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工巧匠
-
2 # 汗青行者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兵出祁山北伐中原。行至五丈原與魏軍對峙,不久病死軍中。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病重之時,每天食米僅三升,魏軍統帥司馬懿得知這個訊息,大喜過望,斷言“其將死也”。
根據史料記載,漢代士兵一月的口糧為三石三鬥,即三百三十升,平均每天十一升。林甘泉主編的《中國經濟通史_秦漢經濟史(上)》一書中曾對漢代的計量容器做過實物測量,得知漢代一斗約為現在兩千毫升,即一升為現在二百毫升,現在一升米約為800克。也就是說士兵每天口糧合現在的1760克,諸葛亮日食三升相當於現在的480克。如此看來,諸葛亮的胃口比當時士兵遠遠不如,但相比現在也算不錯的了,為何司馬懿斷定他命不久矣呢?
《晉書·會稽王道子傳》記載:“於時軍旅薦興,國用虛竭,自司徒以下,日廩七升。”當時戰爭頻繁,國家物資緊缺,司徒以下的官員每天口糧為七升。一天七升還是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相比之下,一天三升確實不多。南朝梁後期,鎮北將軍江革被北魏俘虜,受到虐待“日給脫粟(去殼的小米)三升,僅餘性命”,可見一天三生米僅僅是保證不被餓死。現代人食材豐富,營養充足,食量遠比古代人小,一個從事體力勞動的成年人一天要吃一斤多米甚至兩斤多。對於當時位居丞相、行軍打仗的諸葛亮來說,日食不到一斤米確實太少了,只有病入膏肓了才會如此。
打仗是體力活,吃的當然多了,你去搬幾個月磚,你的胃口也會大增!
我覺得是當時醫療條件太差,一般病了就不容易治癒,因此為了對方動搖軍心鼓舞自方士氣就說諸葛亮命不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