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舊書齋

    一直以來,唐僧都是這個取經團隊真正的核心,團隊的領導者。作為領導者,唐僧有著別人沒有的優勢。

    優勢一,虔誠執著堅定,目標明確,志向遠大。

    這是一個優秀領導者應該具備的素質。其實,在取經過程中,唐僧也暴露出很多他的缺點,比如嘮叨,膽小,遇事慌亂。但無論遇到什麼難題,無論表現得多麼慫,但他依然執著追求自己的目標。

    優勢二,唐僧看似文弱,卻很懂得馭人之術。

    唐僧的馭人精華在於,使過不使功。這是非常高明的馭人。從團隊配置來看,唐僧團隊基本上是由勞改犯組成的,這些人都是有過之人,而且都可以從取經中獲得實際利益。這是取經團隊更現實的需求。

    這個勞改團隊雖然看似都有退路,實際上沒有一個人有好的退路。即使孫悟空,看似在花果山逍遙自在,從西遊記原著中可以看出,孫悟空走後,花果山猴子十不存一,已經沒有了原來的盛況。在三打白骨精後,孫悟空離開,最後又被豬八戒輕易勸回,一方面舊情難卻,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花果山並不是最優選擇。

    除了用過不用功的整體思路以外,唐僧對能力強的員工,自有一套均衡之術。

    其次,對於有一定能力,卻遊手好閒之人,唐僧非常善於利用員工矛盾,在發揮這類員工能力的同時,不忘利用兩類員工之間矛盾,相互制約。

    最後,對於能力一般,老實肯幹的員工,唐僧比較大度,並沒有過分要求,但依然通過調和劑的方式,發揮著這類員工的作用。

    可見,唐僧在團隊建設和管理方面,有他獨到之處。

    優勢三,唐僧有很多缺點,並不完美。

    不完美的領導,遠比完美無缺的領導,在團隊建設中具有凝聚力和親和力。

    員工最害怕的,或者最不喜歡的,就是所謂的完美領導。因為這樣的人缺少凝聚力,也無法和員工打成一片。

    優勢四,背景強大。

    我不想過多解釋,在社會上過得時間長了,就會知道,一個人的後臺和背景,對個人發展,都多麼重要的影響。

    唐僧或許看起來平平無常,但因為這四個優勢,讓唐僧成為取經團隊領導人的不二人選。

  • 2 # 千年蟲1672

    作為領導者,唐僧是沒有什麼手段,沒有什麼能耐,但人家手中有權利,就是緊箍咒啊。孫悟空不得不服氣。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唐僧自身有本事,也就不需要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了。西行路上,也就沒有那麼熱鬧了,那麼多精彩的故事了。

    說領導沒有能耐是不對的。誰敢說項羽沒有本事,沒有能耐呢?一人敵萬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劉邦,打一仗敗一仗,總是被項羽追的滿世界跑,丟了妻兒,丟了老父母,你敢說他沒有能耐嗎?否則為什麼最終的勝利者會是劉邦呢?

    其實領導的真正能耐不是什麼都需要親力親為的,而是要利用手中的權利槓桿,去撬動那些擋在路上的大石頭,去管理好團隊。

    項羽忘記自己是領導,總是衝鋒在前,不亦樂乎,追隨者跟著沒有得到什麼好處,總是累得像死狗一樣,團隊也就離心離德。

    劉邦時刻記得自己是領導,總是吩咐別人向前衝,時不時不忘記給一點好處。團隊穩定,這才是領導的本事、能耐。

    可以這樣說,表面上項羽有能耐,實際上不如望風而逃的劉邦。唐僧其實與劉邦一樣,記得自己是領導,有徒弟三人衝鋒陷陣,是不需要親力親為的。

  • 3 # 詩酒澆年華

    一、唐僧本身的佛法素養

    1.前世今生。

    a.唐僧的前世是極樂中降來的佛子,又是菩薩引送投胎的長老,西天如來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蟬子,第十世取經人。前九世在流沙河被沙和尚吃掉,做成了骷髏頭。b.今生的父親是新科狀元陳光蕊,母親是丞相溫開山之女溫嬌。父親遭受歹人所害後,母親忍辱負重生下唐僧,被金山寺長老法明和尚所救,取名江流兒。十八歲時長老就叫他削髮修行,取法名為玄奘,摩頂受戒,堅心修道。

