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3
回覆列表
  • 1 # 七個音娛樂

    90年的我,可以說是一事無成,不知道大多數的人都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北漂:11年

    租房:3000

    每個月的生活成本很高

    工作:互聯絡銷售《小程式》

    在這裡講一個比較短的故事,我前兩天見一個客戶,客戶是95年的,

    現在自己做生意收入大概一年有300多萬,跟客戶聊得比較好,客戶後來問了我一個問題

    問題我多大了,我當時真的比較難受,但是想想,人家能成一定有一定的原因,我不成就是因為

    我還不夠努力

    當我們過了跟自己與自己年齡不匹配的工作時,你怎麼樣

    想想我自己未來想要什麼,奮鬥吧少年

    公元1990年(Nineteen Ninety),公曆平年,共365天,53周。農曆庚午年(馬年),閏五月,共384天。

    1990年是蘇聯解體前的一年,也是國際局勢風雲變化的一年。這一年,立陶宛、拉脫維亞、摩爾多瓦等國先後宣佈脫離蘇聯獨立;那密比亞宣佈脫離南非獨立;斯洛維尼亞全民公投決定獨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宣佈科威特成為其一省;東、西德國,南、北葉門則走向統一。在國內,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成功召開。

  • 2 # 1本正經的老王

    不少朋友習慣說:是不是暴露年紀了?

    我會回答:最好的年紀,不怕暴露。

    二十啷噹歲,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可是心驚肉跳就發生在昨天

    我刷微博刷到了

    我自認心理不成熟,一直小孩心態,覺得自己年輕。

    我92年,28週歲,按照老家的虛歲演算法,29歲!

    我突然被這個數字嚇到了。

    我問要好的朋友Y

    你幾歲?

    她說93年

    我們都習慣直接說年份,所以這麼久都沒有去認真算算年齡那個數字

    她的生日年份我當然知道

    於是我繼續問

    你就告訴我你幾歲

    她說:27

    我們都知道各自的出生年月,可是當真的要說出年紀那個具體數字時,突然發現已很難開口。

    終於我所認為的不怕暴露的最好的年紀不再屬於我們了。

    一直覺得30歲離我們很遠,我還有足夠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突然發現時間如此緊迫。

    高中大學時期每次回家都會有認識的朋友結婚、懷孕、生子,看著曾經一起長大的玩伴們肚子大了又大,孩子滿地跑,覺得很神奇。

    現在想想,有什麼神奇的?!

    快三十歲了,孩子滿地跑不正常嗎!?

  • 3 # 小班電影

    90後處在一個尷尬的年齡,其實,年代劃分只是一個過程,我是90後,我所經歷的難道不就是80後剛剛挺過去的嗎?也可以反過來看:和80後在一起,年輕;和00後在一起,成熟。做好自己,充實自己,該來的總會在合適的時間不期而遇。

    90後處在一個尷尬的年齡

    據說90後現在處在一個尷尬的年齡,結婚太早,戀愛有些晚,跟小孩一起玩無聊,跟大人呆一起又沒共同話題,在家太閒,出門沒錢。啥都不想被說沒理想,想法多了被指不踏實,這就非常尷尬。 你是嗎?

    20多歲的年事,娶親不免難免有些太早了。

    就普通人來講,才剛卒業,社會經歷不敷,心智也不太成熟,經濟基礎軟弱,很難去蒙受柴米油鹽的繁重。

    我眼中抱負的娶親年事,是兩邊都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已完整順應當代社會生涯並認同相互生涯理念和習氣的時刻。

    但是,怙恃們並不會這麼想,在他們眼裡,年紀就是最好的來由,到了哪一個年事就得做哪些事,正如現在他們感到咱們到了青春期自但是然就會理解性知識,大學不允許談戀愛而卒業了就頓時能找到人娶親同樣。

    情感並非一件輕易的事,但是怙恃又最愛好早早地攙和到後代們的婚姻大事中來,迴圈往復,一代又一代地迴圈。

    這真是一個很為難的年紀,一方面,本身尚未完整成熟,或者你還在渺茫著本身的職業生涯計劃,或者你還在順應著新身份的遊戲規則,或者你還在憂?這薪水怎樣也不經花,而另一方面你又被告訴,要和另一個人組建家庭了。

    大家心中有同樣的惶恐和擔憂嗎?

