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爛漫花開

    現在的農村雖然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但是經濟收入還是相對偏低。經濟落後的地區,特別是一些偏遠的山區,一個村裡幾乎沒有幾個壯勞力。就像我的家鄉,近兩年青壯年都外出打工了。原本我們的村是以種植果樹為主,每到秋天的時候瓜果飄香。但是這兩年果賤傷農,大部分人不再精心打理果園,偶遇天災可能一年的辛勤勞作化為烏有。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走出了家門。

    城市的就業機會增多,國家加大了對勞動者的保護,只要你願意付出,就會有收穫。並且工資水平一年的收入遠遠超過在家務農。在這種狀況下,越來越多的人流向城市。另一方面城市的機會遠遠大於農村,只要你敢於拼搏,努力進取,你的收穫不可能與你的付出成正比,事業有成的人大有人在。

    面對人員的流失,如何才能讓人迴歸農村?個人建議如下:

    1.加大對農村的傾斜力度,支援農村開發,逐漸縮小城鄉之間的差異,讓農民實實在在的感覺到在家門口也能掙錢。

    2.加大技術下鄉的力度。改變現有的種植養殖結構。讓農民實實在在的感受到,只要有付出,就會有回報。

    3.提高農副產品的深加工。

  • 2 # 公行天下2

    農民的就業應該在農村,而為什麼要去城市打工呢?主要是對農村基礎建設國家沒投資,沒改變,農業還靠二人抬槓,沒有大力發展農業,如果國家加大力度投資農業,小塊變大塊,水田路全部配套,全部實現農業機械化,農村可以辦給服務農業的小工廠,剩餘勞動力可以就近就業,一家老少可以團聚,不存在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無人照顧,而且實業農業的全部機械化,農民也沒那麼辛苦,可以根據農民需要,種植水產,種植糧棉油,蔬菜瓜果,雞鴉牛羊豬合理搭配養殖,行成專業化,長年搭配,不會行成產品過剩或長期短缺。糧食剩餘,國家調劑,每個產品成立一個組,各生產各的產品,不要重疊生產,價格由國家統一核定,因天災人禍造成的困難,由國家扶持貼現。屬個人人為造成的,國家可以不貼現。國家工作人員。就是調能化解農村矛盾的服務員,發現問題,及時化解,及時幫助,把矛盾問題消滅在蘊牙狀態,通過各種有效途徑,解決農民問題。農民,農村,農業穩,各行各業才能穩,農民的問題解決了,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國家才能穩定發展,祖國才能強大。富不富。看三農。

  • 3 # 鳳林王209

    一,人往高走,水往低流。你在甲公司年薪10萬,在乙公司年薪20萬,工作條件差不多,你跳不跳糟?農民在家種地一年收入不如進城打工一個月,他為什麼要死守那幾畝工地,整日“汗滴禾下土”?

    二,中國有近3億農民進城打工,成了城市的常住人口,有的已經在城市生活了幾十年!由於城市戶口的制約使他們成不了城裡人。但他們乾的都是工人兄弟的工作。現在的高速公路,高鐵地鐵,高樓大廈,馬路打掃,城市綠化,城市裡最苦最累的活哪一樣不是農民工在幹?可以說現在的城市裡根本離開不了農民工!

    三,農民進城打工對農業影響大嗎?據統計,中國糧食連年增產,兩會官方介紹,糧食自給不成問題。進口的大豆主要是為了養豬養牛養雞的需求。為什麼?因為中國有9億農民,而土地只有18億畝。美國有土地30億畝,農業人口只有300萬。中國人多地少,矛盾突出,農村根本容納不了那麼多的農業勞動力。農民從農業中逐漸分離,是必然趨勢,何必大驚少怪呢?

  • 4 # 雲南小陳

    什麼原因造成農民不種地而是選擇去城裡打工?

    怎麼才能農民迴歸耕種?

