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琛琛媽咪
-
2 # 北大賢學長
謝邀,文友,我不是一個正兒八經以寫作為生存手段的人,但卻是一個喜歡讀書而讀書的人。我不是一個喜歡多說話的人,但卻是一個內心感情豐富的人。我不是一個渴望成就豐功偉業的人,但卻是一個不甘心平庸度日的人。我不是一個喜歡尋章摘句炫耀學識的人,但卻是一個飽讀詩書,著書立說的人。現代社會,浮躁為上,靜心為下,知識付費,德行不表,甚囂塵上。讀書破萬卷多數是形式而非內涵,多數是為黃金玉,奢求功與名,而非~
-
3 # 納蘭談史
另外,看書最關鍵的是選好書,好書的標準也是因人而異的,可能對我而言歷史書很好,對你而言就不一定了,這要根據你的興趣和發展方向來決定,不應過分的教條主義,不要把別人的成功學奉為圭臬,畢竟時代不同,經歷也不同,刻意的生搬硬套反而會適得其反,只做借鑑參考即可,本文亦然。
-
4 # 清水河畔
二十幾年前,就愛看書。武俠、懸疑、偵探、唐詩宋詞朦朧詩、中外名人詩、中外古代名著、近代的只看張愛玲的書。那些年瘋狂的看書,從買知音、青年文摘、讀者文摘、故事會開始,中外世界名著碰上喜歡的就買回家看,光傲謾與偏見就買過幾個不同名字的牌本。前前後後光是書就上千本了吧,丟的丟,別人借走拿走,現在家裡最多能搜出不足三十套書了。說真的就農村生活水平,那些年花在書上面的錢是一筆不少的開支,結果自己又沒有儲存好,嘆惜!
-
5 # 江南允青
過去讀書扭轉命運,今日讀書是豐富生活,享受文明。讀書有用論越來越少,而讀書開智越來多。但現在很多人讀的書,不是經典,也不是名著,有數量沒質量,更多是見聞常識類的平庸書籍,沒有時代美感與沉澱,更沒有深度思考的哲學。
讀書過千者今天會很多,多少囫圇吞棗,純屬消磨。談資多,思路廣,但很多人也詭辯,譁眾取寵也很多。反動,獻媚者也不少,讀書也容易讓人膨脹,自負甚至自命不凡,最終自食其果。
但有一點,今日紙質書籍減少,電子書增大,書店關門很多,書房空間很小。
-
6 # ZHOUYILU
讀書,不是用來炫耀和賣弄的。讀書的多少也不能證明你就會成為一個有魅力、有內涵、有氣質的人。讀書,只是讓你在這紛紛擾擾的繁華世界裡,找到心靈的寧靜與感應,在書中領悟人生的真諦,讀書多了也讓你慢慢產生了思考,充實了靈魂,從而形成自己的適合社會和適應人生的三觀。
-
7 # 江先生168168
超過一千本,我認為很多人,只要是大學畢業,並且喜歡讀書的,很容易超過。依我的觀察,大學四年在校平均都400本吧,加上初高中和畢業後工作的,只要持續學習很多包括我就超一千了。
-
8 # 大熊貓175416131
如果你沒有獨立完整的思想體系,這些書不會幫你構建思想的高樓大廈,反倒會成為一堆垃圾束縛你。好不水泥磚頭,有了高樓大廈的架構,它們會幫你塑造完美的,如果沒有架構,再優質的水泥磚頭也是一堆垃圾。書包和知識以能夠被駕馭而氣作用,如果不能被駕馭,估計一個幾百兆的U盤,存的書本知識比個人閱讀的好多幾十倍
-
9 # 王涉
閱讀障礙症的人
閱讀障礙分兩種,第一死不讀書,第二作死的讀書。
這都是病,人讀書不在於數量,而在於質量。
很多人讀書不多,但是讀的透,學識也不差,那些泡書店泡圖書館的很多淪為拼數量,沒質量。
就像考試工廠,博聞強記以為能,實則是個大坑。
現代年輕人,比如讀武俠的,讀閒書,目下讀網路小說的人們,抄起啦就是五百本以上的閱讀量,破千太容易了,但是沒啥用。
資訊發達,閱讀資訊化,資訊量巨大,可以說現代人無時無刻不在讀書,無時無刻不在接受資訊。但是學識並沒有普遍的提升。
舉個例子:乾隆寫詩四萬手,一人的量比全唐詩還大,但是水平就不敢恭維了。
-
10 # 問牛之人
如果讀書這個事最後只落的個數量的比較,實在是沒有任何的必要。
書讀的多,未必可以成為智慧。
書讀的少,未必就只是知識。
