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唐御史官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子貢的評價是: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

    說的就是子貢憑藉他的口才改變魯國命運,使魯國轉危為安,一人影響了五國的命運。

    春秋戰國,諸侯爭霸,南征北戰。齊國欲攻打魯國,齊國強大想攻打誰就攻打誰。魯國是孔子的故鄉,齊國攻打魯國,孔子不可能坐視不管,孔子改變齊國不攻打或者使齊國攻打別國。

    孔子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讓一個人站出來為他效力,救魯國於水火之中。

    最後,經過激烈爭辯之後,專業的事情交給專人的人士來辦,子貢肩負拯救魯國的使命。

    子貢推出一個擋箭牌吳國,子貢跟齊王聊了很多,不管聊什麼,子貢離不開一個問題,齊王你不應該攻打魯國,吳國更好打。

    最後,在子貢勸說下,齊王決定攜手魯國,共築齊魯一家好,轉而攻打吳國,吳國心裡一萬個曹尼瑪,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齊王大擺宴席感激子貢,交流感情,但子貢連忙擺手拒接,子貢跑到吳國。

    子貢跑到吳國見到吳王說“吳王,齊國要來攻打你了,快做好準備。”吳王嚇得嘴裡的酒噴出來。

    夫差也不是一個好惹的人,他本來打算先滅越國,再圖齊魯,如此霸業可成。子貢能說會道,能抓住一個人的想法,以此作為一個突破口,往往子貢的話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在子貢的“蠱惑”下,夫差決定先攻打齊國,再打進攻,而勾踐被夫差忽視了,他覺得勾踐沒有膽量和自己鬥,如果成功天下差不多都是他的了。

    子貢接下來更絕了,他跑到勾踐那裡,對勾踐說,吳王要攻打齊國,他放心不下你,可能要對你下手,不得不小心啊!子貢讓勾踐買了禮物送給吳王,吳王一看勾踐送禮物給他,吳王覺得勾踐不錯,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最後,子貢又來到晉國。子貢對晉王說“齊國要和吳國打仗了,你得準備一下,如果齊國打敗吳國,那麼勾踐會復仇攻打吳國,這樣一來齊國得不到多大的好處,晉國有準備的話,好處就是晉國的了,如果吳國戰勝,那麼吳王一定會對晉國用兵,不可不防啊!”

    吳國戰敗最開心的是勾踐,勾踐一鼓作氣滅了吳國,一雪前恥。

    子貢憑藉三寸不爛之舌,保全魯國,改變齊、吳的計劃,一環扣一環,步步為營,最後完成任務,不愧司馬遷如此評價他。

  • 2 # 阿梨的中式生活

    勇奪三軍之帥,這句話大家應該都聽過,那這句話講的究竟是誰呢?他講的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

    長慶元年,王廷湊發動兵變。這時候韓愈做了一件特別牛的事情。他竟然孤身一人前往叛軍的地盤。

    朝廷官員十分震驚,特別是元稹,他以為韓愈這一次肯定要掛了,一直在那惋惜。

    韓愈在《鎮州路上謹酬裴司空相公重見寄》的詩中寫道:“銜命山東撫亂師,日馳三百自嫌遲。風霜滿面無人識,何處如今更有詩。”這說明韓愈並沒有畏懼叛軍,他反而擔心去晚了會爆發新的戰事,因此連累當地的百姓。

    到了鎮州,王庭湊勒兵嚴陣以待,虎視眈眈地看著這個文弱書生。韓愈很淡定,進入大堂坐下,見院子裡的士兵還拿著兵器像看著獵物一樣看著自己,笑了笑問,皇上讓我來任命你為節度使,你們這是幹什麼?

    王庭湊一聽,心放了下來,馬上說,這是士兵們的意思啊,不是我的意思。韓愈臉色突變,指著他罵道,皇上認為你有將帥的才能,才任命你為新節度使,沒想到你竟然連這些士兵都指揮不動?

    韓愈沒有多說一句話,鎮州的叛亂就被他解決了。

    事情至此平定。回朝後,唐穆宗大悅,讓他轉任吏部侍郎(六部裡吏部最牛),次年又升任韓愈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韓愈做了京兆尹後,京城神策軍的將士都收斂了很多,私下裡說,別去摸韓大人的老虎屁股,他當年連皇上的佛骨都敢燒,王廷湊那樣的恐怖分子都被他震住,我們還搞什麼呢,老實呆著吧!

