如果考個好成績就送你一輛自行車,
你經常告訴孩子如果變現好就獎勵你一朵小紅花
你甚至在用下跪的方式在威脅孩子。
你不斷地告訴孩子,你愛他是有條件的!
我們總是倡導孩子要感恩父母,可是我們如何教會孩子感恩呢?
你會在生活中因為孩子和你一起做家務而感謝孩子嗎?
你會因為孩子安靜地自己一個人玩,等你加班而感謝孩子嗎?
你在生活中感謝孩子的頻率高嗎?
-
3 # 英歌燕語
看到這張圖,第一反應是不是為吸引流量的擺拍?如果不是,那真是兩代人的悲哀。
首先,為這位媽媽感到悲哀。她下跪,並不是讓兒子做多難、多過分的事情,僅僅是求他去上學。上學,難道不應該是一名未成年人的本分嗎?如果本分都要求著去完成,那其他的呢?
圖中只能看見她的背影,她臉上的表情應該很悲傷吧,或許,已經麻木了,沒有表情。也許,她嘴裡會念唸叨叨,求求你了,小祖宗,去上學吧。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父母既是孩子的監護人,更是教育他成長成才的主體。既然把他帶到世上,除了愛他,撫養他,滿足他的物質需求,也要像園丁一樣,除了澆水施肥,看見哪些枝杈長歪了,就要及時修剪,這樣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如果總是不忍下手,任其發展,這棵樹不僅會長歪,影響其他樹木生長,自己也看不到Sunny,甚至還會夭折。
教育孩子,就要有底線,有原則,明辨是非。這位母親的“跪功”顯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可以想見兒子是被她溺愛著長大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多少關鍵節點,是母親的退讓、隱忍,換來兒子的笑顏。豈不知,家長越卑微,就會越被孩子瞧不起,也讓孩子搞不清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從小沒有樹立起正確的三觀,以後想改就難了。
其次,也為這個孩子感到悲哀。百善孝為先,對待自己的母親這種態度,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種下這樣的惡種,將來會結出怎樣的惡果?
在家裡,可以是小霸王,小皇帝,可是,你早晚有踏出家門,步入社會的那一天,你的同事,朋友,不會這樣容忍你。所有母親欠下的教育債,將來社會都會讓你加倍的償還。那時的代價,就不是在網上被人指指點點了。
此外,你的母親終究不能陪你一輩子,你的人生還是要自己去面對。小小年紀,不讀書,只在家裡打遊戲,你的未來和前途誰來負責呢?
人之初,性本善。來到世上,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做子女,希望母子倆早日看到自己的問題,妥善解決,都做站著的、大寫的人。
-
4 # 安康媽媽的養育選擇
不會。
分享個身邊的例子。
老公同事,約摸四十四五的年紀,老婆差不多年紀。父母70歲左右,有兩個孩子,女兒上初中,兒子上小學高年級。老公同事,一個月三千來塊錢的工資,老婆不上班,常年打麻將,老父母親每個月三四千的養老金,還要給兒子2000多。老公同事在公司大放厥詞,說老爹老媽每個月才給他2000多塊錢,實在是太少了。我老公都驚呆了,回來就跟我說了這個事情。
我記得聽樊登讀書的時候,他講過一個案例,忘了哪本書了。有一個年輕人,從小到大一直被溺愛,也被父母安排好了一切。大學畢業以後父母安排了工作,應兒子要求,把老家房子賣了,在大城市給兒子買了套房子,然後把自己的車子開幾百公里送給兒子,老兩口回老家租房子住。兒子工作一段時間發現各種不順心,索性不幹了,理由是太累了。後居家玩遊戲好幾年,不工作也不創業。
畫面感是不是和題目的照片很像?身邊這種相似案例實在太多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父母無邊界的愛。第一,父母無邊界的愛並不會給孩子安全感。從孩子出生那一刻開始,父母就把自己定義在犧牲者的位置上,犧牲自己成全孩子,“都是為了孩子”,既顯得高大上,又能看出父母的一片拳拳愛子之心。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父母大概沒有想過吧。當父母對著年幼的孩子予取予求時,孩子心裡是很恐慌的。因為他知道在外面在沒有人會像父母這樣寵溺他,他想知道如何去和他人相處、交往。但是他不會,因為父母沒有教過。
