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Geek視界
-
2 # 謝首藝
晶片最小能做到多小?目前的矽基物質材料晶片,已經做到5nm大小。臺積電公司預計2020年底2021年初可以量產5nm晶片。而三星電子預計2022~2023年可以量產3nm矽基晶片。根據相應的物理定律,矽基晶片最小可以做到3nm。達到3nm之後的矽基晶片該如何突破?答案可能在新材料上。
現在的新材料中下一代的電晶體可能會從“石墨烯,碳奈米管,鍺,砷化鎵,氮化鎵,砷化銦鎵,銻化鎵”這七種材料中選擇出具有發熱小,電子遷移率高,承載電流大效能的材料出來。目前已經在“碳奈米管,砷化銦鎵,氮化鎵”這三種材料用於製造晶體管了,並且取得了一些進展。
1.
碳奈米管。2019年美國一個科研團隊就在碳基晶片上集成了1.4萬個碳奈米管電晶體,但是相比於如今矽基晶片上數十億個電晶體的確是有天壤之別。所以說,碳奈米管制作電晶體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中國已經研製出了3奈米的碳奈米管,正在向0.5奈米的碳奈米管進發。
砷化銦鎵,在2012年,受早期關於奈米線電晶體和超晶格結構研究的啟發,科研人員就用砷化銦鎵構造了三層奈米片器件電晶體,最終實驗結果好於預期。
氮化鎵。對於這一名稱我們比較陌生,不過相信對有源相控陣雷達比較瞭解的讀者就比較清楚了,使用氮化鎵T/R元件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效能,要比使用砷化鎵T/R元件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效能強的多,更比使用矽電晶體作T/R元件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效能更強的多。三種材料之間的差距基本上就相當於SPY-6和346B和346雷達之間的差距所以說,使用氮化鎵技術後,晶片的效能可以得到較大的提升。目前來看,氮化鎵已經被用於5G技術了。
不過,只要是晶片的執行規律還是通過電晶體實現的話,那麼光刻機還是必不可少的。原因是需要將設計好的電路圖復刻到晶片上。也就是說,晶片實現其功能的基本物理原量沒有變化。光刻機,蝕刻機還是少不了的。在使用光刻機的前提下,國內技術也只能達到追平國際先進技術,等晶片發展到極限時,就沒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了。
-
3 # 大唐說車
我們現在使用的晶片都是基於半導體材料矽製作而成即矽基晶片。
矽基晶片
矽原子大小半徑為110皮米,也就是0.11奈米,直徑0.22nm。雖然3D電晶體的出現已經讓晶片不再全部依賴製程大小,而製程工藝的提升,也意味著會決定3D電晶體橫面積大小,不過,在不破壞矽原子本身的前提下,晶片製造目前還是有理論極限的,在0.5nm左右,之所以不是0.2nm,是因為本身矽原子之間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而從實際角度上看,我們現在能做到的是量產5nm,所以0.5nm這個理論極限在目前的科學技術上看,幾乎是不可能的。
就目前來看臺積電、三星都相繼進入了5nm晶片量產和3nm晶片的研發,臺積電更是率先進入了2nm晶片技術的研發。據臺積電披露,5nm和3nm晶片都是過度,2nm晶片才是臺積電終極目標,而2nm晶片一旦實現量產,也就意味著晶片已經達到了其物理極限,沒有後續發展的空間了。
碳基晶片
目前在有部分公司已經把目光轉向了碳基晶片的研製工作,碳基晶片就是微電子和光電子結合的晶片,被認為是未來的晶片技術。
2017年的《自然·通訊》上刊登了完全用碳製成運算元件的設計方案,其可以被製造的更小,且效能更好,從而取代矽電晶體。這樣全新的晶體材料可以讓新計算系統的通訊速度提升1萬倍,時鐘頻率有望達到每秒一萬億次,比當前主流計算機快1000倍。另外,新原件能被製造得比矽基電晶體小得多。
-
4 # 科技強哥說
很榮幸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現在大家因為華為被美國製裁,晶片要靠臺積電代工,這些相關的資訊,大家都瞭解了手機處理器,晶片有14nm、7nm、5nm等,晶片逐步在向小發展,今年臺積電將量產5nm晶片,正在研究3nm晶片,那麼晶片最小能做到多少奈米呢,以後還能不能突破瓶頸?
那麼,大家對晶片最小能夠做到2nm,中國碳基半導體材料實現突破有什麼看法嗎?
