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 pí ] [ bǐng ] [ bì ] [ bēi ]
鞞
【bì】古同“韠”,古代朝覲或祭祀時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種服飾。
【pí】古同“鼙”,古代朝覲或祭祀時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種服飾。
【bēi】〔牛~〕古縣名。
【bǐng】刀劍柄上或鞘上近口處的裝飾(一說刀劍鞘)
組詞
鞞靫 [ bǐng chá ]
鞴靫。盛箭器。
軍鞞 [ jūn bì ]
軍中用的鼙鼓。
鞉鞞 [ táo pí ]
泛指小鼓。
鼓鞞 [ gǔ pí ]
1.亦作“鼓鞞”。 古代軍中常用的樂器。指大鼓和小鼓。
2.借指徵戰。
鞞琫 [ bǐng běng ]
鞞琫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bǐng běng,意思是刀鞘上的裝飾物。也指刀鞘。
鳴鞞 [ míng pí ]
敲擊鞞鼓。
鞞舞 [ pí wǔ ]
古舞名。舞人執鞞鼓於前(或兩旁)導舞,故稱。未詳所起, 漢 已用於宴享, 隋 猶存,但已不執鞞。舞時有歌, 三國 時歌詞已散失。
鞞婆 [ bì pó ]
琵琶的別名。
應鞞 [ yìng pí ]
擊奏膜鳴樂器。
霜鞞 [ shuāng pí ]
即鞞鼓。 鞞鼓為胡樂。胡地天寒,故稱。
讀音:[ pí ] [ bǐng ] [ bì ] [ bēi ]
鞞
【bì】古同“韠”,古代朝覲或祭祀時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種服飾。
【pí】古同“鼙”,古代朝覲或祭祀時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種服飾。
【bēi】〔牛~〕古縣名。
【bǐng】刀劍柄上或鞘上近口處的裝飾(一說刀劍鞘)
組詞
鞞靫 [ bǐng chá ]
鞴靫。盛箭器。
軍鞞 [ jūn bì ]
軍中用的鼙鼓。
鞉鞞 [ táo pí ]
泛指小鼓。
鼓鞞 [ gǔ pí ]
1.亦作“鼓鞞”。 古代軍中常用的樂器。指大鼓和小鼓。
2.借指徵戰。
鞞琫 [ bǐng běng ]
鞞琫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bǐng běng,意思是刀鞘上的裝飾物。也指刀鞘。
鳴鞞 [ míng pí ]
敲擊鞞鼓。
鞞舞 [ pí wǔ ]
古舞名。舞人執鞞鼓於前(或兩旁)導舞,故稱。未詳所起, 漢 已用於宴享, 隋 猶存,但已不執鞞。舞時有歌, 三國 時歌詞已散失。
鞞婆 [ bì pó ]
琵琶的別名。
應鞞 [ yìng pí ]
擊奏膜鳴樂器。
霜鞞 [ shuāng pí ]
即鞞鼓。 鞞鼓為胡樂。胡地天寒,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