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養生
-
2 # 小菜刀
春捂就是在冬天到春天過渡的時候不要過早地“減衣服”。同理,秋凍則是在秋天到冬天過渡的時候不要過早地“增衣服”。
那春天怎麼捂?就是羽絨服不要輕易脫掉!
-
3 # 聯合藥業
在養生保健方面,中國民間自古就有“春捂秋凍”之說。
什麼是“春捂”?“春捂”就是說在春季,氣溫剛轉暖時,不要過早脫掉棉衣,預防倒春寒,使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依照中醫“天人合一”的觀點,人體只有及時順應天時的變化,才能長久地保持健康。
為什麼要“春捂”?春天到來後氣溫總體上開始回升,但天氣也會忽冷忽熱,出於保暖禦寒的需要,人們仍然需要“捂一捂”。在初春時節雖然寒氣開始消退、陽氣開始升發,但是氣溫還不太穩定,時常會出現忽冷忽熱的現象,北方地區有時還會出現氣溫驟降、甚至降雪的情況;另外,在初春時節,經過一個冬天的休息,人體的抗寒能力較差,調節功能也遠遠跟不上天氣的變化。同時進入春季,病菌大量繁殖,乘虛侵襲身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而且,中醫養生講究“春夏養陽”。春天是風邪肆虐的季節,而早春氣候還比較冷,風邪夾帶寒邪,是很容易傷陽氣的,所以需要稍微多穿點以保護陽氣。另外,春天重舒發,身體內的陽氣也開始活躍,想舒發出來,這時候我們就要配合它讓它順利地出來。
春天該怎麼捂?著裝上薄下厚
“上薄下厚”是春捂最佳的穿衣原則。即下身的褲子、襪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點、暖和點,而上身略減則沒有大礙。但“春捂”也需要適度,並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強調在減衣服時,要逐漸遞減。
注意腰部、腿部保暖
腰、背部保暖可預防寒氣損傷“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機率。立春後應重點保護好腿、腳。春季一般風比較大且有春寒,腿腳易受影響,容易導致疾病。腹部保暖則有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而腳下神經末梢豐富、敏感,做好足部保暖才能使身體真正地暖和起來。
提倡慢運動
春季早晚溫差大,健身以不出汗或微出汗為佳,比較適合春遊踏青、放風箏、散步、慢跑、太極等節奏舒緩的運動。
-
4 # 小鬥士619
「春捂秋凍」這個諺語來自古代,仔細想想,確實有一定道理: 古人生活在一個沒有空調、暖氣和羽絨服的時代。在天氣轉涼的時候少穿點衣服,身體的體溫調節系統會讓人適應這種溫度,也會讓人在更冷的冬天好受一些。 但是,少穿點衣服的作用很有限,更不會提高你對疾病的抵抗力。 反而,季節交替的時候病原體很容易滋生,這時候衣衫單薄地暴露在冷空氣裡可不是什麼好選擇。 尤其是老年人和有慢性病的人,更不推薦在秋天「凍一凍」。畢竟,本身代謝水平的下降已經不能讓他們適應寒冷的天氣,盲目「秋凍」反而容易引起血壓升高,引發心梗、腦梗等嚴重後果。 總之,並不建議盲目秋凍,如果實在想試試看,也要考慮到自己身體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
-
5 # 高速警事
“春捂秋凍”是中國民間的一句古老養生諺語,可是到底捂到什麼程度合適?哪些部位需要捂?怎麼捂?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沒關係,我們來告訴你。
俗話說“春捂秋凍,百病難碰”“春不忙減衣,秋不忙加冠”,強調的就是季節轉換時的養生技巧。春天萬物復甦,初生的陽氣就像剛剛萌發的幼小嫩芽,難以抵擋料峭的春寒。人體在寒冷情況下,抵抗力較弱,中醫認為陽氣不足,不能衛外,容易感受風寒,所以春季應講究捂,以顧護陽氣,避免感寒。春捂也體現了“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
為什麼春天要捂?
明代醫家萬全認為:“春乃少陽之氣,萬物之所發生者也。小兒初生日芽兒者,謂如草木之芽,受氣初生,其氣方盛,亦少陽之氣方長未已。”這句話的意思是,少陽主春,雖具有旺盛的生機,但陽氣尚少。小兒生機蓬勃,就像旭日東昇,草木方萌,所以春天更應時時顧護孩子的少陽之氣。
春三月,乍暖還寒,氣候多變,孩子的肺臟嬌嫩,陽氣不足,抵禦風寒的能力較弱,所以極易受風寒侵襲,需要設法讓他避寒就溫。此外,經過寒冷的冬季,人體的血液迴圈相對緩慢,體溫調節系統功能降低,肌膚在禦寒冬衣的保護下,也缺乏對季節氣候變化的適應,此時更應該注意給孩子進行春捂,衣服不可驟減,以免遇到天氣變化或者倒春寒容易受涼,引起感冒等疾病。
春捂如何捂?
