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黎顧百年

    用“天朝上國”這句話總結清朝為什麼寧可與世界為敵也要保自己的江山不倒最為合適。

    從古代到清朝,歷代王朝的統治者都是一種天下唯我獨尊的姿態統治這個國家,漢朝有“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是一種什麼心態,這是一種自信的心態,面對著整個世界捨我其誰的心態。

    唐朝知識更是納周邊所有少數民族為一體,大唐疆域遼闊之極,王化之民何止億萬,唐朝的國力雄厚直到現在都有人稱為“唐人”。

    明朝朱棣個開疆擴土的主,大明王化之下,全都是我們的子民,為了和平而戰!

    到清朝的時候,這種“天朝上國”的思想已經久居人心。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傳承,每個朝代都以開疆擴土,保家衛國為己任,到清朝這裡那種思想已經成了每個皇帝心裡的夢,特別是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

    儘管清朝是一個封建思想較為頑固的一個朝代,但清朝卻是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朝代,上位的每個皇帝都想有不一樣的功績,想要流芳百世,康熙的做法與思想成了他們的標杆,因此清朝寧可與全世界為敵,也要保住自己的江山。

    更重要的一點是,清朝自詡為“天朝上國”。其他外國都是蠻夷,自認為自己是正統,對於外國的入侵上天會懲罰的,這就有點太異想天開了。

    為了他們手中所謂的權利,極力的抵制變法革新,直到清朝滅亡的那一刻,還有很多人不相信這個事實。這也是他們寧可與全世界為敵,也要保護自己江山的根本原因。

  • 2 # 白這個顏色

    大清從道光二十年,也就是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滿清王朝就踏上了倒計時的節奏。【南京條約】的簽訂,大清徹底在世介面前展示了自己的腐敗無能,列強們從此把大清王朝看成敲詐勒索的物件,肆無忌憚地掠奪欺凌。

    經歷了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入侵,清政府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國內民眾開始反抗慈禧的橫徵暴斂,多處發生暴亂。慈禧西逃時,在落雁山遇到一個樵夫,慈禧問樵夫,此山多高?樵夫看著慈禧說,山高你為峰。慈禧心中喜悅,細看樵夫,體壯貌美,年齡不過三十。她忽然心血來潮,寂寞西行路,若有此人陪伴,可解我途中寂寞。問樵夫家中都有何人,樵夫告之孤身一人。慈禧含情而對,說,今天降富貴與你,不知願否?樵夫說,不思富貴,唯盼一妻,只要是女人就行。當晚慈禧帶李蓮英和七侍衛夜探樵夫,慈禧斥退隨從,西廂房內私會樵夫,樵夫正處壯年,陽剛似火,不弱趙雲長阪坡,只殺得七進七出,還是不肯罷休,慈禧終於知道遇個變態。

  • 3 # 康142341986

    不只是清朝,歷代封建專制者,眾叛親離,最後倒臺是必然結果。因為權力是把雙刃劍,握得越緊自殺越快,權力抓的越緊,對社會的束縛越嚴重,社會生機扼殺的越快,最後民不聊生民怨沸騰,失去民心。

    而封建專制者都是貪權者,所以他們最看重的是自己的位子,相對民心和權力,他們要的是權力,他們更相信槍桿子。除了位子和權力,其他所謂的親情、愛國為民等,全是為了保自己的位子裝出來的,如果位子和親情、國家、百姓的利益衝突,他們會毫不猶豫拋棄位子以外的東西,這也是統治集團經常窩裡斗的原因,一山不容二虎,在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下,除了最高統治者,其他人都是“伴君如伴虎”。所以,為了權力寧可與全世界人為敵,即使是最親的人,也不及權力在手,比如為了權力殺死親爹的隋煬帝,殺死親兄弟的唐太宗,殺死親兒女的武則天……更不必提國家利益和百姓生命了。所以滿清寧可倒臺也不放鬆權力。要想讓老佛爺放棄權力,讓利於民,是不可能的。