  • 4 # 鄉村大猛

    91年屬羊,19歲高三輟學後直接被父母安排工地當學徒,09年那會學徒工資一天才25元管吃住(大鍋菜,住工棚)。

    過了一年師傅帶著單幹,工資漲到50,工作量卻比原來翻了好幾倍,幸虧當時年輕,能吃苦受累,再到後來出師,工資漲到日薪150元,一直到12年結婚,這四年工地生涯經歷了太多太多,受了太多所謂“大城市人”的欺負(白眼,捱打,拖欠工資)。

    婚後因為有了家,有了媳婦,有了第一個孩子,感覺責任大了,有過一段迷茫期,期間也換過兩次工作。

    15年老二出生,查出輕微腎積水,剛過了滿月就做了個小手術,看著這麼小的孩子從手術室出來的那一刻,由於麻藥勁還沒過,臉色蒼白,呼吸微弱,我的心痛了,眼淚強忍著沒有留下來(現在大了,已經沒事了,能吃能喝能睡)。

    16年開始自己趕集擺地攤賣貨,再到後來有了自己的門市,每天不分晝夜的辛勤工作。

    三十而立,希望90後努力奮鬥的我們都能出人頭地,家庭幸福。。。

  • 5 # 動漫小白愛分享

    首先,可能是因為我真的沒有那種年紀的壓力。或許是因為現在還算年輕,至少沒有被家裡人逼婚。因為我還有一個姐姐,哈哈,高個子頂著,我可以隨便的浪。

    96的我,目前單身,工資一般,雖然早早的揹負上了房貨,我並不是富二代,但家裡真的付出了很多,因為窮盡所有,目前錢袋子真的空了。原諒我的行為,自己也不出色,社會早就給了我很大的打擊,已經開始製造現實的殘酷。

    曾經真的很天真,突然發現夢想和現實才有,真的是太大了。好像自己沒有辦法去改變所有的事情,原來是因為自己太過於膽怯。可能還有幾年的時間能讓自己認清所有,真正的意識到那些殘酷的事情。發現,退縮,最後絲毫不知已經成為鹹魚的自己。

    其實說實話說早也不早,好像人真的到了一定的年紀,才會明白所有的事情。原來自己已經這麼大了,卻發現絲毫的不懂事。可是,我並不想成為這樣的自己,然而有些行為卻讓自己無能為力,還是自甘墮落。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狀態,只有極少數目標堅定的人才會成長。發現世界對我們真的好難好難,每天下班後又在幹些什麼呢?打遊戲追劇,也許現在真的很快樂,但是很難看到之後的出路。

    都不太想自甘墮落,卻絲毫掙扎不出一點火花。每個人都想成長為星空中最燦爛的火花,希望90後的我們能夠足夠的勇敢,闖出自己的世界。

  • 6 # 線上137977580

    2020年,第一批90後迎來了30歲,常言道“三十而立”,30歲時,馬雲剛開始創業,經營海博翻譯社;雷軍任金山公司CEO,年薪百萬;李彥巨集是矽谷精英,31歲回國創辦百度;董明珠36歲時才南下打工,從格力基層銷售做起。你覺得#30歲開始努力來得及嗎# ?以前可以,現在比較難了,時代不一樣 機會能和比嗎?

    覺得自己浪費了好多時間, 30歲也沒什麼可怕的,祝各位元旦快樂。

    90後一直都被媒體關注的物件,什麼最後一批90後以成年,第一批90後30歲啦,90後脫髮,90後初老等等等等,能不能放過90後,年齡肯定每年一漲,這樣好像全世界都在提醒90後,你已經老了,搞得我26歲就感覺自己跟七老八十似的,90後:我太難了。

    我發現現在的媒體就喜歡抓住90後渲染年齡焦慮,梗用個一兩次還好用,一直用就很反感了。30是一道坎,也是一個新起點。為所有邁進30歲這個人生新階段的人喝彩!

