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智通教育

    很難,文化不同,理解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價值觀不同,宗教和信仰不同。哪怕你在國外呆再久思維方式還是以自己母語為第一參考。除非從小就在國外長大。

    我身邊有個河南同事來上海十二年了還在以麵條饅頭為主食上海本幫菜江浙菜他一概不熱衷,我是89年從新疆回滬的第一批知青子女,來上海已經整整30年了儘管滬語很流利但是我感覺性格、思維方式和語言表述上都與本地上海人還是不太一樣,至今都感覺還沒真正融入這座城市裡。我說的可能是個例但即便是在國內南北方的人都不一定融入更別說留學生在國外了。

    最後提醒那些準備留學或已經留學的同學們一句話:如果你不能改變環境那你就去適應環境,環境不可能因為你而改變,積極的提高語言和專業能力,性格和溝通能力非常重要,把儘可能的把自己距離拉的更近!祝你們!

  • 2 # 發現溫哥華的美

    我也覺得不太可能。

    我們換位思考一下,一個長著金髮碧眼的老外,即使漢語很流利,你覺得她或他能融入我們的圈子嗎? 大山的漢語夠好了吧,對中國文化夠精通吧,他融入中國圈子了嗎,如果他是你的朋友,你對他會是什麼感覺?

    混圈子,除了語言除外,更多的是價值觀和人生經歷。上過大學的人主要混大學和高中圈子,很難在小學圈子裡待著舒服,這就是經歷和價值觀導致的結果。

    出國後,歪果仁一見我們的東方人面孔,就知道我們與他們不一樣,不論我們英語講的多流利,他們始終覺得我們是不同的人群,即使是本地長大的中國孩子,其實受家裡的影響還是有中式思維和生活習慣的。

    如果本地長大的中國孩子,做事方式和思維習慣是西式的,如果又和西人結婚,一直和西人交朋友,是可以混西人圈的,但這樣的孩子基本也稱不上華人了。

    所以,如果自己的思維習慣還是中式的,那就不要強迫自己混西人圈,只要英語足夠流利,可以應付職業發展和普通交友就可以了,保持適當的中國特色才是自己的優勢,世界各國都希望和中國合作,而我們即懂中國文化又瞭解西方社會,這才是我們發揮優勢的領域,擔當中間的橋樑工作,西人是望塵莫及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傳》裡的宋江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