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霧都的早晨
-
2 # 世界人文通史
緬北約有十多支少數民族武裝,其中實力最強的當屬鮑有祥領導的佤邦聯合軍。佤邦聯合軍是緬甸國內的少數民族佤族所建立的軍事力量,擁有至少3萬以上的正規軍,控制著3.5萬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以及60多萬居民。
佤邦聯合軍的實力比果敢同盟軍、克欽獨立軍、克欽自衛軍、北撣邦軍、德昂軍、撣東同盟軍都要強得多,它的締造者是原來緬共的高官鮑有祥。在1989年以前,緬共曾控制著緬北的大片土地與眾多少數武裝。不過,緬共最終在1989年解體。
1989年4月,緬共高官趙尼來和鮑有祥等人發動兵變,脫離緬共,並在自己掌握的一部分緬共軍隊的基礎上組建了佤邦聯合軍。佤邦聯合軍對內割據自守,擁有自己的稅收、產業、軍隊、政府、教育,完全是一個獨立小王國。
不過,佤邦聯合軍控制的佤邦地區在名義上依然是緬甸的國土。在緬甸七大自治邦中(克欽邦、撣邦、欽邦、克倫邦、克耶邦、孟邦、若開邦),佤邦屬於緬甸撣邦管轄,因此佤邦的全稱叫做緬甸撣邦第二特區。
佤邦地區(鮑有祥的佤邦聯合軍控制)被稱為緬甸撣邦第二特區,果敢地區(彭家聲的果敢同盟軍控制)被稱為緬甸撣邦第一特區,小勐拉地區(林明賢的撣東同盟軍控制)被稱為緬甸撣邦第四特區。
咱們重點講一講佤邦聯合軍控制的佤邦地區。佤邦分為南北兩部分,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約佔緬甸國土總面積的5.2%。佤邦的南北兩部分並不接壤,被緬甸政府軍的地盤所隔開,南部在奪取了蒙泰軍的地盤後擴充套件至1.8萬平方公里,有26萬居民,北部有1.7萬平方公里,有40多萬居民。
-
3 # 紅紅火火講歷史
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緬甸北部撣邦幾個區域一直不願意被緬甸一統。這些分裂鬧獨立的武裝割據勢力,分別有果敢族果敢第一特區,阿佤山佤邦撣邦第二特區。緬甸第三特區的克欽邦。緬甸第四特區小孟拉。撣邦北部從唐代至清未,民國期間一直都是中華民族領土。他們因為文化傳統,習俗與中華民族相近,而並不願意併入緬甸,從而開展了長達六十餘年武裝抗爭!要求自治和獨立!
果敢族果敢第一特區,全部是明末反清抵抗軍李定國西軍後代,加上民國末年,潰敗逃亡進入果敢的國民黨殘部潰兵,組成了現在以漢族遺民為主的果敢族。從1960年,緬甸奈溫軍政府上臺,歧視果敢族人,區別對待,不給予國民待遇。欲想武力統一緬北撣邦。果敢族人奮起抵抗。果敢族主要頑固抵抗派以彭家聲為領導果敢同盟軍最為頑強。巳經堅持抵抗三十年,現在還在抵抗中,但是目前果敢巳經被緬甸政府在名義上佔領,實行了自治。彭家聲果敢同盟軍巳經被驅逐。
撣邦第二特區是佤邦,佤邦主要是阿佤族人構成,民族成份十幾個,阿佤人佔主導。佤邦也是從唐代至清末一直是中國領土。1941年,被英國強迫國民政府割讓給緬甸。也和果敢族人一樣受到不公正待遇和大緬甸主義歧視。同樣揭杆而起,反抗抗爭了二十多年。和果敢族人一樣,六七十年代加入了緬甸共產黨的統一戰線。但是佤邦對共產主義信仰更堅定,成為緬共重要的革命根據地。1989年,趙尼來,鮑有祥佤邦本土派系發動政變,驅逐了巳經腐朽的緬共。開啟了佤邦人的新時代,與緬甸政府和解停戰。承認了緬甸政府的中央管轄,從而走上了和平發展的道路。背靠中國,佤邦經濟政治模式完全中國化,人稱小中國!
而撣邦第三,四特區,克欽,小孟拉因為內部種種因素,沒有與緬甸政府和解停戰,結果是緬甸政府軍經常進攻克欽邦,小孟拉。戰火連綿,烽火狼煙。克欽邦,小孟拉人民仍然在戰爭的痛苦中水深火熱!
-
4 # 葭明通半瓶歷史
緬甸搞成現在這樣,英國始作俑者,日本緊隨其後沒起好作用。
當年,英中國人把緬甸強行併入印度,後來,英中國人退回歐洲之時,小動作連連,把本來和印度一塊的巴基斯坦故意劃出去單成立一個國家,反而不讓緬甸獨立。