每個人成長曆程…生活經歷…個人感觸悟性不同,同樣的書不同的人審視角度不同,感悟即不同。同一個人不同階段讀同一本書感觸也不相同。
硬說讀過1000本之人為何樣,我猜測學識應更豐富些,也就僅此而已。
-
11 # 飛越黎明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真的是這樣,書讀的多了,下筆寫真的有很多東西可寫。
書讀的多,有超過一千本的嗎?當然有,我有幾個同學就是這樣,你不得不讚嘆他真是人才。上自習的時候你就看他在那兒讀,一頁接一頁地翻,那個速度,嘩嘩的。我觀察他很長時間了,他看書就是這個速度。
後來我不信,我就問他,你看書看這麼快,能記住嗎。他說能記住百分之九十。我就認為它是在吹,看書看那麼快,一目十行吧,那就是人才了,最多也就百分之六七十。可就算百分之六七十那也很驚人了。
他真的很聰明,也不算非常聰明,就是讀書方面,那個速度,自愧不如。有時候他就說他從小就喜歡讀書,猶其看小說,後來看武俠小說,都是借的,不讀完能行嗎,要還的。
第二個就是我的另一同學,他家的藏書特別豐富,你一進他家,有個大書房,跟客廳似的,前後左右四排書架子,高到棚頂,還分層,全是書,至少上萬本吧,那是他父親的,他父親是大學教授,你要說那麼多書他父親讀不了一千本,我肯定是不信的。
俗話說,開卷有益,每次開啟書,都能學到新的知識,可我還是覺得應該都記住,也做過很多筆記,可是工作的關係都塵封在角落了。看著那些讀過很多書又能寫出來的人,好羨慕,我真的想,怎麼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呢?
-
12 # 作家楊文華
這裡要事先說一下:古人說的讀書破萬卷,其實並沒有多少書。卷的直白意思就是張,你想想看,一萬張書紙,很多嗎?而且過去的那種書寫方式,都是毛筆字型,豎排行的,一張紙上並沒有多少字,所以萬卷的文字內容,也沒有多少。現代社會,一個小學生的平均閱讀量,應該早就超過了萬卷了吧?
這句話的重點是在“破”字上。讀這些書到翻破的程度,想必是讀過無數次了。其實中國的那些古書經典,比如《論語》《道德經》《詩經》那些,並沒有多少字。可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兩千多年,一代一代的知識分子都是讀這些書。現在一個高中生的閱讀量就已經超過了孔子,可是你能說高中生的智慧超過孔子嗎?不可能的嘛!就是到了現代社會,我們不還是要去向傳統文化學習嗎?
所以,讀書不在多少,關鍵是有沒有落到實處去運用。就是王陽明說的“知行合一”。
我最近一直在看一部特別經典的電視劇《大染坊》,主人翁陳六子就是個大字都認不了幾個的文盲,從小是個乞丐,要飯出身,可是後來把事業幹那麼大,在當時的印染行業,成了響噹噹的人物。他是不認識字,可是後來僱了兩個留學生當廠長,把自己經營的飛虎牌布賣得比當時上海市的紡織廠的布都要好。他的表哥東俊,也是當時的印染行業的翹楚,一個經常三國不離手的人,一會兒這個計一會額那個計的,可是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最近火起來的農民工吳桂春也是一個這方面的典型案例:在東莞市打工17年,去圖書館讀了12年,他至少讀了有上萬冊書。可是最後怎麼樣呢?一直在鞋廠幹打雜工,一場疫情沒了工作,差點回了湖北老家。現在做了物業公司的綠化工。他讀書是多,可是你覺得有什麼用呢?
-
13 # 大漠小柚子
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不知從何時起開始愛上了閱讀的感覺。 我是一名90後,畢業兩年除去上學期間的專業書籍,真正可稱之為讀書閱讀的時光其實並不多。
與其說讀書超過1000本的都是什麼人?倒不如問怎樣才能讀書超過1000本?
