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塵埃29225
-
2 # 盞墨羽士
若論對一朝一代的貢獻,可以說,朱元璋和康熙不相伯仲。
明太祖大半輩子打天下,小半輩子治天下,一手奠定了大明王朝276年的鐵桶江山;清聖祖康熙名為守成實為開創,也是清朝最為重要的一代君王,沒有他滿清全族早就回遼東挖人參去了。
可要是放在大歷史環境中,說到最整個中國歷史的貢獻,康熙就比朱元璋略輸一籌。
比對內軍功,康熙平三番收臺灣,可以和朱元璋滅陳友諒方國珍張士誠抵平。
比對外軍功,康熙北抗俄羅斯,西擊蒙古準格爾部,都是區域性戰爭,僅可以和朱元璋三次伐北元相比。遠比不上朱元璋驅逐外族,恢復中華,尤其是收復幽雲一十六州。
朱元璋不僅僅收復了漢族人曾經失去的土地,也提振了整個華夏民族的精神,讓中華文化再次普照九州。用孔子表揚管仲的話,來評價朱元璋,毫不為過:“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沒有朱元璋,不知道華人民特別是北方人還得在蒙古鐵蹄下熬多久。
南宋陸游臨終,留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樣的名句,那是整個華夏民族人民共同的心願,是朱元璋帶領“王師”,實現了大家共同的心願。
論內政,朱元璋廢丞相制,加強中央集權,設內閣,創監察制度,興八股取士,都沿用到清朝末年,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而康熙在這方面完全是個學習者,一邊學一邊做,沒有自己的創新,還比不上自己的兒子雍正,更遑論與朱元璋相比了。
論經濟,康熙佔了當時地理大發現的便宜,中國普遍引進了玉米,番薯等高產作物,很快解決了華人的溫飽問題,緩和了當時非常緊張的民族矛盾。雖說有運氣因素,但這功勞還是可以記在康熙頭上,比朱元璋時期國家的一窮二白稍勝一籌。
康熙的加分,是選擇了一個比較優秀的接班人雍正。朱元璋選朱允炆為接班人,失了分,好在王朝國運上升時期,篡位的朱棣居然歪打正著,讓朱元璋這一分失的並的難看。至於朱棣和雍正孰優孰劣,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洪武皇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反腐倡廉的一個王朝,還有,沒有唐漢和親,反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最有硬氣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