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論語》中,孔子曾這樣稱讚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如何追求人生的快樂?

回覆列表
  • 1 # 食品安全小護士

    每個人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思維方式。同時在你成長的道路上,會有各種磕磕絆絆。這些將會幫你收穫生活知識和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從而你會獲得能力。每一個可以成長的個體,其實都是非常的不易。因為在你的生活成長道路上,因為危險無處不在。那麼在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和成長的道路中,你會有喜怒哀樂等多種複雜的情感體驗和心裡變化,同時這將豐富你情感世界和鍛鍊你的心理素質。

    怎麼去追求人生的快樂呢?

    處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環境之中,都會有各自的特點。年紀小我們無知,對這個世界和事情有很大的好奇心,我們無憂無慮對未來的生活沒有規劃和想法。對於社會中的規則和黑暗的一面不知道,總會是以自己的最真實的想法直接的表達出來,看到什麼就是說什麼。青年時期,我們開始進入成年人的過度階段此時的我們心理、身體等方面進入快速發展。我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未來的遐想,我們的身體長高長大心理變得十分的複雜,同時我們升學壓力也在這個時候增大。這個時候是我們一生之中的重要心理變化的養成點,後面的生活學習工作等將收到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進入中年老年之後,我們很多的人都處於想安穩的生活狀態,少了很多年輕時的動力和激情。更加註重對親人、家庭的關注,此時的心理和情感已經成熟,是一個家庭的主心骨和支柱力量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在各個階段時期做著我們該做的事情,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順應人生生活的自然規律,一直往前走。生活的美好會向你招手,當然快樂將常伴你身邊。

  • 2 # 一斤三兩

    首先這個問題問得有點像哲學,站在我個人的理性的角度,我來回答一下吧

    如何追求人生的快樂?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理解

    第一個方面就是我們首先要確定人生的快樂是什麼?也就是說,每個人所追求的快樂是不一樣的,在不同年齡段的人追求的東西不一樣,喜好不同的人追求的東西也不一樣,學生時候可能是追求好的成績,追求老師的表揚,追求女孩子的青睞,追求同學們羨慕的目光,長大了,或許是追求好的工作業績,好的收入,領導的肯定和鄉親們羨慕的目光,再大一些,可能追求家庭的平安幸福,孩子的健康成長,再老了,再老了,可能更追求的更關注的是子孫的幸福興旺,還有自己的身體健康吧這些只是我個人的追求,不同時候的追求別人是不是也這樣?我就不知道了

    另外,不同人追求也是不同的哪怕是同一個年齡段,有的人喜歡玩遊戲,有的人喜歡談戀愛,有的人喜歡工作,有的人喜歡學習,有的人喜歡釣魚,有的人喜歡打牌有的人喜歡在外面拈花惹草,有的人喜歡在家裡持家有道,每個人的追求也是不一樣的,那追求的快樂自然是不一樣的

    基於以上兩點,所以每一個追求人生的快樂的人,先要確定自己要追求的是什麼?自己的快樂是建立在什麼的基礎之上只有確定了自己要追求的是什麼?我們才有努力的方向

    我認為確定自己要追求的是什麼最重要?要不然沒有方向,你如何追求呢?確定了方向之後,我們就有努力的方向,然後建立目標,例如說你追求健康的身體和強壯的體魄,那你就做健身計劃吧如果你追求好的學習成績,那你就做學習計劃吧如果你追求家庭的平安幸福,那你就好好的陪伴自己的家人,為家裡做貢獻吧!如果你追求的是更多的收入,那你就努力工作吧!等等等等等等

    歸根結底,我認為所有的目標也好,計劃也好,不能只掛在嘴上,一定要落實到行動上,才有可能實現我們的目標,你的追求才有可能實現你的目標,實現了你的快樂,自然而然也就來了

  • 3 # 黃大慄

    #公共關係學教你怎麼做人# 近期重讀專業教材《公共關係學》,竟然意外發現裡面有一段關於人生意義的思考。

    人之於動物的超越,一個基本向度即是建造了康德和新康德主義者所稱的“價值世界”。人之為人,什麼樣的生活才值得過?顯然,只為飽腹和繁衍而活是不值得。

    這就意味著人在行走事實世界的同時,亦應過好價值世界的生活。也正是因為價值世界的存在,人超越動物而成就人性和人類文明。

    人是唯一知道自己必死而又無力改變的動物。人是必死的,且明確知道這一事實。海德格爾用“向死而生”來描述這個令人沮喪、絕望的事實。平生種種,終歸烏有。人對死亡的認識,不只緣於生命終結後的虛無,而且來自貫穿一生的幻滅感——所求不得,得之亦少歡喜,更有大恐懼和傷逝跟在後面。

