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4
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羽嫻

    哇,你提出了一個很專業的問題,很棒的問題,希望以下解釋能夠幫到你

    (Cognitive Dissonance)認知失調是指一個人的行為與自己先前一貫的對自我的認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積極的自我)產生分歧,從一個認知推斷出另一個對立的認知時而產生的不舒適感、不愉快的情緒。其中有兩個重點或難點:一是認知成分,即所謂人們的思維、態度和信念等等;二是推斷,即所謂邏輯推理是否正確。這兩點同時又是產生失調的原因。隨著認知失調的不斷增加,一個要求減少和消除失調的壓力就越來越大。

    認知失調是一個心理學上的名詞,用來描述在同一時間有著兩種相矛盾的想法,因而產生了一種不甚舒適的緊張狀態。更精確一點來說,是兩種認知中所產生的一種不相容的知覺,這裡的“認知”指的是任何一種知識的型式,包含看法、情緒、信仰,以及行為等。

    認知失調的理論表示相沖突的認知是一種原動力,會強迫心靈去尋求或發明新的思想或信仰,或是去修改已在心裡存在的信仰,好讓認知間相沖突的程度減到最低。已有實驗試圖去量化此一理論上的趨動力。

    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斯廷格在1956年首次於其著作《當預言失靈》中提出了此一理論,其觀察幽浮末日教派的成員們對這種反直覺信仰的堅持,以及其領導人的預言失敗後,改信人數的增加。因為地球滅亡的預言失敗,“預期落空”增加了認知間的失調,結果使得大多數沒有心理準備的成員們,為了減緩此一心理失調而改去接受新的預言;亦即,外星人已經因為他們而饒恕了這個星球。

    在費斯廷格看來,所謂的認知失調是指由於做了一項與態度不一致的行為而引發的不舒服的感覺,比如你本來想幫助你的朋友,實際上卻幫了倒忙。費斯廷格認為,在一般情況下,人們的態度與行為是一致的,如你和你喜歡的人一起郊遊或不理睬與你有過節的另一個人。但有時候態度與行為也會出現不一致,如儘管你很不喜歡你的上司誇誇其談,但為了怕他報復你而恭維他。在態度與行為產生不一致的時候,常常會引起個體的心理緊張。為了克服這種由認知失調引起的緊張,人們需要採取多種多樣的方法,以減少自己的認知失調。以戒菸為例,你很想戒掉你的煙癮,但當你的好朋友給你香菸的時候你又抽了一支菸,這時候你戒菸的態度和你抽菸的行為產生了矛盾,引起了認知失調。我們大概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減少由於戒菸而引起的認知失調:

      1.改變態度

      改變自己對戒菸的態度,使其與以前的行為一致(我喜歡吸菸,我不想真正戒掉)。

      2.增加認知

      如果兩個認知不一致,可以通過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認知來減少失調(吸菸讓我放鬆和保持體型,有利於我的健康)。

      3.改變認知的重要性讓一致性的認知變得重要,不一致性的認知變得不重要(放鬆和保持體型比擔心30年後患癌更重要)。

      4.減少選擇感

    讓自己相信自己只所以做出與態度相矛盾的行為是因為自己沒有選擇(生活中有如此多的壓力,我只能靠吸菸來緩解,別無他法)。

      5.改變行為

      使自己的行為不再與態度有衝突(我將再次戒菸,即使別人給也不再抽菸)。

  • 2 # 張鐵軍158

    每個人的心理空間中包含多種,乃至多樣的認知因素。這些因素是人對外部世界和對自我的認識,包括觀念、信仰、價值觀、態度等許多方面,同時,也可以是某種行為的表象或再現,甚至是對未來事件的期待。

    人的各種認知因素會以諸多組合方式並存於人的當前意識中。在態度與行為產生不一致的時候,常常會引起個體的心理緊張,即認知失調。為了克服這種由認知失調引起的緊張,人們基於趨利避害的本質,必然採取多種多樣的方法,以減少自己的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的本質就是心理衝突。是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方向的動機、慾望、目標和反應同時出現,由於莫衷一是而引起的緊張情緒,它是心理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實踐經驗是獲得正確認知的條件,隨著人的社會實踐的深入,認知就會逐步趨向適應而成熟,從而使人更加高效自信地應對生活的挑戰。

  • 3 # 豬兔子姐姐董

    “認知”一詞指的是一種心理過程,如思想、觀念、態度或信念:失調的意思就是不協調。當你同時持有2種或多種彼此不協調的認知時,你便會經歷認知失調。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它將導致不同程度的不適感和緊張感,這程度取決於認知失調對你的重要程度。不適感會促使你做出某種改變來減少失調。改變不了你的行為,只能改變你的態度。

    結論是認知失調在改變現實行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對於認識自己也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你想更多的認識自己和了解更多這方面的知識,可以看看《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衣帽間該怎麼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