先前,緬甸貢榜王朝已經真真實實的統一了緬甸全土,並且還四處征伐擴張疆土,曾經和大清朝打了一個大仗呢!就這麼有種。
大時代來臨,英國挾工業革命之威殖民全球,英中國人搞殖民統治很是齷蹉,到哪裡都是挑撥族群鬥爭,本來沒有族群鬥爭的地方,英國也會用盡一切辦法讓族群內鬥。
緬甸人就上了這個當,一百多個民族鬥到了現在,其實,緬甸哪有那麼多的民族,可能就是方言不同的一種人,在英中國人的民族政策下,也被定義為不同民族。
後來,日本人來了,日本人更是野蠻,緬甸在日本人哪裡連做殖民地的機會也沒有,緬甸只是一個戰場。
所以說,誰說殖民者可以幫助殖民地提高文明,應該把誰放進緬甸叢林去生活。至於說,緬甸到底有多少武裝組織,那怎麼數的過來呢?可以說每一個村子,每一個居住區都有一個武裝集團,十幾二十幾個人也算,因為文官政府不能有效統治的地方,三五條槍,四五個人就可以建立事實統治權。
不是緬甸中央軍不努力,而是問題的根蔓太深:
其他諸如佤邦、撣邦、克欽邦因為人數較多,武裝力量就大了點,經常鬧些大新聞,被外界所知。
另外大大小小的數十支少數民族武裝基本等於打家劫舍的土匪和看家護院的家丁雌雄同體了。畢竟,緬甸有135個民族呢,出上幾十個“民族武裝”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答案來了:緬甸的武裝組織大概有幾十個吧!最厲害的是果敢同盟軍。
至於為啥是果敢同盟軍最厲害,明明佤邦軍隊人數大了果敢軍隊三倍,你懂的......。
-
5 # 西北老張看世界
緬甸到底有多少個武裝組織?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對於緬甸這個國家,我認為用北洋時期的中國來形容,是在恰當不過了。而現在的緬甸,簡直就是當年小號的北洋政府,大大小小的武裝組織有好幾個,也就是所謂的軍閥在控制,至於一些小的組織,我就不多說了,下面給大家簡單說幾個在緬甸勢力比較大的武裝組織。
首先最強大的緬甸武裝力量,就是緬甸的中央軍,也就是緬甸政府領導的國防軍,陸軍共有十個軍區,連其他作戰兵種一起算上,據統計人數高達四十九萬。其實對於緬甸這樣的一個小國來說,這個數字還是很龐大的。
除緬甸中央軍之後,最大的一直武裝力量叫做佤邦聯合軍,人數大概幾萬,其控制了一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管理人口也有幾十萬,也算一股龐大的軍事力量。而這佤邦聯合軍,是上世紀緬甸民主聯合黨掌握的一直武裝勢力,現在改名為佤邦聯合黨。
其次在緬甸,還有一股武裝力量非常出名,叫做果敢同盟軍。提到這支部隊,估計很多中中國人都很熟悉,說到這裡,我想給大家再說一句,這果敢同盟軍,其實就是脫根於當年的國民黨軍隊。因為在雲南解放後,這些國民黨軍隊敗退到緬甸,從而成為了一股龐大的力量。
在這些國民黨將領的支援下,不少緬甸人也參加了武裝,像是羅星漢、彭家聲、坤沙等等這些人物的名字,熟悉歷史的朋友都是耳熟能詳的,他們便是果敢同盟軍的主要人物。後來國民黨敗退軍隊離開了緬甸,這些土著則成了氣候,並且這果敢同盟軍,一直是緬甸政府軍的敵人,雙方衝突有很多,在最近這幾年,衝突也時有發生。
當然緬甸這個國家說白了,到現在還不是一個完全統一的國家,最強大的便是緬甸軍政府,不過在2016年的時候,緬甸完成了總統選舉,非軍人政治家開始上臺,這也是緬甸進步的一個體現。總的來說,現在的緬甸,比上個世紀剛從日本手裡獨立出來的時候確實好了很多,但其本身就比較落後,註定要走很長一段路。
-
6 # 懸崖峭壁上的那棵鬆
緬甸政府自稱有135個民族,緬甸的少數民族佔全中國人口的30%以上,其居住區域超過了緬甸國土面積的一半。
近20年,緬甸政府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對緬北少數民族進入懷柔政策,分化打擊策略以削弱少數民族武器力量。今天,緬軍兵力已達到50萬人。