-
5 # 江山何沉
最後就是摩爾定律了,在摩爾定律的限制下,晶片的製程工藝為3奈米。但是能否做出小於3奈米的晶片並讓其穩定的執行,還需要展開相關的實驗。
-
6 # 螽斯振羽
到時候肯定有新的材料技術代替舊的,就像是在以前硬碟在某個時段大家都覺得生產工藝突破不了2g的容量,後來的容量按T算
-
7 # 怡水園先生
我感覺電子工業發展的極限還沒到來,我覺得晶片元件最小尺寸可以做到2pm級別,那樣的話,光刻機還有一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國有機會攻上去,現在光刻機鐳射波長在100nm級別,說明還可以做到更短,比如1nm波長,那就是不可見光了,能用就行,那時候,晶片體積縮小了一千倍,是不是能力相當於現在的一千個手機晶片那麼強?那樣的話,每一個手機就是一個雲端計算節點,包含當前一千臺計算節點能力,可以滿足部署一個智慧城市的計算能力需求,再加上端到端6G互聯通訊技術,每秒傳輸資料能力在1PB/秒,那時候,計算和通訊就再也不是問題,所有的計算和應用,都是眨眼完成的速度,你能知道,你想知道的一切!
-
8 # 上水見香
我要知道晶片達到了極限能如何突破瓶頸,那我現在就是全中國最牛的人了。你拿這個問題問我,可真的是太看得起我了。
-
9 # 瀑楓說
幾年前極限是6,7nm吧,用傳統源極漏極柵極結構,隨著溝道的變窄,電子的導通關閉越來越難控制,後來一個科學家,美國的吧,提出了一種立體結構,雖然溝道變窄了,但是立體結構對電子控制能力加強了,然後極限推進到了2,3nm,現在5nm投產了吧 3,4nm在建廠,估計怎麼也得5年到下一個極限。2,3nm極限到來時估計就該換材料了。
-
10 # 科技Joy
從目前半導體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晶片發展的極限在2-3nm左右,目前全球領先的晶片代工企業是臺積電,晶片製程工藝為5nm。在晶片製程發展到瓶頸以後,最有可能的發展趨勢是將矽元素替換成其它元素用以發展。
晶片納米制程工藝晶片,作為全球半導體行業最重要的載體,晶片的製造包含以下幾個方面:晶片的設計、晶片的製造以及後期的封裝測試。而在這三大步驟之中,晶片的製造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是最有科技含量的一步。目前全球範圍晶片的設計、原材料提供、代工以及後期的封裝測試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各企業之間的分工與合作也不斷加深,其中代工晶圓製造的企業包括臺積電、英特爾以及三星,在這三者之中又以臺積電的技術最為先進,目前臺積電的晶片製程工藝已經來到了5nm的水準,而其它代工企業還在7nm甚至是14nm處徘徊。
回覆列表
目前,手機處理器是7nm,臺積電即將量產5nm晶片,未來還有3nm、2nm,甚至1nm。根據臺積電研發負責人在談論半導體工藝極限問題時,認為到了2050年,電晶體可以達到氫原子尺度,即0.1nm,那麼半導體工藝的“物理極限”是什麼呢?
製程工藝首先,我們瞭解一下晶片的製程工藝。華為的麒麟990處理器,指甲殼大小,集成了上百億的電晶體,單個電晶體的結構如下圖所示▼。
通常來說,製程工藝越小,電晶體刪長越小,電流通過時的損耗越少,表現出來就是手機常見的發熱和功耗。同時,單位面積的晶片可以容納更多的電晶體。因此,晶圓代工廠不斷的升級技術,力求將柵極寬度做的越來越窄。然而,工藝的提升會受到光刻機技術、晶片“物理極限”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如何突破技術限制?①更換材料。目前,晶片採用的是矽基半導體結構,根據臺積電的規劃,今年實現5nm工藝,2022年實現3nm工藝,2024年實現2nm工藝,正在逼近1nm。2017年,IBM科研團隊在實驗室環境下,使用碳奈米材料,製造出了1nm的電晶體,1nm工藝後的晶片,可能採用奈米片、碳奈米管等新材料。
②結構的升級。目前,晶片製造採用了FinFET結構,隨著工藝的提升,FinFET技術探底,新的結構將會誕生。2nm技術節點將會愛用Forsheet結構,1nm節點是採用CFET結構。
不過,晶片製造總是有“物理極限”的,將會產生“量子效應”,PN接面不能形成之前的工作狀態,無法表現出0和1這種狀態,取代數位電路的技術可能就是“量子計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