    1、土地集中起來利用,開啟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只要能把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農產品順利銷售出去,我想還是會回去耕種的吧。

  • 5 # 豔陽之美

    農民不願意在家種地而出去打工有大環境的因素,也有小環境的原因。就拿我身邊的親戚朋友的實際情況來舉例說一下。

    鳳和宇結婚以前都在小城打工。結婚後都在婆婆家生活,婆婆也沒有給獨生子蓋新房。一年後鳳生了兒子和公婆住在一起,公婆家裡有10畝地,種了糧食賣不了幾個錢,沒法養活一家老小。都改種著冬青樹苗,因為什麼呢?因為種糧食根本就掙不著錢,一家4口這10畝地,一年也收入不了多少,根本養活不了四個大人,還有新出生的孩子。

    小兩口只好出去打工,把10來畝地的苗圃交給公婆。鳳出來海邊的育苗場打工,每個月有4000塊錢的收入,而宇呢,通過關係借錢五六萬辦了出國勞務。這樣的農村家庭的年收入在農村就非常可觀了,鳳一年有4萬塊錢的收入,維持家庭的開支,公婆種了12畝苗圃,不可能一年就出產值,需要兩三年的時間。勞務的丈夫一年只能回來一兩次。掙錢也最多,一年有10萬塊錢的收入。等著攢多了,想準備上城裡買房子,為了孩子將來上學做準備。要是一家四口都在家裡種地的話,日子就會過得捉襟見肘。

    我的老家農村的農民,是被環境逼得,逼不得已出來打工,因為我們那個小山村地下全是礦脈,地下水汙染被礦山挖空了,嚴重下降,四周十里八鄉都沒有水源用來種地。因為沒有水,果樹全部被迫砍伐了,種的玉米小麥花生也是靠天吃飯,這樣的農家在農村生活,如果不出來打工,根本就生活不下去。在農村只要日子過得下去的,基本上一家的主力都在外面打工,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開支,兒女上學,贍養老人等。

    讓農民工迴歸土地這個真的不是一句話的事。有些環境是無法改變的,像我們村裡這種情況是夠嗆了,很多土地都荒蕪了,因為沒有水源。肥沃的地區農民種地也不掙錢,除非國家加大農民種地的福利和扶持政策,補貼政策讓農民種地,能夠養活一家老小,這樣農民才有可能迴歸土地,不再為了生計而被迫外出勞務和打工。

  • 6 # 農村菁菁

    回答您這個問題以前,先說一說我們村的現狀吧。

    前幾天剛收完麥子,因為天氣乾旱,我家二畝二分地麥子才賣了268塊錢。除去收割機費用96元,三輪車拉麥子費用20元,以及種子費、肥料費、除草費等等,這樣算下來,還陪進去了幾百塊錢......,還不算人工費

    所以,個人認為造成農民不種地去城市打工的主要原因為以下幾點:

    1.種地不掙錢,還費時費力,忙活了一年,最終本錢都保不住。而出去打工一個月的收入就能抵上種地一年的收入了。

    2.天氣原因。近幾年,天氣乾旱,沒有水源,農民灌溉田地也不方便,直接造成了農田產量嚴重下滑。

    3.溫飽問題。隨著物價不斷上漲,種地的收入已經維持不了生計,所以不得不出去打工。

    4.為了夢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如果有機會,都想去大城市看看,為了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去努力,去奮鬥!

    那麼怎麼讓農民工迴歸耕種呢?首先要做到以下幾點:

    1.解決乾旱問題。必須要引水建渠,要有足夠水源灌溉田地。

    2.在農村多引入一些小型企業,讓年輕人可以在家也能有穩定的收入,一邊也可以幫趁著家裡種地。這樣也不會因為家裡只有老人,沒有勞動力而放棄種地。

    3.支援農民創業,創造更多有利的條件,讓農民富起來,那麼讓農民迴歸種地,就會水到渠成!

  • 7 # 三農先生

    不過這個階段時間不會太長,也就是說農民捨棄土地外出打工這種現象不會持續太久。

    2、進廠打工,這類農業人往往歲數不大,中年以下的年齡段。在城裡如電子廠、傢俱廠等工廠務工,收入也很不錯。在長三角打工的年輕人每年的收入情況甚至比建築工人還高,工作環境是要好於建築工人的。

    3、在城市裡找個小生意或者如物業公司等地找個小活。一個60歲左右的人在城市小區的物業做保潔或者保安,每個月收入也都在2000元以上,相當於種二十多畝地的純收入,並且還沒有種地那麼辛苦。

    1、農業單產增加,糧食價格穩定上升

    目前中國種植糧食作物的產量仍然處於較低水平,農民種地投入過大收入不行,糧食價格更是十餘年不漲價,直接打擊農民種地的積極性;

