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為疫情原因,也可能是因為家裡的一些事情,我媽得了抑鬱症+焦慮症,嚴重的時候心情非常糟糕,整個人看起來很低沉痴呆,反應遲鈍,對什麼都提不起精神,動不動就想尋短見,十天能去醫院做五次檢查,醫生直接讓回家,說啥事都沒有。通過吃藥(黛力新)現在情況好多了,但是情況還是一天好,一天糟糕,非常規律,好的一天就是正常人,不好的時候,就躺在床上什麼都不幹,壞情緒把一家人都帶進谷底,想問問大家,有沒有遇到類似的情況,這種非常規律的一天好,一天差是什麼原因,有解決辦法嗎?
-
1 # 了凡心療愈
-
2 # 楊孜情感諮詢
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我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因為抑鬱症患者會發展出一些不合理的信念,認為自己不夠好、不重要,對實現失望;於是導致思維歪曲,逐漸變得狹隘、混亂和消極。
多個消極思想不斷加劇,形成惡性迴圈,導致對自己的否認和誤解越來越嚴重。
由於他們容易產生不知所措、無助、難以承受和無法應對的感覺,當悲觀情緒來襲,他們就像是掉進深淵,有被吞噬的無助感。
那麼,處在這種情況下,患者一定要吃藥,同時可以配合心理諮詢進行治療,然後,可以找出維持他們產生負面思維的認知,從而去調整。
這裡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需要學會改變看待問題的方式。
要跳出自我的角度分析問題,不要把原因籠統歸咎在自己身上,看待問題要客觀中立,切忌非黑即白。
當我們的看事物的角度發現變化,得到的觀點和結論就會不同,從而我們的感受也會發生變化。
朝著好的方向,多用積極樂觀的方式看問題,會在無形間改變事態的發展。
其次:找一些想做的事情,並且把他們劃分成為小塊、可控的任務一步步去完成;
例如對一個找工作四處碰壁的人來說,過多的否定讓他們再三受到打擊。這時,可以先拆解目標,例如先製作一份簡歷、然後投遞、準備面試等等。
無論什麼問題,一旦將其拆解,並且逐步去處理,在完成過程中會讓我們覺得一切在掌控中的感覺。
再次:完成每件小事後及時自我激勵
對於很多抑鬱症患者,他們對自己有不合理的負性思維。例如認為自己沒有用、一點也不可愛;不配得到任何東西,都是自己的錯。
這樣信念會讓自己在氣餒和挫敗中,不斷否定自己。最後導致自己做事沒興趣、對生活沒有熱情。
想要改變這種狀態,可以嘗試找一些自己想做的小事,從小事開始改變。例如認真做頓飯、散步、洗碗、逛街、看電影等等。
當一個人情緒低落的時候,這些行為都像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不容易。不要小看那些瑣事,其實我們的一天都是由那些看似不重要而不放在心上的各種行為組成。
一旦惡性迴圈得以打破,我們的情緒、思維和行為也會隨之改變。把生活更好地向前推進,讓你遠離孤獨感。
-
3 # 雁過無痕2020
有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的朋友,當前對於你最重要的事情是把貼在你身上的各種“症”和“病”的標籤趕快撕掉。
你的所有負面情緒世界上每個活人都有,就如同呼吸,要說是病,那每個人都有病。就如同吃飯症、睡覺症一樣可笑。既然是正常的,就不需要解決,也解決不了,除非把生命解決掉。你們就是個正常人,和別人沒有任何區別。所以,心理和精神問題就是個偽命題,去解決心理問題這就是問題本身,這是個可怕陷阱,一旦掉進去,自己渾然不覺,連跳出來的意識都沒有。
我們和一般人又有何不同呢,區別是別人有了負面情緒沒有陷進去,我們不但陷進去了而不知是陷阱,當然也就不知道要跳出來,更別談如何跳了,只能無辜地苦苦掙扎。
