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她有時候暴飲暴食有時候什麼也吃不下,以前最喜歡畫畫最近一點興趣也沒有,整天就抱著手機聽歌看小說,半夜三四點還能聽見她房裡有動靜,脾氣也變得暴躁,動不動就摔東西,而且逃避社交,說什麼也不肯出門,見人,上次看還看見她拿水果刀在自己胳膊上扒拉……帶她去醫院檢查說什麼也不肯去,說他沒病,去了會讓人覺得她很做……唉,當媽的心累啊…到底要不要帶她去醫院呢?

回覆列表
  • 1 # 試說心語

    一、首先,作為一個母親,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您的“覺得”女兒有抑鬱症,有沒有抑鬱症不是去靠單純“覺得”,況且您不是醫生也不是心理諮詢師。不能靠簡單的“覺得”就給孩子貼上“抑鬱症”的標籤,這個是需要去醫院檢查、鑑定、評估的。

    二、如果醫院確診是抑鬱症。以下建議希望可以幫到您:

    首先怎麼自救?

    1.適度運動。運動可以產生多巴胺,也就是“快樂因子”。越不想動,越要動,自己不想動,家人就陪著一起運動。

    2.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學會和自己的問題友好相處,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

    3.找出背後的原因和現實問題。現實問題解決了,情緒就自然解決了。

    4.寫日記的方法。把自己的情緒用文字表達出來,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

    5.沒事找事做。不要讓自己太閒。

    1.建議尋求心理諮詢或者藥物治療。

    2.陪伴。多和她說話,防止自殺。越是抑鬱,越不能獨處,尋求一些社會支援非常重要。

    3.陪伴運動。

    4.陪伴做過去喜歡做的事情或者可以集中專注力的事情。比如畫畫、書法。

    5.可以讓患者養一隻貓。

  • 2 # 鮮活跳躍快樂的元素

    孩子現在的一些表現,能感受到您為此的擔心,甚至也有點焦慮和著急,同為媽媽特別能理解您此時的心境。為了孩子,您嘗試尋找幫助她的方法而在努力,做得很好,相信您在其他方面照顧孩子,也是盡心盡力,無微不至的。

    從家庭出發,有以下一些想法,跟您探討,供參考:

    1 孩子角度

    描述上看,孩子現在的生活作息不規律,有熬夜習慣的人,在睡眠不足的情況,是會容易導致情緒波動的;

    無論孩子是否真的抑鬱,只要有您耐心、溫暖的愛的陪伴,對孩子是最重要的;

    暫時不用刻意強迫孩子,用引導的方法,讓孩子進入適合、簡單可持續的運動,比如陪伴家人的散步等

    如果孩子暫時抗拒見醫生,您可以初步自己先問診,平時做些視訊記錄,包括孩子聊天神態,言語,動作類,可供醫生參考;

    2 對您的視角

    在孩子這件事上,您的付出肯定很大,也許您都沒有時間照顧自己。

    當您為孩子犯愁的話,也會建議您找專業的心理醫生做個心理疏導,如果您處在一個有力量心理狀態,這個也會間接的給到孩子。

    也許面對孩子的很多事情,您的思路或方法可選擇的就更多;

    3 家庭氛圍

    您需要察覺家庭現在的狀態,是否需要調整?孩子,現在的狀態,也許跟家裡某些狀態有關,家庭很多不經意的習慣,是不是影響到孩子,需要自查後找到適合的方法;

    最後,願您和您孩子,早日迴歸到你倆共同希望和嚮往的家庭畫面感中來。

  • 3 # 孫新蘭博士

    《如果你的孩子得了“抑鬱症”怎麼辦?》

    孩子這麼小就要被貼了這麼一個症的標籤,閨蜜說她的心裡很難過。

    閨蜜的孩子11歲,剛剛進入青春期。百憂解可以讓他情緒好轉嗎?應該可以,但能不能回答那些讓他困擾、煩惱的青春期的常見問題,諸如讀書有什麼用,我將來到底能做什麼?我這個人到底是厲害呢還是很差勁?人為什麼活著?等等等等,顯然不能。

    百憂解,能不能幫他營造一個健康、溫馨的心理環境(家庭環境、學校環境),讓他可以善用青春期的掙扎來心靈成長呢?顯然也不能。

    我不排斥藥物,只是很謹慎。

    02用“心藥”治療“心病”

