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廣東人5356
-
2 # 明陽財經
中華民族擁有古老的農耕文明,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在中國歷史上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特別是在耕地面積有限的情況下,承載將近14億人口,就需要精耕細作,同時盡力開墾可用土地,才能滿足巨大的需求,把糧食這個戰略問題控制在自己手中。
所以,就需要因地制宜,對於連片的大面積的土地可以大力發展機械化、智慧化,小塊的土地就不適合機械化、智慧化!集體經營也需要符合當地特點!
-
3 # 老薑140614766
在中國要想改變農業發展,就要土地集中管理,不能分田到戶,這樣對機械化作業很不利,水利發展也不利,同時對科學種田也是不利要想農業大發展,唯一作法就是大片經營提高機械化程度和經濟效益
-
4 # 舒245796118
國家出臺這個政策肯定有充分的全國土地耕種經營實地調查取證,不會空穴來風,但也要兼顧老百姓心裡的實際想法,不盲目推進新政策,可以以點帶面,從實踐中找到財物雙收之法,可以在某省份先推行此法,建立耕種示範區,以高科技現代智慧農業為切入點,建立健全大型集體制農場各種制度,科學管理、智慧種植,確實辦好為人們群眾服務的好事、實事,做為個人來講,我是支援農改的,長年從事農業灌溉行業的我,有足夠資料可說明集體耕種經濟效益遠遠高於個人和散戶種植,不管是從管理上、技術上、產效上都體現的淋漓盡致,當耕種形成規模後,一是有農業的專人管理,二是有全面的技術支援,三是有全面的銷售渠道,想不增產增量增質增效都難啊,散戶就不一樣了,耕種投資前期較大,資金跟進困難,技術上基本是摸石頭過河,種個幾年才摸索出經驗,但不一定科學,還有就是資訊得不到共享,市場風險大,說不定你種出來時,價格掉到你想哭,這是很多種植人說的心裡話!說一千道一萬,不管怎麼管理,以什麼樣的方式管理,希望始終要站在為百姓辦實事的基礎上,讓全國的農民兄們真正得到實惠!謝謝!!
因地制宜,科學管理,瞭解民情,不能一刀切。先試點,後推進,不搞形式主義,教條主義。根據具體實制情況,南北有差別,東西條件不一樣,內陸和沿海不同,都要制定具體策略,統籌兼顧,才能稱得上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