    2、機械化程度高,土地更集中

    現在中國農民土地的數量每家大概就是幾畝地,多的十幾畝地吃飯倒不是問題,想有更好的消費能力則是很牽強的。加上機械化程度低,農民種地辛苦費工又大。

    3、土地流轉加快速度,農業專案更豐富

    土地流轉成功後,就會出現少量的人種更多的地,農民收入也就合適了,自然會有更多土地被充分利用起來。

  • 8 # 小吳農記

    依據我的看法,農民放棄自己的糧田出外打工。我個人覺得,農民一輩子勞累,也是為了能過上好日子,農民其實很簡單,一直勞動,能夠吃夠喝就滿足了,因為現在時代改變了不少。農民的糧田也少了收穫,機器代替了好多人和事,農民就不得,不出去打工了。其實,現在在外打工的農民,可能會給家裡的老年人分擔了不少,但我覺得,以農產品來說,我覺得在家種植,也可以給農民帶來好的生活。現在畢竟網際網路時代,改變了不少肉產品的變現,網上銷售很有農民都能賺到自己的血汗錢,生活自然就變好了很多。我們年輕人,也是不想勞累,所以選擇在外打工,我覺得年輕人應該向,這些為了生活,不斷的為了家庭,而拼命賺錢的農民學習。好的生活是通過自己努力得來的,而不是遊手好閒,好吃懶做,這樣的人也只有富二代能做到了。所以我希望,農民應該守護自己的糧田,好好耕種,我相信有好的收穫,在這,我希望年輕人,多向農民這種,無限迴圈,不怕勞作的精神學習,感謝大家。

  • 9 # 光光iiv

    一看提問者就不是農民,估計沒有中過地吧!

    為什麼這幾年農民都把土地承包出去,自己卻選擇外出打工呢?因為現在農民種地都賠錢,辛辛苦苦種了一年地的收入還不如外出打工一個月掙的多,你說說農民還有種地的積極性嗎?十幾年前小麥是一元左右一斤吧。現在都2020年了,社會在高速發展,房價物價消費水平在蹭蹭的上漲,小麥還是一元左右一斤,辛辛苦苦的種了一畝小麥,最多畝產按1000斤算吧,一畝地才賣1000塊錢,這期間加上施肥,澆水,收割等,你說說最後到農民手裡的錢還剩幾個?

    網上不是有個段子嗎?說的是一男子在外打工到了麥收時間回不去,就打電話請幾個朋友幫忙在家收麥子,結果幾個朋友把麥子收割完了買了1000塊錢,吃吃喝喝唱個歌花了1200,男子最後還倒貼200塊錢。你說男子來年還敢種地嗎?雖然是段子,但是也反應了是現階段農村真實的情況!

    再說說今年的大蒜吧,農民從種蒜到出蒜,中間施肥,蓋地膜,澆水,打藥,提蒜薹,出蒜,等等。一畝大蒜光投資最少要1500左右,好了,大蒜成熟了,大蒜5毛錢一斤,按照畝產3000斤算的話,一畝地才賣1500塊錢,剛好夠投資的錢,農民辛辛苦苦的一分錢不賺?現在的農民太難了,我們老家也有5畝地,已經打算好了,等到秋季收割了玉米花生,就把地承包出去了,不種了。

    承包出去一畝地一年還有500塊錢!

    什麼時候農民種地的收入高了,自然會有人重新回到土地上種地的!

    這年頭,種一年地還不如外出打工一個月收入高,農民真難啊!

  • 10 # 三農普天下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錢來買食物,衣服,住房,交通,食物和飲料。 這就是為什麼農民不回農村種地,選擇在城市裡務工的最重要原因。 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這已成為農民離開農村去城市的原因。 一個因素。 進入城市的大多數農民基於以上兩個考慮。 到底如何 讓我們一起看看。

    在村子裡耕種的收入很少。 過去,大多數農民曾經種穀物,小麥,玉米,花生和大豆,但穀物的價格基本上是每美元1磅左右,從過去到現在都一樣。 浮動不超過5美分。 以這樣的價格,農民努力工作了一年,所獲得的錢可能不足以讓孩子上學。 作為家庭的支柱,他們甚至不單靠耕種養家餬口。 他們無奈地只能選擇做其他工作。 那些擁有知識和技能的人當然可以進入公司,而那些一無所知的人只能以農民工的身份進入城市,靠體力賺錢。 他們還必須付出體力,不能在村莊裡獲得土地。 幾美元,但在建築工地上工作至少可以補貼家庭並養家,因此農村人民將離開土地前往城市。

