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布造試驗室
-
2 # 雙溪小築
未來中國,如果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成為全世界尊敬、推崇、願意追隨的老大哥,必須用優秀的傳統文化來實現,用其他的方法都達不到根本作用。
我們縱觀古中外歷史,會發現人類社會的文明興起,都是有偉大的文化為靈魂支撐,否則就不可能興盛,或者即使興盛起來,也是短暫的。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四大文明,其他三個先後衰敗滅亡,只有中華文明屹立不倒,歷久彌新。
我們看現在西方世界某個國家,經歷了二三百年的興盛,一直披著自由民主的外衣,用胡蘿蔔和大棒統治著世界弱小國家,弱小國家聽話了就賞點甜頭吃吃,不聽話了就開動坦克、飛機、航母收拾這個國家,或者用經濟、陰謀等手段使不聽話的國家衰敗甚至傾覆。發展到現在仍然是這樣,動不動就威脅、恐嚇弱小國家,動不動就退群,完全喪失了既往世界老大哥的“美好形象”和“民主自由的作風”,這樣的“世界老大哥”,正在失去人心,正在走向玩火自焚的不歸路。
我們看看,用民主、自由、大棒、胡蘿蔔籠絡人心,那都是虛假的,都是不長久的,同樣也得不到其他國家真正的信服和擁護。
反觀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傳統文化的作用一直都在,一直都起到積極的、正向的推動,即使在歷史發展中有不合理的地方存在,但也都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自我更新、完善,並賦予新的時代特色,更適合現代乃至未來中國發展的需要。
中華文化的根本,其實就是家文化,家文化的本質就是孝道文化。在家把“人”作好了,到社會上才能有所作為。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三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和八條目:“格、致、誠、正、修、齊、治、平”,把修身、做人、做事的理論和方法、以及程式都說的非常明白,依照著做了,就會有好的收穫,最起碼自己作一個明白人也好。
人民要幸福,國家要強大,都是有法可循的。所以國家領導人提出了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實現偉大的中國夢這一偉大構想。
國是大的家,家是小的國。要實現這一夢想,就需要我們上下同氣,從自身作起。一人立而家立,一家立而國立。才能達到復興傳統文化的真正目的和意義。
-
3 # 小樑的大梁
鴉片戰爭後的一百年,是中國傳統文化備受質疑的一百年,民族存亡的危機,導致了對傳統文化的全面檢討和批判,導致了對傳統文化生存能力的根本性懷疑,至五四運動忍無可忍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這是自漢代確立儒家思想為正統以來從未有過的變局,全面揭露舊傳統醜惡面成為主流,大量引進西方國家的各種思想成為主流,原來世界上還有跟我們如此不同的文化,新文化運動蓬勃興起,這是一個睜眼看世界的時代,這是一個破舊的時代。
立新以1949年新中國的誕生為標誌,首先從文化價值觀念上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和更新,廢除了落後的皇權至上制度,推翻了圍繞皇權建立的價值體系。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都在重複著至高無上的王權皇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切為皇權服務。在這種皇權為私的格局下,衍生出官權為私的皇權補充結構,所以人們只能期待明君清官,在保證皇家官家利益之餘,良心發現體恤民情,但實際上明君稀缺清官難找,歷史上的明君清官文化如此盛行深入人心,充斥於正史、野史、小說、戲曲之中,體現了不同時代都得到的共鳴。儘管歷史上不乏民為貴君為輕為天下為蒼生的抗爭,但在天下皆為皇家一姓所有的觀念壓制下,人民當家作主的觀念始終不能得到聲張和實行,更無法成為現實。
不同於西方文化,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家國情懷,以天下為己任是我們歷久彌新的重要內涵,所謂胸懷天下、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所謂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所謂大丈夫當馬革裹屍還等等,都把國家集體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把個人價值定位在為社會的貢獻之中,不惜犧牲自己,追求的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青史留名為後世稱頌,由此派生的集體主義精神不怕犧牲精神為民族獨立、國家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不同於西方文化,君子自強不息爭強好勝是中中國人勤勞和奮鬥的原始動力,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中中國人不光勤勞自強在全世界少有,喜歡革新變法、時間緊迫感也是世界少有,不甘於平凡不甘於碌碌無為,總想有所成就早日光宗耀祖,沒有社會認可的成績不願回鄉總覺得臉上無光,即使面上比不過心裡也不服輸,正是這種文化特質成就了各種中國速度,產生了經濟領域的激烈競爭,推動了各行各業的蓬勃發展。
幾十年巨大的國家成就和社會進步,漸漸幫助我們找回了失去上百年的文化自信。中國文化正在走向歷史性復興,既不是守舊迴歸兩千年儒家傳統,也不是照搬西方、邯鄲學步,而是繼承和發展那些今天仍然生機勃勃的文化傳統。
-
4 # 深信因果amtf
傳統文化復興是歷史的必然。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實現,大家一起努力學習、弘揚、傳承咱中國老祖宗留給我們後世子孫的儒釋道傳統文化。加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瞭解一下國家相關復興傳統文化的方針與政策吧。