    30歲以上的人就被降低了人的檔次註定要頹喪嗎難道,真真在渲染年齡焦慮,每個年齡階段都有各自的魅力和美好吧。

  • 7 # 無賴的小影院

    我是個80後,說說80後的故事

    人在網際網路上有兩次死亡。第一次是別人在緬懷你,第二次是無人再緬懷你。沒錯,這就是80後。

    不知不覺,曾經在輿論風口浪尖的80後已經不再被人談起,90後和00後才是流量的保證。

    80後,不僅失去了被評價、被分析的版面,也自我放棄了除了晒娃以外的社交活動。

    生於1980年代,他們都去哪兒了?

    從小被罵到大的一代

    1979年,中國計劃生育政策開始實施。80後成為了第一代獨生子女。

    出生開始,他們就被戴上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帽子。

    ”溺愛“這個詞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回到1980年代的兒童發展研究,你會發現“溺愛效應”這個描述社會現象的詞語頻繁出現,為的就是講述這一代80後。

    2000年,中國中央電視臺一檔叫《對話》的節目火了。

    節目對話的是現在擁有無數粉絲的作家、導演、賽車手韓寒。在當時,他是叛逆的80後,青年人的反面典型。

    北京大學的陳曉明教授和華東師範大學的陳永明教授在節目上痛心疾首:“韓寒現象把握得不好,會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

    “我覺得你現在有點畸形發展了,希望你更加全面發展。”

    “你這樣的頭髮是為了叛逆麼?”

    對韓寒的攻擊迅速成為了對80後的攻擊,叛逆,自私,冷漠,這些抽象的詞語一下子有了聚焦,“不好好管教,這一代小孩就會變成韓寒”。

    2004年,美國《時代》雜誌封面,手裡拿著一隻鋼筆的韓寒以一種不符合年齡的冷酷直視鏡頭。

    2012年8月19日,內蒙古,2012CTCC房車錦標賽鄂爾多斯站賽況,韓寒奪冠

    “在今天的中國,想實現自己的願望會有許多不同的路。當有這麼多不同的道路可以選擇的時候,沒有理由總是沿著那條正經路去走。”

    2005年,80後胡戈惡搞電影《無極》,《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引發網路狂歡。被惡搞物件陳凱歌怒罵:“怎麼可以無恥到這個程度”。

    這一年的《中國企業員工敬業指數調查報告》寫道,“與其他年齡段相比,上世紀80年代後出生的年輕人最不敬業”。

    2006年,60年代作家簡寧在《南都週刊》發文,“80後一代存有普遍缺陷,有的缺陷還是致命性的。”

    2003年,河南省洛陽市,做完作業去玩會遊戲的孩子可能就被家長說不學無術

    這時候開啟報紙,提到80後,大多都沒有好詞。“80 後獨生子女離婚多”、“為蹭飯獨生子女結婚願與父母做鄰居”,“中國九成80後獨生子女不做家務”……

    “80後是沒有昨天的一代”,“是精神缺鈣的一代,是靈魂沒有歸宿的一代,也是缺乏自我內省和對世界擔當的一代”……一時間這樣的響應無數。

    靠著雙手努力生活也是值得驕傲的80後 / unsplash

    2010年,80後30歲,而立之年,啃老成為了下一個指責80後自私自利的熱點。“海歸80後啃老七年不工作”,“近六成80後啃過老”……80後從一代嬌生慣養的小皇帝成為了家裡蹲的廢柴。

    任何世代對年輕人都不友好。

    然而,鮮少有80後這樣的群體,從“小皇帝”到“垮掉一代”再到“啃老族”,人生前三十年幾乎都活在輿論漩渦裡,隨後徹底消失,為90後,00後讓路。

    生為80後,太難了

    “自私”,“啃老”,“懦弱”,“小皇帝”,“巨嬰”……被罵了半輩子的80後到底是怎麼過來的?