    2.環境影響。

    唐僧生活的時代是中國最崇尚佛教的時代。《西遊記》中的唐僧,從小生活在寺廟裡,與木魚佛像為伴,研習佛法是每天的任務。

    唐太宗李世民跟隨李淵經過了隋末農民起義的此起彼伏,群雄爭霸,最終取得了勝利,建立了唐王朝。他認為,是因為貪官橫行、苛捐雜稅加重導致的民眾飢寒交迫。為了活下去,不得不起兵造反。

    恰逢佛教講究因果報應和慈悲為懷,作為統治者的唐太宗趁機大力推崇佛教,佛家子弟備受尊重,用佛法佛教來規範民眾的思想和行為。只因佛教對唐太宗統一天下的幫助與佛教對統治的有利,所以其大力支援唐僧去西天求取佛經。

    等到唐僧帶回了大乘佛學經典,還為他修建了大雁塔來存放佛學典籍。從此大乘佛學盛行中土,這是中國佛教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事件。

    3.慈悲為懷。

    《西遊記》電視劇裡,唐僧才幾歲的時候,上山砍柴,路遇一人提了一條鯉魚,唐僧不忍鯉魚被烹,用柴換魚,帶到江邊放生。小小年紀,慈悲為懷。

    4.理想遠大。

    唐僧的外公是當朝一路總管殷開山,父親陳光蕊官拜文淵殿大學士。他自幼為僧,出孃胎就持齋受戒。一心不愛榮華,只喜修持寂滅。出身又好,德行又高。“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

    唐僧心志堅定,目標明確,樹立理想後,歷盡千辛萬苦,毫不動搖,不到西天取得真經,絕不回還。

    二、抓住上層領導提供的機會

    1.尋機為父母報仇。

    唐僧十八歲時,因佛法高深,講經參禪,難倒酒肉和尚,被人中傷江流兒無父無母。唐僧去跪告師父,眼淚雙流道:“人生於天地之間,稟陰陽而資五行,盡由父生母養,豈有為人在世而無父母者乎?”師父告知幕後真相後,唐僧尋到母親,查明真相後,到京城尋找外公。外公提兵捉住唐僧殺父仇人,為父母報了仇。

    唐太宗感嘆唐僧心性堅定,並認為還魂的陳光蕊可堪大用,“升陳萼為學士之職,隨朝理政。”只是唐僧立意安禪,送在洪福寺內修行。

    2.抓住觀音尋取經人之機。

    菩薩高聲問道:“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麼?”唐僧對菩薩作揖道:“老師父,我們這裡的所有僧人,講的都是‘小乘教法’,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唐僧對佛法痴迷,欲尋大乘教法既是他的本能,但又怎能說不是他最重要的機會呢?

    3.成為唐王御弟。

    菩薩見了唐僧,確定他就是取經人,就對唐太宗說,他那裡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

    唐太宗當然要取得該佛法。當時在寺中就問:“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剛問完,唐僧隨即向前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唐太宗大喜,上前將御手扶起道:“法師果能盡此忠賢,不怕程途遙遠,跋涉山川,朕情願與你拜為兄弟。”

    唐僧知道,他的機會來了,既能夠完成畢生所願,還可以名利雙收。所以他緊緊抓住,成為“御弟聖僧”。

    在隨後的取經路上,看上唐僧的女兒國國王,叫他“御弟哥哥”。唐僧介紹自己時會說:“我的法名叫做陳玄奘。只因我大唐太宗皇帝賜我做御弟三藏,指唐為姓,故名唐僧也。”

