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假如張作霖第二次直奉大戰勝利後,擁溥儀二次繼位,挾天子以令諸侯會咋樣。

回覆列表
  • 1 # 霍元甲論傳武

    東北是張作霖一手打下來的,身為東北軍的首領,張作霖自然很有實力,也是個有政治軍事頭腦的人。

    首先民國初年,全國各省紛紛致電脫離清朝,各自為王,當上了軍閥,人們都希望廢除封建皇帝制,建立一種全新的制度。

    為實現這一目標孫中山率兵積極北伐,雖然失敗了,但這只是為新建哪一種制度不同,以及孫中山本人沒足夠的權威而失敗的,各地軍閥對廢除封建皇帝制度這方面是一致的,讓縛儀下臺是人心所向。

    就算張作霖土匪習氣來了心一橫,強行擁立縛儀會怎麼樣!全國各地當然要反對,那最後肯定會武力解決,這就要靠實力了,我們分析下他軍事實力到底怎樣。

    張作霖從國外引進了先進的武器製造裝置,其規模日本都比不上。一年可生產步槍10萬支,機槍2000挺. 大炮150門,1億多發子彈,炮彈二十萬發,坦克300多輛,飛機500架,還有海軍,總兵力40萬,武器裝備可以說相當不錯。

    內地根據各個歷史資料,筆者統計整理了一下:共六大軍閥勢力,(小的就不說了,四川分成幾方在搞內鬥)直係軍閥:以吳佩孚,孫傳庭為首駐紮在中部湖北河南一帶,兵力20萬。

    皖系軍閥:以段祺瑞為首,駐紮東部,兵力十多萬。

    西北軍:馮玉祥為首,擁兵40萬,聽這名字就是駐紮西北了。

    晉綏軍:閻錫山為首,駐地山西,兵力10萬。

    廣西軍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兵力20萬。

    南京中央軍:以蔣介石為首,兵力是40多萬,(同一全國之前擴充到60這個不提)。

    尾數按5萬算,內地軍隊共150萬,裝備較差,重武器很少。

    經過對比東北軍的優勢是:裝備比內地軍隊好,供應也充足,能形成整體,不像內地軍隊互不統屬。劣勢就是兵力不及內地多,而且保皇派人民大多不支援,士兵士氣不高。

    戰爭開始東北軍會先發動進攻,張作霖是聰明人,肯定不會等對方把150萬軍隊整合好了,有了統一的領導和指揮一起討伐他,那就擋不住了,所以要先下手為強。

    戰爭初期東北軍會佔一定的優勢,利用內地軍隊互不統一,各自為戰的弱點,各個擊破,離得近戰鬥力不強的必然先遭殃,打敗吳佩孚,段祺瑞的部隊,佔領西到湖北,東到北京 徐州一帶的地方,在領地拉壯丁徵兵,攤派交稅。

    這時候各地軍閥必然會組織團結起來,雖然軍閥這個詞不是很好聽,有著各自為王的意思。但是有著共同的目標和利益,都不希望皇帝老兒一家獨大的局面繼續下去了,要不然還得聽皇帝管,在自己的地盤上想怎樣就怎樣多好。

    軍閥推選出有威望的人統一指揮領導,經過一年時間艱苦戰鬥,終於把張作霖的軍隊趕回東北老家,張作霖一看形勢不妙,趕緊派會拍馬去要求談判,願意放棄擁立縛儀,並給1000萬大洋盟軍作軍費。

    拍馬的攜帶金條買活了能說的上話的其中一人,於是有人建議:再打下去雙方都損失慘重,阻止皇帝復辟的目的已經達到,不如讓對方賠一筆錢就算了。

    張作霖拿著望遠鏡,站在山海關前看盟軍背影,如釋重負的呼了一口氣道:“嗎了個巴子,終於把這幫要錢的送走了,我的3000萬大洋啊”!

