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聽到 GALA 當然是因為《Young for You》,當時是08年還是09年,我剛進大學,混國內大大小小的音樂節,聽各種搖滾。GALA 的自制專輯讓我眼前一亮,沒錯,不只是《Young for You》,整張專輯都讓我喜歡到牙癢。Lo-Fi 的質感下面流淌的是青春洋溢,是不羈的情懷,聽到整個人都治癒了有沒有。看看蘇朵這歌詞:
Oh lazy seagull fly me from the dark I dress my jeans and feed my monkey banana
這對剛剛上大學,內心除了幻想啥也沒有的人意味著什麼!再看看這句:
You show me your body before night comes down I touch your face and promise to stay ever young
我 X ,完全中毒了,畫面感不能再好了。
蘇朵的這首歌,打動我的不是他有趣的英文口音和唱腔,旋律渾然天成,歌詞裡全是金句,英式和車庫的既視感。對於當時深愛 Britpop 的我,聽到國內有 GALA 這麼一支樂隊,真是感慨萬千。雖然其他歌的旋律都特別簡單,鼓點聽上去略單薄(後來才知道是後期製作合成進去的電子鼓,當時樂隊並沒有鼓手!),但依然好聽。我印象比較深的有《田納西》《猴子聯盟》和《大人物》,即便模仿痕跡很重,但仿得十分巧妙,又可愛。
接下來就是整張專輯的迴圈,幾乎天天聽,直到膩掉。但隨著時間的累積,我聽的東西越來越雜,也越來越多,當有一天再回過頭去聽 GALA 的時候,他們的問題就越發明顯地暴露出來,我也沒辦法像第一次聽到他們那樣純粹地去看待《Young for You》。然而我明白一支樂隊的技術是可以提升的,而 GALA 比較可貴的東西又恰是他們那股心氣,那種嬉鬧的氣質,所以十分期待他們的第二張專輯。
《追夢痴子心》出來的時候我已經在加州了,每天乘公交車上學放學的路上邊晒著太陽邊聽,想象中這應該是聽 GALA 歌兒的最佳狀態。第一印象便是製作上的明顯提升,這並不是什麼驚喜,從手工作坊到專業製作團隊,這點變化是應該的。然而讓我比較失望的是,整張專輯聽了幾遍,也找不出一首能夠單曲迴圈的好作品來,而專輯本身再被我迴圈聽了近一週以後,也呈現出一種乏味、疲軟、審美疲勞的態勢。而對於 highlight 曲目《追夢赤子心》,我本人更是吐槽無力。這首歌旋律很好,沒什麼問題,歌詞就寫得太過用力了一些,用力到令人有些不舒服。不知道是製作人的導向還是 GALA 自己熱切地想要標榜什麼,整首歌都有很大的「貼標籤」的嫌疑,要勵志可以,弄點《Young for You》那樣的東西來,感動會比《追夢赤子心》更持久。後者實在是不能再刻意了!然後我再沒有去聽《追夢痴子心》,第一張,雖然現在聽上去錄得實在是太粗糙,但還是會聽。
事實上《追夢痴子心》讓 GALA 火了我還是挺開心的,即便它讓我無限懷念他們青澀的《Young for You》。不管別人怎麼吐槽 GALA 模仿 Oasis、Suede 甚至五月天,他們的音樂給帶我的感動一直沒有減損。
然後 2013 年我從香港畢業回國,正好碰上了 GALA 「大放異彩」巡演,票價 100,算是我看過最貴的國內現場了。我帶女朋友和好基友去了成都站的演出。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場噩夢。它幾乎毀了我對 GALA 所有的好印象。
這場演出 GALA 一共賣出了一千五百張門票,我進場前就在琢磨,成都東區音樂公園有能夠裝下一千個人的場地嗎?看過 live house 演出的同學應該都知道,一千五百個人站在一個封閉的場地內是什麼樣的感覺。
不過就音樂人的水準來講,這種現場質量,顯然不夠專業。而且這次經歷讓我切身地體會到了 GALA 作為一支「搖滾樂隊」的定位,和我當年的理解還是有很大的偏差。我再一次感覺到自己實在是太 naive 了。總之我不會像從前那樣去關注 GALA,也再不會去 GALA 的現場,但是我知道我時不時還會回過頭聽一下那張粗礫的 《Young for You》,它是青春洋溢的,它是獨一無二的。但同時,人只能年輕一回,GALA 也不例外。
最早聽到 GALA 當然是因為《Young for You》,當時是08年還是09年,我剛進大學,混國內大大小小的音樂節,聽各種搖滾。GALA 的自制專輯讓我眼前一亮,沒錯,不只是《Young for You》,整張專輯都讓我喜歡到牙癢。Lo-Fi 的質感下面流淌的是青春洋溢,是不羈的情懷,聽到整個人都治癒了有沒有。看看蘇朵這歌詞:
Oh lazy seagull fly me from the dark I dress my jeans and feed my monkey banana
這對剛剛上大學,內心除了幻想啥也沒有的人意味著什麼!再看看這句:
You show me your body before night comes down I touch your face and promise to stay ever young
我 X ,完全中毒了,畫面感不能再好了。
蘇朵的這首歌,打動我的不是他有趣的英文口音和唱腔,旋律渾然天成,歌詞裡全是金句,英式和車庫的既視感。對於當時深愛 Britpop 的我,聽到國內有 GALA 這麼一支樂隊,真是感慨萬千。雖然其他歌的旋律都特別簡單,鼓點聽上去略單薄(後來才知道是後期製作合成進去的電子鼓,當時樂隊並沒有鼓手!),但依然好聽。我印象比較深的有《田納西》《猴子聯盟》和《大人物》,即便模仿痕跡很重,但仿得十分巧妙,又可愛。