中共中央國務院重大國策:全面復興傳統文化
公 告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一、 重要意義及總體目標
《意見》指出,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對於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意見》提出的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基本形成,研究闡發、教育普及、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傳播交流等方面協同推進並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顯著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更為堅實,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
二、基本原則
——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堅持交流互鑑、開放包容。
——堅持統籌協調、形成合力。
三、保障措施
《意見》提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切實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擺上重要日程,加強巨集觀指導,提高組織化程度,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考核評價體系,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教學的重要內容。加大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支援力度,同時統籌整合現有相關資金,支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重點專案。修訂文物保護法。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公共圖書館法等相關法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有關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
《意見》提出了七大重點任務
01
深入闡發文化精髓
加強中華文化研究闡釋工作,著力構建有中國底蘊、中國特色的思想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加強黨史國史及相關檔案編修,做好地方史志編纂工作,鞏固中華文明探源成果。實施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工程,構建準確權威、開放共享的中華文化資源公共資料平臺。建立國家文物登入制度。建設國家文獻戰略儲備庫、革命文物資源目錄和大資料庫。實施國家古籍保護工程,完善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評定製度,加強中華文化典籍整理編纂出版工作。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藏革命文物普查建檔制度。
02
貫穿國民教育始終
貫穿國民教育始終。豐富拓展校園文化,推進戲曲、書法、高雅藝術、傳統體育等進校園,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開設中華文化公開課,抓好傳統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動。研究制定國民語言教育大綱,開展好國民語言教育。加強面向全體教師的中華文化教育培訓,全面提升師資隊伍水平。
03
保護傳承文化遺產
保護傳承文化遺產。做好文物保護工作,搶救保護瀕危文物。實施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工程;規劃建設一批國家文化公園;推進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保護傳承方言文化;開展少數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工作,實施中華民族音樂傳承出版工程、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推動民族傳統體育專案的整理研究和保護傳承。
04
滋養文藝創作
滋養文藝創作。加強對中華詩詞、音樂舞蹈、書法繪畫、曲藝雜技和歷史文化紀錄片、動畫片、出版物等的扶持。實施戲曲振興工程,做好戲曲“像音像”工作,挖掘整理優秀傳統劇目,推進數字化儲存和傳播。實施網路文藝創作傳播計劃,推動網路文學、網路音樂、網路劇、微電影等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05
融入生產生活
融入生產生活。注重實踐與養成、需求與供給、形式與內容相結合,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產生活各方面。實施中華老字號保護髮展工程,支援一批文化特色濃、品牌信譽高、有市場競爭力的中華老字號做精做強。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形成新的節日習俗。加強對傳統曆法、節氣、生肖和飲食、醫藥等的研究闡釋、活態利用。實施中華節慶禮儀服裝服飾計劃。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推動休閒生活與傳統文化融合發展。發展傳統體育,搶救瀕危傳統體育專案。