    我們一家有一個親戚,開始在農村耕種。 他很小的時候就種了幾十英畝的果園。 他沒有文化。 初中畢業後,他選擇留在村子裡和父母一起種果園。 但是近年來,他也搬到了這座城市居住。 這個孩子長大後去了幼兒園。 為了使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在城裡買了一棟建築物。 無論如何,他不能只將妻子和孩子留在城市。 在城市裡,他在村子裡種了自己的土地。 因此,他還跟隨他的妻子和孩子住在城市,他無法繼續留在村子裡種植果園。

    總結:實際上,讓人們重返農村耕種很簡單。 只要待遇與城市僱員相似,沒有人願意離開家在別處賺錢。

  • 11 # 唯真微語

    什麼原因造成農民不種地去城市打工?主要原因,經濟原因。在農村生存、生活的開支其實也是很大的,隨著城市生活方式逐步傳到農村,農村的開銷還會更高。那些“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年青家庭,開支更大。但是種地的現實是,成本不斷攀升,而農產品比較價格起不來,就是種地高手畝平純收入也不過1000元(一般只有500元左右。那些大資本投入的收益可能更高些,但無可比性。還有少數搞特殊種植的收入也會高些,但畢竟只能是少數,也無參照意義)。現在農村人均耕種土地很少,據“川西平原”農村的調查,人均耕地一畝左右,很少超過兩畝的,假設五口之家有8畝地,收入也不足1萬元,靠種地過日子就顯得很緊張了。由於現在大部分基礎設施及配套都集中在城市,實體企業也大部分集中在城市,農民就近打工或經商機會很少,所以他們只能遠走他鄉。也有進城不完全是經濟原因的,那些家庭很殷實的農民進城就是為了增長見識,發現機會,尋找更大發展空間,追求更好的生活。

    怎麼才能讓農民工迴歸耕種?首先說該不該讓農民工迴歸?我們假設大部分農民工留在城市,會是什麼情況呢?一方面,不能無限制擴大的城市,會因人口的大量增加而不堪重負,進而引發很多社會問題;另一方面,農村有知識、有頭腦、有能力的青壯年都去城裡,農村就成了空心村、老年村,發展乏力。因此,隨著我囯城市化程序的穩步推進,適度地讓農村人進城變為城市人,這是發展趨勢,同時一部分農民工迴歸也是必要的,這些人經過城市生活的洗禮,有一定經濟基礎、有見地,是農村發展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再來說他們迴歸做什麼?題主叫他們迴歸耕種,就沒必要了。人多地少是我們面臨的基本國情,我們不需要那麼多人種地,我們的現代農業需要適度規模經營,走集約化發展的路子。他們迴歸應當參加到鄉村振興、田園綜合體和新農村建設中來,創辦、領辦農村新經濟體等更有意義的事情。最後,又如何讓他們迴歸呢?有四點建議:①對縣級和縣屬重點城鎮進行科學的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市功能配套,縮小與大城市差距,讓人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就在農民身邊,這也是城鄉一體發展的需要;②要出臺鼓勵他們回鄉發展和創業的政策,出臺吸引社會資本和其他資源流向農村的政策;③要加快推進和完善農村確權工作,讓農村資源迅速流動起來,以加速資源向資本轉變,也讓返鄉農民工有落地生根的基礎;④鄉鎮和建制村(社群)要制定科學實用的鄉村振興發展規劃,用規劃吸引人。相信隨著這些農民工的迴歸,農村一定會出現新的氣象,發生新的變化。

  • 12 # 黎包今

    什麼原因造成農民不種地去城市打工?怎麼才能讓農民工迴歸耕種?