    4.不取真經,絕不回還。

    唐僧佛前拈香,在化生寺設下弘誓大願。這一去,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

    封建社會裡,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都是為了統治階級服務的。唐僧也是一樣,因為受到唐太宗的恩寵,封為御弟聖僧,必須為太宗盡忠報國。明知此一去,前途渺茫,跋山涉水,不知需要多少年,還是義無反顧的奔向西天。

    無論是風霜雨雪,還是妖魔鬼怪,都沒能夠使唐僧退縮,最終取得真經。

    三、善於用人的領導藝術

    1.知人善用。

    二徒弟豬八戒,天蓬元帥下凡。

    三徒弟沙悟淨,捲簾大將下界成妖。這樣的三個徒弟,隨便伸出小指都能秒殺唐僧。

    唐僧溫言軟語,哄得三個徒弟死心塌地。一路上經過多少艱難險阻,師徒四人始終不離不棄,終到西天。

    2.以情動人。

    3.共同理想目標。

    唐僧為保唐王江山永固,求取真經,立地成佛。孫悟空為了“把我壓在此山,五百餘年了,不能展掙”。豬八戒往西天走一遭來,將功折罪,為了脫離災瘴。沙悟淨為了飛劍不來穿,功成免罪,復他本職。

    儘管西天取經原因不同,但是最終目標一致,都是為了取經歸來,成佛成仙,受人敬仰。

    4.同甘共苦。

    結語:唐僧以肉體凡胎,帶領三位神通廣大、本領不凡的徒弟,歷盡千辛萬苦,西天取得真經。四人中兩人成佛,一人為淨壇使者,一人為金身羅漢,全部修成正果。這是唐僧高深的佛法素養,抓住機會的眼光,極佳的領導藝術的必然結果。

  • 4 # 小哥天天影視分享

    大家肯定都很好奇西遊記唐僧師徒中打妖怪、做決定、承擔風險的都不是唐僧,為什麼他卻能領導眾人?

    唐僧這個角色貫穿了整本書,甚至可以說這本書的開始就是因為唐僧。他被派遣前往西天取經,因為一路上艱難險阻太多,需要幾個護航的小弟,觀音得知唐僧有如此偉大的志向是,開始為他物色小弟。仔細瞭解三界內有本領的人,發現被如來壓在五指山下的孫悟空是一個不錯的打手,但是還不夠,還需要一個挑書的、和牽馬的,觀音看中了投錯胎進入豬道的天蓬元帥,和相當於御前侍衛的捲簾大將,這倆人的實力可是妥妥的強,這下人湊夠了。於是唐僧開始了他的取經之路,四人成團,既然是個小團隊,總要有個說話的吧,這三人因為唐僧解救了他們,拜唐僧為師傅。

    大家都知道唐僧西行是為了求佛取經,既然修的是佛道,就不能濫殺無辜,所以每次孫悟空用火眼金睛看到妖怪時,唐僧總認為是凡人,每次都會阻攔孫悟空的行為,一開始孫悟空還會聽從唐僧的話,因為唐僧是他的師父,出於對師父的尊重,孫悟空一定會聽從唐僧的話的,畢竟當時還是很在意尊師重道的。

    但是,這樣的事情發生太多次了,唐僧也因為這些差點丟掉性命,可是他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不濫殺無辜,所以,孫悟空只要用火眼金睛看到了妖怪,就不會手下留情,一棍打死。唐僧看見孫悟空這樣,覺得不行,殺念太重,於是與觀音娘娘商量出一個法子,給孫悟空帶上一個箍子,如果下次孫悟空還是不聽話,只要他念出咒語,孫悟空的頭就會疼痛不已,到時候自然就會聽唐僧的話了。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唐僧的決定有時候是愚蠢的,其他人卻還要聽從他的意見。整個團隊中意見經常產生衝突的就是孫悟空和唐僧了,孫悟空是用實力做決定,而唐僧則是用師傅這個地位做決定。其實一開始孫悟空是很尊重唐僧的,因為師傅在他心中是高大的,這對豬八戒以及沙悟淨來說都是一樣的,所以他們不會輕易反駁唐僧,但是當唐僧做的決定影響到他自身的危險時,孫悟空會直接告訴唐僧他做錯了,“那人是妖怪”這句話是孫悟空常說給唐僧聽的,可是唐僧並不信任孫悟空,他堅持自己看到的才是真的,儘管後面他知道自己是錯的,還是會被仁慈之心左右,讓自己陷入險境。