  • 3 # 老龐約歷史

    當年諸葛亮對司馬懿說:你儘可攻打。

    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迫使司馬懿放棄攻打城池的想法。

    三國志原文: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個人以為,什麼空城計都是假的。用現在話來說:雙方互贏,配合對方演的一場戲而已。

    當時背景:首先,馬謖空讀兵書,置之死地而後生,失街亭。馬懿復帶四十萬雄兵直抵西城,正當諸葛亮守城,兵微將寡,不能作戰,還不能棄城離去。其次,司馬懿位高權重,但是不得曹家信任。雙方一個怕蜀漢危亡,一個怕功高震主。所以就有了歷史上這出著名的空城計。

    中華傳承多年,無論是各樣史書,傳記,小說志怪,總有流傳下來的有趣事件。以下就是中國古代到近代史的時間表。

    最後的最後,現在中國由於中國共產黨英勇發聲下,走出了社會的黑暗史,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 4 # 香茗史館

    我們常以“一言九鼎”比喻說話力量大,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那麼歷史上有沒有僅憑一句話,就能令局勢轉危為安的事件呢?事實上不僅有,而且並不少,下面簡單列舉三個,以一句話轉危為安的典型事件。

    唐中宗李顯:李重俊發動“景龍政變”,李顯一句話令叛軍倒戈

    “神龍政變”之後,武則天被迫退位,唐中宗李顯復位,然而由於性格原因,以韋皇后、安樂公主為首的韋氏集團,聯合武三思執掌朝中大權。李顯的第三子李重俊,雖然被立為了太子,但由於不是韋皇后所生,太子之位搖搖欲墜。

    作為韋氏集團和武氏接團聯盟的象徵,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備受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后寵愛的安樂公主,通過這幢婚姻又獲得了武氏集團的支援,一時間權勢大增,甚至開始威脅到太子李重俊的地位,她不僅多次欺辱李重俊,更是明確要求唐中宗李顯廢李重俊為王,立自己為皇太女。

    此後,曾發動神龍政變的張柬之等人紛紛遭受打擊,李重俊眼看局勢不妙,遂於景龍元年(707年)七月,聯合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右羽林軍將軍李思衝、李承況、獨孤諱之,沙吒忠義等發動爭辯,將武三思和武崇訓殺死於府邸,又殺入宮城意圖誅殺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

    郭子儀:吐蕃、回紇大軍犯境,郭子儀隻言片語退敵

    僕固懷恩本是平定安史之亂功臣,但在叛亂徹底平定之後,卻又屢受猜忌。廣德元年(763年),宦官、監軍駱奉誣告僕固懷恩與回紇勾結,僕固懷恩無法辯駁之下最終於次年反叛,引誘吐蕃、回紇、党項等入侵唐朝。

    郭子儀到涇陽時,敵軍已經圍城,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郭子儀命部將李國臣、高升拒其東,魏楚玉當其南,陳回光當其西,朱元琮當其北,自己則親率兩千騎兵出沒於陣中。彼時,回紇叛軍本以為唐代宗和郭子儀已經去世,這才與吐蕃聯合進犯,如今發現郭子儀仍然在世,頓時驚奇不已。

    徐知詢:哥哥賜其毒酒,徐知詢一句話救了自己

    徐知詢是五代十國時期,楊吳政權攝政徐溫親生兒子,而徐溫另有一個樣子徐知誥(即南唐開國皇帝李昪)。徐知詢曾試圖取代徐知誥的少攝政地位,但卻以失敗告終。

    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徐知誥掌權之後,曾請弟弟徐知詢前來喝酒,用金盃斟酒給他,並說,“希望弟弟能夠活到千歲”。彼時兩人矛盾重重,徐知詢懷疑酒中有毒,便拿了一個空杯將杯中酒一分為二,然後將另一杯獻給徐知誥,說道,“希望和兄長各享五百歲”。

  • 5 # 瀟瀟灑灑哥

    馬皇后下葬當天下雨,朱元璋大怒要人陪葬,和尚一句話轉危為安!