    他們是小皇帝小公主,也是家庭裡唯一的希望。

    獨寵一人,成為了每個家庭難以避免的現象。

    據1995年的資料統計,大部分中國城市夫妻把總收入的40%到50%花費在孩子身上。中國城市兒童從父母或祖輩那裡收到了大約50億美元的零花錢,相當於蒙古當年的國內生產總值[2]。

    寧可用光家裡所有的積蓄,也要送孩子出去讀書 / 《都挺好》

    從某種意義上,這種輿論批評的“溺愛”其實是社會環境下必然的結果。

    20世紀80年代,油、糖、肉和魚的供應量都達到了歷史新高,巧克力、冰淇淋、肯德基都逐漸進入了中國[2]。

    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升,1984年到1988年,中國的恩格爾係數持續下降,也就是食品消費佔家庭支出越來越少了[11]。

    客觀上,生活好了房子大了,沒有必要省吃儉用。

    主觀上,80後的父輩多是從領糧票時期活過來的一代。不讓孩子受苦,省給孩子吃是他們情理之中的選擇,更何況國家只讓生一個。

    2018年12月12日,上海,兩位老人幫忙照看孫子孫女

    “溺愛帶來自私自利”的推測也並沒有得到證實。

    日本廣島大學經濟系角谷快彥教授的研究就發現,中國獨生子女政策之後出生的這一代“小皇帝”,在工作上的合作能力,和其他年齡層的中中國人幾乎沒有差別,甚至比同齡的美中國人和日本人更好[3]。

    風笑天於1988年,1996年,1998年三次進行了對城市城市獨生子女的調研,結論也認為獨生子女並沒有成為問題兒童[4]。

    與物質上的豐盛相伴而來的是精神上的壓力,“唯一的希望”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80後頭上。

    生活的重任時刻提醒著他們,不可以停下來休息 / unsplash

    1997年-2002年,社會學家馮文在大連展開了27個月的調查。對大部分的中國家庭而言,唯一的孩子不僅是光宗耀祖的希望,也是未來養老的指望[5]。

    “我年輕的時候沒有這麼好的條件,你為什麼不懂珍惜?”這句父母的訓導貫穿了80後的童年。

    成年後80後的日子也不好過。1998年,剛剛18歲,還沒站穩腳跟,分配工作早幾年就指望不上了,現在連房子都不包分配了。原本可預測的上升路徑變化莫測。

    高考,成為了許多家庭唯一的希望。

    1977年12月,北京五中高考考點,正在高考的學生 / 翁乃強

    然而80後考大學那年就碰上了高校擴招。1999年,招生人數增加51.32萬人,招生總數達159.68萬人,增長速度達到史無前例的47.4%。上大學容易了可不完全是件好事。

    急劇上升的招生人數導致的是下降的教學質量。2002年,北京市教委對50所高校進行調查,發現65%的學校由於師資力量缺乏所以沒有能力繼續擴招,86%的學校出現了硬體不足和經費短缺的問題[6]。