接下來就是整張專輯的迴圈,幾乎天天聽,直到膩掉。但隨著時間的累積,我聽的東西越來越雜,也越來越多,當有一天再回過頭去聽 GALA 的時候,他們的問題就越發明顯地暴露出來,我也沒辦法像第一次聽到他們那樣純粹地去看待《Young for You》。然而我明白一支樂隊的技術是可以提升的,而 GALA 比較可貴的東西又恰是他們那股心氣,那種嬉鬧的氣質,所以十分期待他們的第二張專輯。
《追夢痴子心》出來的時候我已經在加州了,每天乘公交車上學放學的路上邊晒著太陽邊聽,想象中這應該是聽 GALA 歌兒的最佳狀態。第一印象便是製作上的明顯提升,這並不是什麼驚喜,從手工作坊到專業製作團隊,這點變化是應該的。然而讓我比較失望的是,整張專輯聽了幾遍,也找不出一首能夠單曲迴圈的好作品來,而專輯本身再被我迴圈聽了近一週以後,也呈現出一種乏味、疲軟、審美疲勞的態勢。而對於 highlight 曲目《追夢赤子心》,我本人更是吐槽無力。這首歌旋律很好,沒什麼問題,歌詞就寫得太過用力了一些,用力到令人有些不舒服。不知道是製作人的導向還是 GALA 自己熱切地想要標榜什麼,整首歌都有很大的「貼標籤」的嫌疑,要勵志可以,弄點《Young for You》那樣的東西來,感動會比《追夢赤子心》更持久。後者實在是不能再刻意了!然後我再沒有去聽《追夢痴子心》,第一張,雖然現在聽上去錄得實在是太粗糙,但還是會聽。
事實上《追夢痴子心》讓 GALA 火了我還是挺開心的,即便它讓我無限懷念他們青澀的《Young for You》。不管別人怎麼吐槽 GALA 模仿 Oasis、Suede 甚至五月天,他們的音樂給帶我的感動一直沒有減損。
然後 2013 年我從香港畢業回國,正好碰上了 GALA 「大放異彩」巡演,票價 100,算是我看過最貴的國內現場了。我帶女朋友和好基友去了成都站的演出。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場噩夢。它幾乎毀了我對 GALA 所有的好印象。
這場演出 GALA 一共賣出了一千五百張門票,我進場前就在琢磨,成都東區音樂公園有能夠裝下一千個人的場地嗎?看過 live house 演出的同學應該都知道,一千五百個人站在一個封閉的場地內是什麼樣的感覺。
首先不知道是不是成本控制的問題,演出場地的工作人員大部分是志願者,檢票速度相當的慢,所有人進場差不多花掉了一個小時的時間。更加可怕的是,演出場地沒有通風裝置和空調,基本上就是一個翻修過的老車間,要知道這可是成都的十月天啊!室內體感溫度不會低於三十度,我和妹紙站在場地裡等演出開始都快窒息了。更讓我無法理解的是,當檢票結束後,志願者居然把整個廠房唯一一扇門給關上了。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
演出開始前就有不少觀眾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用「五月天」的段子調侃解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在全部觀眾都入場的情況下, GALA 又讓我們等了半個多小時。
演出一開聲我就覺得不對,蘇朵的話筒調音明顯得太過靠後,中頻凹陷,而吉他和貝斯又調得太凸,直接覆蓋了主唱大部分的聲音。剛開始我還抱有一點「是不是我自己的問題」的僥倖心理。但聽到第三首歌的時候,我已經明顯地聽到了不下五次的嚴重破音和不正常的電流聲,在現場演出中,這種級別的調音失誤基本上就是不可原諒的。我當時站的位置是整個場館最中間略靠後一點,按理說應當是調音師最容易照顧到的區域,卻呈現出如此糟糕的聽覺體驗,可想而知其他位置的同學聽到的是個什麼效果了。
再者,整場演出的燈光也十分令人困惑,不是莫名其妙打向觀眾就是顏色和音樂不協調。而前排一些觀眾的表現讓我感覺他們不是來聽蘇朵唱歌的,而是來看人的。蘇朵唱到半場的時候已經全身溼透,頻頻破音,而前排那些妹紙的熱情卻是有增無減。我感覺她們如果能爬上舞臺的話,一定會把蘇朵的衣服給扒了。
演出結束後我曾通過一些渠道給 GALA 反饋了這些問題,但換來的只有一位工作人員義正言辭的反駁,他用一種「強硬」的口吻來告訴我 GALA 團隊花了多少力氣在籌備這次演出上,他們擁有最專業的音響技術團隊,並一口咬定當時場館內只是「稍熱」,而且那樣的場地賣出一千五百張票是合理的。
那我只能攤手說,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
當然還是得感謝 GALA,因為那次演出的收入他們全部捐給了地震災區,所以事實上算得上是一次義演,GALA 在傳播正能量這點上還是值得稱道的。
不過就音樂人的水準來講,這種現場質量,顯然不夠專業。而且這次經歷讓我切身地體會到了 GALA 作為一支「搖滾樂隊」的定位,和我當年的理解還是有很大的偏差。我再一次感覺到自己實在是太 naive 了。總之我不會像從前那樣去關注 GALA,也再不會去 GALA 的現場,但是我知道我時不時還會回過頭聽一下那張粗礫的 《Young for You》,它是青春洋溢的,它是獨一無二的。但同時,人只能年輕一回,GALA 也不例外。
祝你們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