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魔鬼冷知識
-
2 # 苔花文軒
雷池是古地名。
《太平寰宇記》記載:“大雷水至望江積而為池,謂之雷池”。它是雷水自今湖北省黃梅縣流到安徽省望江縣東南積水而成的一個池。
東晉時置大雷戍,為江防要地。
相傳當時東晉名將溫嶠駐防在此,主要為防威震西陲的荊州駐將陶侃。
東晉時期,鎮守歷陽的蘇峻對晉明帝哥哥庾亮擔任中書令執掌中央大權十分不滿,企圖謀反。而當時東晉西部地區很不安寧,溫嶠早已被庾亮安排上任江州刺史,駐防西陲——雷池一代。溫嶠感覺到形勢不利,急於發兵援助建康,回防歷陽,庾亮並沒聽取,回信說:“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意思是說,西陲的陶侃才是大敵,歷陽的叛軍無足輕重,你溫嶠不要越過雷池一步,以防陶侃用兵。溫嶠無可奈何,只能原地待命。
這就是詞語“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出處。
-
3 # 使用者4103021543045995
不敢越雷池一步——越:跨過;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縣南。原指不要越過雷池。後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範圍和界限。
-
4 # 策劃人子默
古時的湖北省有一條名叫雷水的大河,此河在流經今安徽省望江縣時積成了一個大池,池因水而得名雷池。雷池方圓有百里之大,水位極深,因控扼長江,東晉時設大雷戍,歷來為江防重地。儘管雷池又大又深,但卻並非不可逾越,至少在東晉之前,雷池還是隨意讓人“越”的,之所以後來不能“越”一步,這完全來自於一次戰略上的失誤。
東晉初年,朝中政局不穩,各大重臣之間互相傾軋,勾心鬥角,中書令瘐亮和鎮守荊州的大將陶侃之間積怨甚深。為了防備陶侃以及鎮守在帝國西部的將軍們,瘐亮讓好友溫嶠做江州刺史,守護京城所在的揚州。溫嶠上任不久,瘐亮就接到了歷陽太守蘇峻企圖謀反的密報,他自作聰明的以招蘇峻來京城做顯官為誘餌,妄想把蘇峻誆到建康殺掉。不過狡猾的蘇峻一眼就看穿了瘐亮的小花招,立馬扯旗造反。歷陽離京城建康非常的近,蘇峻的軍隊很快就兵臨城下了。儘管情勢已到了十分危機的境地,但瘐亮仍是把陶侃視做心腹大患,竟然讓溫嶠按兵不動,繼續監視西部眾將的動向。在他給溫嶠的文書中,赫然寫道:“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要求溫嶠不要率軍渡過雷池,向東進兵。這一個戰略安排差一點斷送了東晉政權,蘇峻叛軍在解除了後顧之憂之後,猛攻建康,瘐亮手中的軍隊根本抵擋不住來勢洶洶的叛軍,很快建康就被攻克了,瘐亮只得率殘兵敗將投奔溫嶠,而幼小的東晉皇帝和朝中眾臣都落到了蘇峻的手裡。
與溫嶠合兵後的瘐亮十分後悔自己錯誤的戰略安排,溫嶠則勸他與陶侃冰釋前嫌,共同對敵。瘐亮遂親自到陶侃軍中拜見,兩個老冤家相見,百感交集,寬宏大度的陶侃不計前嫌,與瘐亮、溫嶠合兵一處,其餘的將軍們見瘐陶溫三巨頭聯合在了一起,也不敢生二心,平叛軍的實力陡然巨增。在眾將的齊心協力下,蘇峻的叛亂很快被撲滅了,東晉王朝迎來了長達七十餘年相對和平的時期。
“不能越雷池一步”本是一次極其錯誤的戰略安排,決策者險些因此斷送了整個江山社稷,可這句話卻在後世廣為流傳,成為了盡人皆知的成語,人們用它來形容那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回覆列表
在影視作品中,我們常聽到“不敢越雷池一步”這種說法,“雷池”到底是指什麼?有人從字面上理解,說其指的是埋著地雷的池塘。
事實上,“雷池”只是古代的一個湖的名字。
而“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句話是出自《晉書·庾亮傳》,裡面是這樣寫的:“亮並不聽,而報溫嶠書曰:‘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東晉成帝時期,庾亮任中書令。庾亮為了鞏固西部邊境,推薦溫嶠到西部去鎮守。之後,歷陽太守蘇峻謀反,溫嶠知道這個訊息後,準備從水路攻入建康救主。
庾亮當時不能分清形勢,他更擔心的是西部邊疆而非君主所在的建康。於是庾亮對蘇峻說:“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他想讓蘇峻留在西部邊境,不要越過雷池到京都建康去。
後來,蘇峻在短時間內就攻破了建康,吃了敗仗的庾亮不得不投靠溫嶠,可是溫嶠並沒有埋怨庾亮,兩人聯起手來,終於平定了叛亂。
庾亮說的“無過雷池一步”,從戰略角度來考慮是錯誤的,所以後人用“不敢越雷池一步”來比喻不敢超出一定的範圍,因循守舊,不敢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