    此外,孫悟空因為不聽話,受到了懲罰,他只能聽從唐僧的話,不然他自己會受頭疼之苦,所以他寧願聽話點,多做點,也不要承受痛苦。而另外兩位徒弟看到孫悟空因為不聽話受到這樣的懲罰,想要蹦躂的也消下去了,所以一般時候大家都是聽從唐僧的話,只有特別危機的時候,孫悟空才會不顧頭疼保護唐僧,這一點是小編覺得佩服的地方,孫悟空是真的知恩圖報、說到做到。

    最後,這一路上唐僧不僅僅是他們的師父,同時可以說是觀音、如來的一隻眼,就是為了觀察這三人在取經路上的表現。每個人的表現都決定了他們的結局不同,如果在唐僧看來,太大逆不道,他定會告訴觀音,到時候觀音承諾給他們的可能都會沒有,那樣這趟旅程也沒有意義了。所以,為了他們自己,他們也願意聽唐僧的話。說到這,小編覺得沙和尚和豬八戒這樣的人物設定更接近現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為了自己,而不願意對他人說出真相的人。唐僧就一直被埋在真相下,好在還有孫悟空在他身邊時刻警醒他,所以這四人當中,只有孫悟空最後的稱號帶有“佛”字,他被如來封為“鬥戰勝佛”,這個佛稱不僅僅給了孫悟空地位,同時還給了他自由,因為孫悟空熱愛戰鬥。

    我認為雖然表面看起來唐僧是領導者,實際上他並不是,只不過在小事面前,孫悟空不願意管,剛好唐僧願意管,他乾脆就沒有理會了。但如果唐僧的決策對唐僧來說有很大的威脅,孫悟空就算是拼了猴命,也會直接忤逆唐僧。同樣,如果他的師弟們遇到了危險,他也是會不顧師傅的囑咐,前去救自己的師弟們,這也是為什麼在遇到大事後,孫悟空私自做決定,豬八戒和沙和尚支援師傅,阻止孫悟空的原因,在他們心中還是孫悟空信得過。

  • 5 # 曹永旺心理諮詢師

    做為師傅(領導)需要職業道德、堅定的目標、人格魅力、專業能力等要求,綜合這些方面,唐僧就是一個完全勝任的好師傅和好領導!

    1.職業道德:唐僧是一個責任感很強大的人,時刻不忘“為保大唐江山永固”,將造福眾生作為己任,這種奉獻精神是徒弟們學習的榜樣,也會受到各路神仙的鼎力相助。不像孫悟空幾次都要半途而廢,豬八戒一遇困難就想分行李散夥,沙僧也沒有任何主見。

    2.堅定的目標:唐僧的口頭禪“去西天取經”婦孺皆知,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九九八十一難,只有唐僧不忘初心,牢記目標和使命,最終終成正果。

    3.人格魅力:唐僧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即使他很懦弱,因為理想就有了勇氣。唐僧是個善良的人,能夠保護徒弟們的愛心,能夠維護徒弟們的尊嚴,自己就是踐行佛法慈悲為懷的理念的言傳身教者。唐僧還是一個自制力很強的人,無論遇到什麼誘惑,都能夠通過自己堅強的意志力涉險過關。

    4.專業能力:唐僧對於佛法如飢似渴,若論佛學知識積累,唐僧是不折不扣和當仁不讓的佛學專家,唐僧雖然沒有功夫,手無縛雞之力,但是在他眼中,佛法無邊,普渡眾生便是最大的功德。

    唐僧教學有方:該說教就說教,雖然有點囉嗦,苦口婆心,但是都以徒弟的成長作為前提。

    所以,唐僧團隊的成功,離不開唐僧這個師傅和領導的功勞,離開了唐僧,西遊記取經團隊就不可能取得真經,也就沒有千古流傳的經典了!