二、怎樣養成讀書的習慣?讀書的習慣是從小養成的,直到現在我也不知自己讀了多少書。小時候學業任務重,就看簡單的童話書、漫畫書,後來就開始接觸國內名著、中外傳記等,工作後又開始涉獵職場、心理學等專業書籍領域。其實看書這個事兒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我看過的書,大約有一半大約是來源於圖書館借閱或從朋友那裡借過來的,當然不差錢的諸位除外。
她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雖然面對的是全國各地對於傳統文化熱愛的佼佼者,但是她對所有的選手提問乃至表現皆可謂信手捏來,毫不遜色。
去年開播的《全國主持人大賽》董卿更是位列評委席又一次驚豔了我,面對選手琳琅滿目的選題素材,她就像一個行走的百科全書一樣,上到天文地理,下到世間糗事都是無所不知,我想富有詩書氣自華,便是閱讀帶來的最大利益吧。
願我不需要25年才能讀完1000本書,爭取一年100本的速度,莫問收穫、切問耕耘,日積月累的讓閱讀彌補我的無知。
-
14 # 練嶽的暉
一笨人,二明人,三愚人,四才人,五庸人,六志傑。
除了現在的新書沒看,古代看完,老師說,書不在多,懂,精於求精的文化品德。吹與奉,淚殘悲下。
-
15 # 在下千城
我現在讀書,就將近1000本了,實際已經達到了830本。
而且,我還真認識幾個讀書超過1000本的大神。仔細想一想,這些人都具備3個特徵(圖片裡的不是我):
01嗜書如命,無書不歡每天如果不讀點書,就會覺得今天少了點東西。就好像跟吃飯一樣,你一不讀書,就會覺得腦袋很餓。比如我吧,我每天都要寫幾千字的文章,寫文章就是壓榨自己的知識儲備。而如果不讀書,不吸收新的知識,是很難連續產出新的思路、思想和觀點的。這和每天吃飯補充能量,運動消耗能量,是一個道理。你不吃飯,就沒有力氣去運動。同樣,每天讀書也是給自己提供精神能量,讓自己可以持續進行燒腦運動。書,就是這幫人的命。沒有書,那是萬萬不能滴。
02性格很逗逼,特會吹牛逼你肯定看過高曉松的脫口秀,他就是一個大量讀書的人,肯定超過1000本。特別能聊,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沒他不能說的,什麼都能跟你聊一聊。因為書讀多了,你就什麼都懂一點兒,有的深、有的淺,但多少都知道一點。所以,讀書超過1000本的人,都特備能“侃大山”,很逗比。你也可以看到,我經常寫的文章,總是帶著一些逗逼性質,偶爾有點吹牛的性質,這就是書讀多了一個不太好的習慣。但是,控制不住自己呀,這可能也是讀書給慣的吧。
03對生活要求很低,有書、有網就行很多網際網路從業人士,自稱程式設計師,或者碼農。他們月入數萬,卻終年就一套衣服,不是耐克阿迪,就是李維斯新百倫。而對於讀書超過1000本的人,其實就是“知識農民工”,或者“知識碼農”。他們對生活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追求,吃喝完了,差不多就行了。但是,書,是一定要讀的,而且毫不猶豫,捨得花錢。一個月,可以不買衣服,不買各種東西,但書是一定要買的。
因為,在他們看來,買衣服啥的,是消耗品。但買書,卻是一種自我投資。最後,讀1000本書,其實沒那麼難。只要你想讀,馬上就可以開始加油吧。
也建議在我的主頁檢視《超實用的讀書方法論》,學會20種高效讀書方法,1年300本,不到4年你就讀完1000本了。
-
16 # 生活之吻
我想讀盡世上所有書籍,只是生命有限,只能有選擇的讀書,您呢?
書是什麼?書是先人智慧的結晶,是先人實踐的結晶,也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捷徑。人總是站在先人的肩膀上前行的。所以古人都說“書中有黃金”。
那麼讀書超過一千本書的人都是什麼人?按照一本書50頁計算,即使過目不忘的高智商的人,每10天讀一本【含理解記憶】,從1歲開始讀,讀一千本書也要讀到30歲。所以,讀書超過一千本的人充其量就是一個讀書人或者是機器人!
