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優樂視界

    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劉姥姥曾三進大觀園,每次進去都有不同的“目的”。那個時期,她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一類人,缺衣少食,有了上頓沒下頓,所以第一次進大觀園,她就像發現了一個新奇的世界,雖然進去的時候想到過,榮國府一定十分繁華,但所見之景象還是讓她眼花繚亂。

    生活能讓一個人放下尊嚴,劉姥姥走過了大半輩子,她深知怎樣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所以一進大觀園,她將自己的姿態放的很低,話語間盡是對榮國府上下的恭維。喜好恭維,偏偏語氣誠懇,讓人聽著十分自然,所以榮國府無論夫人小姐還是下人,各個都很喜歡她,最後她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甚至為後輩的未來都埋下了因,只等結果。

    第一次,劉姥姥的形象具有一點貶義的味道在裡面,可以用來比喻一些見識淺短,為了達到目的而溜鬚拍馬的一部分人。

    榮國府漸漸開始不如從前,也是這個時候,劉姥姥第二次進了大觀園。本以為她又是來尋求幫助的,雖然榮國府逐漸衰落,但應該能滿足她的要求。然而並不是,她帶著家裡東西來此,只是為了感謝他們對她的幫助。一介農戶能有什麼好東西,只不過是她的一番心意罷了。

    第二次,劉姥姥代表淳樸善良的那類人。前後兩次劉姥姥的表現不似是一個人,但又似一個人。當她需要救濟的時候可以放下身段,有能力自足的時候又不卑不亢懂得感恩。現實中很多人表裡不一,他們會時常忘了幫助過自己的人,如果那人不復往日,他說不定還會上去踩上兩腳。

    盛極一時的榮國府終於沒落,劉姥姥第三次進了大觀園。要說第一次是求助,第二次是微不足道的回報,這一次就是“反哺”了。因為她用自己全部積蓄救下了巧姐兒。

    第三次,她代表知恩圖報的那類人。很多人會把第二類人和第三類人歸為一類,倒也沒錯,只是知恩圖報的人未必淳樸善良,淳樸善良的人未必會蹚一趟不知深淺的渾水。

    我們見慣了這三種形象出現在三類人身上,劉姥姥卻將這三點集於一身,想必,這也是曹雪芹想要塑造的形象,關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關乎人性,他要說的大概是一種警示和人生態度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種李子怎麼樣護理才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