    心病還要心藥醫。所以要治療“心病”,還是需要從“心”入手。

    我約了閨蜜一家一起吃飯。我想在一個自然、輕鬆的氛圍裡來了解這個孩子。

    他對很多事物都很敏感,而且是動感情的那種敏感,例如選單的價格,“哇,每個菜都這麼貴,太貴了。”他在包間裡坐立不安。

    閒聊中,我和閨蜜談到我的兒子一度學習成績很差,我和孩子爸爸在學習成績問題上對他完全放任不管。閨蜜的孩子馬上介面說:怎麼可以不管學習呢?差點哭了出來……

    吃飯、交流的過程中,我在很用心地感受和體會這個孩子。包括他時不時要走下座位,用來來回回的走動來平復他不時泛起的情緒和思緒;媽媽會規範他的行為,他有時乖乖順從,有時則很不情願,但因為愛媽媽,還是乖乖就範了,只是壓抑到難以承受的時候,他會用牙齒使勁地去咬面前的盤子。

    聽著他用還很稚嫩的聲音發表著他的各種見解,當我認真傾聽的時候,發現他確實比同齡的孩子更有想法,而且頗有見地,閃爍其間的是他希望有一個更公平、友善、更尊重個性發展的教育環境。……

    03抑鬱症患者都有著高貴的靈魂

    你看見了嗎?

    抑鬱症不是一個簡單的標籤、面具。它背後是一個個獨特的生命,是一顆顆鮮活的心。

    覺得飯菜貴、就餐環境奢侈,他的言語、表情讓我感受到他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懂得心疼父母賺錢的艱辛,心地善良、質樸。他對我們教育孩子方式的反應,讓我體會到他對弱者有深切的同情心、同理心,同時也很有上進心……我感受著、由衷讚賞著他的心靈所表露出的各種內在的美好,同時也真誠地表達出我對他的理解、喜愛和欣賞。

    每個孩子當他內在的價值被很確定地看到的時候,也就是廖志祥先生說的給到他“深心的一瞥”【注1】,他的心靈就會有一個可以安在的錨。這個錨夠穩定的時候,他就會進入自我啟發、自我修正、自我要求的自律性。他就可以“自是不自見”【注2】。“自是”就是自我確認自身生命的價值。

    而抑鬱症的一個重要指徵就是無價值感、無意義感。人們經常用“自見”來開導抑鬱症患者,來給他價值,例如你學習成績這麼好,說明你很優秀啊;你爸爸媽媽都很需要你,你怎麼可以說你是別人的負擔呢等等,但收效甚微。

    我以前講過一句話:抑鬱症患者都有著高貴的靈魂,他們渴望尋找到的是生命真正的意義、價值和出路。

    所以他們渴望的是“自是不自見”,外在的社會價值並不能完全填補內在心靈的空洞,“抑鬱症”是他們心靈心聲的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只是他們自己不自知而已。醫生的“聽診”在他們的專業框架裡是有經驗、有發言權的。超出醫學框架的部分,他們則未必聽得見、聽得懂。

    當有人可以看到他內在的價值,聽到他靈魂的渴望,敬畏、尊重甚至讚賞他尋找生命真正的意義與價值的探索,必要時,能確定告訴他出路在哪裡的時候,相信很多抑鬱症可以不藥而癒。

    當然這樣的心理諮詢師太少太少。

    04被“抑鬱症”之後,生命往哪裡走?

    在一小段單獨相處的時間裡,閨蜜的孩子突然對我說:你真的很好,要是大家都像你這樣就好了。他還向我敞開心扉說:“我喜歡被表揚,真的不喜歡被批評。”我體會到那種和年齡無關、人與人之間那種心與心可以相互敞開、信賴的感覺,真好。愛與信賴就是最好的“心藥”。

    臨別的時候,閨蜜悄悄來問我,我告訴她,她的孩子完全可以不用服藥。但她要懂得怎麼愛到自己的孩子,給到他心理的支援與力量。

    心靈的探索、掙扎本身不是病,相反其中還蘊藏著蛻變、成長的動能與渴望,它的表徵可以被定義為“病”,但我們不能只停留在表徵,不能只是從現象層面來滅果,而是願意走進他的心,用“深心的一瞥”來了解、梳理、化解那個因,並且結出成長、喜樂的果實。

