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職業棋手都是從小學棋,15歲之前入段;他們青少年時代關於文化課和圍棋的時間是如何分配的?職業棋手每天甚至要練七八個小時圍棋,那他們是不是不上普通的中學了呢
回覆列表
-
1 # 木門齋
-
2 # 微塵石強
本人以前喜歡下圍棋,自從結識了中國傳統文化後,有一年多沒有下圍棋了。在上個週六,又下了幾盤,發現自己棋力大增。同時發現自己的記憶力也有所增加,經典傳統文化真的很厲害,我個人認為職業棋手更應該學習國學。孟子的不動心,以及王陽明先生的此心不動,個人認為非常厲害。相上次柯潔和狗下第三盤,看到有贏的希望時,手放在了心上,和我老師教學的心的位置一樣,想制止心的動盪,可是沒有成功,最後還是輸了。真的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學習王陽明先生的《傳習錄》。不但文化可以提高,心也會有很大鍛鍊。
我想需要把這個問題修正一下,即職業棋手在處於衝段少年時期還學文化課嗎?
目前很多的少年兒童立志成為職業棋手,前提條件是,圍棋要入段,象棋要批大師,然後才有可能有職業隊簽約或者進編。在實現這個前提條件之前,如何處理棋藝學習和文化課的關係,往往一直困擾著一個家庭。
就圍棋而言,目前,大部分的家庭是這樣做的。
在業餘五段之前,基本都是兩條腿走路,學習和文化課同時進行。當然兒童階段獲得業餘五段還是相對比較輕鬆的。
然後第一道坎是業餘六段,這個階段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系統訓練。於是,有一部分家庭採取了半天下棋半天學文化課的方式。也有一部分家庭採取的是不學文化課,直接全身心的下棋。這兩者想比較,後者的圍棋成績要好一些。
第二道坎是定段,即衝擊職業段位。這個階段的孩子我們統稱為衝段少年。他們幾乎都是放棄的到學校學習文化課的時間了。因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畢竟每年定段的名額不多,並且還有年齡限制。
所以這個年齡的孩子基本上不上中學的,更早的已經不上小學了。
當然,有些孩子是一旦定段之後,也會回過頭去唸書的。
我想,提出這個問題的很有可能是一位孩子正在學習圍棋的家長。
吳清源曾經跟年輕時候的聶衛平說過一句名言:搏二兔,不得一兔。當今的衝段少年們面臨的競爭相當激烈,如果目標是定段,放棄文化課下圍棋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棋藝的修養中,還有一句話叫做“功夫在棋外”,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想成為頂尖高手,還需要注入棋盤以外的東西。這句話對於定段成功的小棋手們是有幫助的,即實現了第一個目標之後,還是應該去讀讀書的,不過讀書可以做出一些選擇。因為數理化這個東西恐怕是趕不上了,但是學習一些文科類的專案尤其是哲學類、文史類的知識,對於棋藝的提升應該還是大有裨益的。
很多的職業棋手在功成名就之後,基本都會選擇進入大學去深造一下!
也就是說,為了成為職業棋手,我們或許可以暫時放棄“文化課”,但是絕不能放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