    好不容易畢業了。工作不分配,遍地大學生。

    好不容易走出校門找到工作,攢錢買房,撲面而來的是一天一變的房價。

    2003年中中國人民大學附近房價在4000元/平方米左右,到2009年,直接漲到了30000元/平方米。早買還是晚買直接決定了80一代的財富階級。

    大部分剛畢業的年輕人還是會選擇“蝸居”,讓自己儘可能的減少一點開銷

    2011年,電視劇《裸婚時代》熱播,文章和姚笛還不是週一見的出軌男女主,他們是一對相知相戀十年的裸婚夫妻。

    “雖說我沒錢,沒車,沒房,沒鑽戒,但是我有一顆陪你到老的心”,文章的這句臺詞讓電視機前的你掉了無數的眼淚。

    一部分因為感動,一部分因為寫實。

    他們是活在家庭期望和市場競爭斷裂中的一代。一方面一人要挑起全家的未來,另一方面又毫無過往的社會經驗可從。

    這就是80後,前不見坦途,後已無退路。

    80後去哪了

    2020年,第一批80後已經四十歲了。從此以後,80後在網際網路上可以直接被定義為中年人。

    和上一代一樣,他們正在消失。

    拼命工作,努力賺錢,為成為“有錢有閒”的中年人最後一搏。

    2018年8月14日,杭州,凌晨四點,店鋪的負責人正在為明天早上的食材做準備

    “比高房價更可怕的是,40歲以後,你還能幹什麼?”,財富自由焦慮困擾著不上不下的他們。

    華南師範大學一項橫跨18年的研究方向,年輕一代的收入總比年老的一代收入更高。

    工作十年之後,你發現自己的工資只比應屆生高一點,可能不是玩笑。

    而80後要面對的不僅被拍死在沙灘上的恐慌,還有“看看同學老王已經是CEO”的同儕壓力。

    1960年底以後出生人口,收入不平等的情況越來越嚴重,80後之間的收入差異,要比父輩之間的差異大得多[8]。

    剛喘口氣的80後,又迎來了照顧父母的重擔。

    2018年3月19日,青島,兒子照顧老年痴呆還摔倒在家的父親,年邁的父親如今只認得他自己

    童年時候是小皇帝,青年時期是啃老族,到了現在,焦頭爛額的中年,80後要成為分擔社會養老責任的中堅力量。

    國家衛健委的資料顯示,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裡,超過七成都有慢性病。

    與此同時,據估算,中國2018年人均預期壽命是77歲,但是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

    也就是說,中國居民平均有8年多的晚年生活需要帶病生存[9]。

    教育孩子,賺奶粉錢,下一代成為了80後生活的中心。

    教育孩子已經成為80後的必備課,二胎政策的開放也讓更多獨生子女80後撫養孩子的壓力更大

    “80後家長陪孩子寫作業至心梗”並不是搞笑新聞,上班陪領導,下班陪孩子,步入中年的他們不得不面對這樣全年無休的生活。

    孩子才是真正的銷金窟。根據尼爾森諮詢的調查報告,80後的消費支出大多以家庭為主,孩子的教育消費佔到了80後總消費的55%,遠超過了其他年齡段40%的平均值[10]。

    各有重擔的生活和更年輕一代的喧譁壓倒了他們。韓寒還在寫部落格,科比單場81分,我要我的地帶的年代已經遠去。

    80後只能看著一個個偶像逐漸逝去,在生活的壓力下逐漸沉默,安慰自己“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然而,當使命召喚,是他們在“拯救地球”。

    他們身兼幾重身份,但不曾說過一句累

    汶川地震,走在前面的是80後志願者。疫情當前,撐起一片天的依然是80後。連續工作十個小時才能休息的醫護,情人節當天奔赴湖北的醫療隊,自發組織的志願者團隊……

    80後消失在網際網路了,但現實世界裡,80後從來沒有當逃兵。

    [1]風笑天. (2010). 獨生子女: 媒介負面形象的建構與實證. 社會學研究, (3), 177-198.

    [2]景軍 (Ed.). (2017). 餵養中國小皇帝: 食物, 兒童和社會變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3]Kadoya, Y., Khan, M. S. R., & Sano, Y. (2018). Effects of China"s one-child policy on group cooperation: survey evidence. 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 23(3), 327-339.

    [4]風笑天. (2000). 獨生子女青少年的社會化過程及其結果. 中國社會科學, (6), 118-13

    [5]王曉燾(2011). 不能承受的希望之重. ——讀《唯一的希望:中國獨生子女. 政策下的新時代》.二十一世紀.

    [6]新京報(2009). 十幾天制訂新計劃擴招50萬大學生.

    [7]邢志傑, & 由由. (2004). 中國高校擴招對大學生就業影響的供需分析 (Doctoral dissertation).

    [8]魏下海, 董志強, & 張建武. (2012). 人口年齡分佈與中國居民勞動收入變動研究. 中中國人口科學, 3, 44-54.

    [9]中國政府網(2019).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2019年7月29日新聞釋出會文字實錄.

    [10]Nielsen(2016).中國80後消費人群達2.1億 佔全國消費者總數的16%.