    【注1】 出自《廖志祥道德經課程實錄》(2010年8月版,文匯出版社)中詩咒《本願》

    【注2】出自道德經第24章

    編者注: 當我們可以給到面前這個生命真心的一瞥,抑鬱症就可以不藥而癒,但能這樣做到的人還太少太少!如果你想成為這樣的心理工作者、這樣的父母、這樣的親人或朋友,請關注“孫新蘭意象對話”公眾號,跟隨線下課程一起學習。感恩閱讀。

  • 4 # 米斯緹健康管理

    其實抑鬱症一直就在我們身邊,只不過沒有人去關注,甚至還會把它定義為矯情。

    建議這位媽媽可以根據女兒的情況,或者讓女兒自己根據下面這張表進行自我評估,Zung 自評抑鬱量表(SDS)(如圖所示),依據最終得分結果決定要不要去醫院。

    其他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做一做這套測試

    問題2、5、6、11、12、14、16、17、18、20,按4分、3分、2分、1分的順序計分其他問題就按照1分、2分、3分、4分的順序計分。總分計算:所有問題的得分相加,超過41分可考慮初步篩查陽性,即可能會有抑鬱存在,需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抑鬱嚴重指數計算:抑鬱嚴重指數=總分/80. 指數範圍為0.25-1.0,指數越高,抑鬱程度越嚴重。

    如果你女兒評分已經很高了,還是要帶她去醫院看看心理醫生的。

    一、抑鬱症到底有哪些表現?

    第一、在中國,抑鬱症患者數量超過2600萬人,重度抑鬱患者的自傷行為終身發生率高達86.6%,而其中只有10%的接受過專科治療。

    第二、抑鬱不等於抑鬱症。抑鬱,是我們人類情感的一部分,就和悲傷、喜悅、憤怒一樣。任何人都可能在生命的某個過程中經歷令人傷心憂鬱的事,但相較於抑鬱症,抑鬱情緒的持續時間會更短的,人們最終會從抑鬱情緒中走出來。

    第三、如果你或者你身邊的人出現如下情況,就要引起注意了:

    自我評價或自我價值感下降睡眠質量下降,失眠易激怒或產生罪惡感,一天之中情緒變化多端食慾改變(突然吃得多,或者沒食慾)體重改變性衝動減少或消失沒有生活動力,覺得沒有值得去做的事情

    第四、如何走出抑鬱的泥淖

    尋求正確的診療:一定要找專業的心理醫生建立情感支援系統:尋求父母,配偶和朋友的支援尋找一份能讓你新生的工作日常鍛鍊:運動會分泌內啡肽,調節內分泌系統,讓身心放鬆並感到愉悅

    第五、最重要的還是身邊的人能夠給予足夠的理解和關懷,抑鬱症真的不是矯情。

  • 5 # 雁過無痕2020

    有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的朋友,當前對於你最重要的事情是把貼在你身上的各種“症”和“病”的標籤趕快撕掉。

    你的所有負面情緒世界上每個活人都有,就如同呼吸,要說是病,那每個人都有病。就如同吃飯症、睡覺症一樣可笑。既然是正常的,就不需要解決,也解決不了,除非把生命解決掉。你們就是個正常人,和別人沒有任何區別。所以,心理和精神問題就是個偽命題,去解決心理問題這就是問題本身,這是個可怕陷阱,一旦掉進去,自己渾然不覺,連跳出來的意識都沒有。

    我們和一般人又有何不同呢,區別是別人有了負面情緒沒有陷進去,我們不但陷進去了而不知是陷阱,當然也就不知道要跳出來,更別談如何跳了,只能無辜地苦苦掙扎。

    因此,有了負面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千萬別陷進去。陷進去了也別怕,只要知道是個陷阱,不需要解決什麼,只需要跳出來就啥事沒有了。有人說:“我跳不出來啊”。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陷阱是怎麼來的,也不知道陷阱的原理,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掉進來的。你連陷阱都看不見,那當然就不知道如何跳出來的。如果知道了這些,反其道而行,自可跳出來。

