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晴天(6個月)開始拿著書撕書,拿著紙撕紙,把抽紙一張一張抽出來,丟在地上到處都是,這些行為之後,她還有一點點興奮的原因,這些先天的行為,找到了感覺,感覺給了她熟悉的快樂。 我(外公)清楚地知道,她的每一次抽和扔的動作都會向大腦傳遞這些行為後的感覺,這些感覺包含最多的是,遺傳基因裡的熟悉記憶,一次傳遞一次刺激,大腦的細胞活躍起來,活躍出越來越多的動作的記憶,每一個動作的細微地變化,都來自大腦發育地變化。 如果,讓孩子任意玩紙,這樣的事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這叫浪費,絕對不許,過去因為不懂,因為一些觀念的制約,孩子們不知道喪失了,多少智力獲得的機會,多少熟悉還深藏在記憶裡,等到老了才發現,自己還有某些藝術的天賦,是不是太晚了。
4
回覆列表
  • 1 # 家庭育兒思維

    感謝邀請,其實答案很簡單,孩子眼中的紙和大人眼中的這個紙的概念是不一樣的。尤其是0到三歲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去認識這個世界,去發現自己的各種技能,所以只要是孩子覺得有趣,或者是對自己有幫助的,她都想去觸碰,去體驗,去嘗試。其實孩子撕紙是一個好現象,說明孩子發育好,手部的一些精細動作和指關節的靈活性,手眼的配合協調性,發育的都非常好,同時也反映了孩子大腦功能的一個飛躍。孩子撕紙,其實就等同於我們成人世界裡的打球,運動這一類的活動,孩子透過撕紙的動作緩解身體肌肉的疲勞,也就是寶寶在做運動,在這個過程中還能獲得快樂。

    舉個例子,孩子在八九個月的時候會自發的鍛鍊自己的手眼的協調能力。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的一種現象,就是把一個東西從一個地方拿出來,然後放回去,不斷的重複這個動作。如果這個時候沒有相應的玩具,那麼,孩子肯定會拿紙巾盒裡的紙巾這一類的生活用品,當做他的認識世界的一個媒介。稍微大一些的孩子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杯子裡的水不斷的倒騰到另一個杯子裡,然後在把水倒回來,並且非常投入,樂此不疲的重複這個動作。像這樣的例子,是不是我們生活中也會見到很多?

    對於孩子撕紙,有一種說法就是喜歡撕紙玩的孩子處於“幼兒破壞活動期”,撕紙的聲音能夠刺激孩子的破壞興趣,而這個興趣反過來又推動孩子進一步發揮破壞行為,有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嬰兒的一種本能快樂。

    其實,無論孩子是撕紙還是倒水,都說明是手部精細動作發育的一個表現。如果父母總是去阻止孩子的這種行為,實際上是阻止了孩子思考的一個過程,所以爸爸媽媽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千萬不要去阻止孩子,相反,家長要鼓勵孩子去嘗試去了解,使孩子初步認識到自己有改變外界環境的一個能力,並從中得到一些快樂。最重要的是可以訓練寶寶手眼協調能力,還能促進大腦的發育,家長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的是,儘量避免一些價格低的漂白紙,回收紙,往往價格便宜的,表面看起來非常乾淨潔白,但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所以家長在孩子撕紙的時候,一觀察紙的邊緣是否鋒利,會不會傷到孩子?再一個就是看好孩子,以免發生孩子用嘴咬,誤食的一個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天來了,需帶去醫院輸液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