06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綜合運用報紙、書刊、電臺、電視臺、網際網路站等各類載體,融通多媒體資源,統籌宣傳、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創新表達方式,大力彰顯中華文化魅力。
07
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鑑
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鑑。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創新人文交流方式,豐富文化交流內容,不斷提高文化交流水平。充分運用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孔子學院,文化節展、文物展覽、博覽會、書展、電影節、體育活動、旅遊推介和各類品牌活動,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支援中華醫藥、中華烹飪、中華武術、中華典籍、中國文物、中國園林、中國節日等中華傳統文化代表性專案走出去。
-
5 # 讀書耕田
不僅是必然的還是必須的。
改革開放以來的四十多年,我們國家的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進步。我們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有了更多的話語權。看看最近這些年外交部發言人用的外交辭令就可以看到現在我們的國家有多麼的硬氣了,告別了那種“弱國無外交”的歷史了。
然後雖然經濟的高歌猛進使得老百姓的日子好了。我們吃的好了,我們開上了小汽車,住上了小樓房。但是總覺人和人之間缺少了那麼點兒溫情,不客氣的說我們的確有點太“物質”了,有點為了錢不擇手段了。
其實出現這種現象,從大的方面來說就是我們的軟實力不夠好。然而我們中國又是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只要我們採取措施恢復我們的軟實力,恢復傳統文化,我們才能有文化自信。經濟和文化的雙自信,才能讓我們成為一個真正的強國。
傳統文化中有寶貴的財富。忠孝禮儀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應該牢牢記住的,只要我們共同信仰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就是一個堅不可摧的偉大民族。因此復興傳統文化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
-
6 # 裕宸見聞
中國是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泱泱大國,復興傳統文化,需要取精華去糟粕,復興之路還要結合現代發展理念,否則一味復興,有弊無利。
1、不良文化:彩禮和婚鬧現象。
彩禮是男方的心意,雖說是由女方決定,但女方也要根據當地的習俗和男方家庭經濟情況合理制定,一般達到當地平均水平就好。其實我們應該正確看待這個問題,歸根結底是攀比心在作祟,家長在攀比,孩子也在攀比,多少情侶因為這個問題而分道揚鑣。
2、優良文化《道德經》
老子所著《道德經》,其中論述包含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後世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釋出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3、結合現代可變通的文化:孝順
古時用 “孝順” 來形容一個人,“孝”為盡心奉養父母,“順”為順從父母的意願。現在的人,對這個傳統文化的傳承,大部分應該只剩下“孝”,而“順”的少了。古時的“順”可是無條件的順從父母之命,反抗就是大逆不道。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
7 # 燈塔中華必勝Vlog
與其去復興傳統文化,不如去開闢新的文化。我們之所以對傳統文化念念不忘,是因為它代表了先進,代表了輝煌,為它背書的是我們2000年佔據世界第一的實力。
可是每個時期環境都不同,隨著不斷的積累,發展,修正,我們有了我們現在的文化,它包含了演變後的傳統文化。現在的文化令人不滿意,有兩個選擇,倒回去復興傳統文化,向前走尋找新的文化。倒回去當然省力,已經有豐富的史料證明那是種先進文化,風險最小,理由最高尚。往前走則可能跌進溝裡,一旦出錯糾正的代價也很大。
可是傳統文化還適用於現代社會嗎?真的那麼包治百病麼?世上真的有靈藥,吃了它,就萬事大吉了麼?晚清農業國在列強工業國中間屢戰屢敗的時候,當時中國人為了尋找傳統文化的出路作出種種嘗試,為了尋找更先進的文化碰的頭破血流,可他們邁出的第一步,塑造了我們今天的文化。它基本支撐了我們成了一個工業國,成了一個大國。
我們今天的文化不盡如人意,因為我們還在發展,面臨一系列發展中的問題。傳統文化就能解決這些新問題嗎?傳統文化衍生的農業社會基礎都要瓦解了,傳統文化還能像過去那樣麼適應社會發展麼?
我們現在的文化,是傳統文化結合了外來文化發展而來的。不要說我們現在已經沒有了傳統文化,中國還在,中中國人還在,漢字還在,怎麼會沒有傳統文化。它融入在我們的血液裡,刻在我們的骨頭上,只是現在有了新的內容而已。有的人害怕傳統文化在與外來文化的融合中,慢慢的失去了傳統,落於下風。我個人覺得無需擔憂,文化的強弱跟國力有關,在我們最弱的時候,西方文明也就那樣,我們現在越來越強,文化也會越來越強勢。有的人又認為,明在高麗,唐在倭國。我個人認為,一葉障目。文明的碎片而已,幾個文化符號而已,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揚棄了這些符號,他們在發展的過程中保留了,就這麼簡單。君不見南韓全是基督徒,日本明治維新後是半個西方國家,這才是文化的主體,主體已經變了,變得徹頭徹尾,你非要抓住幾個碎片,說那就是主體,那誰也叫不醒你。傳說中傳統文化大本營臺灣,見到美國就討好的叫兩聲,見到日本就喊爸爸,我中華沒有這麼賤的傳統文化,披個傳統文化的外衣有個屁用?