    陷阱在哪呢?在於我們內心的各種執著和慾望,自己給自己編了一張張無形大網,把自己牢牢束縛住,並在解決以為是自己心理問題原因的各種現實問題過程中,網越織越密,直至自己動彈不得。倘若反其道行之,唯有放下各種執著和慾望,放下對任何問題的解決,就能從陷阱中徹底走出來。這就是迷途知返。

    有人非要問我具體方法。並沒有什麼具體方法。我們的內心無時無處不在。內心的問題不能靠外在的方法解決。我們還是吃飯、睡覺、工作、學習、生活,該幹啥幹啥。我們既然是正常人,既然沒有病當然也只能該幹啥幹啥,否則還有其它需要乾的嗎?但這時的該幹啥幹啥和以前是截然不同的。現在吃飯時只想吃飯,睡覺時只想睡覺,工作就是工作。學習就是學習,安住於當下,既不後悔過去,也不恐懼未來就可以了。

    傳統心理學由於不明白心理問題是怎麼回事,不明就裡,針對表面的各種負面情緒和生理反應科學系統地發明了很多看起來很科學、很高明、很高大上的各種“症”和“病”,讓人眼花繚亂,不由得讚歎心理學的偉大與高明。為了高明,傳統心理學家還精心設計了各種量表,顯得無比精確和科學,讓人深信不疑。然而,這真是可笑之極。我們的內心居然可以這樣精確和不變。任何一個所謂正常人,有負面情緒時,都會給貼上一個標籤。

    為了掩蓋自己的無能,傳統心理學家告訴大家:“這不但是個病,而且一輩子好不了,必須終生服藥”。這個結論不知道把多少人推向了絕望的深淵。我們一旦深信這個結論,就會認命,就會放棄自己,就會行屍走肉般度過一生。這真是莫大的悲哀。

    要知道,我們的一切都要掌握在自己手裡,如果歸因於外在,而我們又改變不了外在,那除了絕望還能有什麼?同理,如果我們把所謂心理問題的原因歸於外在,認為是由於遺傳、家庭、環境、疾病、金錢、別人或某一件事等造成,如果這些外在問題能夠改變還好(其實即便改變也無濟於事),假如改變不了,那你除了絕望還能有什麼。

    要知道,我們的內心掌控權就在我們自己手裡,開不開心,抑不抑鬱,焦不焦慮是我們自己決定的。自己的心態只能自己去改變。同樣的問題可以不同的心態去應對。假如我們不願意去改變,那誰也沒有辦法。

    我們的內心與外界沒有任何關係,和生理也沒有任何關係,相反生理變化是由我們內心變化所引起的。如果我們把原因歸於外在,那我們就失去了自己對自己生命的掌控權,就會聽天由命,就會隨波逐流,是對自己的完全不負責任,是把自己交給了別人,任由別人宰割。

    然而,你的內心只能自己去改變,別人動不了絲毫。如果希望靠讓人改變自己內心,那簡直是天方夜譚。腿在自己身上,別人只能告訴你方向,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去邁。邁一步是一步,不邁就在原地。

    我不是說我們大家過去不努力,恰恰相反,而是大家太努力了,可以說是竭盡全力,用盡了各種手段和方法,甚至努力幾十年,但就是走不出來。為什麼呢?因為大家把方向搞反了,沒有找到原因,南轅北轍了,結果是越努力越嚴重,還不如啥也不幹。

    看似苦海茫茫,其實岸就在身後,就在跟前,一回頭,一轉身就是。我們只要現在開始停止釋放負能量,並開始釋放正能量。這一念的轉變你就已經好了,你就已經回頭了,你就已經轉變方向了,堅持下去就好了。那麼,什麼是正能量呢?正能量就是每一念、每一言、每一行都是無我利他,我的文章裡說的太多了,我就不在詳述了。

  • 6 # 祺祺媽媽Vlog

    我是一位媽媽,能感受到你字裡行間的擔憂和無力。

    我猜你女兒是一個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吧。大多孩子在青春期都表現的讓家長很頭疼,叛逆、衝動、厭學、意志力下降、沉迷手機等等。女孩子生理上的變化,也會引起心理上的恐懼不安。

    我的建議是:

    1、不要過早判定孩子是否抑鬱,這無疑是給孩子扣上了一頂她自己最不願意看到的帽子。(但可以私下需求心理專業人士的幫助)