  • 2 # 跨界探索者

    這不是一個好主意!張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後不甘心只做東北王,回去臥薪嚐膽,大力改革東北,整肅吏治和軍隊,全力提拔和任用東北講武堂畢業士官生,軍容軍力為此煥然一新。東北兵工廠每年可以生產出大炮150門、炮彈20萬發、步槍7萬支、子彈18000萬發。東北軍是當時中國僅有的具備海、陸、空編制齊全的軍隊,軍事勢力在中國各種派系中排行第一。

    第二次直奉戰爭的勝利,一方面有奉軍勢力增強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也有直系自身的問題,吳佩孚看不起馮玉祥,又讓他們當炮灰消耗實力,所以激反了馮將軍,直系從此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此時的奉系如日中天,接下來經過第三次直奉戰爭(又稱浙奉戰爭)實力席捲至江南,勢力進入上海,達到鼎盛時代。

    奉系根本不可能擁立此時已被馮玉祥趕出故宮的溥儀,清廷的號召力已然沒有影響力,而且奉系如臨絕頂眼望四方,因為他們的夢想不止於此;另外,此時民國已經深入人心,恢復帝制已有前者袁世凱的失敗先例,根本不會受中國人贊成,反而會成為眾矢之的!

    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並組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第32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成為北洋軍政權最後一個統治者。張作霖實現了自己夢想,但很快盛極必衰,隨著國共合作,廣東政府開始統一中國的北伐,時代的車輪又將一次向新的方向前進!亂世梟雄的人生軌跡即將在皇姑屯的火車上隨著一聲爆炸的轟鳴戛然而止。

  • 3 # 蘭州歷史愛好者

    必敗無疑!張作霖擁立溥儀繼位,就是復辟帝制,怎麼可能成功!號令天下?誰聽他的?辛亥後,兩次復辟,一次袁世凱八十三天!另一次張勳十二天!袁世凱無論個人威望韜略,還是擁有實力比張作霖不知強多少倍!最終都是鬧劇一場,身敗名裂,何況他張作霖!

    辛亥革命後,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帝制遭到全中國人民唾棄!無論是誰,只要搞帝制,全國會群起而攻之,只能失敗,絕無成功可能!

    但是,如果辛亥後,清帝宣統迅速遷往東北,能夠得到包括張作霖在內的所有東北實力派忠心擁護的話,在東北這一區域內,稱孤道寡,搞個小王國,可能性還是有的。存在那麼幾十年,不是不可能。但如果要在全中國範圍內重新恢復帝制,只能讓他死無葬身之地了。

    張作霖在民國前期,實力一般,也沒有像袁世凱那樣的全國影響為,也不會得到列強的一致支援。宣統帝溥儀如果有全國號召力,怎麼可能在辛亥年亡得那麼快呢?後來所謂那些支援他的人,天天喊他皇上的,無非是要騙些他的錢罷了,真正忠於清室的人能有幾個?所以說,張作霖如果擁立溥儀復辟,搞什麼挾天子以令諸侯,那他只能敗亡得更快一些了!

  • 4 # 前程影史

    張作霖需要幹這種吃力不討好,而且明顯是多此一舉的事情嗎?很明顯,他是不需要的。與其擁立溥儀第三次登基,挾天子以令諸侯,被全天下人看笑話,還不如自己舉著東北王的名號跟其他軍閥真槍實彈地打幾仗。

    其實這件事情從我們今天看來,最少有三個方面是不可能實現的。

    第一點:天時不對。

    在歷史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件不少,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曹操挾漢獻帝劉協以令天下諸侯。但是曹操成功了嗎?曹操比張作霖來說誰更厲害?劉協比溥儀來說誰更無能?當初的西漢亂世群雄爭霸比清末民初的軍閥混戰哪個時期更容易混水摸魚?

    曹操當時有能力、有背景、有大義、有軍隊,還是在亂世中的亂世,他都失敗了。而張作霖在清朝明明已經結束十多年,溥儀明明已經沒有什麼號召力,百姓明明已經更傾向民主共和的情況下,再去幹這種蠢事兒,難道不是吃飽了撐的?

    第二點:人合不對。

    要知道在張作霖之前,同樣幹過差不多型別蠢事兒的袁世凱和張勳,一個連骨頭都化成灰了,另一個躲躲藏藏連人都不敢見,最後病死在外中國人的租界內。有前車之鑑的張作霖做願意做這樣的蠢事嗎?

    退一萬步講,張作霖真的一時腦袋發暈,想要像日本人那樣自我催眠,以為把溥儀拿在手裡就可以為所欲為,真就擁護溥儀第三次登基,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了,我們再想想,當時的軍閥會像以前那些忠心的臣子一樣,乖乖放下武器,對他俯首稱臣嗎?