    農民不種地去城市打工的原因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因為種地的經濟收入遠低於其它任何行業。其它的各個行業就不用說了,就說經濟收入最低的行業——撿廢紙,撿廢紙一天的收入也遠多於田間種植各種經濟作物平均一天的收入,而且沒有天災。其它所有的行業更是不用說了,你說那個人會老實地在田地裡耕種呢?不過這裡話要說回來,有的田地平整而且畝數非常多,還有大量的農業機械作保障,這樣的種糧大戶就不包括在內了。

    怎麼才能讓農民工迴歸耕種?我的看法是不要讓農民工迴歸耕種,因為農村本來有富餘勞動力,種田不需要那麼多人。以後機械化程度提高了,耕種更省力了,讓農民儘量出去找活幹,減少農業耕種人口,讓操縱農機的少量農民成為農業工人,戴上手套戴上高靴,手不沾泥腳不沾水,這樣,沒有了農民,只有農業工人,國家才能 富裕強盛,人民生活比蜜甜。

    現在很多人 擔心國家糧食是否安全,這肯定不會有問題。

  • 13 # 影視劇片段剪輯

    我個人也是地道的農民,不種地,選擇外出打工,主要原因呢,是因為家裡面的地比較少,不夠種,還有就是地裡基本上都種有核桃,因為核桃樹太高,很難種好莊稼,所以就選擇外出打工了。

    其實現在經濟發展的如些之快,所以迴歸農村也沒什麼,因為現在種地基本上都靠機器完成,我們只需要操作。

    出來打工以前是因為交通不方便,醫療條件比較落後,種地全部靠人力。現在這些問題現在都得以解決了。所以是完全願意回家的。

    農村現在都是綠水青山,交通便利,醫療方面也比較完善,如果能夠有個可以工作的地方,就夠加完美了。今年就比較明顯了,很多打工的人都回自己的家鄉了,都在自己的家鄉做起了養殖。

  • 14 # 農村的情趣

    什麼原因造成農民不種地去城市打工?這個問題是個比較複雜的社會問題,但歸根到底,是農村的生活方式和收入水平與城市有較大的差距。通常來說,人口的遷移往往受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影響,但更多地是受經濟因素影響。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入低處流”,又說“樹挪死,人挪活”,這些比喻,都反映了經濟的吸引力對人口遷移的影響。

    從政治因素講,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農村完全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擺脫了農村人民公社時期對人口流動的束縛,使農村人口流動有了可能性。而城市公共設施和公共資源的優越性,成為吸引農民往城市流動的一個基因,農民進城不僅僅是為了提高收入,也是為了享受更好的社會資源,從而尋找向社會上層進步的機遇。

    從經濟因素講,城市的就業機會明顯高於農村,各行各業比較活躍,勞力資源缺乏,農民進城後可以獲得比農村更高的經濟收入,這無疑對農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同時,城市的工作朝九晚五按步就班,一天八個小時工作,並且多在室內工作,顯得比農村的勞作相對輕鬆得多。而農村的勞作沒日沒夜,勞動強度非常大,勞動環境惡劣,風吹日晒,確實是比較受罪的。

    改革開放初期,農村生產獲得活力,短時期內農民收入顯著提高。當時,藉著人民公社時期大修水利設施的底子,農村生產條件較好,糧食產量較高,伙食價格也不錯。但是,隨著農民的日子好過了,各種提留統籌,各種稅費集資,都向農民伸手,而隨後糧食價格一直低迷,農村增產不增收,農民的收入開始徘徊不前,所以有些農民開始削尖了腦代要農轉非,不能農轉非的,也開始轉向城市謀生。

    綜上,當初一心一意要消滅的城鄉差別,在某一個時期卻越來越嚴重,而人口流動的允許,造成了農民紛紛放棄農耕而進城務工,這種現象持續不斷,造成了目前農村的留守狀態,許多村莊成為空心村,農村土地大面積撂荒,嚴重威脅著中國的糧食安全。

    那麼,如何才能讓農民迴歸耕種?這也需要採取綜合措施。而歸根到底,就是要改善農村的生活環境和生產環境,提高農業生產的收入。首先,要切實解決農民收入低下的問題,降低農民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價格,使農民在農業生產中得到更大的收入;其次,要加強新農村建設,加強對舊農村的改造,適度進行合村並鎮,從而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決上學、醫療、天然氣進村入戶、自來水入戶等老大難問題,加強文化娛樂設施、購物設施建設,方便農民生活;第三,要拓寬農村農民的就業渠道,通過合村並鎮等舉措,重振農村鄉鎮企業,建設農村服務型設施,加強農村農民向二三產業轉型,靠二三產業補充農民的收入,使農民得到更大的實惠。

    總而言之,只有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縮小城鄉差別,使農村成為更適合生存的樂園,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就會徹底解決農民流失的問題,引導農民工迴歸農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0後,敢不敢說出你現在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