    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從小就給地主家放牛,還沿街乞討做過乞丐,還當過和尚,他的經歷十分悽慘,隨後參加起義軍,南征北戰,才打下了大明江山。坐上皇帝以後,他十分珍惜這個寶位,為了坐穩他的皇位,朱元璋殺了很多開國功臣,以前和他一起打拼的將士也殺了很多,牽涉的人數太多,以至於後人對朱元璋的評價不是很高,說他十分凶殘。馬皇后下葬當天下雨,朱元璋大怒要人陪葬,和尚一句話轉危為安!

    這麼一說似乎好像也有點道理,再加上他對自己的愛妻深深的思念,所以殺人的事情就放下來了。老朱到底對馬皇后有多愛,其實從馬皇后去世後老朱說的一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當時老朱對馬皇后的去世是非常的傷心,他在悲傷中說了句“老身何以為懷”,翻譯過來就是“今後我該怎麼辦啊?”。諸位請想一想,老朱是何等的人物啊,他什麼時候沒有主意過,什麼時候慌過?這次他說出這句話說明他是真的慌了,沒注意了,傷透心了。

  • 6 # 九命君的戰場

    古巴導彈危機期間,美國海軍在古巴海域發現了4艘蘇聯潛艇。為了逼迫蘇聯潛艇上浮投降,美海軍向這幾艘潛艇投放深水炸彈。爆炸產生的衝擊波讓潛艇內部亂作一團,潛艇內的氧氣幾乎消耗殆盡,並且有人已經開始昏迷。驚慌中的蘇聯官兵認為戰爭已經開始了,他們提議要發射潛艇上的核魚雷進行還擊。

    根據規定,發射核魚雷需要經潛艇艇長、政委和副艇長三名軍官的一致同意。而這艘潛艇上的艇長和政委已經同意,只等副艇長點頭,這枚核魚雷就能徹底把美國海軍擊垮,進而引發美蘇之間的核戰爭。副艇長阿爾希波夫對發射核魚雷的提議大聲地說了一句:不!在經過了激烈的爭吵後,潛艇最終選擇浮出了水面,而美中國人也沒有為難他們,潛艇就此安全的返回了蘇聯。

    我們總是覺得憑藉一句話就能改變歷史的一定就是那些帝王將相,但是普通人在數量上佔有絕對的優勢,只是可記錄留存下來的機會少而已。在冷戰那個非常時期,每普通人的一句話,一個決定都可能改變人類歷史的走向。

  • 7 # 一面湖水007

    歷史上這樣的典故很多,在這裡咱們聊一下曹植七步成詩逆轉生命的故事。

    曹丕和曹植也都是曹操的兒子。

    曹植很聰明,很用功,歌文章寫得又多又好。當時,大家都很欽佩曹植,稱讚他

    是個大文學家。曹操自然也很寵愛他。只有曹丕很嫉妒曹植。

    曹操死後,曹丕做了皇帝。有一天曹植來拜見哥哥。曹丕一見他就沒好氣地說:“

    我和你雖然是親兄弟,但是從禮義上來說,是君臣。以後可不許你仗著自己的才學,不講君臣的禮節啊!”

    曹植低著頭,小心地回答:“是!”

    曹丕又說:“父親在世的時候,你常常拿詩歌文章,在別人面前誇耀。我問你,那

    些詩歌文章是不是請別人代作的?”

    曹植回答說:“我從來沒有請人代作過,都是我自己作的。”

    曹丕板著面孔說:“好!現在我叫你作一首詩。你在殿上走七步,七步走完了,就必須把詩作出來。如果走了七步,詩還沒有作成,要重重的治你的罪!”

    曹植明知道曹丕想借故害他,可是憑著自己的才學,有把握走七步作成一首詩,就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請出個題目吧!”曹丕想了想,就對曹植道:“我和你是兄弟,就用‘兄弟’二字做題目。可是,詩

    裡面不許帶有‘兄弟’這兩個字兒!”

    曹植略加思索,回了一聲:“是。”就在金鑾殿上走起步來,走一步,念一句,七

    步還沒走完,詩就作出來了。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在這首詩裡,曹植把曹丕比做豆秸,把自己比做豆子,等於在責備曹丕:咱們本來是親兄弟啊,你為什麼要這樣迫害我呢?曹丕聽曹植唸完了詩,良心發現,免了曹植的死罪。

  • 8 # 浩哥的歷史觀

    歷史上有沒有憑一句話就能轉危為安的?