    別作夢了,可能今天張作霖剛把溥儀推上皇位,明天那幾個原本不和睦的一眾軍閥頭目都不用商量就能統一了佔線,決定先把張作霖拿下了再來內鬥。然後幾個勢力的槍炮一來,溥儀還沒坐熱的龍椅,估計又得被拆了。

    第三點:地利不對。

    袁世凱敢自己復辟去當皇帝,最起碼當時整個大清朝的絕大部分勢力,表面上都已經到了他手裡,歸他管了。他有這個稱帝的底氣。而張勳敢復辟,也因為當時既佔有一定的勢力,又早已暗中聯絡了不少勢力,他振臂一呼,康有為等人都跟著響應,所以才能成功那麼幾天。

    可是張作霖呢?他原本就是一個毫無根底,全靠自己打拼出來的莽漢,除了有東三省,他別的什麼都沒有。這樣的張作霖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真是難如登天。

    所以,張作霖雖是個粗人,卻也有顆玲瓏心,他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像擁護溥儀這種蠢事,他是萬萬做不出來的。畢竟他心裡明白,他要真這麼做了,可能留在歷史上的他,就只是一個笑話了。

  • 5 # 一筆倩江南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典故最出名的就是曹操。曹操以擁立漢獻帝進而掌控朝廷大權,借用天子名號釋出政令。

    咱們問題是張作霖擁立溥儀繼位,進而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樣的實際情況是怎樣的?

    擁立背景:

    清朝滅亡,溥儀退位

    1911年革命軍武昌起義,行將枯木的大清帝國崩然倒塌。宣統帝接受革命軍的條件,宣佈正式退位,接受民國政府。

    張作霖以奉天為根基,在憑藉自己的才能,佔領東北三省,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王。

    國內局勢:

    自從《南京條約》開始,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到了《辛丑條約》後,清政府徹底淪為帝國主義在華的代言人。

    那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

    從南京條約簽訂開始,中國國內局勢變得動盪不安:太平天國運動、黃花崗起義、鐵路工人起義、東北日俄混戰等,在加上清帝退位,造成了多方實力相互之間的愛恨交加:清朝遺老一心恢復帝國、民族資本新貴建立民國、地主階級維護自身利益、帝國主義支援相關代言人、北洋派系內部爭鬥等。

    擁立風險:

    1、前車之鑑,有心無力

    張作霖是純正的北洋派系,他的老上級是袁世凱。袁世凱之前憑藉過硬手腕,謀取了民國大總統之位。原本功成名就的袁世凱,因一心稱帝,因得天下百姓憤然抵抗,只做了短短83天的皇帝,便草草收場,最後也是含恨而去。

    張勳作為清朝遺老的代表,想的就是從新擁立溥儀,恢復清朝。憑藉黎段之爭進駐北京。原本想憑藉自己手中的兵權,從新建立大清王朝,結果僅過十餘天便杳無音信。

    2、民心所向,不可逆轉

    清朝末年,西方民主思想進入國內。經過系列戰爭,國民對封建思想產生了動搖,嚮往自由、民主、平等的政治體制。資本主義為了維護自身的階級利益,發動系列起義,以達到推翻清朝,建立民國的心願。建立民國後,中間雖然有許多挫折,但以孫中山為首的資本主義,進行了系列的護法、愛國運動,使得民主、自由深入民心。

    3、帝國主義政治干涉

    一個動亂荒廢的中國是帝國主義最希望看到的,雖然對於他們來說換個皇帝只是換了一個利益的代言人,但他們也擔心張作霖出現不可控因素,導致失去控制中國的影響力。雖然這種可能性很小,但他們不敢去賭,輸的代價太大, 他們輸不起。在有就是帝國主義之間相互勾心鬥角,不可能全心支援張作霖擁立溥儀的。

    4、張作霖本身想法

    張作霖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將,對擁立一個廢掉皇帝成本是十分高昂的。不是他一個小小的軍閥能夠承擔的。如果在之前純粹的封建戰亂時期,擁立廢帝復國有天大的好處。但現在是身處兩種社會制度的交替時期,各種不可控因素過多,已經不是他小小的諸侯能把控的。

    其次,從新擁立溥儀為帝,是對溥儀的一種捧殺。將原本脫離苦海的溥儀從新拉進政治的漩渦之中。這樣做的結果是百害而無一利。畢竟作為一名身處亂世的梟雄,自己悶聲發大財才是硬道理。