  • 6 # 手機使用者lisiyao求真

    巜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很多人都讀過原著。特別是電視劇《西遊記》播出以來,更是讓《西遊記》婦孺皆知,蜚聲海內外。唐僧是"師傅",是取經團隊的領導,雖然一路上"降妖除魔″都是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兄弟三人,同心協力,克服困難,特別是"孫悟空″出力最多,本領也是最高的。唐僧雖然不能″降妖除魔″,還時不時的念念"緊箍咒″,約束″悟空″,但他必竟是取經團隊的"核心″,取經就是初心,是根本,如果沒有這個目標,其它也不可能成立,也不會產生《西遊記》這部經典名著。唐僧就是大樹的根本,"悟空,八戒,沙僧,白龍馬,屬於樹枝,樹葉,他們都是為"取真經"而服務的。《西遊記》是一部非常好的一部經典,不同的人都能從中獲得你需要的啟示,知識,智慧。她包括″天上,地下,人間,天文,地理,人文,還有″儒,釋,道,各地的風土人情,特產……,西遊記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名著,對我們今天的人,也有很好的激勵,教育作用,取經過程,就象我們大家的人生歷程,我們要實現"中國夢″,以及個人的理想,也要學習"取經精神"因為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也有很多困難,風雨,如果沒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頭,沒有不怕困難,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堅韌勁,恐怕很難成功。風雨過後才能見彩虹。不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又怎麼能取得"真經″呢?。《西遊記》不愧為經典名著,每讀一遍,都會給人不一樣的啟示和理解,感謝″吳承恩″創作的精典,它將會代代相傳,激勵每一代人。(一家之言,難免偏面,望大家批評指正)[求真原創首發]2020/5/28/於北京

  • 7 # 遼陽郭同建

    你可別小看了這個唐僧啊。他背後可站著不少大人物呢。孫猴子你能耐再大,去大鬧天宮,即便能一個跟頭能翻十萬八千里,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心。結果被如來佛反掌一扣,壓在了五臺山下,足足五百年不吃不喝。最後還是唐僧救了它。

    照理說唐僧應是它的救命恩人,和師付,可這猴頭目中無人,看不起這沒本事的唐僧,可別忘了,這唐僧後面還有菩薩呢,他給了孫猴一頂很漂亮的花帽,孫猴很喜歡,但他不知這菩薩還教會了唐僧幾句咒語,這猴頭一搗蛋,這唐僧就念起禁箍咒,疼的著猴頭哇哇亂叫,這下老實了,從今後唐僧叫他幹啥他幹啥,成了唐僧的一根打狗棍,你八戒沙僧調皮搗蛋,用不著唐僧出頭,這孫猴就給收拾的老老實實,

    那麼孫猴這樣被唐僧拘管著,能否在唐僧遇難時,睜眼不救,或一掍打死唐僧換個自由身呢?這樣的事他不是沒想過,沒幹過。但沒發子,唐僧這禁箍咒可太歷害了。加上八戒沙僧再三請大師哥回來,這孫猴才乖乖回來。消除了矛盾,團隊更加團結一致,在經過九九八一難後,終成正果。

    因手頭無書,不知這可憐的猴子最後這禁箍咒摘去沒有?全文有何錯處?