  • 8 # 潮汕阿群

    剛剛畢業時,就和工程系的同學在全國各地玩過,因為喜歡旅行,在能浪的年紀拼命出去浪了兩年,看到了很多風景,接觸了很多人(工作)。

    看了一些成人世界的規則之後,重新審視人生,希望自己的一生都能對人真誠,對事熱忱,不為人生所左右,讓自己擁有堅強的外殼和柔軟的心。

    由於以前盡情地熱愛著音樂旅行碼字,想學什麼學什麼,想做什麼幹什麼,也“玩”夠多了。。如今個性從詩和遠方,變得越來越居家,喜歡照顧別人,因為被需要會帶給我成就感。

    之所以單身,是因為現在的工作實在太忙,圈子太窄。正如我母親所說,忙於人間蒸發。

    生活衣食住行無憂無慮的人,更渴望婚姻生活。之後,你才發現,當你害怕面對年齡時,其實是因為你覺得你現在的處境不值得去面對。世間的眼光,總會給各年齡段配上相應的東西,比如20多歲結婚,30歲前有房有車,30歲前有孩子,再比如,沒有婚姻,至少要有個事業,至少要有個老婆孩子熱炕。假如你得不到這些東西,你可以下意識地避開年齡的問題。

    其實還是因為自己在乎世俗的眼光,這樣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思考,還要有底氣,這底氣來自於自己的財力。最後,老子有錢,想怎麼就怎麼,怎麼就怎麼了,年紀大了怎麼就怎麼了,我不依靠任何人。年老咋了,見識多了。總而言之,無論別人怎麼想,我們都應該按照自己的時間表來安排自己的生活,本應由自己決定什麼年齡該做什麼。

    生活的理想就是找一個聰明熱情,有點大男子主義的人結婚生子。能夠有一個像我一樣感到孤獨的人,能夠在生活和心理上相互依賴。

    能夠儘早享受照顧家人的快樂生活。

  • 9 # 同度快樂時光

    我是92年5月9號

    1.終有一天,你會靜心下來,像個局外人一樣看自己的故事,笑著搖搖頭。

    2.相信自己,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3.不善於表達的人真吃虧,付出多,用情深,卻沒人說你好。4.時間會告訴我們,簡單的喜歡,最長遠;平凡中的陪伴,最心安;懂你的人,最溫暖。

    5.有很多事情你當時想不通,彆著急,過一段時間你再想,就想不起來了。

    6.遇到噁心事,你要學會淡定和從容,這個世界上的人渣是千姿百態的。7.與其降低你的開支,不如去嘗試增加你的收入。

    8.生活很累,別讓心靈再累;生命不長,別讓自己硬扛。

    9.願我們上半年所有的遺憾,都是下半年驚喜的鋪墊10.透支了眼淚,我們便會沒心沒肺的笑。如果有人可以依靠,誰會願意獨立。

    11.留不住的人沒必要強求,不合適的人終究會分開,可以不聰明,但別不清醒。

    12.明明想念的不得了,卻還要裝出一副很淡然的樣子 自己想想都覺得心酸。13.以前挺好的,想得少,睡得早,喜歡笑。也不知怎的就突然活得潦草了。

    14.我用金錢衡量過成功,可發現,真正的快樂,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完這一生。來人間一趟,不能只為了活著。

    15.人一輩子,你得信這一條:留得住的不需用力,留不住的不需費力。來去隨緣,強求不得。16.人就是這麼奇怪,用攻擊來試探底線、用傷害來索要關愛。

    17.哭泣時自己擦眼淚,加班時自己打雞血,落魄時自己熬雞湯,想買的包也是自己買,如果註定要一個人,也要成為一個有錢的人。

    18.沒必要讓所有人知道真實的你,或者是你沒有必要不停地向人說其實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因為這是無效的,人們還是隻會願意看到他們希望看到的。

  • 10 # 仔蕊姐姐

    我們都知道各自的出生年月,可是當真的要說出年紀那個具體數字時,突然發現已很難開口。

    終於我所認為的不怕暴露的最好的年紀不再屬於我們了。

    一直覺得30歲離我們很遠,我還有足夠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突然發現時間如此緊迫。

    高中大學時期每次回家都會有認識的朋友結婚、懷孕、生子,看著曾經一起長大的玩伴們肚子大了又大,孩子滿地跑,覺得很神奇。

    現在想想,有什麼神奇的?!

    快三十歲了,孩子滿地跑不正常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朝有康乾盛世,怎麼到了最後就不堪一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