  • 4 # 雪原

    大清朝寧可與全世界人民為敵,也要保住自己的統治,這是與自身的屬性相適應的。

    它是一個封建專制王朝,入關前建都瀋陽,至今還有故宮,還是一個奴隸制政權,擁有東三省大部。

    既便封建化加深,其奴隸制的殘餘、影子無處不在。包衣奴才就是個鮮明的例子。大名鼎鼎的曹雪芹祖上就是內務府包衣,位居江寧織造,兼管鹽運,地位顯赫。曹家還是康熙五次南巡的行宮。

    清朝就是奴隸制和封建制的混合體,或者說半封建半奴隸制,或者說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說他是封建制的頂峰是高估它了。明朝才是,南宋才是,唯獨它不是。

    明朝已有資本主義的萌芽,已高居資本主義的入口,門口,再差一步,就步入資本主義的家了。而它有什麼?資本主義的芽還很嫩。沒有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如何政治上推翻落後的封建建築?

    南宋的商業也很發達,而且居於世界首位,為全世界人民心嚮往之。那是怎樣一種繁榮,榮耀呢,至今為人們、史家津津樂道。

    它是家天下,而且極端專制、保守,全天下都是它的私有財產,禁臠,如何會拱手相讓?這與當時時代背景格格不入的。

    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高階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我們還沒有進入資本主義,是多麼滑稽可笑。可是還不自知,竟要依靠義和團,打著愛國的旗號和八國聯軍宣戰,後果可想而知。

    聯軍一來,別了宣戰時的鬥志昂揚,不可一世,立即拋棄人民夾著尾巴逃跑了。而且逃跑路上還下達了命令,剿殺義和團

    改變了早不久抱著義和團親的態度,自私自利之甚,始亂終棄也沒有這麼快,這麼狠。

    這就是清政府的狹諡性,他們幾代以前的祖先就是奴隸主,這是不爭的事實。他們的思想極端落後於國際背景,還自以為是,就象溥儀說,"我沒有祖國,我只有祖宗!"說了實話。

    之前國都是他的,私人的產物,私有財產,哪有祖國?當l883,l895(年)奮鬥了、宣傳共產主義思想一生的馬克思、恩格斯先後逝世,幾年後,他們還抱著祖宗的思想不丟,見怪不怪。

    他們做出什麼離經叛道的事都不奇怪,而且視為正宗。一百年前我們面臨這種困境,不敢說現在不面臨這種困境。

    當年清政府與八國聯軍宣戰就受到李鴻章,袁世凱,劉坤一等東南方洋務派、實力派或者說叫投降派的公開抵制。

    還奉李為首,一旦局勢惡化、失控,清政府倒臺,而不是在l9l2年,而是在l9o0年,就會建立以李執政而不是袁大總統為首的新政府。

    可惜李鴻章沒有得逞,他和袁世凱,曾國藩,一脈相承,沒有本質區別。漢族地主官僚,私利才是他們考慮的首要因素。當然清政府也一樣。

    因此他們互相利用,又互相防著。而且清政府失算了,被袁世凱鑽了空子,做了李鴻章想做而做不到的事。稱帝,多麼榮耀,光宗耀祖,志得意滿呢。

    得虧清政府及時止損,糾正妄策,向八國聯軍賠禮彎腰,殺主張抗戰的愛國者們。包括二品以上大臣許多,僅保一個統治的架子,什麼也不顧了,做穩了奴才就好。屈膝,投降。

    因此,保皇黨也分化了,一部分加入到革命者的陣營。完全是自作的。不這樣,清政府真不一定亡。老百姓是牆頭草,並無多少亡清之心,隨遇而安罷了。只要一個飽,誰願意反呢?