    2、孩子需要陪伴和愛。父母這時候儘量少對孩子做安排,多說一句肯定會嫌你囉嗦。可以從她感興趣的入手,喜歡畫畫就帶她看畫展,聊相關話題,或者陪她畫畫,諸如此類。

    3、孩子需要發洩。運動是最好最有效的方式,陪她去做喜歡的運動,釋放多餘的精力。

    4、選擇適合的時機,陪她聊聊心裡話,主要是她說你聽,做個傾聽者,必要時給一些建議。

    5、尊重她,把她當作一個遇到困難的成年朋友,不要用命令的口氣要求她,多說一些共情的話,比如,我知道你心裡難道,我想幫你,我愛你,我支援你,別怕,你還有我。別吝嗇這樣的話,孩子需要。

    6、父母要學會示弱,要讓孩子感受到她被需要,她也很重要。

    7、要相信孩子,她知道自己的情況,她比你更加迫切的想要改變。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加油吧!

  • 7 # 廣東軍少

    一、轉移:在不良情緒襲來之時,儘量做一些轉換心情的事情,可以外出遊玩,可以“學而忘憂”。根據現代生理學的研究,當你遇到不滿、生氣、惱怒或傷心的事情時,感官會產生出不愉快的資訊並不斷將其傳入大腦。如果此時你馬上轉移心理活動的方向,不良情緒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煙消雲散。

    二、異地發洩:當你盛怒時,不妨趕快跑到其它地方,幹一些體力活,或者乾脆跑一圈,這樣就把因盛怒激發出來的能量釋放出來,氣惱心情隨之平靜下來,怒氣也會消失掉大半。在你過度痛苦和悲傷時,不妨找個地方大哭一場。

    三、理智消解:很多憂愁、驚恐、憤怒等不良情緒產生於對事物的錯誤認識。對於這類不良情緒,只要冷靜地、理智地分析一下自己對事物的認識是否正確,是否確實可憂、可懼、可怒,分析明白了,不良情緒也就不解自消了。

    四、語言暗示法:語言暗示影響著人的心理和行為,在鬆弛平靜、排除雜念、專心致志的情況下,進行自我語言暗示,往往對情緒的好轉有明顯作用。人的心理壓抑時,應當有節制地發洩,可以找同事,找親人,把自己的心思傾吐出來,這對於調節人的心理活動有很好的效果。

    調節抑鬱心理的方法

    1、好心境是自己創造的

    我們常常無法去改變別人的看法,能改變的恰恰只有我們自己。壞的生活不在於別人的罪惡,而在於我們的心情變得惡劣。讓生活變好的金鑰匙不在別人手裡,放棄我們的怨恨和嘆息,美好生活就唾手可得。我們主觀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觀上卻沒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總想等待別人來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變別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2、自己的心痛只能自己療

    何必為痛苦的悔恨而失去現在的心情。偶爾的抱怨發洩一下,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無休止的抱怨只會增添煩惱,只能向別人顯示自己的無能,抱怨是一種致命的消極心態,一旦自己的抱怨成為惡習那麼人生就會暗無天日,不僅自己好心境全無,而且別人跟著也倒黴。抱怨沒有好處,樂觀才是最重要的。

    3、用心做自己該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暫,哪人心思去浪費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經說過:大街上有人罵我,我是連頭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這個無聊之人。我們既不要去傷害人家,也不要被別人的批評左右,還是按照自己的願望,先踏踏實實學好本領再說。特別是在少年時要全力以赴學本領,不要分心。

  • 8 # 浩健

    首先要做的是:建議儘量遠離導致孩子抑鬱症的人,事物和環境,以避免影響康復和加重抑鬱症的症狀。

    拒絕孩子觀看負面新聞和資訊,並拒絕與使他們感到不舒服的人和事物接觸。 與您的孩子更多方面交流,更多地與您的孩子聊天,讓您的孩子瞭解您不想對別人設定期望,您應該對自己建立期望,多建議孩子想想自己身體裡面那無數個努力工作讓自己好好活著的細胞寶寶們,它們愛你,理解支援著自己,和自己一起面對抑鬱症這個壞"傢伙"。

    1.每天鍛鍊。

    運動會在大腦中產生兩種物質,稱為“多巴胺”和“內肽”。 這兩種物質是人類幸福的源泉。 它使人們感到精力充沛,放鬆身心,更願意表達自己的情感。 這肯定會對孩子有幫助。

    重點來了! ! !