緬軍
所以自緬甸獨立以後,10多個較大的少數民族都組建了本民族的武裝與以緬族為主的中央政府對抗。下面我們就說一下其中最大的六個武裝。
果敢同盟軍
又稱為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縮寫MNDAA,1989年3月11日,彭家聲率部脫離緬共,成立果敢同盟軍,是緬甸撣邦第一特區的武裝組織,彭家聲為領導者兼特區主席。

果敢同盟軍
果敢位於緬甸撣邦東北部,面積約1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15萬。2009年該部一分為二,一部已經接受政府改編為邊防營,另一部力量依然存在,在其他民族武裝控制地區臥薪嚐膽。

果敢同盟軍
目前總兵力有五個旅8000多人,司令員為彭家聲大兒子彭德仁。
佤邦聯合軍
佤聯軍,簡稱UWSA,成立於1989年,活動於緬甸撣邦第二特區,是從緬共領導下的緬共人民軍中分離出來的民族地方武裝,現已成為緬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裝組織。控制面積3.7萬平方公里,管轄人口約66萬人。

佤邦聯合軍
正規部隊總數約3萬人左右,總部設在邦康,現任佤邦聯合軍總司令為鮑有祥。佤聯軍的官兵每人每月只能領到50斤大米和約合一兩百元人民幣的"菜金",但士氣很高。

佤邦聯合軍
在南方的泰緬邊境還設有一個軍區叫做佤聯軍171軍區,指揮官魏學剛。南部軍區的面積增至1.8~1.9萬平方公里,人口26萬。
克欽獨立軍,簡稱KIA,本名"克欽人民解放軍",該軍成立於1961年2月5日,主要由克欽族人組成(在中國境內的景頗族為同一民族)。是緬甸聯邦最大,最強的民族自治武裝之一,控制克欽邦第二特區,克欽獨立軍總司令為恩版臘。

轄區位於克欽邦東北部,與中國雲南及印度的阿薩姆邦接壤,控制區面積約287平方公里,下設12個縣,人口約15萬人。

"克欽政府"的規定:男子從13歲起就必須當兵,且終身不能退伍。每戶人家如果有5名子女必須3名參軍,有3或4名子女必須兩名參軍,有兩名子女必須一名參軍;如果沒有男子就招女兵。
克欽獨立軍軍力佔到了克欽族總人口7%,並都是基督教徒。克欽軍總兵力不超過1.5萬人,分為5個旅。
克倫民族解放軍
克倫民族解放軍,簡稱KNLA。是克倫民族聯盟下屬軍事團體,克倫民族聯盟最強盛的時候擁兵6萬。
1995年,克倫民族解放軍從中分離出來,現在為緬甸主要地方民族武裝之一。在金三角它是歷史最悠久,也是最頑強的一支武裝。