  • 5 # 破罐子284

    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咱也來交個作業。

    大清與世界為敵,緣於世界的交融。

    大清存在的三百多年,正是以歐洲人為先進的人類世界擺脫傳統的農牧生態邁進工業時代,包括早期的歐洲人不再滿足已知的彊域邊界去探索地球上的未知世界。如果人類滿足於已知不去探索,一如大清以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那麼免受外敵之累的大清依然可以苟延殘喘不至於王朝傾圮於二十世紀初。但是,人類前進的步伐不會停止。

    世界在交融中,出現各種各樣的衝突,極端的釀成戰禍。貌似交融是禍,其實交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因為沒有交融,就沒有比較,就沒有優劣,就沒有進步。

    交融體現在貿易。互通有無等價交換各取所需,本質是互利的,英中國人用鴉片來換取中國的瓷器茶葉,在咱們教科書上就是毒害中中國人,難道就沒有中國市場本身存在對鴉片的需求?把貿易衝突的結果簡單地解讀為辱國之約,是朝廷的別有用心還是民眾缺腦?如同當下面對外資,輿情動輒懟外資在中國市場賺取了多少多少,怎麼就可以無視外資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積極效應,以偏概全?

    交融體現在傳教士的進入。宗教於人類的存在,就其宣揚的仁慈寬容博愛無疑是正面的,引導著人類向善。而大清出現以鬼魅邪惡來抹黑西方傳教士來蠱惑民眾繼而大規模地野蠻殺戮,背後怎麼可能沒有朝廷的縱容?朝廷對西教的排斥和不容,難道不是擔心西教啟迪民智可能危及朝廷的安穩?

    交融體現在……

    交融帶來了衝突,交融帶來了對抗。對朝廷而言,無時不刻最最關注的頭頭頭等大事乃是社稷的安穩朝廷的不倒。因為,朝廷是自個兒的,江山來自無情的殺戮。沒有殺戮,滿人何以入關?沒有殺戮,滿人何以讓漢人降服?沒有殺戮,滿人何以征服遼闊的中原沃土?於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奴。

    一個以殺戮奪取政權的朝廷,可以殺他人,可以殺自己人,可以殺天下能殺之人哪怕無辜。只要,為了朝廷的安穩。

    一個殺戮而立的朝廷,實在難以擺脫殺戮的原罪。

    也不僅是中國。

    歐洲的中世紀,為了奪得皇位為了掠取彊土同樣是殺戮橫行生靈塗炭,同樣是成河的鮮血遍野的屍骸換得皇袍加身爵位冊封。只是,伴隨人類進步的還有人性的覺悟,還有文明的崛起。所以,即便是戰爭也有了《日內瓦公約》。

    只是,寧可與世界為敵也要保住自己江山的大清,落後了人類前進的腳步。

  • 6 # HuiNanHistory

    大清何曾與世界為敵過?

    真要說是為敵,那也不過是跟侵略全世界的西方列強。清朝是一個殖民活動的受害者,而非主動挑起紛爭的挑釁者。

    事件的起因,與1898年起在華北平原各地興起的設壇練拳之風有關。這股潮流的產生,與各地區的教案存在直接關係,而教案本身就是一種殖民活動與地方土著衝突的典型案例。

    隨著事態的演變,義和團開始了“扶清滅洋”活動,並逐漸波及到北京。

    清朝最開始是希望各使館人員暫離京迴避,但各國不聽,反而以保衛使館的名義,向北京大舉派兵。在慈禧看來,這種舉動有逼她歸政光緒帝的一層含義,於是態度大變,最終決定釋出《宣戰詔書》:

    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

    誰是世界?只有歐洲人或美中國人所在的土地才是世界嗎?

    當時,亞非拉等第三世界的人群,以及全世界絕大多數的地區,全都處於被西方殖民的境地之下。

    清朝與這些人為敵嗎?並不是吧,那麼就不存在說“與世界為敵”的情況。

    從清朝宣戰的過程來看,確實是有政治私利的部分,但如果說忍讓一切,就不會被侵略嗎?

