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手舞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在土家人聚居的地方,有專門跳擺手舞的“廊場”,土家人叫“擺手堂”。位於酉水河畔的來鳳縣舍米湖是擺手舞的故鄉。 “擺手堂”的地坪用條石鑲嵌,平坦光滑。正中間栽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樹或松柏樹。“擺手堂”又叫“神堂”,是供奉祖先神位的地方。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之間,人們都要到這裡舉行祭祀活動,擺手舞是祭禮活動中的主要內容。 每逢新春佳節,土家人吃罷晚飯就扶老攜細幼,舉著燈籠、火把,撐著五彩錦旗,身上披著各種色彩的花被面湧進“擺手堂”。土家人為了創造熱鬧後氣氛,還要鳴銃放炮,在中間的桂樹或松柏樹上懸掛紅燈,樹下懸一面大鑼,放一面大鼓,由一人敲鑼擊鼓,大家按照鑼鼓的節奏,圍繞大樹跳起擺手舞。擺手舞分“單擺”、“雙擺”,舞蹈者隨領舞人的示意變換隊形和動作,在擺動規律上,絕大部分是順擺,即擺右手時就出右腳,擺左手是就出左腳,俗稱“甩同邊手”。 擺手舞的舞蹈動作多是土家生產、生活、征戰場面的再現:有表現打獵生活的“趕野豬”,“拖野雞尾巴”,“巖鷹展翅”等;有表現農活的“挖土”,“撤種”“種苞谷”等;有表現日常生活的“打蚊子”,“打粑粑”,“擦背”等;有表現出徵打仗的“開弓射箭”,“騎馬揮刀”等。擺手舞的舞姿粗獷大方,剛勁有力,節奏鮮明。土家人用牛頭、豬頭、粑粑、米酒、臘肉等供品祭祀過祖宗之後就開始起舞,從天黑一直跳到天亮,有時甚至一連跳幾個通宵。還有一種在野外舉行的大擺手舞,它是一種軍功戰舞,規模宏大,氣勢不凡。少則幾人,多則上萬人,歷時七八天不息。大擺手舞每三年舉行一次,是軍事戰爭場面的重演。跳大擺手舞集會也是一次盛況空前的商貿交易會。
擺手舞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在土家人聚居的地方,有專門跳擺手舞的“廊場”,土家人叫“擺手堂”。位於酉水河畔的來鳳縣舍米湖是擺手舞的故鄉。 “擺手堂”的地坪用條石鑲嵌,平坦光滑。正中間栽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樹或松柏樹。“擺手堂”又叫“神堂”,是供奉祖先神位的地方。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之間,人們都要到這裡舉行祭祀活動,擺手舞是祭禮活動中的主要內容。 每逢新春佳節,土家人吃罷晚飯就扶老攜細幼,舉著燈籠、火把,撐著五彩錦旗,身上披著各種色彩的花被面湧進“擺手堂”。土家人為了創造熱鬧後氣氛,還要鳴銃放炮,在中間的桂樹或松柏樹上懸掛紅燈,樹下懸一面大鑼,放一面大鼓,由一人敲鑼擊鼓,大家按照鑼鼓的節奏,圍繞大樹跳起擺手舞。擺手舞分“單擺”、“雙擺”,舞蹈者隨領舞人的示意變換隊形和動作,在擺動規律上,絕大部分是順擺,即擺右手時就出右腳,擺左手是就出左腳,俗稱“甩同邊手”。 擺手舞的舞蹈動作多是土家生產、生活、征戰場面的再現:有表現打獵生活的“趕野豬”,“拖野雞尾巴”,“巖鷹展翅”等;有表現農活的“挖土”,“撤種”“種苞谷”等;有表現日常生活的“打蚊子”,“打粑粑”,“擦背”等;有表現出徵打仗的“開弓射箭”,“騎馬揮刀”等。擺手舞的舞姿粗獷大方,剛勁有力,節奏鮮明。土家人用牛頭、豬頭、粑粑、米酒、臘肉等供品祭祀過祖宗之後就開始起舞,從天黑一直跳到天亮,有時甚至一連跳幾個通宵。還有一種在野外舉行的大擺手舞,它是一種軍功戰舞,規模宏大,氣勢不凡。少則幾人,多則上萬人,歷時七八天不息。大擺手舞每三年舉行一次,是軍事戰爭場面的重演。跳大擺手舞集會也是一次盛況空前的商貿交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