因此,有了負面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千萬別陷進去。陷進去了也別怕,只要知道是個陷阱,不需要解決什麼,只需要跳出來就啥事沒有了。有人說:“我跳不出來啊”。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陷阱是怎麼來的,也不知道陷阱的原理,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掉進來的。你連陷阱都看不見,那當然就不知道如何跳出來的。如果知道了這些,反其道而行,自可跳出來。
陷阱在哪呢?在於我們內心的各種執著和慾望,自己給自己編了一張張無形大網,把自己牢牢束縛住,並在解決以為是自己心理問題原因的各種現實問題過程中,網越織越密,直至自己動彈不得。倘若反其道行之,唯有放下各種執著和慾望,放下對任何問題的解決,就能從陷阱中徹底走出來。這就是迷途知返。
有人非要問我具體方法。並沒有什麼具體方法。我們的內心無時無處不在。內心的問題不能靠外在的方法解決。我們還是吃飯、睡覺、工作、學習、生活,該幹啥幹啥。我們既然是正常人,既然沒有病當然也只能該幹啥幹啥,否則還有其它需要乾的嗎?但這時的該幹啥幹啥和以前是截然不同的。現在吃飯時只想吃飯,睡覺時只想睡覺,工作就是工作。學習就是學習,安住於當下,既不後悔過去,也不恐懼未來就可以了。
傳統心理學由於不明白心理問題是怎麼回事,不明就裡,針對表面的各種負面情緒和生理反應科學系統地發明了很多看起來很科學、很高明、很高大上的各種“症”和“病”,讓人眼花繚亂,不由得讚歎心理學的偉大與高明。為了高明,傳統心理學家還精心設計了各種量表,顯得無比精確和科學,讓人深信不疑。然而,這真是可笑之極。我們的內心居然可以這樣精確和不變。任何一個所謂正常人,有負面情緒時,都會給貼上一個標籤。
為了掩蓋自己的無能,傳統心理學家告訴大家:“這不但是個病,而且一輩子好不了,必須終生服藥”。這個結論不知道把多少人推向了絕望的深淵。我們一旦深信這個結論,就會認命,就會放棄自己,就會行屍走肉般度過一生。這真是莫大的悲哀。
要知道,我們的一切都要掌握在自己手裡,如果歸因於外在,而我們又改變不了外在,那除了絕望還能有什麼?同理,如果我們把所謂心理問題的原因歸於外在,認為是由於遺傳、家庭、環境、疾病、金錢、別人或某一件事等造成,如果這些外在問題能夠改變還好(其實即便改變也無濟於事),假如改變不了,那你除了絕望還能有什麼。
要知道,我們的內心掌控權就在我們自己手裡,開不開心,抑不抑鬱,焦不焦慮是我們自己決定的。自己的心態只能自己去改變。同樣的問題可以不同的心態去應對。假如我們不願意去改變,那誰也沒有辦法。
我們的內心與外界沒有任何關係,和生理也沒有任何關係,相反生理變化是由我們內心變化所引起的。如果我們把原因歸於外在,那我們就失去了自己對自己生命的掌控權,就會聽天由命,就會隨波逐流,是對自己的完全不負責任,是把自己交給了別人,任由別人宰割。
然而,你的內心只能自己去改變,別人動不了絲毫。如果希望靠讓人改變自己內心,那簡直是天方夜譚。腿在自己身上,別人只能告訴你方向,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去邁。邁一步是一步,不邁就在原地。
我不是說我們大家過去不努力,恰恰相反,而是大家太努力了,可以說是竭盡全力,用盡了各種手段和方法,甚至努力幾十年,但就是走不出來。為什麼呢?因為大家把方向搞反了,沒有找到原因,南轅北轍了,結果是越努力越嚴重,還不如啥也不幹。
看似苦海茫茫,其實岸就在身後,就在跟前,一回頭,一轉身就是。我們只要現在開始停止釋放負能量,並開始釋放正能量。這一念的轉變你就已經好了,你就已經回頭了,你就已經轉變方向了,堅持下去就好了。那麼,什麼是正能量呢?正能量就是每一念、每一言、每一行都是無我利他,我的文章裡說的太多了,我就不在詳述了。
-
4 # 弈童成長
抑鬱和焦慮經常混雜在一起,很難區分,又是在疫情期間出現的,有可能是在疫情下的應激反應,是自己不恰當防禦機制導致的,單純的服藥很難改變她當下的情緒狀態,建議服藥的同時找心理諮詢師做輔導,需要家人積極的配合和理解。
建議家人對媽媽有一個更深的看見:
1、是否因為這次疫情,媽媽生活的那個年代給她帶來了不太好的回憶,把過去看到的和現在聯絡到一起。
2、害怕自己做錯,覺得自己笨,比如玩不轉智慧手機,覺察媽媽的情緒。
3、珍惜和媽媽相處的時光,聽媽媽多講過去的事情,更好的看看媽媽生活的年代,比如不愛扔東西,尊重她的選擇。
4.看到媽媽在家裡的價值。
諮詢師會幫助媽媽更好的看見自己,調整認知,調節媽媽面臨的情緒困擾,內心的焦慮。過好當下,善待自己,照顧好自己的心靈,情緒和身體,讓自己開心起來。
老年人過了50歲,感覺不如從前,自己會有衰老的感覺。和老人相處的時間有限,要珍惜在一起的時光。有時候媽媽也想在你的面前表現好一點,但是他們已經做不到了,所以作為子女要更好的理解和看見他們。
-
5 # 靈魂沐浴
因為抑鬱是情緒變化,人本來就有喜怒哀樂等情緒變化,所以你越在意越往心裡去。
平時調解情緒的小方法:
每個人都有情緒,都有感情的舒發,隨心而生,走正確的路,在人生當中懂得釋放什麼?控制產生更壞的現像與結果產生(比如:控制失控沒感覺,控制達到某種極限,不自覺的在某種現像下,暴怒,心中怒火又再次燃燒起來,肚腹裡那團灼熱瀰漫的爆發,真的很煎熬),記住根據看到的情況,走正確的路。
要擦亮眼睛看透現實,你在看到的現實當中,又懂得哪些現象?
當看到眼前顏色時,想會停下來。
身體的調解:
1、定住身體不動,看著顏色
2、定住肚臍不動,腹部拉直
3、扣緊牙門
4、身正
5、調息 通過鼻子調息
也可默讀調息,默讀調息允許超過10,以 免養成生理習慣,大腦受想行識的行為還是停不下來。
6、通過做什麼轉移注意力,隨著顏色去做事,隨著快樂去做事
7、平時保持身正 腹部拉直 牙門扣緊
起床小竅門:
早晨起床時先看著顏色,活動著手指腳趾起床,遠離幻想,因為行動才可以改變現實
這只是應對想造成的生理意識
-
6 # 羅桂田心理諮詢
吃藥以後一天好,一天壞,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這是現在"抑鬱症""焦慮症"問題解決過程中,如果單純吃藥,就會普遍性發生的事情。因為不能徹底解決問題,所以會各種各樣的反反覆覆的症狀狀態出現。
抑鬱是一個人面對過去了的事情的後悔、懊惱等低落情緒,問題嚴重後形成各種抑鬱症症狀狀態。
焦慮是一個人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由擔心、害怕而引起焦躁不安情緒,問題嚴重後會形成各種焦慮症症狀狀態。
焦慮症”跟“抑鬱症”是兩種經常見到的心理疾病的一系列症狀狀態。,他們是由焦慮症性心理問題和抑鬱症性心理問題引起的,是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見到的。
一個人有“抑鬱症”症狀狀態,他同時擁有“焦慮情緒”。一個人有“焦慮症”症狀狀態,他同時擁有“抑鬱”情緒。這兩種情緒是不可分割的,會同時具備。只是每個人不同,有的人“焦慮症”症狀相對多一些,我們就稱謂“焦慮症”,有的人“抑鬱症”症狀相對多一些,我們稱謂“抑鬱症”。(我發表的文章裡“焦慮症”“抑鬱症”症狀有詳細的描述,您可以看一看)
“焦慮症”“抑鬱症”系列症狀狀態,可以通過心理訓練學習、成長改變、提高病人(求助者)智慧水平,解決病人(求助者)引起症狀狀態的心理問題得到徹底解決。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對了,問題解決不是很困難的。(不像網上有的人說的那樣很困難,因為他們不會就亂說)。我們通過心理諮詢、心理干預徹底解決問題的案例數不勝數。
解決問題的方案:
1:多去幾個正規醫院裡的心理科,尋找水平高的心理醫生(心理專家),確定問題的性質與程度。以心理學訓練為主,藥物為輔,可以解決問題。
2:尋找正規心理諮詢服務機構幫助,尋找水平高的心理諮詢師幫助指導訓練,通過學習成長改變,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可以徹底解決心理問題,徹底解決問題以後現在所有的症狀症狀還不會復發。
