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也就什
-
2 # 娛資評
宇文士及受到了唐太宗的重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被立為皇太子,宇文士及因功被任命為太子詹事。 不久,李世民繼位,任命宇文士及為中書令。 有一次,唐太宗停留在一棵樹下。李世民非常的喜歡這棵樹,於是就對這樹不斷的誇讚。宇文士及看到皇帝喜歡,於是就開始溜鬚拍馬,順著皇帝的意思不斷稱讚這棵樹。 李世民開始聽的很開心,後來覺得有點不對,大臣總是順著我說,這不是奸佞之人嗎? 李世民憤怒的說:“魏徵經常勸我說離奸佞之人遠一點,我一直也沒有領悟到奸佞之人是誰,只是有些懷疑他說的是你,今天我看了你的表現,我覺得,他說的就是你”。 宇文士及聽後覺得非常害怕,於是說:“南衙的官員們在大殿上當面駁斥你,與你在大殿上不斷的爭執。有時弄得你都不能抬頭,今天,幸運的是我在你的身邊,如果我在對你事事都批駁,那麼你即使成為皇帝,也無法感到快樂”。 太宗皇帝聽後,也覺得有道理,於是對宇文士及的憤怒就減少了一些。 後來,唐太宗對宇文士及的喜愛一直沒有衰減,經常把他召入內宮,至半夜方才放出。有時恰逢休沐日,唐太宗也會派人馳馬來召。但他生性謹慎,對於在宮中的事情,回家後從不向妻子透漏。 看來,每個人都有弱點,唐太宗雖然在歷史上以納諫聞名,但是他還是喜歡有人肯定、順從、讚揚自己。對於佞人能識別,但是完全的遠離還是無法做到。
自古大忠似奸,大偽似真。當皇帝首先要眼好。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擴大開來變成,英明的君主如何辨別奸佞。
首先科普下,英明的君主喜歡忠臣、能臣。昏庸的君主同樣喜歡忠臣、能臣,昏庸的君主一樣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國力強大,兵強馬壯。但是為什麼他們辨別不了奸佞呢?
首先,明軍都是工作狂。因為想要國力強盛需要凌晨三點起床批奏摺,每本奏摺為了詳細表達自己的批語,隨隨便便寫個一百字。
偌大個帝國,每天至少批五十件吧,也就是一天寫五千字,拿著毛筆你寫五千字感受下,據說雍正的批語比奏摺本身的字還要多,有些大臣的奏摺動不動幾千字,可以想想那工作量多酸爽。
而唐太宗辨別奸佞就在於下功夫,比如奏摺,是自己真正看過的,一些工程是自己實地檢視過的。從這點,你大臣就別想騙自己。
然後就是廣開言路,如果一個大臣說這件事不對,那可能是大臣存有私心,如果滿朝的大臣都說這不對,那這件事就真的不對了。這種事情常常見於皇帝給自己蓋宮殿,選妃子等。所以,很大一部分皇帝不願意廣開言路就是因為這。
其實,如何辨別奸佞。只要看諸葛亮寫的《出師表》就行了。諸葛亮為了劉嬋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嬋能學會《出師表》裡面一半的東西,西蜀至少能夠晚滅亡二十年。而唐太宗辨別奸佞的方法和《出師表》裡面的內容也是大同小異。
以下摘錄《出師表》一段,觀眾自行領會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