經濟發展上,我們要向前走,去頭破血流的闖過中等收入陷阱的大關。文化發展上,我們同樣要向前走,去頭破血流的摸索出適應社會發展,能造福子孫後代的新文化。這是我們所處時代的要求。轉向復興傳統文化,可在傳統文化的懷裡安睡片刻,可終究,我們還是要醒來,要去奮鬥。
-
8 # 0411無為
必須承認,中國的傳統文化奠定了中國曆朝治國理政的方式,培養了中中國人處事的原則和方法。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各種思想交融碰撞,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當中尤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流派對後世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秦始皇立帝之後,為控制人們的思想,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一大批寶貴的文化遺產遭到毀滅,大一統的治理方式,儘管統治了國家,但獨尊儒術嚴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從此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統治者莫不效法秦始皇的做法,這對於開啟民智,多元文化交流起到了禁錮的負面作用,危害應該說是巨大的。
五四之後,新文化運動開啟,大批學子肩負著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奔赴海外留學,國外各種思潮湧入,對中國由一個古老的農業國家逐步走向工業國家起到了快速的推動作用。尤其這些年改開之後,國際間交流頻繁,國外先進文化對人們思想上的衝擊不可謂不大。但作為一個具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自己的傳統文化斷然不能丟棄。在吸收西方先進文化的同時,復興中中國人自己的傳統文化是每一箇中中國人責無旁貸的事情。但是,也必須看到,傳統文化當中有許多不符合當今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觀點,必須做到去偽存真,把其中的糟粕去除掉,保留真善美的一面。相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古老的中國傳統文化一定會得到新的傳承併發揚光大!
-
9 # 公明先生八字算命
隨著傳統文化愈加受到整個社會的重視,諸多和傳統文化相關的社會活動日漸活躍,從重大的傳統文化活動,諸如祭孔、文化會議,到各地多樣的讀經活動、傳統禮儀學習活動等,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同時,也引發了許多思考,乃至爭議。
一百多年現代化的過程,也是傳統文化反覆斷裂和復興的過程,傳統與現代,不同的文化不斷地交鋒和融合,不論是對於專業的學者,還是普通人來說,傳統文化的影響無疑日漸加深。
然而,對於傳統文化本身,一直以來也爭議不斷,從等級社會、農耕文明到自由平等的現代文化,傳統文化也在經受著現代化的考驗,以及現代觀念的衝擊。
著名學者、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唐文明說:“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的轉變中,傳統文化一度斷裂,但當這種轉變完成,人們開始重新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價值,古代的教化傳統和現代社會也正在慢慢和解。”
文化向來是中華民族認同的根本,在現代化的今天,如何看待傳統文化,又如何復興傳統文化,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傳統與現代正在和解
唐文明:從意義上來說,文化是一個民族存續的根本,因此,否定傳統文化,顯然是不可能的。問題在於,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是經過革命才得以完成的,這個過程中,對於傳統的割裂是必然的道路,否則難以完成現代化國家的建立。但是當現代化國家轉化完成之後,我們對於傳統的文化,包括古代的政治倫理等都自然會有一個新的認識,傳統的教化體系和現代社會開始和解。
唐文明:復興傳統文化是必然的,但是並不容易。最大的困難在於,古代的教化體系是和傳統社會的國家體系直接關聯的,比如君主制、比如科舉制等,但是在今天,傳統的國家體系不存在了,那麼這一套教化體系也需要新的方式,重新被人們接受,需要創新,但這很難,還需要很多的嘗試和試驗。
唐文明說:“從一百多年前到現在,許許多多的知識分子在尋找著古今之變的道路,但是至今尚未變成普遍的社會價值,傳統文化想要重新成為中國人基本價值的一部分,成為‘百姓日用’的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中中國人的價值、道德,還需要很多的努力,而今天,我們正站在這個轉化的特殊時刻”。
-
10 # 唐非白墨
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
恢復傳統文化是必然的,能讓人更好傳承學習以往的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等,但是中間也要有取捨。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年輕一代生活在這資訊爆發時代,每天關注的內容太過於快節奏,有些文化也過於輕浮,每天接收的文化資訊太過於碎片化,資訊不能很好的整理並理解。
這個時代發展太快,但是接受到的有些文化有些卻太過於浮躁。
傳統文化能讓在自己浮躁的時候心靈靜一靜,以古鑑今好好沉澱自己,讓自己厚薄激發!