  • 7 # 還不讓我起名了

    從歷史來看,清朝是少有的每個皇帝都有所作為的朝代,按理來講這樣的朝代應該更富強才對,即使慈溪太后本人,也有可圈可點之處,一個能夠把李鴻章恭親王張之洞曾國藩玩弄於股掌之間的的人,絕非一般女子

    大清敢與世界為敵,是因為中央上層被騙了,騙他的人不是洋人,而是他們自己。

    雖然沒有生活在當時的年代,但是我還是可以假象一下當時中央朝廷每天發生的事。

    每次上朝,大概的奏摺都是如下的

    兩廣總督上奏“近年來,兩廣稅收頗豐,幾倍於康乾之世”

    兩湖總督上奏“近日,天空作美,季候乃大吉之兆”

    兩江總督上奏“子年,國泰民安,一片安和,夜不閉戶”

    李鴻章上奏“我北洋水師已裝備精良,漢陽工廠產力已遠超德夷”

    大英帝國公使進諫“今西洋眾多島嶼獨立於英,大英帝國已是強弩之末”

    沙俄公使傳電“俄國如今內憂外患自顧不暇”

    等等等等,大概慈溪和軍機處每天聽到的訊息就是這樣,國內一片祥和,國外早已今非昔比。

    當慈溪每天聽到這樣的訊息,此消彼長,以慈溪的個性,不服輸,爭強好勝的性格,我想她一定想在自己彌留之際,發動一場戰爭,一雪前恥,慈溪一輩子沒輸過,第二次鴉片戰爭使她遠逃熱河死了老公,她一定耿耿於懷,所以當她看到了希望,那麼她公然與全世界為敵,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大清為什麼敢與全世界為敵,並且最終滅亡,都是同一個原因,那就是地方官員的欺上瞞下,腐敗透頂,上層不知道真正的國情,就會劍走邊鋒。

    清朝,敗在了人民與紫禁城其實是脫節的

    人民以為自己的苦日子是皇帝的錯,皇帝卻全然不知,還以為人人都擁戴他。

    皇帝一心一意為民著想,還是落後恨鐵不成鋼,人民群眾也全然不知,還以為皇帝昏庸不以人為本。

  • 8 # 漫漫行旅路

    事實上,大清朝談不上所謂的與全世界人民為敵。

    當時的慈溪太后雖然也與外國“友邦”打了數十年的交道,但恐怕也沒有形成一個全世界的概念。

    但這件事情同樣也談不上與全世界人民為敵。

    一方面,清政府既沒有派出軍隊對他國的領土進行直接性的進攻,也沒有采取對他國僑民、資產進行扣押等常規措施。

    所做的也不過是在義和團所謂的刀槍不入的道術的蠱惑下向十一國下宣戰書,進行“書面戰爭”。並煽動義和團搗毀教堂、破壞鐵路和圍攻各國領事館,寄希望於神神鬼鬼之術。

    另一方面,當時以英、美、德、法為首的西方列強也沒有將清政府所謂的“宣戰書”放在心上。

    儘管經過數十年的洋務運動讓世界看到了清王朝的轉變,但1895年的甲午中日之戰也徹底讓各國看到了清王朝外強中乾的本質。使清王朝從一個被認為古老但仍具活力,能夠通過一系列改革如同俄國擠入世界列強之列的老牌帝國轉變為各國眼中的肥肉、蛋糕,國際聲望跌入了谷底。並以美國為代表,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況且當時清王朝的最高掌權者慈禧太后本身就是一個狂熱的權力追逐者。

    從咸豐皇帝熱河駕崩以後,慈溪太后通過一系列宮廷鬥爭掌握了國家的最高權力,享受著一言一行對他人的巨大影響力所帶來的政治利益,自然不會輕易放手。

    如果說某一天,全世界人民需要慈禧太后交出自己的權力,慈禧太后自然會為保住自己的權力壓上江山與之為敵。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為保住權力的慈禧太后向他國的妥協無疑就是最好的例證。

  • 9 # 江南品古

    高中歷史和文科高等學歷公開課《中國近代史綱要》這樣形容清朝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帝國主義列強的走狗清政府!幫助帝國主義列強鎮壓中中國人民的反帝鬥爭。

    清朝反抗只是最初,後來幫助列強剝削中國百姓。

    題目有異議。

    縱觀中國近代史,我的答案是:落後就要捱打,井底之蛙的大清一開始反抗過,後來割地賠償,當列強不會滅亡大清時,苟延殘喘討好列強,將數億白銀賠款轉嫁勞苦大眾,刮地三尺再三尺,繼續吸食老百姓的血肉。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大清成了列強的幫凶!最終被中中國人民推翻!