    為了在“向死”的事實世界過上值得過的生活,為了讓幻滅的人生尚有意義可追尋,人類就必須發展出一套策略,利益策略和意義策略。利益雖然讓人生有動力、有指望,但利益驅策的人生並不圓滿和永恆。同時,利益意味著分配,分配則可能意味著紛爭乃至戰爭。於是,人們轉向尋求新的在世策略,這就是面向價值世界的意義的策略,解決人的感情、信念等價值問題,人與人之間的價值關係協調,為事實世界提供寄託,慰籍等。

    正是因為價值燈火於內在世界發出的光亮,人在面對危機時不會絕望,相信都是暫時的。這不是片面放大意義的重要性,意義不是人生在世的全部內容,但它的缺失,特別是在危機中的缺席,就像丟掉了精神世界的安全門的鑰匙。

    通過創造利益與意義這雙重策略,人類成為行走、穿越於事實世界與價值世界之間的萬物靈長。離開事實世界的勞動、生產、合作、人與自然關係的協調,離開價值世界的情感、禮法、信念和對終極意義的追尋,人類文明就無以存續。

    沒錯,這是一本關於傳播/公共關係的教材課本,以前沒有好好讀,時隔多年拿出來,有不一樣的感受。大概這也是一本書反覆讀,每個階段和時期,相信都會有不同的心得體會和理解。

    也許在某個時刻,某個階段的你,也會有所收穫。

  • 4 # 大章異譚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人各有追求,對快樂也會有不同認識。但我想“快樂”的背後,離不開自己的喜好之心,所以你的心在哪,你的快樂就在哪裡。

    相傳孔子游泰山時,遇到隱士榮啟期。

    榮啟期衣不蔽體,卻彈琴歌唱,怡然自得。孔子問他為什麼如此快樂。榮子期說:“我快樂的理由很多。天地萬物,只有人最尊貴,我已經作為人,這是快樂之一;男尊女卑,我作為男人,這是快樂之二;有許多人有生下就夭折,也有中年病死,而我已經九十歲,這是快樂之三;有這麼多快樂,怎麼能不滿足?”

    因為榮啟期對人生的感悟深刻,對快樂理解透徹,後人就以榮啟期代指“高士”。

    這是唐伯虎有一首禪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從古至今,每個人身處的社會環境不一樣,根據自身的經歷、體會和人生感悟,對“樂”的理解也不盡然相同。

    雖然現代人千差萬別,各家有各家的情況,各人有各樂,但正如列夫•托爾斯泰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我們也可以說:快樂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快樂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快樂。

    下面,這網上流行的現代人三樂說,或許可以帶給我們現代人,更多關於對“快樂”的認知。或許也能讓我們明白,該如何追求自己的人生快樂,如何更好面對自己的人生挑戰。

    現代人三樂說

    一樂曰:自得其樂

    二樂曰:知足常樂

    三樂曰:助人為樂

    自得其樂--是生活理念,人海茫茫,我們卻無去可藏,所以不用去考慮如何與別人相處,只要能正確面對自己,我們就能和生活和解,變成自己的主人。雖然世間事常有很多不如意,但現代社會,我們每個人都更自由了,我們與其他任何人都沒了“附屬”關係,我們就是我們,我們可以躲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幸福的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自得其樂!

    知足常樂---是做人姿態,不攀比、不計較,自然煩惱少、快樂多。當今社會“世界是平的”,資訊太發達,人們有太多東西可以共享了,也有太多太多東西可以“對比。”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當今社會富裕,每個人足以生活自理,但個體間差別也更大,我們比之不盡,也無需去和他人相比。如果真要比,我們先與自己比吧,努力比過去的自己好足矣,知足常樂!

    助人為樂---是處世之道,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生活不止是詩和遠方,身邊的人和事也很重要。過好自己,常給別人一些幫助,讓家人、朋友、親友、同事、陌生人,甚至是素昧平生的人,感覺到更多的美好 。自己的一點付出、一點幫助,既體現愛心,還能為社會做貢獻,何不助人為樂。

  • 5 # 王營評教育

    這段話是孔子對顏回品德的高度讚美。他稱讚顏回雖然過著“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的窮困生活,但是顏回卻並不憂愁,而是每天快快樂樂的生活著。

    一般情況下,一個人面對艱苦的物質生活,往往愁眉不展、心事重重,有的人可能會因此自暴自棄,有些人甚至會鋌而走險,巧取豪奪,以滿足自己的私慾,像顏子這樣做到“以苦為樂”實在不容易。

