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總叨叨
-
2 # 椰裡晚照
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需要二選一的問題,而是可以二者都選。
百家講壇上講的書一般都是文學價值高或者學術性比較強的書,對於文學修養深厚的人來說直接閱讀書籍而不聽百家講壇,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直接閱讀書籍會難以理解,讀不下去,半途而廢。這個時候,可以先聽百家講壇,對書的內容有大概瞭解後又去看原著會比較容易。
但是要注意的是,百家講壇的書是被講評人吸收後重新輸出的內容,難免觀點和主張與作者的有所差異,你如果想深入而準確地瞭解作者的原意,一定要再回到原著,仔細咂摸品味作者的所思所想,每讀一遍應該都有新的體驗和收穫。
-
3 # 小樓醬
就不長篇大論了,個人觀點哈:可以
不論是《百家講壇》還是書籍都有作者個人觀點在裡面,所以無所謂同化思想否。盡信書不如無書,同樣的心態對待《百家講壇》就可以。像蒙曼教授,酈波教授我都很喜歡,他們講的也寫實生動。
-
4 # 三億少女的夢7
我個人覺得,先看百家講壇有個大概瞭解,對歷史的脈絡有個大致的方向,然後再看專門的書籍,這樣相當於在已有的架構上增加詳細內容,這樣的話讀者會更加深刻的瞭解歷史。兩者相輔相承。
百家講壇是由中央電視臺請了許多的文化名人,採取主講人站演播廳面對現場少量觀眾和麵對攝像機鏡頭進行歷史或文化類講解,從形式上比較接近於過去的說評書。
主講佳賓為了做到主講的內容生動有趣,吸引人收看,都在主講的過程中加入了許多現代的詞彙和表達方法,使得百家講壇這個節目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可以說是老少皆宜,多聽有益。
因為只有把握住名著名篇中的正統的文化主線去學習,才能有利於形成正統的不偏離社會主旨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才能把有限的學習時間用在對自己將來能夠產生影響的重要的知識吸納和補充上去,而不會只是看了呵呵一樂,過後什麼都想不起來,白白的浪費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