    它需要結合兩個練習才能一起練習。 必須遵守。 效果顯著。 您可以在傍晚或早晨與孩子一起做更多的運動,從而逐漸控制身體並感受到生活的活力。

    第一種:找到適合孩子內部攻擊的運動,而又不釋放攻擊性。 那些已經受傷並累積在體內的怒氣會攻擊自己,這就是抑鬱症。 合作伙伴只有這樣仁慈,不能忍受傷害他人,才能傷害自己。 例如,您可以陪孩子練習拳擊。 訓練後,孩子釋放攻擊力的感覺非常舒適。 艱苦的攻擊具有報仇和仇恨的感覺,極大地提高了孩子的情感和肉體影響力。

    第二種:閱讀和聆聽

    如果孩子喜歡閱讀和聽書(線上電子書,有聲讀物),則可以極大地擴大孩子的視野,讓孩子身心放鬆。 我推薦這本書“ The Body Never Forgets《身體從未忘記》”,因為我已經讀過這本書。讀過這本書人都會知道過去的創傷會像烙印一樣在我們的身體裡,情感的大腦一樣,這本書告訴我們原理和創傷癒合方法。

    3.每天至少要帶孩子們晒太陽半小時。

    日光浴被稱為“光療”,有助於預防抑鬱症和治療抑鬱症。

    Sunny照射還會在大腦中產生兩種物質,稱為“多巴胺”和“內肽”,這兩種物質是人類幸福的源泉。

    這也使人們感到精力充沛,更願意表達自己的情感。

    我也可以想象我是在晒太陽的任何植物。 我正在進行光合作用並感受到生活的美麗。

    選擇適合孩子年齡並喜歡聽的輕音樂。 這種體裁舒緩而溫柔,具有緩解情緒和使心靈平靜的作用。

    如果您不想花時間慢慢尋找輕快的音樂,建議您聽聽瑜伽音樂。 網易雲音樂上有一個瑜伽歌曲列表。

  • 9 # 泊成話心理

    看到了你欲言又止的表述,感受到一個母親的糾結與難過,那種不願意承認卻明明知道他現在的狀態有點非正常的內心拉扯,有種無法擺脫、揮之不去的感受。

    但現實就是現實,他的狀態有非正常化的傾向,至少你對他的那種感受是不太好的,所以你的重視非常關鍵。

    孩子的狀態應該屬於青春期的一種表現吧!

    這裡面有兩個需要關注的地方:

    1.孩子有自我封閉的傾向,這應該和她與周圍的人際關係出現狀況有關

    2.已經出現抑鬱傾向並伴有自傷行為的先兆(必須有所警覺)

    目前家長要做的:

    1.儘量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多去認同孩子,要具體表達肯定與讚美;

    2.少說“不”

    3.在理解孩子的同時,只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而不是講道理;

    4.醫院的問題你可以單獨自己去諮詢,不建議帶孩子一起去,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

    5.調整孩子父母的關係可能是產生轉變的一個方向。

    祝好!

  • 10 # 羅輯心理

    我提三點建議。

    第一、到專業的醫療機構或者靠譜的心理諮詢中心去診斷。在我們平常人看來,抑鬱這兩個字的概念是不準確的。很多人並不明白其中真實的意義。你的女兒有可能只是心情有點低落,作為家長,你們的反應有點過度。也有可能情況比較嚴重了,你們還沒有覺察出來。所以最好是到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鑑別診斷,以免貽誤病情。

    第二、家長不必過分緊張。即使是抑鬱症,也不必過分緊張。年輕人的心理問題比較好應對,越年輕越好辦。只要接受專業的治療,一般都會緩解。作為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抑鬱症的緩解有一個過程,不能操之過急。一定要配合好醫療機構的治療。

    第三,家長要檢討一下自己的教養模式。孩子的問題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根源有可能來自於家庭、學校或者社會。孩子出了問題,我們大人要自己反思。是不是給的壓力太大了?是不是孩子在外面受到嚴重挫折了?是不是身體出了什麼問題大人卻沒有察覺?總之大人要先把自己的問題解決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叫“心理上被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