克倫民族解放軍
1963年頭人冉為帶著一部分克倫武裝,投降緬甸政府,1994年,佛教克倫又分裂出去,跟緬甸政府和談,目前克倫民族聯盟正式編制只有5個軍,總兵力已經不到1萬人。

克倫民族解放軍
撣邦聯合革命軍
撣邦聯合革命軍,簡稱SURA,成立於1960年,莫亨任首領。1985年該部與坤沙的蒙泰軍合併。1996年初,原莫亨歸部團長昭耀世(約瑟)率2000餘人,脫離坤沙自立門戶,重新組成"撣邦聯合革命軍"。堅持反政府武裝鬥爭。

撣邦聯合革命軍
該部現主要活動於景棟以南,邦弄以東地區,以及孟乃、蘭科、孟班、賽芒滾、萬達果、刀辛和孟裴等地。總兵力約5000餘人,編成756、757、758和759四個旅,總部設在景康(景統)。該部現仍繼續堅持反政府武裝鬥爭。
羅興伽穆斯林團結陣線
該陣線是緬甸若開邦的穆斯林**武裝組織,成立於1978年,同時建立了“羅興伽穆斯林游擊隊”,並在該邦的貌奪和布帝洞等地區建立了根據地。

少數民族戰士
1991年緬政府對其根據地進行了大規模清剿,該部武裝和穆斯林難民大批逃往孟加拉國。
外逃的穆斯林團結陣線仍繼續在孟加拉國堅持反緬政府的鬥爭,並向伊斯蘭國家請求援助,現該陣線由昭鮑任主席,武裝力量約3000餘人,總部設在孟加拉國境內。
新孟邦黨
新孟邦黨,簡稱NMSP,成立於1962年,由奈瑞景任主席,1980年黨內出現矛盾發生內訌,分成兩派。1987年兩派經過協商又重新統一。