    清政府從一開始的反抗,到最後成為列強殖民中國奴役中國勞苦大眾百姓的幫凶!

    回答之前,先說一下問題本身就是問題,“大清朝為什麼寧可與全世界人民為敵?”

    什麼是全世界人民?

    只有英國、法國、美國、德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沙皇俄國,還有後來趁機佔便宜的比利時、西班牙、荷蘭。是這些列強的軍隊來侵略中國。

    列強只是政府,並不能代表所有人民。更不能代表全世界人民!

    再說清朝反抗的經過:

    事實上,當時的情況是,清政府腐敗無能,面對侵略無能為力,最終喪權辱國,割地賠款。

    清政府不是要與列強為敵,而是列強要侵略清朝,清朝沒有辦法不去反抗!不得不反抗!

    這裡區別可是很大的!

    當別人來侵略你的時候,你的選擇太少。要麼被侵略,國破家亡,妻女被人侮辱,子孫後代都做亡國奴,如同北宋亡後的中原地區。

    要麼你奮起反抗,保持自己的尊嚴,讓後代看看你的反抗史,哪怕國滅,後代以你為榜樣繼續反抗,看看南宋滅亡後95年滅元朝的後代。

    清朝做為擁有龐大疆域的大帝國,權力都在政府手上,列強前來侵略,要麼投降將國家拱手相讓,要麼做亡國奴。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清朝才會選擇與列強對抗。

    如果不對抗,後果是什麼?

    結果就是亡國奴!

    這才是關鍵!

    所以,對抗是不得不為的!

    都要滅國了還不對抗嗎?

    清政府對抗過,結果是丟失了大片領土,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最終保住了清政府,保住了清朝沒有被滅。

    中法戰爭不敗而敗,勝利者的清政府主動求敗。當真是窩囊和腐敗無能,喪權辱國!

    甲午中日戰爭前,清政府的實力亞洲第一,擁有亞洲第一北洋水師!

    然後,因為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的腐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我們再看一看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的中國大地,南方諸省的漢族地主官僚與列強簽定了《東南互保》,依次為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和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鐵路大臣盛宣懷、山東巡撫袁世凱。不過,現在看來確實是保重了南方的根基。

    北方在義和團運動中與八國聯軍誓死拼命到最後,慈禧太后逃亡時卻號召全國剿滅義和團。白白犧牲了那麼多願意為清政府拼命的愛中國人士。真是寒了天下尤其漢族人的心。

    列強一看沒有機會滅亡中國,就採取瓜分政策,而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也在慈禧太后的嘴中諂媚地說出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喜”這樣不要臉的話。

    《辛丑條約》的簽訂,數億白銀的賠償,清政府笑開了臉,因為大清沒有滅。

    又由於大清沒有滅,對南方各省在漢族地主官僚與列強簽訂《東南互保》後,也沒有追究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袁世凱等人的責任。

    可見清政府的真面目,根本不在於反抗,而是繼續享受富貴和權利。

    不思進取,不願意繼續改革,只願享受當前。只管身前富貴,哪管死後洪水滔天!

    而無數賠款的白銀只要搜刮民財就可以賠償了。刮地三尺再三尺,三尺不夠就三丈。

    中國的勞苦大眾,貧民百姓得多苦難啊!

    打仗的是老百姓!賠款的是老百姓!搜刮民財的物件是老百姓!屈辱的還是老百姓!

    大清對抗,為了權力富貴,一旦保證了權力和富貴就不願意再對抗列強。

    老百姓的無數次反抗列強,最終落得義和團的下場!

    所以,近代史稱大清是列強的幫凶!