  • 8 # 小文章大視野

    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西遊四人組中少了誰都行,就是不能沒有唐僧。他才是師徒四人中最大的名。

    西遊記我們也很熟悉了。唐僧是如來的大弟子金蟬子,也是十世修行的好人。他之所以取經,也是如來提議,由觀音引導實施的。而他本身的身份便是寺中有名的禪師,活脫脫便是佛教的代表。由他去西天雷音寺取得大乘佛法,回來普渡南贍部洲千萬生靈,以表佛法無邊,佛恩浩蕩之義,不是最合適不過的麼?

    我們再來看看取經隊伍裡的其他人吧。

    豬八戒,天蓬元帥出身,當年在天宮,也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無奈色心未除,因調戲嫦娥而被打下凡間。這已經算倒黴了,但更倒黴的是投胎時誤投豬胎,從此成了人身豬頭的怪物。被孫悟空降伏時,他正做著高老莊的女婿,而且似乎也沒什麼要返回天宮的意願。故而取經領頭人的身份,是無論如何也落不到豬八戒的頭上的。

    至於沙僧,本身雖也出自天庭,但捲簾將存在感太低,比之前面兩位,地位和本領都有很大的差距,更不適合擔任領頭人。

    從《西遊記》中看,唐僧性格懦弱,也沒什麼降魔伏妖的本領甚至在取經路上也還多次打退堂鼓(原著中),唯一拿的出手的,也就是打坐唸經的功夫。但是,他的身份,以及他的後臺,足以掩蓋其他一切的不足。

    (全文完)

  • 9 # 陸叔玄鏡

    很多人斷章取義了,沒有把前因後果分析,你們看以下幾點:

    一西遊記團隊成功的案例,經常在一些職場培訓中出現,尤其是唐僧作為團隊領導者,還經常被用來培訓一些管理人員的領導力,其實很多人對於唐僧一直都有一些誤解,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老版《西遊記》中唐僧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以至於唐僧懦弱、嘮叨這樣的一些負面形象,就是很多人斷章取義了。

    二:在西遊記當中,很多人都覺得唐僧是個窩囊廢,其實縱觀整個西遊記,他才是真正的主角,首先我們來了解他的前世,成佛之前 唐僧的身世特別奇特,前九世都是轉世成為取經人,均被流沙河沙僧吃掉,在其第十世的時候唐太宗借屍還魂,舉辦水陸大會,選中了第十世的唐僧。 唐僧的轉世之前的身份是如來佛祖座下的二弟子金蟬子。只是轉世投胎暫時失去法力。

    三:劇中表現還是很多優點:1因為唐僧是唯一能去專心致志去做一件事的人,從而產生凝聚力,適合做為團隊的中心。

    2因為唐僧是唯一有堅定的信念,而為自己的信念去奮鬥終身的人。人們會被這種信念折服。

    3蔑視一切困難的人,有強大的自信心,百折不撓的決心,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執著,這是做為一個領導必備的心態。

    4分工合理,每個人特長髮揮到極致,都在平臺上成長。

    5有強大的背景,有三界大老的背書,做什麼都可成事。

    結論就是;唐僧是很有能力才幹的下放之人,只是暫時飛得低人家以為是雞。

  • 10 # 九品職麻官

    西遊記團隊成功的案例,經常在一些職場培訓中出現,尤其是唐僧作為團隊領導者,還經常被用來培訓一些管理人員的領導力,其實很多人對於唐僧一直都有一些誤解,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老版《西遊記》中唐僧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以至於唐僧懦弱、嘮叨這樣的一些負面形象,就是很多人認為的唐僧全部的形象。

    但其實,唐僧是個真正厲害的角色。比如下面3點我們就可以看出:

    1、要背景有背景

    唐僧的背景是什麼呢?現實世界中,他是大唐高僧,唐王李世明的座上賓,但是在小說當中,唐僧的背景就更了不得了,西天如來佛祖坐下第二大弟子金蟬子是也,在佛教中,這個位置的地位,要比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都要高。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深厚背景在,大唐那麼多高僧,唐王為何選中唐僧帶隊去西天拜佛求經呢?假如唐王不知道唐僧這一潛在的背景,而是選中了其他人,那麼觀音菩薩作為西天取經的始作俑者,自然會干預和提醒唐王,其他人都不得行,帶隊的必須得是唐玄奘。

