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器不成
-
2 # 春雨綿綿飛
我們家就這樣的孩子,從小不看中文動畫。看到母雞以為是火雞。偶爾冒個英語小短句。自己和朵拉學了十以內西班牙語數數。快三歲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評價是能知道一些英語單詞,表達能力差。孩子屬於發育慢的,7個月翻身,兩歲半才會說幾個字的小句子。但是在學校進步很快,兩年也就是四歲半多,就認識大幾百的英語單詞,理解意思。獨立閱讀簡單繪本,遠超同齡娃的閱讀能力。我覺得和英語啟蒙有關係。六歲多學法語也是超快,倆月可以獨立閱讀。每天只有一個半小時的課,一週四五天的課。父母英語發音不好,很少和孩子英語溝通。
-
3 # 夢幻紫色violet
你把他放國外半年,口語指定沒問題,因為環境很重要,有新聞說一個老外來中國幾年以後本國語言忘了,強制回國學習
-
4 # 王帆老師
孩子一生下來就讓他看英文電影,估計是高估了這個孩子的智商。看看《天線寶寶》估計還成。
如果採用適合嬰幼兒的影片,讓孩子一生下來就浸泡在英語的環境裡,孩子是能夠理解一些的。畢竟人是萬物之靈,學習語言是人類的天賦。這種能力是我們與生俱來的。
但是想讓孩子把一門語言學好,還需要大量的練習,還需要跟人交流和溝通。所以如果把一個孩子放在英語的環境裡,不跟他交流和溝通的話,他也還是無法掌握這種語言的。至多他能明白一些,懂得其大意。不然美國的家長為什麼也還要把孩子送到學校去呢?讓他在家裡看電影不就成了嗎?
作為華人,也沒必要把英語看得那麼重那麼高。只要方法得當,中國的孩子也一樣能在學校把英語學得很好。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其實你不出國也仍然可以學得跟國外一樣好。
孩子生下來就看英語電影,但是沒有人和他們用英語交流,是學不會說英語的,學會的還是母語。語言能力形成的過程,是一個條件反射的過程。孩子看見一個,媽媽對他說“蘋果”,和“蘋果”之間建立了聯絡,形成了條件反射。如果孩子看見,媽媽對他說“apple ”,在孩子大腦中,和“apple ”建立了聯絡,形成了條件反射。這樣的無數個條件反射形成之後,孩子就能聽懂語言了。讓孩子直接看英語電影,他們聽到的語音在大腦中沒有相應的條件反射形成的影象,只是沒有意義的噪音,根本聽不懂,最多就是對英語的語音感到親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