-
11 # 帶你來穿越
復興傳統文化是有必要,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中國的文化自信,知來處,明去處是我們炎黃子孫的責任。但在復興傳統文化的道路上我們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
12 # 一真講堂
復興傳統文化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現實的需要。為什麼如此說?是因為以下原因:
一、晚近時期,百年以來,人心不古,道德淪喪,道義不存,禮教喪失,綱常傾廢,致使天下秩序混亂,劫難頻頻。西風東漸,世人把傳統文化棄如敝履,盲目崇尚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中不中,西不西,導致了傳統文化的斷層,幾乎蕩然無存。一個國家,倘若喪失了自己的傳統文化,就如同一個人失去了靈魂,不過行屍走肉而已。
總而言之,復興傳統文化是中華兒女的覺醒,也是勢在必然,也是國之幸、民之幸。
-
13 # 玄一紫逸
復興傳統文化是必然的嗎?
中國自古以來又被稱為“華夏”,“華夏”一詞在中中國人的心目中佔有及其神聖的地位,這是今天的中中國人不太好想象的。古老的元典《左傳》上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由此可見,華夏民族與禮儀之大、服章之美密不可分。或者說,漢服和漢禮儀就是華夏民族的主要特徵,也因此被尊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有他的民族文化來承載這個民族的存在。
民族文化的丟失意味著民族價值觀的丟失。要想毀滅一個民族,當然先從毀滅他的文化開始。當今社會民族文化的沒落無人想著如何去振興,更多的是自我貶低和嘲諷自己的民族文化。崇尚外邦文化而貶低自己是一種當今的學術認知時尚,這是可悲,可恨,卻毫無可憐之處的一種行為。一邊貶低著自己還要求著別人的尊重是多麼可笑,一邊否認著自己卻希望著別人的重視是多麼的無知。無論你變的如何強大都得不到別人的尊重。有的只是利益間的相互利用罷了。
我們喊著五千年文明,英語確實流行語言,是不是很可笑。
我們喊著五千年文明,民族節日卻穿著西服,這是不是很可笑。
我們喊著五千年文明,自己的醫術卻治不好病,這是不是很可笑。
我們喊著五千年文明,學習西方文化才是高大上,這是不是很可笑。
我們喊著五千年文明,武術卻成了騙子,這是不是很可笑。
我們喊著五千年文明,卻熱衷於過西方節日,這是不是很可笑。
說中醫是騙子,那難道幾千年來的中華人不得病痛?西醫是在清中期才正式進入中國,之前西醫並未領先於中醫。中醫在日本則被稱為「漢方醫學」,中藥被稱為「漢方藥」,簡稱「漢方」。日本一家公司 2001 年向美國申請了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專利,明確對以芍藥為活性成分的包括加味逍遙散、當歸芍藥湯、芍藥甘草湯、桂枝茯苓丸四個複方進行保護,並且最終獲得了授權!當我們還在懷疑自己的傳統醫學是欺世盜名的巫術的時候,日本人已經獲得了《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方》中的 210 個古方專利!中醫在美國。中醫尤其是鍼灸在美國認可度很高,隨著美國對中醫鍼灸的肯定,目前全美 50 個州中已有 44 個州批准頒發鍼灸執照。同時,上百所中醫鍼灸學院也提供三至四年的職業培訓,畢業後可授予學士或碩士學位。另外,鍼灸治療也逐步被納入美國醫療保險系統,其發展進入穩定增長期。(摘選自人民網)另外,據報道,一以色列人向美國申請了「治療消化性潰瘍和痔瘡的中藥組方」專利,並授讓給阿聯酋一公司,於 2002 年獲得美國授權專利,權利要求涉及口服給藥、直腸給藥的所有劑型。專利說明書中承認組方來源於上海出版的《中華本草》英文版。這意味著,中國出口的同類中藥在美國市場上出售就構成侵權!