3:關鍵是心理訓練,學習、成長、改變。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這是一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需要不要著急慢慢來。
-
7 # 只有香如故24
把手錶調成48小時制。
還的那天生活
不好那天睡覺
不知道行不行哈
祝愉快。
-
8 # 精神食堂青蛙
你這還是抑鬱症早期症狀,如果好好調理 不會有後遺症,而且痊癒會很快。但是如果單純想靠吃藥痊癒,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身體的自我調節非常關鍵,不要忽視身體的自我調節能力,最好還是每天晒太陽,運動,健康飲食健康生活。慢慢的身體就能痊癒了,切莫一直依賴西藥,最後耽誤了最好的治療時間。變成終身服藥就麻煩了。加油我的朋友。
-
9 # 話癆教師芝士
其實我自身也有一點抑鬱症,我奶奶病重的時候尤為嚴重。其實抑鬱症,肯定也是有症接所在。
我當時去看了醫生,醫生跟我聊了很久,聊的醫生都抑鬱了。可能我本身就比較消極而且可能對話時邏輯性也強一點,所以最後也不是醫生治好我的。醫生只是跟我說了燉運動,燉跑步,試著忘記。
其實你有空可以陪她散散步或者跑跑步,身體累了,精神就不會那麼容易胡思亂想。其次可以試著去了解到底是什麼事情,讓她如此痛苦。其實我也想過輕生,當時嚴重的時候,但是頻率不高。因為當時我搞不明白,我為什麼要活著。因為當時過的很痛苦,我努力學習,只是為了找到工作掙錢,然後繼續痛苦的活著。一切努力只是為了繼續維持我痛苦的活著,我就陷入了死迴圈。努力讓你媽媽知道,她活著不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你。當她為了自己愛的人而活著的時候,就不那麼容易輕生了。
-
10 # 飛菲21
首先抑鬱症我認為藥物治療不是最主要的,抑鬱症的來源來自於生活中長期壓抑,藥物治療其實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如果一個人因為對生活長期壓抑,沒有及時進行疏導的話,他會變得孤獨,急躁,不合群,有時候還會莫名其妙的發脾氣,有時候還會一個人偷偷哭。總之,抑鬱症是一種心裡疾病,他需要被人認可,被人理解,被人欣賞,他也想要一個自信的生活。
這個問題實際上牽涉到的是抑鬱症的心理部分。抑鬱症焦慮症會併發為綜合症,它不僅僅是生理疾病,更是心理疾病,根據所佔比例的多少分為抑鬱型焦慮症跟焦慮性抑鬱症。黛力新作為神經阻滯劑,用來平衡神經遞質的攝取。因為目前生理治療的依據就是神經遞質假說,神經遞質包括多巴胺去甲腎上腺以及五羥色胺。
那麼從心理層面來解讀抑鬱症焦慮症,它成為心理症狀之前它是情緒的描述,抑鬱情緒,焦慮情緒,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感受到這些情緒,在意識療法自我心理療愈體系裡面就提到了:情緒是一個二元性的週期。也就是說在好壞之間不斷的切換,特別是在抑鬱症跟狂躁症併發的雙向情感障礙當中,這種情緒的週期性體現得格外的明顯。上一個鐘頭會興高采烈,下一個鐘頭會鬱鬱寡歡。
這種情緒二元的週期性,也被用在心理治療當中,比如在森田療法裡面,有一個絕對的臥床期用來治療神經症,因為在神經症當中情緒是一個最大的因素。會給你帶來焦慮,恐懼,不安的體驗。在7天的絕對臥床期間,會逐漸的放大你的情緒,將你的情緒放到最大。情緒到了頂點的時候就會慢慢回落,就像暴
在抑鬱症狀態下的時候,讓人有一種深深的孤獨感,在頭腦裡面跟思維結合以後,導致被拋棄的感覺。在焦慮狀態下的時候會有一種深深的不安全感,在頭腦思維的催化下,你就認為整個世界都是不安全的,慢慢的又會演化為強迫症,演化為恐懼症,問題變得越來越複雜。發現很多新的問題它並不是單一出現的,他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心理原因就在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