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
若我們對羅馬歷史有所瞭解就會發現,雖然羅馬帝國早期曾普遍盛行非血親繼承的“養子繼承製”,但隨著帝國政治形勢的變化,4世紀之後羅馬皇帝就已經逐漸形成血親繼承的定製了。
屋大維建立帝國之初,尚未從法律上改變羅馬原有的共和體制。在4世紀之前,羅馬帝國實際上採用的是“元首制”。帝國早期,養子繼承的例子比比皆是:屋大維的繼承人是他過繼的養子提比略;克勞狄的繼承人是他的養子尼祿;著名的“五賢帝”時代則是養子繼承製的最好體現,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東尼·庇護和馬可·奧勒留五位皇帝均採取了養子繼承的方式、確保了政權的平穩過渡。
當然,4世紀前除了養子繼承之外也有典型的血親繼承案例出現,但由於“三世紀危機”的影響導致帝國政治形勢混亂,因此血親繼承難以形成定製。比如“五賢帝”的最後一人馬可·奧勒留便選擇了他的親生兒子康茂德繼承皇位,康茂德統治了12年,於192年被暗殺;三世紀危機前的最後一個王朝——塞維魯王朝(193-235年)的建立者塞維魯臨終前,選擇了他的長子卡拉卡拉繼位,卡拉卡拉統治了19年。塞維魯王朝滅亡後,羅馬帝國進入了著名的“三世紀危機”(235-284年)時代,皇位繼承受到軍隊、尤其是近衛軍的極大干預。
戴克裡先終結“三世紀危機”後,建立四帝共治制度,這標誌著羅馬帝國正式進入“君主制時期”。在君士坦丁大帝結束內戰、重新統一東西帝國之後,受到東方政治的影響,開始確立較穩定的血親繼承製。君士坦丁大帝(下圖)逝世後,他的三個兒子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和君士坦斯一世同時繼位並瓜分了帝國。最終,君士坦提烏斯二世贏得內戰勝利、維持了帝國的統一,繼承人尤里安則是他的堂弟。總之,從君士坦丁大帝之後,養子繼承製就較為少見,除了少數篡位者之外,合法皇帝之間一般採用血親繼承實現權力的平穩過渡。但羅馬帝國時代的繼承方式十分多樣、加之王朝更迭頻繁,若我們僅從血緣方面考量,的確不能簡單地用“一脈相承”來概括。
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
若我們對羅馬歷史有所瞭解就會發現,雖然羅馬帝國早期曾普遍盛行非血親繼承的“養子繼承製”,但隨著帝國政治形勢的變化,4世紀之後羅馬皇帝就已經逐漸形成血親繼承的定製了。
屋大維建立帝國之初,尚未從法律上改變羅馬原有的共和體制。在4世紀之前,羅馬帝國實際上採用的是“元首制”。帝國早期,養子繼承的例子比比皆是:屋大維的繼承人是他過繼的養子提比略;克勞狄的繼承人是他的養子尼祿;著名的“五賢帝”時代則是養子繼承製的最好體現,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東尼·庇護和馬可·奧勒留五位皇帝均採取了養子繼承的方式、確保了政權的平穩過渡。
當然,4世紀前除了養子繼承之外也有典型的血親繼承案例出現,但由於“三世紀危機”的影響導致帝國政治形勢混亂,因此血親繼承難以形成定製。比如“五賢帝”的最後一人馬可·奧勒留便選擇了他的親生兒子康茂德繼承皇位,康茂德統治了12年,於192年被暗殺;三世紀危機前的最後一個王朝——塞維魯王朝(193-235年)的建立者塞維魯臨終前,選擇了他的長子卡拉卡拉繼位,卡拉卡拉統治了19年。塞維魯王朝滅亡後,羅馬帝國進入了著名的“三世紀危機”(235-284年)時代,皇位繼承受到軍隊、尤其是近衛軍的極大干預。
戴克裡先終結“三世紀危機”後,建立四帝共治制度,這標誌著羅馬帝國正式進入“君主制時期”。在君士坦丁大帝結束內戰、重新統一東西帝國之後,受到東方政治的影響,開始確立較穩定的血親繼承製。君士坦丁大帝(下圖)逝世後,他的三個兒子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和君士坦斯一世同時繼位並瓜分了帝國。最終,君士坦提烏斯二世贏得內戰勝利、維持了帝國的統一,繼承人尤里安則是他的堂弟。總之,從君士坦丁大帝之後,養子繼承製就較為少見,除了少數篡位者之外,合法皇帝之間一般採用血親繼承實現權力的平穩過渡。但羅馬帝國時代的繼承方式十分多樣、加之王朝更迭頻繁,若我們僅從血緣方面考量,的確不能簡單地用“一脈相承”來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