武術是跳舞健身操,幾千年來有多少番邦蠻夷窺視中華土地,侵略侵佔。我們中華兒女保家衛國的戰士,在兩軍對壘之時,難道都是跳舞把敵人跳跑的?殊不知自古我們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影響著整個東南亞的武術發展,甚至更廣。
春節是最早源於三皇五帝的虞舜時期。是祭祀祖先,除舊佈新,迎喜接福的重大節日幾千年傳下來,竟然不如聖誕節。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這些重大的民族節日在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情人節,萬聖節,平安夜,聖誕節。。。
如此,中華民族當如何在西方列強前直起腰來。沒落不可怕,可怕的是沒落後的拋棄和遺忘。如此熱衷於西方文化,持續發展下去,不需要別人來侵略。自己都把自己給殖民了。還說什麼民族。沒有自己的文明,哪有什麼民族可言。如此,毀滅我們的不一定是別人,有可能是自己。
做為一個五千年文明的民族,做為一個四大文明僅存的民族,復興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甚為重要的。
-
14 # 如來神展
復興傳統文化是必然的。
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一直延續至今而沒有斷過的國家,這主要得益於中國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和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巨大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它涵蓋了中國五千年曆史的所有印記和文明總結,內容包羅永珍,數量浩如煙海。
中國文化起源於夏之前的上古時期,產生了像《山海經》《黃帝內經》等類似奇書,經過夏商時期的發展,尤其是春秋戰國之後,中國文化就在華夏大地上深深地紮下了根,奠定了堅固而獨特的文化基礎。這一時期,產生了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等各種學派,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便與中國本土文化迅速融合。在隨後近兩千年的歷史中,中國文化相容幷蓄,吸收了大量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最終構建了以儒釋道文化為支柱的文化大廈。
從學科內容來看,中國文化包括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以及中醫學、農學、術數、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建築等諸多方面。這些學科囊括了了古人海量的智慧,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中國傳統文化擁有世界級格局,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和友好度,同時包含了小到為人處世、大到國家治理的海量智慧,對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都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當今人類發展遇到的大部分難題都可以從傳統文化裡去尋找答案。例如1988年,諾貝爾獎得主齊聚巴黎,他們在《巴黎宣言》中寫道:“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這就是國際精英階層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極度認可。
-
15 # 伯成
文化復興,並不是復興傳統的封建禮教、迷信思想,而是復興古典的理性智慧、哲學思想。
文化自信,並不是依靠祖宗的文治武功、輝煌成就,而是依靠咱們的自我成長、自我成就。
-
16 # 王者的野望
我認為是必然的。
文化認同是對一個群體或文化的身份認同,這是人類的社會屬性所決定的。
歸根結底,中中國人之所以是中中國人,是因為我們對於華夏文明擁有一致的認同。
因為,中中國人這個身份就已經決定了我們對於華夏文明的認可,而弘揚傳統文化正是對華夏文明承傳和發展。
一個人如果連自己家鄉的文化都鄙視,是很難得到外人的尊重的,別人可能表面上對你客客氣氣的,背地裡估計在罵你白眼狼。
同樣的道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連自己的傳統文化都不認同,如何能夠得到外界的尊重和認可?難道你還指望能夠靠其他國家的文化來獲取別人的憐憫麼?