    這個還真有,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先秦時期左丘明的《左轉》中《燭之武退秦師》裡的一段話

    背景: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時。秦、晉聯合攻打鄭國。鄭國危在旦夕,鄭文公派能言善辯的燭之武前去說服秦伯。燭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對秦、晉之間的矛盾的記憶,向秦伯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說明了儲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終於說服了秦伯

    燭之武為什麼能不費一兵一卒而退秦師?因為他為秦國找到了利益,並且避免了竹籃打水,一場空的風險!

    其實我覺得人生也是那樣,想要說服別人就得為別人找到利益,這樣別人才會跟你合作!

  • 9 # 戍疆文史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是韓信一生的標籤!

    同為西漢三傑的蕭何對韓信的謀略驚歎:國士無雙。

    司馬遷則在《史記.淮陰侯列傳》對韓信的評價: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縱觀韓信的一生,從一個無名小卒到登壇拜將,受封丞相、再受封齊王,後降準陰侯,一人一生王侯將相一肩挑,乃中國千古以來第一人,可以說人生達到了頂峰。

    就是這一聲大喊,引起了監刑官的注意,而得以免刑。那韓信為什麼會被砍頭呢?下面來看一下事情的經過。

    被亭長夫人趕出門後,韓信當兵到了項羽帳下任執戟郎,期間多次向項羽推薦戰爭策略,然不得項羽採納,韓信負氣之下離開楚營,轉投劉邦。

    韓信這一喊聲引監刑官夏侯嬰的注意,細看之下,夏侯嬰發現韓信相貌威武,談吐不凡,於是將韓信推薦給了劉邦。剛開始擔任漢軍治粟都尉,後得蕭何再三推薦,受封大將軍。之後韓信一路開掛,南北轉戰,最終為劉邦打下了大漢江山。

  • 10 # 哈哥不二

    曹植《七步詩》:用才華扭轉自己的命運,轉危為安

    曹植,字子建。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個兒子,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他有個很牛的綽號叫“詩宗”,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清朝的文學家王士禎評價說,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的人,只有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而已。

    曹植自小非常聰慧,十歲出頭,就能誦讀《詩經》、《論語》及先秦兩漢辭賦。他思路快捷,每被曹操提問,常常應聲而對,脫口成章。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

    曹操對曹植的青睞,引起了親哥哥曹丕的嫉恨。曹丕八歲能提筆為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原本是曹操事業的第一繼承人,但是現在眼看著老爸要把千古功業傳給弟弟,他就多方謀劃,在司馬懿等大臣幫助下,與曹植展開了一場奪嫡大戰。

    公元 217 年,曹丕被立為魏王世子,後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統治。登上皇位的曹丕仍然視曹植為心頭大患。某一天,他按捺不住,召喚曹植到大殿上,說:“老弟,你整天寫詩,耽誤國事,很不應該啊!這樣,我限你七步之內,寫出一首詩。寫得出,你就愛怎麼寫就怎麼寫。寫不出,你這輩子,就別想再寫詩了!”

    曹植一聽,立刻就明白了,曹丕已經決心要幹掉他,磨好的屠刀已經舉起,如果寫不出詩,拖出去砍了;如果詩寫得不好,也要拖出去砍了。就算寫的很好,還可以誣陷抄襲,照樣拖出去砍了。(哎喲!這可怎麼辦?)

    一步 3 秒,七步 21 秒。就在眾人擔心得直冒冷汗的時候,曹植不加思索,七步已成一首 6 句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意思是說:煮豆來做豆羹,過濾的豆子做成汁。豆秸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中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從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為什麼要相互煎熬逼迫的那麼狠呢?

    後來,這首《七步詩》被人改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七步詩”取譬之妙,用語之巧,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關鍵是,詩的內容用比興的手法隱喻了曹植和曹丕的關係。間接地說,曹植好比是豆子,曹丕好比是豆萁,豆萁在下面燃火煎煮上面的豆子,我們本來是同胞兄弟,為什麼你那麼急迫地加害於我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句詩一念出來,曹丕頓時被一股親情的感召力劈中了天靈蓋,幡然醒悟。他收回成命,只降低了曹植的官爵作罷。後來這一語,就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周恩來總理就曾引用於“皖南事變”的題詞裡以批判國民黨軍(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蛙讓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