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人的生命時間有限,必須遵循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規律讀書。尤其是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沒有人等你博覽眾書,沒有人欣賞你多才多藝,只有你在某一行、某一點上孜孜追求,博覽專業所長才能做出利己、利家、利國的成績來,才能不愧來世一趟。
我們所看到的科學家能拉小提琴(愛因斯坦)政治家能彈鋼琴(普金),那是業餘的換腦消遣而已。 -
17 # 此人天下韭王
讀書超過一千本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智者,一種是庸人。
一、 智者
這種人是學習的聰明人,對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自律性很強,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且知道,怎麼讀書。能持續不斷地學習下去。
這種人是打心眼裡自發地喜歡讀書,讀書的動機也很單純,就是開啟智慧,明理明事。所以一開始讀書就站的高度比一般人要高。他們看的書不求多少,只求高深。俗話說站在偉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遠,這種人就是如此,能夠很早就把讀書的訣竅掌握住,並反覆誦讀經典,轉換成自身的知識。當精讀的能力把思想深度拔高之後,這種人就會讀書越讀越快,此時他們讀書的目的只是為了增加自己的資訊量,因為所有的書在他們看來都是千篇一律,搬運資訊者多,有見解深度的少。我們所熟知的毛主席就是這樣的人。
二、庸者
這種人一開始並不知道為什麼要讀書,只是聽別人說多讀書有好處,於是便秉承著對自己有益的功利心而讀書。所以他們讀書儘可能的多,儘可能的廣,因為潛意識裡覺得讀的越多知識越多。由此,便走馬觀花、淺嘗輒止,好像什麼都能說,什麼都會,卻什麼都說不到根子上。於是,在這種習慣下,這種人最終被書綁架了。總覺得今天不讀點書,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好像又拉下了點知識,被別人超越了。在這種惴惴不安的淺層心理趨勢下,他們讀書越來越多,越來越厚,思想認識卻越來越矛盾,越來越迷茫。最終可能掌握了豐富的資訊量,卻沒有多少自己獨特的見解。這種人最終成為了書的奴隸。現實中這種人挺多。
三、讀1000本書有沒有用?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就是要回答讀書是越多越好麼?博學就意味著博智麼?筆者可以肯定地說當然不是。讀書看著都是一樣的動作,可是結果卻迥然不同。有的人看著沒讀多少,卻想的挺深、想的挺多。有的人感覺一年讀幾百本,卻感覺說起話來浮於表面,讓人聽幾句就沒多大興趣。同樣的讀書過程,為啥有這麼大差別?那是因為讀書有三個層次,大部分人都是在第一個層次。
讀書有哪三個層次呢?第一個層次就是讀字,書的大部分字都認識,快速地把這本書的字讀了一遍,模模糊糊地瞭解了這本書說什麼。第二個層次叫讀義,讀的速度適中,能夠把每一個字下的基本含義弄懂,較好地弄懂了這本書表達的中心意思。第三種叫讀智,節奏放的很慢,完全把自己放到作者的角色,順著作者的脈絡去反思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寫?這麼寫能否明白作者要表達的道理?作者要陳述的道理是普遍性的,還是某一條件下侷限性的道理?這就是所謂的帶著腦子去讀書,完全把書本中構建的思維體系給還原掌握了。只有掌握了別人的思想,才能算徹底讀懂了這本書。
如果你僅僅是為了多掌握資訊知識,撐點門面,當然讀的書越多越好。如果你是要開拓思維,站在更高的高度來觀看世界,那讀書的多少就沒有多大關係了,主要看你讀書的深度。禪宗的一個觀點來解釋這個問題特別到位:“智慧來源於頓悟”,筆者再補充一句:“資訊知識來源於積累”。
-
18 # 吳公子燎
我不知道別人,我只能和你說說我自己,書讀的肯定是超過1000本了,如果算上雜誌的話,那就更多了。
讀到現在呢,有幾個體會。
第一:很多的書,讀不下去了,拿過來一本,看不下去,沒意思。就和吃飯似的,吃的多了,嘴就刁了。讀書也一樣,讀的多了,口味就高了,反而經常去讀以前覺得好的書,反覆讀。
第二:不好騙了,見識了太多的歷史,事件,人。可以說不覺得有啥新鮮事了。
第三:覺得一切都看的很淡,生命不過如此,人生五十年,與天地長久相較,如夢又似幻;一度得生者,豈有不滅者乎。平和的很,也更有同情心了。