因此,如果我們不復興傳統文化,難道要全盤接納西方的文化?自己的文化自己要珍惜,否則只會讓外人看笑話。
我們的傳統文化當然免不了有一些是跟不上現代生活環境和要求的,但我們完全可以取其精華,繼承和發揚光大。這絕不是摒棄傳統文化的理由。
習總書記強調要堅定“四個自信”,文化自信正是其中一個。我們要自信,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而璀璨的文化寶庫,中華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的復興是必然的。
-
17 # 青青老師小私塾
復興傳統文化是必然的。這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根本和精髓。
就像一棵大樹的生長,枝繁葉茂最終還是需要根深蒂固,才能夠有更強大的生命力。
這個“根”,就是我們上下五千年傳承沉澱的傳統文化。
首先,傳統文化是上下五千年的積累的成果,有許多無數經驗和教訓,反覆修正和實踐的精華,這一點勿庸質疑。
其次,外來文化真正能夠在華夏土地上發芽生長,還需要適應傳統文化的水土。外來和本土傳統是相互適應、取長補短的過程,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
再次,傳統文化的沒落,是有特定的歷史背景:
1.清末閉關鎖國,導致社會發展落後;
2.八國聯軍侵華,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3.民國時期新文化運動開始,從西方學習來的先進文化技術,在一定的歷史階段,推動了社會的變革和進步,最終趕走外敵,建立新中國;
4.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
這幾個階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直指我們的傳統文化,給人一種錯覺:固守傳統文化,就會落後;拋棄傳統文化,就會發展。
這樣的背景下,傳統文化就變成了老朽、落後的形象,被中國人自己所輕視。可能我們因為這些短時期的歷史背景,正在做著矯往過正的錯事,將傳統文化的寶藏,同這短暫的歷史一起埋葬在腳下。
殊不知我們不屑的本國傳統文化,正被其他國家所珍視。最近的例子,日本捐贈口罩的外箱上一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突然感覺好像讓日本人給我們普及了一堂《詩經》傳統文化課。鄰國日韓等國,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的研究深入程度,可能遠超我們自身。
最後,外來的和尚好唸經,只是念一時。真經還要求自本心、本土才能傳唱久遠。
對於傳統文化,要從更長遠的歷史發展去衡量,而不是枉自菲薄。希望傳統文化能夠在有識之士們努力下,重新復興,進而推動中華文明的復興。
-
18 # 帕里斯國際
一個國家要想真正強大和民族認同以及世界認同復興傳統文化是必然的。目前來講復興傳統文化的問題在於政府推廣以及執行力方面。總體來講困難還是比較大的。
1.中國的一些傳統文化手藝或者藝術缺乏繼承人,一方面是年輕人都急於掙錢而且心態也比較急。塌不下心專注於一件事上。畢竟市場化之後無論是GFZF還是民間組織都把注意力放在錢上
2.復興傳統文化一定是需要全體人民達到一定的經濟程度。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文化素質以及修養等方方面面都跟不上。
3.繼續保持一些地域特色的文化,專家的一些體質也需要改革。不能只聽磚家教授的,很多的磚家叫獸學者是代表一些利益階層說話的。
4。國家必須重述工匠精神,這是我們目前最欠缺的
-
19 # 飛飛貓說話
文化復興和復興傳統文化不是一個概念。
復興傳統文化是把傳統的文化重新拿來複制,傳承,這是一種文化復古運動。
而文化復興則更偏重於在吸收傳統文化的優秀元素的基礎進行文化創新運動。比如,歐洲的文藝復興,並不是走復古之路,而是走上了思想開放,創新,創造之路,走上了現代化之路。這些東西在古希臘,羅馬都沒有過。
中中國人的文化復興可能與歐美不同,我們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搞了一段時間,後來被民族救亡運動取代了,算是中斷了一些時間,現在,我們國家補上了經濟,工業化,科學技術的短板,但是,文化復興始終是我們的最終夢想,我們必須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文化復興之路。
回覆列表
復興傳統文化,永遠都是個偽命題,時代發展只能是前進的,不可能是倒退的,既然被人類漸漸放棄的一些東西,你勉強的拉回來,也就是一段湊興表演。當我們試圖從儒家,從漢服,從三字經摺騰出一點什麼東西時,別人已經去往火星。我們無法再回到過去,傳統的生活習慣和傳統文化息息相關,我們沒法用程式設計的思維再去繼承的計算方式。當AI徹底取代計算機,算盤只能被放進歷史的塵埃,你認為當它當今博物館,還有機會被複興嗎?除非人類現代文明被摧毀,所有又回到農耕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