    在顏子看來,快樂與物質和環境無關,快樂是一種心境,是人精神上的一種滿足。顏子所樂之事不是物質和環境多麼優越,而是對美好道德的追求和完善,是一種超越物質和環境的道德境界。馬王堆帛書《五行篇》中說:“君子無中心之憂則無中心之智,無中心之智則無中心之悅。無中心之悅則不安,不安則不樂,不樂則不德。”

    與“樂”相對應是“憂”,“憂”也一是種心境,也有高下、境界之分,有賢者之憂,也有庸人之憂。顏子所憂的是自身道德是否完善,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所憂的是天下蒼生,此乃賢者之憂。有些人因沒有房子住而憂;有些人現在有了一套新房,又為下一步擁有一套更寬暢一點的房子而憂;還有些人說:要是我有五十萬就好了,可當他有了五十萬的時候,他又想要擁有一百萬,這些都是庸人之憂。普通人一生總是被自私、貪婪、攀比等支配著,因而終日憂心忡忡。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一生過得快快樂樂,但是怎樣才能找到快樂呢?既然快樂是一種心境,那麼只有從自己的內心去尋找,是否快樂也只有自己說了算,誰都幫不了你。對於物質和環境過分追求的人,那麼你就剋制一下自己自私、貪婪、攀比的慾望,經常想一想“知足常樂”這句話,也許你的心理能得到暫時的快樂。如果你真得想要一生開開心心,那麼不妨學一下顏子,或者讀一讀卡耐基《人性的優點》這本書,也許能從中找到答案。

    卡耐基說:“假如我們想的都是快樂的事情,我們就能快樂;假若我們想的都是悲哀的事情,我們就會悲哀。”他在書中引用了拿破崙和海倫凱勒的例證:拿破崙擁有普通人所追求的一切,如榮耀、權力、財富,他卻對聖海蓮娜說:“我這一生從來沒有過一天快樂的日子。”而海倫凱勒又瞎又聾又啞,她卻表示:“我發現了生命是多麼的美好。”的確是這樣,有時候金錢、財富、地位可以給人帶來快樂,但有時也會給人來憂愁和煩惱,我想百萬富翁的快樂指數一定比不上顏子,因為他們每天都會為失去財富、地位而擔驚受怕,無論如何也快樂不起來。

    卡耐基在書中還為我們介紹了七項快樂法則,現抄錄如下,希望給大家以啟迪。

    第一項法則:思想決定態度,如果有了快樂的思想和行為,你就會感受到快樂。顏回符合這一條,他為追求美好的德行而快樂,無論物質環境多麼艱苦,他都不在乎。

    第二項法則:永遠不要去試圖報復我們的仇敵,如果我們那樣做的話,我們將會深深地傷害自己,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去想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人。

    第三項法則:不要因為別人的忘恩負義而憂傷,而要認為這是一件自然的事。我們要記住,找到快樂的唯一方法,就是對人施恩勿望回報,只為施惠的快樂而施惠。感恩是“教育”的結果,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懂得感恩,我們就要培養他們這樣去做。

    第四項法則:記住你所得到的恩惠,不要理會你的煩惱。

    第五項法則:不要模仿別人,讓我們找到自己,保持本色。

    第六項法則:當命運只給你一個檸檬的時候,你就要試著做一杯檸檬汁。

    第七項法則:要對別人感興趣,忘掉你自己,每天都要做一件能讓別人高興的好事。

  • 6 # 西西里買買提

    是心的感受問題,積極心理學是興起於20世紀末的一門心理學學科。對比此之前的傳統心理學,它更注重於研究個體的積極體驗和積極的人格特質,並揭示這些因素會對我們的生活、心理成長產生哪些積極的影響。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過消極的情緒體驗,比如失去重要的事物和親友時,滿心的期待被打破時,總是感到失落、痛心,沉浸在悲傷中。

    而積極心理學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理性地思考人生中的“得失”,從過去的經歷中發掘出寶貴的精神財富,珍惜眼前,並帶著這種積極的心態開展未來的生活。

    1.歸屬感。人類是群居性動物,對同類擁有強烈的情感需求。歸屬感是我們內心強大的力量,它能幫助構成我們良好的社會支援體系,抵抗外界的壓力。因此,缺乏歸屬感對個體的心身健康極為不利,有研究表明,這可增加個體患抑鬱症的風險。

    我非常認同。愛是歸屬感的前提,我們可以在自己所愛的群體中尋找歸屬感。

    2.人生目的。若沒有人生目的,生活容易變得雜亂無章,得過且過,缺乏成就感,也更容易陷入抑鬱情緒中。而有了人生目的後,我們擁有明確的方向和源源不斷的動力,才不至於在紛繁嘈雜的聲音中迷失了方向。

