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崮地貌是中國山東省沂蒙地區獨有的一種特異地貌景觀,中國地理學會依據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岱崮鎮全國最集中的崮形地貌現象,將原稱“方山地貌”正式更名為“岱崮地貌”,成為中國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
它們主要分佈在魯中南低山丘陵區域,宏觀層面包括臨沂沂水、臨沂蒙陰、臨沂沂南、淄博沂源、臨沂平邑、臨沂費縣和棗莊市山亭區等7個縣、區境內。
據專家介紹,在距今5億~6億年的寒武紀時代,沂蒙山區還沉浸在汪洋大海之中,海底有一個個突起的山地。風吹雨打,河流擺動等外力作用無時不在侵蝕著山地,經過千萬年之後,逐漸降低成平原。當平原再遇地殼抬升時,再次被抬起,形成平頂的山地,從而進入新一輪的侵蝕迴圈。
岱崮地貌古生代以來經歷了多個時期的演化,經過加里東運動、海西運動和印支運動留存的寒武系—中奧陶統、上石炭統—二疊系是岱崮地貌形成的基礎,燕山期中侏羅世末-晚侏羅世(162~149.8 Ma)、白堊紀(140~90 Ma)及喜馬拉雅早期(65~43 Ma)產生的斷層及節理是岱崮地。
“崮”就是新一輪侵蝕迴圈的殘留物。這種奇特山勢形成於距今約5億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淺海相沉積,結束於距今約67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紀喜馬拉雅山運動。
它們經受了強烈的地殼切割和抬升運動,經過漫長年代的浸蝕、溶蝕、重力崩塌和風化等多重地質作用形成。平坦崮頂就是平頂山地的遺存,崮頂高度可以代表古平原的抬升高度,隱含了地殼抬升運動的重要資訊。
由於發育階段的差異,崮的形態也會高矮不等、形態不一、硬度不同。高低雖有不同,但主要集中在海拔400米~600米之間;而分佈的聚集度不同,堅硬層的厚度等也不同。岱崮鎮地區以寒武紀的厚層石灰岩為頂蓋,而有名的孟良崮卻是由堅硬的花崗岩組成頂蓋的
岱崮地貌是中國山東省沂蒙地區獨有的一種特異地貌景觀,中國地理學會依據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岱崮鎮全國最集中的崮形地貌現象,將原稱“方山地貌”正式更名為“岱崮地貌”,成為中國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
它們主要分佈在魯中南低山丘陵區域,宏觀層面包括臨沂沂水、臨沂蒙陰、臨沂沂南、淄博沂源、臨沂平邑、臨沂費縣和棗莊市山亭區等7個縣、區境內。
據專家介紹,在距今5億~6億年的寒武紀時代,沂蒙山區還沉浸在汪洋大海之中,海底有一個個突起的山地。風吹雨打,河流擺動等外力作用無時不在侵蝕著山地,經過千萬年之後,逐漸降低成平原。當平原再遇地殼抬升時,再次被抬起,形成平頂的山地,從而進入新一輪的侵蝕迴圈。
岱崮地貌古生代以來經歷了多個時期的演化,經過加里東運動、海西運動和印支運動留存的寒武系—中奧陶統、上石炭統—二疊系是岱崮地貌形成的基礎,燕山期中侏羅世末-晚侏羅世(162~149.8 Ma)、白堊紀(140~90 Ma)及喜馬拉雅早期(65~43 Ma)產生的斷層及節理是岱崮地。
“崮”就是新一輪侵蝕迴圈的殘留物。這種奇特山勢形成於距今約5億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淺海相沉積,結束於距今約67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紀喜馬拉雅山運動。
它們經受了強烈的地殼切割和抬升運動,經過漫長年代的浸蝕、溶蝕、重力崩塌和風化等多重地質作用形成。平坦崮頂就是平頂山地的遺存,崮頂高度可以代表古平原的抬升高度,隱含了地殼抬升運動的重要資訊。
由於發育階段的差異,崮的形態也會高矮不等、形態不一、硬度不同。高低雖有不同,但主要集中在海拔400米~600米之間;而分佈的聚集度不同,堅硬層的厚度等也不同。岱崮鎮地區以寒武紀的厚層石灰岩為頂蓋,而有名的孟良崮卻是由堅硬的花崗岩組成頂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