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迦南正北
-
2 # wapapapa
今年上大學第一年回家帶了點南京的特產,費人費力,帶回來也沒啥特別的,如果想買的話很多老字號都支援網上購買,沒必要拖著大小包回家
講真建議以後回家過年別帶很多東西,尤其是特產之類的,春運期間人特別多,自己回來都費勁
-
3 # 樂遊生活志
額,作為一個工作和老家在一個地方的人,這個問題會有點難以回答。
不過我想如果我在外地工作的話一定會的。
我外出採風旅行或是出差都會帶點小小的土特產,給父母,因為無論如何他們收到我的心意嘴上說浪費,心裡肯定都是高興的。
特產不在於價值,在於心意。
帶特產,最重要的不是父母的笑顏嗎?
-
4 # 風吹落葉處
作為一個出生,生活和工作都在同一個城市的人來說,雖然沒有自己親身的體會到這種春運回家的感覺。
但是,近年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思維方式的變通。
我有多次在春節期間,出境遊玩的經驗和遊歷。
而我想,每次過節我無論去到哪個國家哪個城市,臨別之時,我都會要買上滿滿一大包具有著絕對當地歷史氣息的土特產帶回家給父母和親朋好友。
這不僅是一種感情上的昇華和延伸,更多的是一種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心態。
將自己的心境化作禮物土特產在春節期間與大家分享。
那麼再看看身邊的同事,很多漂泊於異鄉的年輕人都在過年時買上幾份具有無論土特產意義還是思鄉之情的禮物帶回老家。
華人講究禮輕情意重,不是說過年回家非要帶著金銀珠寶,而是一種分別後重逢的思情,一種情義,一種無法割捨的血脈之情。
還是帶些。
儘管現在想不存在地域產品,網購方便到家,但是嗎感覺不一樣。比如現在通訊發達,過節拜年足不出戶就問好了,但是如果你親自過去坐坐說幾句話的拜年形式是不是更真誠更讓人心暖呢?
千里送鵝毛,東西不在多少,給家裡每個人都送點東西,皆大歡喜,過年不就是喜慶嗎,千里迢迢,收到你的特產吃的味道都有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