真正的愛應該是像《正面管教》裡面說的,無條件的溫柔但有邊界的愛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第二,父母無邊界的愛會讓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降低。孩子不需要經過任何選擇和挑戰,父母就全部都給予了。孩子看見別的小朋友在努力學習完成自己的目標,而他似乎無所事事,他的內心深處會對自己的行為表示不認同,他的自我價值感沒有得到滿足,他也無法得到其他人的認同感。可是他不知道怎麼做,因為父母沒有教過他,他從小就只要哭一哭鬧一鬧就能得到所有自己想要的。
第三,父母無邊界的愛會讓孩子無法融入集體,無法和其他人正常交往。父母對孩子的給予給了孩子錯覺,任何人都必須要遷就他,以他為中心,不然就是對他的挑釁。因此,從小被溺愛長大的孩子,他無法擁有自己真正的朋友,他無法擁有一份正常的工作,他也無法擁有正常的婚姻生活。
第四,父母無邊界的愛無法培養出自尊自愛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自尊自愛,都有一個自己的存在。被溺愛的孩子,無法擁有自我。我在《自卑與超越》裡面,裡面有幾類心理容易出問題的人,其中第一項就是被溺愛長大的孩子。他會自卑,埋藏在心底的自卑,會讓他更加沒有了自尊。而同情心就更不存在了,他被父母溺愛長大,沒有體會過父母任何的為難,沒有被人告知他的做法有欠妥當,他如何去同情別人。就像題主所給的圖片一樣,媽媽跪求一個小時,小孩還在發朋友圈表示自己很“酷”,洋洋得意自己在媽媽心中的位置。毫無倫理道德的約束,也無法對媽媽的心酸感同身受,生不出同情和憐憫。
我常常會說一句話,孩子結什麼果,大部分都是父母造的因。予取予求,只能養出白眼狼,養不出孝子。有些父母不自覺就變成了孩子的“奴隸”,為他煩為他憂為他喜為他怒。可謂是“先孩子之憂而憂,後孩子之樂而樂”。可承載父母希望和情緒的孩子又會有什麼感受呢。
我也常說父母養孩子要保持平常心,我們和孩子是一起共同生活,父母的苦要讓孩子知道且理解,孩子的難也需要父母來幫助和引導。一家人,就該同甘共苦,風雨同舟。
-
5 # 孟婆牌奶茶就是香
當然換不來!只能換來白眼狼!
尊重是相互的。父母對孩子尊重,不是寵溺和毫無底線地忍讓哀求!
我可以在孩子生氣的時候,蹲下身體,努力和他保持視線平視說話,讓他慢慢消除怒氣,知道為什麼我不能馬上滿足他要買玩具的願望。
我可以在他哭鬧的時候,儘量用柔和的語氣抱抱他,哄他安靜,讓他知道無助之時,家人陪伴就會安心。
我也可以在他挑剔飯菜的時候,很認真地告訴他,這次先吃飽。下一頓再給他做愛吃的,吃好。
但是!我不會在他玩手遊沉浸其中不想刷牙睡覺的時候,依然保持優雅!他玩手機,我會先讓他自己定一個時間,玩一個小時或者半小時。到時間還不還我手機,我會提醒他看看時間。如果他沒有認錯愧疚的意思,我會取消第二天的手機遊戲環節。如果他態度強硬,拒不上交手機,我只能告訴他,那就做一道選擇題吧:
1.今晚不睡覺,玩遊戲。直到玩夠為止。敢閉一下眼睛,我就打斷他一條腿!
做家長也是做人,孩子的命是父母給的。孩子來到家庭,不是來討債和報仇的。父母不該不欠孩子的,為什麼要如此低三下四?
我不知道這位媽媽是不是單親媽媽。但總聽人說,而且身邊也有親屬離婚後,對孩子百依百順,想要彌補他沒母愛的遺憾。可結果呢?孩子都孩子了,還是回家跟自己親爹伸手要錢,給自己孩子買奶粉。兒媳也不上班,反而挑剔公爹沒能力,掙不來錢養孫子……“離婚了,感覺對不起孩子。沒給他(她)一個完整的家……”所以,就可以拼盡所有地去滿足孩子所有的心願和要求嗎?!離婚確實對孩子會有傷害。但那不一定是致命的!離婚後帶孩子生活的父親或母親不正確的心理狀態,對孩子的影響才是致命的!離婚不代表你從此就低人一等,更不能從此就可以毫無底線尊嚴地順從孩子,甚至做孩子身邊“踢不走又礙眼的老不死”嗎!!!
-
6 # 倚天媽媽生活日誌
大家好,我是倚天媽媽。
看到圖片上的下跪媽媽心裡真是難過!媽媽給兒子下跪,天理不容。另一方面我只能殘忍的說:教子無方!