1993年-1995年該黨與緬政府舉行過4次和解談判。1995年6月雙方簽訂了政治和解協定。
1998年以來,由於緬政府在孟族聚居區推行同化政策,新孟邦黨聲稱要中止與緬政府和平協定。
現該黨總兵力7800餘人,各種武器8300餘件,總部設在耶羌帕。
在數十年的戰爭中,緬甸政府相繼擊敗眾多實力雄厚的地方武裝,現在緬甸民族武裝實力相對於70-80年代,實際已大幅度下降。早已不具備與緬軍正面對抗的能力。
但各個民族武裝與緬甸中央政府開展游擊戰,緬軍又強迫當地居民遷移,以隔斷民族武裝後援,導致雙方怨恨很深,相互猜疑。緬北少數民族同樣信奉:“沒有軍隊,就沒有一切”。
回覆列表
1.實力最強大的是佤邦聯合軍(UWSA),簡稱佤聯軍
佤聯軍脫離於緬共,成立於1989年,正規部隊總數約3萬人左右,活動地點主要在緬甸撣邦第二特區,總部設在邦康,在南方的泰緬邊境設有一個軍區:171軍區,為緬甸實力最強大的民族地方武裝組織。下圖:佤聯軍
也是佤族為主的一支民武,規模不詳,主要活動於北撣邦和泰緬邊界附近。
3.克欽獨立組織/克欽獨立軍(KIO/KIA)
克欽與中國境內的景頗族為同一民族,該組織1994年與緬甸政府達成協議,成立克欽邦第二特區,同時,脫離緬共的101軍區丁英部建立第一特區。2011年後緬軍控制了克欽邦包括首府密支那在內的大部分城市,克欽軍僅活動於該邦農村地區和撣邦克欽專區;而丁英部則被緬軍改編。下圖:克欽軍
又稱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活動於撣邦東部第四特區,勐拉軍共有四個戰鬥旅。下圖:勐拉軍
2009年由崩龍軍重新組建,並改名為德昂民族解放軍,當時的兵力不過幾百人。到了2015年,德昂軍已經發展到了四旅二團的規模,總兵力近5000人。
是緬甸國內最大的反政府武裝之一。克倫族是緬甸第二大民族,自稱為華裔,來自雲南大理洱海地區,傳統民族感情親華。在金三角,它是歷史最悠久也是最頑強的一支武裝。從緬甸1948年建國開始,他們就一直與緬甸政府武力對抗,克倫民族聯盟最強盛的時候擁兵6萬。2018年與政府簽訂了全國範圍停火協議。下圖:克倫軍
1994年信仰佛教和信仰基督教的人員發生矛盾和衝突,從克倫民族聯盟(KNU)分離出來。2018年與政府簽訂了全國範圍停火協議。下圖:克倫軍
由前克倫民族解放軍第七戰區(7旅)組成。2018年與政府簽訂了全國範圍停火協議。下圖:克倫軍
總兵力7800人,總部多達瑪基,活動於克倫尼邦。克倫尼族又稱克耶族,是緬甸第8大民族。
10.若開民族委員會(ANC)
若開族是緬甸的第四大民族,佔緬甸總人口的5%,主要分佈在若開邦境內,主要居住 在緬甸西部沿海的狹長地帶。該族基本已被緬族同化,但仍有獨立訴求。下圖:若開軍
總部設在緬甸-孟加拉國邊境地區,人數不詳。2018年與政府簽訂了全國範圍停火協議。下圖:若開解放軍
2009年才組建的軍事組織,中緬石油管道和中國的打通印度洋戰略都必須經過漫長的若開邦海岸。
13.撣邦進步黨/北撣邦軍(SSPP/SSA)
撣邦軍於1989年分裂為南北二支,其中,北撣邦軍與緬甸軍方達成停戰協議,並於2011年1月份最終簽署了和平協議。下圖:撣邦軍
南撣邦軍現今控制緬甸東北部的撣邦大部分地區,其現任領導人為召耀世(約瑟)。2013年11月,撣邦憲法起草委員會修改憲法,宣告放棄“完全獨立”接受“撣聯邦自治”。2018年與政府簽訂了全國範圍停火協議。下圖:撣邦軍
1995年6月與政府簽訂了政治和解協定。現該黨總兵力7800餘人,各種武器8300餘件,總部設在耶羌帕。孟邦首府毛淡棉距離仰光東南方向304公里,是僅次於仰光、曼德勒的緬甸第三大城市。2018年與政府簽訂了全國範圍停火協議。下圖:新孟邦黨
組建於1988年,總部設在印緬邊境一帶。2003年,停止了同軍方的戰鬥。該組織為反對2008憲法的民地武組織之一。2018年與政府簽訂了全國範圍停火協議。
1975年,在印度中央政府與“那加民族委員會”(NNC)簽署《錫隆協議》失敗後,NSCN(那加蘭邦民族社會主義委員會)正式成立。後又分裂為兩個組織,他們在印度東北部和緬甸境內活動,妄圖建立“大那加蘭國”,設想把在緬甸和印度居住的那加蘭人置於統一行政管理之下。下圖:那加民族社會主義委員會(NSCN-K)
勃窩族是撣邦第二大民族,與克倫族相近,歷史上受到撣族土司統治。1990年放棄武裝對抗,聯邦政府承認其為撣邦南部第六特區。該特區目前已經改編為勃窩自治區。21世紀初,該組織尚有武裝500餘人。
以拉祜族為主的組織,人數不詳。2018年與政府簽訂了全國範圍停火協議。
1988年,緬甸學生髮起反對軍政府的示威,但遭到軍方鎮壓,全緬學生民主陣線隨即成立。全緬學生民主陣線屬於緬甸民主派人士,2012年年6月加入了克欽獨立軍陣營,與獨立軍一起並肩戰鬥。2018年與政府簽訂了全國範圍停火協議。下圖:全緬學生民主陣線
原緬甸撣邦第一特區的武裝組織,是聯合了克欽獨立軍和德昂民族解放軍多支"地民武"成立的。2009年發生內訌,緬甸軍隊進駐,改第一特區為果敢自治區,領導人彭家聲率部逃亡,副司令白所成部被改編成邊防營。下圖:果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