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文平
-
2 # 根言木語
《落葉的可愛》
它們在高枝上生機盎然
它們來到大地上可愛真誠
落葉不落魄
換色不換魂
一路凱歌一路狂奔
彷彿告老回鄉的將軍
在大地上或躺或坐
心血來潮就帶著風逡巡
看山看水看人心
它們歸心似箭
再大的風也追不住它們
再大的秋也留不住它們
我將一枚黃葉夾進書中
頓時滿堂都是詩情
《落葉的可愛》
它們在高枝上生機盎然
它們來到大地上可愛真誠
落葉不落魄
換色不換魂
一路凱歌一路狂奔
彷彿告老回鄉的將軍
在大地上或躺或坐
心血來潮就帶著風逡巡
看山看水看人心
它們歸心似箭
再大的風也追不住它們
再大的秋也留不住它們
我將一枚黃葉夾進書中
頓時滿堂都是詩情
朦朧,指物體的樣子模糊,看不清楚,或者人所表達的感情思想不太清晰、多含蓄,這一含義用於文學藝術作品,因其在藝術形式上多用象徵、隱喻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義性,所以被稱為朦朧詩。
朦朧詩又稱新詩潮詩歌,是新詩潮詩歌運動的產物,代表人物有食指、北島、舒婷、多多、顧城、江河、楊煉、林莽、梁小斌、王小妮等。他們以“叛逆者”自居,卻擺脫不了那個時代帶給他們的痛苦、迷茫、空虛、失落、無奈、憤懣。他們在反思過程中,又對社會有著新的希望和理想。他們就是這樣,帶著這種複雜而矛盾的情緒走近了詩歌,創作上一改傳統的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大量採用象徵、隱喻、反諷、變形、通感、暗示等藝術手法,使之呈現出一種隱約朦朧,含混甚至歧義的詩意氛圍,讓人看不懂悟不透,因此人們便把這類詩稱作“朦朧詩”。
朦朧詩的出現,跟那個時代氛圍有極大的關聯。十年浩劫,讓一些知識青年意識到自己年少時天真和單純的信仰被欺騙,理想和信念也從開始的狂熱歸於幻滅,他們便開始產生一種悖逆心,不僅懷疑那個時代,甚至也懷疑起自己和周圍的一切。但是那個時代的政治氛圍不能讓他們暢所欲言,他們只能採取“地下結社”的方式進行詩歌創作和交流,公開發表的詩歌又不能直抒胸臆,不能直接明瞭地表達內心那種不滿、失望、對抗的情緒,只得用晦澀、怪僻,叫人讀了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其解的方式進行詩歌創作,從而有了朦朧詩這種新的藝術形式。
朦朧詩創作,打破了當時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一統文壇的局面,為詩歌創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時也給新時期文學帶來了一次意義深遠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