俗話說“春天孩兒面,一天變三變”。春天的氣溫,前一天還春風和煦,春暖花開,剎那間就可能寒流湧動,寒意肅殺,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與氣溫驟降有關,比如小兒感冒、咳嗽、消化不良、腹痛等常見病,也有一些傳染病如猩紅熱、風疹等也易在春季傳播。所以,家長一定要關注天氣的變化,隨著天氣變化給孩子及時加減衣服。
春捂的含義 春捂包括兩個含義,一是及時增衣服,二是不能減太快。春天北方的冷空氣還比較強烈,幾乎隔幾天就有冷空氣來襲。氣溫回冷要加衣禦寒,氣溫回升,則還得再捂7~14天左右。尤其是體弱的小朋友,減得過快有可能凍出病來。
春捂的程度 一般來說,穿衣原則以保證孩子的手是暖和的,額頭和頸項處無汗就可以了。穿衣的薄厚程度可以參照媽媽的衣著,或比媽媽稍薄一些。
春捂的部位 遵循“下厚上薄”的春捂原則。清代曹庭棟《養生隨筆》提出“春凍未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寒”,即初春的防寒保暖尤其要注重下體的保暖,既養陽又收陰。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人體下部的血液迴圈比上部要差,更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襲。遵循 “背暖、肚暖、足要暖,頭和心胸要寒”的原則,也就是寶寶的背部、腹部、雙足要注意保暖,頭部不要捂,所以家長儘量不要給寶寶戴很厚的帽子。
捂,因人而異
春捂的目的是使自身的機體與自然界的變化相統一,然而每個孩子的體質是不同的,體內的陰陽狀態也不一致,存在陰陽的偏頗,所以春捂要因人而異,靈活看待,比如氣虛體質的孩子平時比較怕冷,不愛動,手腳偏涼,大便常不成形,面色蒼白或者萎黃,這樣的孩子一定要注意保暖,做好春捂。而有些孩子屬於內熱體質,平時性急好動,唇紅便幹,睡眠不安,手足心熱,口中氣臭,這樣的孩子不適合春捂,捂得過度了,孩子反而容易上火,導致發熱。
關於春捂的幾點貼心提醒
進行戶外慢運動
家長可以給孩子穿得暖暖和和的,和他在戶外進行一些慢運動,如放風箏、散步、玩球等,讓孩子逐漸適應外界寒溫的變化。在和孩子做運動時,以不出汗或出微汗為宜,如果出太多汗,孩子反而容易受寒,引發感冒咳嗽。在運動時,孩子穿衣應該寬鬆,便於穿脫及活動,如果出汗,不要立即給他脫衣。
多吃蔬菜和水果
春季雖春寒料峭,但也多風乾燥,要給孩子多喝水,適當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煎炸食物,保證定時大便,切忌捂得過嚴,否則孩子春季極易上火,出現鼻衄、唇乾、大便乾燥等不適表現。
保證充足的睡眠
春季是生髮的季節,也是孩子生長髮育速度最快的季節,所以在適當春捂的同時,還要注意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時間,注意飲食均衡,以保護他的陽氣,增強體質,促進生長。
-
6 # 遼瀋名醫
眼看快四月份了,東北的氣溫仍舊沒有絲毫春天的氣息。本週二、週三,瀋陽的最高溫度將達到17℃,可週四的最高氣溫又要降低到0℃,忽高忽低,就這麼任性。
一方面,春季氣溫多變,風大、氣候乾燥;而人體在春季體表腠理隨著氣溫的升高,變得疏鬆,也就更容易受到風邪及其他寒邪的侵入。
研究表明,適度的保暖對於感冒和流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所以雖然到了春季,小孩和年老體弱者衣服不要減得過早,免得感冒。所以“春捂”很有必要。
那麼,“春”該怎麼“捂”?重點要保護好頭頸和雙腳。
春季是上呼吸道和過敏性疾病的多發時節,小孩和老人尤其要注意防護。保護好頭部和頸部,能夠避免感冒、氣管炎等疾病的發生或復發。而保護好腿部和足部,也很關鍵。
很多愛美的女士早早的穿上了裙裝,換上了絲襪,卻不知過早地減衣,穿的過薄,會引發關節炎和婦科疾病。所以,春季不忙脫衣,“春捂”得法,就能效減少發病機率。
回覆列表
春為四時之首,永珍更新之始。這個時候,陰寒未盡,陽氣漸生,乍暖還寒,而且天氣也變化無常,溫差較大。導致人體難以適應,抗病能力也下降,容易發病。
所以春天,是符合春季養生原則的。在春季,穿著宜保暖,注意防避風寒,尤其是體弱的人群。
那春捂我們要怎麼捂呢,怎麼捂才捂對?1、春捂重在下半身
《千金要方》主張春天穿衣服適宜下厚上薄。也就是說春天增減衣服時應保護好腿腳,寧願熱一些,上身衣物可以適當減少,以適應暖氣上升。說到這,現在滿大街流行七分褲、九分褲、露腳踝,我看著都著急。雖然春天有時候看著挺暖和的,可寒氣也蠻重,大家儘量避免這樣穿。特別是女性朋友們,天生陽氣咱就比不過男性,長期這樣,因愛美而受涼,導致下腹脹痛、月經不調、宮寒的大有人在。這都是要風度不要溫度造成的。所以,為了咱們的健康,春天還是捂住下半身為好。
2、春捂要有度
因為春風比冬風要柔和一些,所以在穿著上,可以選擇寬鬆一些的款式,能擋風,又透氣。但絕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那冷風一吹反而易著涼,導致感冒。那這些方面,特別是孩子,我們不要捂過頭了。過度春捂,反而對身體不利。
3、春捂也要鍛鍊
春捂只是我們防禦的一種方式,但是要想防病健身,還是要多鍛鍊身體,同時還要合理飲食和生活要規律。飲食上多吃甘淡食物,如黑米、豆類、菠菜、韭菜、芹菜、油菜、胡蘿蔔等。
另外,保持好心情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