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燈文哲

    第八章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大意: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和萬物相爭,停留在大家所厭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居處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待人善於真誠相愛,說話善於遵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處事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掌握時機。只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怨咎。

    觀點一:水之形

    水的常態就是無,無顏色,無味道,無固定的形態。無中也生有,萬物皆靠水而活,至少現在發現的生物都需要水才能活。水也包容萬物,不與萬物相爭。有人說它“憂鬱是漣漪,微笑也是漣漪;憤怒是波濤,歡樂也是波濤。漣漪不絕,波濤不絕。”,是啊,水也無常相。常靜,“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故能遠達大海。

    觀點二:水之行

    堅定,水認定了大海為目標,就只管了風雨兼程。有時在Sunny之下,有時處黑暗之中,有時向著深淵毫不猶豫衝下去,有時路過花田也決不停留……不懼霧靄、霹靂,不怕暴暑、酷寒,向著大海奔流不息。

    能堅能柔,堅有穿原鑿山之能,它堅硬時,平原被他穿越,高山被它鑿穿。柔可繞道十八彎 ,前方穿不過去了,它也能從旁邊繞過去。有大丈夫的一面。

    無私,用自身的純淨去洗世間的汙穢,卻不顧自己也沾染上汙穢。

    觀點三:老子認為的君子

    心胸善於保持沉靜,待人善於真誠相愛,說話善於遵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處事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掌握時機。張松如說:“下面七句,都是水德的寫狀,又是實指上善之人,亦即透過水的形象來表現‘聖人’乃是道的體現者。”故老子認為君子如水。

    觀點四:不爭,但並非無鋒

    你可以不同別人去爭,但你不能沒有自己的鋒利。你若沒有鋒利,別人自然會把你的不爭看成弱小,去欺負你。“人善被人欺”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善良可以,但這不是我們被別人欺負的理由。就連水堅硬的時候,也能把山石擊穿,你的堅硬呢?當你有自己的鋒利時,不去同別人爭,他們甚至會感激你的不爭。但你的鋒利也不能輕易釋放,一來避免傷及無辜,二來留點底牌總有好處。

  • 2 # 淡然平和心

    該句出自《道德經》第八章,該章是以自然界的水來教人、喻人。老子首先用水性來比喻高尚的品德者的人格,認為他們的品格象水那樣,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潤萬物而不爭。最完善的人格也應該有這種心態和行為,不但做有利於眾人的事情而不爭,而且還願意去眾人不願意去的卑下的地方,願意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忍辱負重,任勞任怨,盡其所能的去幫助別人,不與別人爭名奪利,這就是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著名思想。

  • 3 # 梁學偉

    水是需要治的,得有河道、堤壩的規範才能夠按“道”而行,潰堤之水就是肆意妄而行了。象都江堰那樣的水利工程治理過的水才是上善之水;象當春乃發生的知時節的雨水才是上善之水。那麼帛書本甲本的“上善治水”,可能才是老子的本意,“上善若水”是王弼等為維護文化專制,推行“獨尊儒術”,篡改經典而製造的一個偽命題。

    萬物本無情,利之則言之善,害之則言之惡。善必有惡與之相對同出,有利必有害。 憑什麼說水“善利萬物”?水不止善生還能毀,古今中外水患、水害從來都是農業第一大害。傳說鯀就是治水不力被殺的。水失其道,而後人知其德。利其然則稱善,害其然則怨尤。水氣化升而為雲,氣冷凝降之則為雨水,流之則成江河,滋養萬物,使萬物生生不息,有變化無窮之妙道。“水善能”的表現是:潤澤滋生,利益萬物,方圓兼備,曲直隨行,隨物賦形。水性柔“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故曰“事善能”。水雖趨靜,但也不是恆靜不動,靜為陰,動為陽;靜而養,動而生,不靜無以養性,不動無以為生,動靜合宜,順乎自然,方可稱道。水能盈滿而後流,能氤氳而成雨。風調雨順,則水不違天時,不逆人事。河上公說“夏散冬凝,應期而動,不失天時。”春水秋霜,夏雨水而冬冰雪,動應時節。“水善利萬物”善,盈也,極也;惡亦盈也。㨁而盈之,不若其已。水居善利之名,實自遺其咎,非道也。上善“治水”,“惡”,不治之水。水之利也冥冥,害也冥冥,居有害,曰不地,曰不均,曰隨勢,棄不足而淤積有餘;予有害,曰不天,曰不調,不知成,不知止,或遲或逾;正有害,曰不治,水無常勢,縱橫氾濫。萬物之生焉,動靜之間也。萬事有機焉,善動能把握時機,像受治之水、應時之水一樣,當流則流,當止則止,此乃“動善時”之真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月13日亞洲盃,朝鮮VS卡達,你認為哪隊會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