第四:掌握了一些規律,比如說真正的秘密你從表面上是讀不到的。讓你知道的,不重要,透過線索發現背後的秘密,才是讀書的學問。
第五:讀書成了一種習慣後,永遠覺得自己很淺薄,在每一行,比你優秀的人永遠有很多,更有一種謙卑的心態。
第六:可以把2句話聊成一本書,也可以把1本書聊成2句話。
第七:明白了智慧和聰明的區別,更懂得我今天所得到的一切,不過是時代的賜予,個人的努力當然必不可缺,但是知道車往哪裡開,然後坐上去才是最重要的。就好像是巴菲特說的:如果我生在非洲,我也還是我,但是股神巴菲特,就沒有了。這句話其實就是一切的真相。
第八:對一個男人來說,娶一個好老婆比讀多少書都重要,讀書讀明白了,可能有利於事業,但是一個好老婆能讓你幸福。
-
19 # 李藝泓
我一個朋友曾被稱為深圳書櫃,大學時代就將圖書館十分之一的書讀完了。應該遠遠超過1000本。據我的觀察,他至少有以下幾方面是很突出的:
一、滿腹詩書,才思敏捷和他在一起時,可以感覺到各種詩詞古文,及名著經典,只要稍微有些名氣的,他都幾乎可以就其中大意和核心思想,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遇到搞朗誦,對對子,玩飛花令這樣的事情,根本不在話下。
二、口才奇佳,滔滔不絕他的口才極好,演講能力極強,且言語的品質極高,表現力極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諸子百家,民國大師,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大有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感覺。也因為這個,他講《莊子》,講《道德經》,講唐詩,積累了大量的粉絲,也賺了不少錢。每年在深圳文博會都還會有專門的文化講座。
三、文案策劃能力極強他的文案策劃能力的確不錯,各種企業品牌策劃,產品文化策劃,紀錄片文案,電影劇本 ,廣告詞,博物館策展,文化節活動等等,也是信手拈來,非常專業。當然,早些年為了生存他各種文案策劃都搞,這三四年就只接錢多逼格又高的,一般的都不鳥。
四、傲氣豪邁,目中無人他這個人也算恃才傲物,尤其是後來讀的書越來越多,社會閱歷越來越豐富,格調越來越高之後,一般人尤其是小土豪和小文人,他壓根不放在眼裡,鼻孔朝天,似乎看你一眼就降低自己身份了。筆者曾和他與某教育局領導一塊吃飯,一言不合,這哥們直接拍桌子。當然,遇到志同道合的,他也願意和你徹夜長談,掏心置腹。
五、趣味高雅,是個玩家在他所讀的書中,很大一類是屬於美學類的,尤其是東方美學。再加上也喜歡奇花異草,手串文玩,文房四寶,琴棋書畫,茶道瓷器,玉石根雕。家裡東西不算多,但眼光很好,品質很精,個個都能拿得出手。
-
20 # 人生清歡味
我是70後女人,從初二開始讀名著,三十多年來一直保持閱讀習慣。
我讀的書不少,不過,可能沒有一千本,喜歡讀中外文學名著,很多讀過不止一遍。
89年考上南師大,後來當了高中老師,很普通的職業。
看起來,讀書對我好像並沒有什麼影響,實際上,影響很大。
比如,學生時代我的語文好,作文得分特別高,與人交往、組織活動時,語言表達能力較強;
年輕時我比同齡人早熟,能更深刻地理解世間的悲歡離合,對世界多了一份悲憫。
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一點不錯,這個不多說,有自誇嫌疑。
總之,讀書和不讀書,讀得多和少以及讀什麼書,對人的影響肯定不一樣。
很慶幸,我熱愛閱讀,它給我帶來了太多的美好和滿足。
我會一直讀下去……
回覆列表
任何一個重視早期親子閱讀的媽媽和他的孩子,都是讀書超過一千本書的人。即使沒有,也在超過1000本的路上了。
別說讀書萬本了,以前一年讀50本書,對我來說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現在,一年可能讀不了上萬本書,但是一千本書還是很容易的。這麼戲劇性的變化,只因為我當了媽。
在媽媽這個群體裡,“讀書破萬卷”真的是太容易實現的一件事情了。
我家讀的書我沒有細數過。我娃現在兩歲半,我們家親子閱讀開始的比較晚,孩子十個月的時候才開始,到目前為止,粗略的估計,即使沒有2000本,1000本絕對是有的。
在同事、朋友眼中,我家藏書量可以開個小型繪本館了。
從小養成的閱讀習慣,讓他們在以後走上自主閱讀之後,依然會繼續與書作伴。而在這個過程中,那些讀書給孩子聽的父母,也悄悄的讀了千本書,甚至萬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