    如果我是張作霖,可以在心裡尊重溥儀,給予經濟上的補助。但想要在政治上得到我的支援,就是萬萬不可的。

    因為我也是一個歷史中的小人物,也是需要為自己手下一眾弟兄的身性命考慮,不能為了一個空白的頭銜而迫害弟兄家破人亡,哀嚎遍野。相對於空白的頭銜,我更希望擁有更強的實力在維護溥儀的經濟條件。

  • 6 # 一個過了河的卒子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開始分裂,奉系軍閥張作霖當時實力最強,軍事方面擁有40萬野戰軍,各種飛機大炮,甚至還有軍艦和全國比較領先的兵工廠,東北土地肥沃,重工業發達,北靠蘇聯,擁有大連撫順等出海口,從以上方面看足以支撐張作霖獨霸一方,但擁立溥儀甚至是自立為王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首先看當時的歷史環境1.國民已經甦醒,全國範圍內一片呼籲廢除帝制民主共和,袁世凱和張勳就是例子,所以張作霖才不會去走別人的老路。2外部環境,無論當時的蘇聯還是日本對中國東北都是虎視眈眈,張作霖做事講究“天理人心”不會執行兩國的野蠻條件,有些行動受限與這兩個國家。3奉軍內部問題:帶領奉軍精銳的郭鬆齡、代表士官的楊宇霆、代表老派勢力的老兄弟,哪個也不是省油的燈,尤其郭鬆齡最終還是造反了,要不是張作霖暫時口頭答應日本人的無理要求,相比想平叛郭鬼子不是那麼容易吧。這也給自己以後被炸死埋下了伏筆。所以說郭鬆齡誤了東北一點也不為過,如果張作霖再活10年當時的東北大局不會如此糟糕。

    再說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前提是得有諸侯聽你的才行,當時的滿清遺老遺少除了花錢基本沒有什麼其他作用了,這和漢朝末年是不一樣的 漢朝末年還有很多劉氏宗族在地方擔任要職。張作霖死後,張少帥沒有他爹的能力平衡這些不穩定因素,最終選擇了放棄東北歸順南京。

  • 7 # 冬至73920733

    民國初期,推翻帝制實現共和已具有廣泛民意基礎,張作霖這時候擁立溥儀復辟,根本無法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只會招致各路軍閥群起攻之,尤其是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

  • 8 # 萊恩校尉

    歷史沒有如果,張作霖也不會擁立溥儀,溥儀其實在當時已經是一個臭了大街的人物了,他的影響力只在滿蒙和滿清的遺老遺少之中,但對多數的中中國人來說他已經是不受歡迎的人了,所以如果張作霖擁護溥儀登基稱帝就相當於是跟全天下人做對,得不償失。

    第二個原因也很關鍵,那就是溥儀不是漢獻帝,他不具備獻帝的價值,獻帝是漢室正統,雖然近乎是個傀儡,但並沒有宣佈退位,他的命令地方諸侯還是要顧及的,而溥儀卻是個已經退位了的皇帝,他的命令已經不能在全國範圍內具有影響力了,所以張作霖如果擁立了溥儀,對張作霖沒有什麼好處,那些滿族關外之地本來就在張作霖的管轄之下,蒙古之地又很貧瘠對張作霖來說如果他想要隨時可以拿下,根本就不需要藉助溥儀的影響力,所以張作霖根本就沒有必要擁立溥儀。

  • 9 # 荀史君

    沒用,而且會激起更大的反抗浪潮。當時的環境,民智已開,內憂外患。不會出現都信仰一個傀儡皇帝的。此一時非彼一時了,而且當時的張作霖也不會用例。

  • 10 # 穿越公元前後

    當時國家的風潮是取消帝制,國家共和!先前袁世凱稱帝到張勳復辟都落個人人喊打,最後失敗的下場!張作霖這個老狐狸怎麼可能犯這種低階錯誤?況且當時國內有野心的軍閥都想著統一中國,誰有時間理會一個少數民族的廢帝?擁立傅儀繼位如果不是在北京,那就相當於搞國家分裂,還想令諸侯?那不是給各路軍閥找討伐自己的理由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京劇、崑曲和越劇能同時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