    這就好比我們在現實工作中,有一項很艱難的工作需要去完成,而且完成這項工作必須得跟上層領導打交道,這個時候,你們公司老總選定專案負責人的時候,會找一個愣頭青去當團隊負責人呢?還是會找一個跟上層領導有關係或者至少能摸得著門道的人去呢?這是顯而易見的。

    2、要關係有關係

    也正是因為有了前面提到的深厚背景,使得唐僧自始至終都處於各種關係網之中,在東土大唐,他能從金山寺的小和尚一躍而成大唐首席高僧;在西天取經路上,孫悟空搞不定的妖魔鬼怪,最終還是要靠唐僧通過“找關係”搬救兵,而且一救一個準,因為關係擺在那裡,那些天上的神仙不救也不行啊。

    那麼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一點,就是很多領導固然一開始都是靠個人努力奮鬥才躋身官場或者企業高層的,但是,等到他們幹到一定程度,要想再往上發展,如果只是單純靠個人努力,那麼機會一定會很渺茫,所以這個時候,很多人會費盡心思去編織屬於自己的關係網,最終網網相護才有可能突破重圍實現逆襲。

    3、要領導力有領導力

    唐僧究竟有沒有領導力?我認為這是顯而易見的,不然取經大業早就失敗了,半路上唐僧也早被妖怪給吃掉了,再不濟也可能在女兒國娶妻生子過凡人日子去了,所以唐僧有足夠的領導力,這是毫無疑問的,那麼他沒有多大能耐,為何最終能帶領師徒幾個過刀山下火海取得真經呢:

    (1)信念堅定。雖然唐僧的武功沒有孫悟空高,體力沒有沙和尚大,性格沒有豬八戒那麼隨和,但是作為一名團隊領導者,是靠武功、靠體力、靠性格才能取勝嗎?顯然不可能,其實要靠的就是目標明確,然後堅定信念始終如一,尤其是當團隊成員信念動搖的時候,依然能夠通過給團隊成員做思想工作,確保團隊目標始終明晰,這一點是唐僧所具備而其他徒弟所沒有的,但也恰恰是唐僧之所以成為領導者的關鍵。

    (2)情商夠高。雖然唐僧從小父母雙亡去了金山寺出家當和尚,十八歲就已經進了京城成了高僧,這樣一個人生履歷如此簡單的人,按理說情商高不到哪裡去吧?但其實唐僧畢竟是讀過書的人啊,而且讀的都是經書,裡面恰好都是一些大道理,這些大道理雖然現實作用優待商榷,但是在為人處世方面,絕對可以保證他不屬於老油條,這一點,我們從師徒幾人幾次鬧矛盾但最終還是和好如初就可以看出來,說白了,唐僧的這種高情商,可以理解為和稀泥,也可以理解為打太極,但團隊在,勝利就有望。

    (3)分工合理。唐僧師徒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雖然悟空的作用必然功不可沒,沙和尚也是勞苦功高,豬八戒也是搞笑加調節氣氛也有小小的貢獻,但是這一切的源起,其實從唐僧在取經之處給團隊的分工就已經明確了的,比如悟空負責打妖怪,八戒負責搞笑,沙和尚負責挑擔(原著小說中其實豬八戒一直是挑擔的),而任何團隊最終要想實現既定目標,團隊內部的合理分工,以及這分工背後的獎罰分配,也是至關重要的,而唐僧做到了這一點。

    綜合以上看來,唐僧雖然看似沒多大能耐,但其實能量巨大,要背景有背景,要關係有關係,要領導力有領導力,這樣的高人和人才,哪個團隊不希望有呢?難怪乎人家可以做團隊領導者,因為唐僧不做,誰還能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龐中華和田英章的硬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