    所以,問題是錯誤的問題,答案是每個人心中的答案。

    魯迅說過,歷史上的中中國人只有兩種:坐穩了奴隸和欲做奴隸而不得的人。

    但事實上還有另外一種,就是亡國前的政府的面目:

    在不能保證自己權力的時代,選擇反抗。一旦暫時能夠保證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就願意出賣自己一部分利益,換來繼續奴役底層奴隸的人。

    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不想自救,而是選擇用老百姓的痛苦來繼續作威作福!

    再說問題所問的江山不倒?

    是建立在出賣廣大勞苦大眾的基礎上,通過吸食老百姓的血肉,達到滿足列強並苟延殘喘的目的。

    人性何在?

    百姓買單!

    把所有的屈辱和痛苦轉嫁到老百姓身上,還大言不慚“與全世界對抗”?

    清政府曾經做了數次內部改革自救,洋務運動,百日維新變法等等。但每當效果出來,都被慈禧太后為首的腐敗政府拖累和否決了,甲午中日戰爭就是這樣。

    而最終的結果,喪權辱國的清政府被孫文領導的有識之士通過辛亥革命推翻了。

    整個過程是,大清朝是自己腐敗無能、喪權辱國,又不肯從內部改革根治的情況下,被那些曾經被他奴役的人們在南方發起的革命“革掉了命”的。

    總結:封建末世腐敗不堪的清朝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選擇與列強對抗。在確保自己能夠苟延殘喘的基礎上曾經垂死掙扎,但自己否定了內部改革的方式,不斷喪權辱國、各地賠償。最終導致自己覆滅在“革命”之下。

    可以說,閉關鎖國之後,腐敗的清政府的滅亡是咎由自取。他的反抗,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它所做的將痛苦轉嫁到勞苦大眾身上的做法,是最沒有人性的。

    尤其是,清政府和帝國主義列強勾結,鎮壓太平天國,圍剿義和團等中中國人民的反帝鬥爭,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的走狗!

  • 10 # 帝秦盛唐憶天水

    我始終憤怒所謂“國史通”閒談歷史的專家和愛國者,你們對清朝的歷史可謂“妄加評論”、“駭人聽聞”!

    做一個自主的破落的主子,竟不如做一個跪拜舔食西方的奴才光榮?這就是現在諸多國史通對清史的基本認知!

    第一問:沒落的清帝國惹誰了?

    在近代,我們侵略過其他國家嗎?清帝國落後,與他國何干?現代主權理論,不適合於中國?

    第三問:以歐美現代化話語為中心的歷史觀,可信嗎?

    自西方崛起,西方歷史觀席捲世界!歐美現代化話語中心的歷史觀,無非在闡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論調,為其現代化的“掠奪性”粉飾美好!

  • 11 # 檀子曰

    雖不專業,也勉強簡單回答一下供參考。

    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選擇戰鬥,而不是妥協,很大原因肯定是她覺得已經嚴重威脅到自己的地位,而不只是利益了。

    誰要威脅到她的天下,就不惜一切代價反抗,雖然勝算不大。但如果贏了,也只是丟一些人命和錢財而已;輸了也就是丟掉一些人命和錢財,最多再割讓一些土地罷了;對於皇室來說,這些損失其實本就是他們奪來的,少一點利潤而已,又不會虧本。

    家天下的觀念裡,清朝皇室的家在東北那一塊地方;雖然發家致富,家產擴大了百倍,但它的根在那。能守住大中國當然最好,守不住他還有老家可回。

    用“別人家”的東西跟他人去博,哪怕是梭哈又有什麼好怕的呢?

  • 12 # 內蒙古星星火

    乾隆繼位時英國就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並逐步完善了資本主義議會制度,不論從自然科學還是管理國家的理念,大清都被世界遠遠被拋在後面,最後變成另類,當做笑柄。只是統治者還自我感覺良好,“祖宗之法”不可偏廢,於是乎改良派紛紛人頭落地,最終被革命派徹底掀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孔子所謂的“仁”是指什麼,您是怎麼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