首先,孩子為什麼淪落到這個地步,父母平時的管教,約束哪去了?慈母多敗兒!種下的苦果只能自己咽!一個家庭里正常的關係應該是嚴母慈父。嚴母的職責更多的應是管吃穿和立規矩。父慈是為了讓孩子與他親近 ,告誡孩子更多的人生哲理和社會經驗。
其次,小孩教育過程中,有些是不撞南牆不回頭,他自己不吃點虧就不知道世道的艱辛。強扭的瓜不甜,當這個孩子實在不想做什麼時,父母暫且先涼一涼,讓他自己去想通一些事情。緊鑼密鼓的囉嗦,甚至卑微下跪,這樣只會讓他更加恃寵而驕,妄自菲薄!父母該放手就放手!
-
7 # 使用者3218532687148
一定不是的。知道感恩的孩子會心疼你的犧牲和付出。不知道感恩的孩子會覺得你付出再多也只是個家庭主婦,一無是處。會非常的嫌棄你。孩子只不知道感恩,除了天性之外就是後天的養育和大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初高中以後孩子好多東西的發展是不可控的
-
8 # 辣媽小雨育兒
卑微的父母,是不會得到孩子的尊重,想要別人尊重你就得自己尊重自己。
看到圖片是真的第一感覺就是非常憤怒,母親十月懷胎生你,還要數年的辛苦才能把孩子養育成人,母親都下跪了孩子還無動於衷,哪怕是看到比自己年長的陌生人下跪都會於心不忍。
第二反應就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如果不是這位母親的“過度”寵愛、與放縱,一個好好的孩子怎會如此鐵石心腸對待親生母親,可以說是你毀了這個孩子,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天使,純潔的就是張白紙。需要家長細心教育。
愛孩子就別用“所謂的愛”毀了孩子 -
9 # 給點147
我覺得這樣子帶孩子就算去學校,學習不怎麼樣,你苦苦哀求,孩子還是一面的冷漠
孩子不願意學,那就不要讓他學了,學其他的不行嗎?
-
10 # 淺淺一笑涵有愛意
一個卑微的母親,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了,何來讓兒女尊重。
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沒有母親過度溺愛,怎會把他寵的如此肆無忌憚,這就是可憐之人的可恨之處。
這樣的孩子即使去上學了,出入社會了,父母捨不得教育的,社會也會替他教育。寵溺並不是愛孩子,而是再害他。別讓他一輩子都毀在你的愛上了!
-
11 # 小可可169
家長的卑微,就一定能換來孩子的尊重嗎?
看了這個圖片,只能說是這位母親毀了兒子。
慣子如殺子溺愛、嬌縱慣養、你們總是給孩子自以為是的愛,卻不知道這樣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到頭來悔恨終生。
在你們溺愛自己孩子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孩子有一天需要獨自面對社會;
在你們對自己孩子百依百順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孩子在外面碰到拒絕時候的狂躁或無助。
在你們對自己孩子嬌縱慣養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孩子可能會犯罪。
父母覺得沒有關係只要孩子喜歡就好。
明天故技重施,
父母覺得這麼努力掙錢不就是為了孩子嗎,喜歡就好。
再後面一哭二鬧三上吊尋死覓活,
只要孩子好好的就是父母最大的願望了。
當父母已經滿足不了孩子的時候就是拳腳以對。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難道這就是你們想要的結果這就是你所謂的愛孩子?
回覆列表
家長的卑微就一定能換來孩子的尊重嗎?答案肯定是No
我覺得作為一個家長能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關鍵不在於討好,不在於取悅。而是你能否成長在孩子的前面?你是否和孩子一起成長?
你的觀點是不是當下的觀點?
而一味的順從,做孩子的保姆,不但不能得到孩子的認可,反而讓孩子看不起。
但在孩子未成年18歲之前要不要管孩子?答案是一定要?
但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全職做自己,兼職做父母。”包括夫妻之間。也是應該全職做自己,兼職做妻子,或者兼職做老公。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是說我們只有自己好了,子女們才能好,自己好了,我們的家庭才能好,自己好了,這個世界才能好!
家長要做的是:
1.不斷提升自己,多讀書,多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
2.學會閉嘴,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儘量停止嘮叨,學著放手切莫做直升機家長
3.營造家庭氛圍,給孩子適度的空間
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唯唯諾諾,低三下四,把自己活好,你就是孩子的標杆,就是孩子的模板,加油!
共同學習,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