    3.超驗。Emily說的“超驗”指超出一切經驗、時間、空間等存在形式,不能用因果、屬性、存在、不存在等範疇進行思考的一種體驗。其實,這類似於暫時把日常所有的繁瑣和煩惱拋諸腦後,專注於某件事情中而達到忘我的狀態,有人也稱之為“心流”(flow)。

    如果曾有一些事物、一些人能令我們體驗過這種忘我狀態,我們對人生的意義和幸福會有更實在的感受。

    4.講故事。Emily所說的“講故事”,類似於對我們過去重大經歷的高度總結和心得,這與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上的自我開放技術有異曲同工之妙。

    自我開放技術指心理諮詢師或心理治療師在適當的情況下,向來訪者適當地分享自己的相關親身經驗,希望藉此進一步建立信任感,並令來訪者對相關話題有更積極的思考。

    當我們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用積極的情緒和認知回憶自己的經歷,並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重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能擁有新的感悟,也能讓聽眾有所啟發,得到收穫。

    所以,抑鬱症康復者如果能現身說法,分享自己曾經的患病經歷和走向康復的心得體會,這會對其他抑鬱症患者有很大幫助。分享者也可因此再一次加深對自己人生的領悟,從幫助他人的行動中收穫成就感,降低復發風險。這是團體心理治療的其中一種重要形式。

    但切記,不是所有人都合適向別人“講故事”。如果個體對自己過往的經歷沒有積極的反思和體會,反而充滿了後悔、怨恨,那這個“故事”就會像祥林嫂的嘮叨一樣令別人厭煩。

    這不僅會給別人帶來負性情緒、可能啟用別人的心理創傷,也會不斷揭開自己的傷疤,反覆啟用自己的心理創傷。講得通俗一些,這叫散播“負能量”。

    所以,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像Emily說的,很多人都認為人活著的目的最重要是“快樂”。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既然這麼短暫,便應及時行樂,享受更好的物質條件。

    就連現在的幼兒、兒童、青少年教育也往往講究“快樂”、“自由”,快樂教育得到很多家長的認同。

    有意識地讓孩子的學習行為與快樂的情緒相結合,這並沒有錯;但如果在生活、學習中過於強調“快樂體驗”,這很容易讓孩子認為“快樂”就是活著的目的,就是生活的本質,長大後容易形成貪圖享樂的“三觀”。

    我認為,人生的意義並不在於追求“快樂”,而在於追求“幸福”。這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 7 # 富江布衣

    人生的快樂包含很多,大致分為精神滿足的快樂和物質滿足的快樂。

    精神快樂包含了愛情,親情,友情等等,我們應該善待身邊的每一位人,互相包含理解,互相關愛支援。

    物質快樂主要是金錢財富的滿足,我們應該誠實勞動,合法經營,通過正當的手段,付出我們最大的努力去實現財富目標。

  • 8 # 愛智之人

    每個人對快樂的理解是不同的,市井之人理解的快樂更多的是肉體的享受,哲學家理解的快樂更多的是精神的愉悅,普通的知識分子理解的快樂大多是這兩者的綜合。

    如果要追求肉體的享受,首先你得要有強烈的慾望,因為這種快樂的本質就是慾望得到滿足時的感覺。除此之外,你還要足夠的自律,這看起來有點自相矛盾,其實不然。如果慾望的滿足沒有節制,也就是過分縱慾,會招致一系列難以忍受的痛苦,使得縱慾這種行為得不償失。所以,慾望和自律精神是獲得肉體享受的前提,兩者的關係非常微妙。

    如果要追求精神的愉悅,那麼首先,你要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對物質的依賴,努力剋制自己對物質的無止盡追求。然後,你要確立自己對真理的信仰,對這個世界保持好奇心,這樣你才會在發現真理的過程中感受到喜悅。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就是讀書,不是讀那種無腦的網路爽文,而是讀那些有一定深度的、挑戰自己舒適區的書,日積月累,改變就會在不經意間發生。

    無論是追求肉體的享受還是追求精神的愉悅,都只是人們的一種選擇,實際上並沒有是非對錯之分。一個人做出何種選擇,是由先天稟賦和生存環境共同決定的,面對異己,我們不應該苛責,面對同質,我們也不應該囂張。

  • 9 # 小芒果乾冰

    一般字典上對快樂下的定義多半是:覺得滿足與幸福。德國哲學家康德則認為:“快樂是我們的需求得到了滿足”。的確,快樂是一種美好的狀況,也就是沒有不好或痛苦的事情存在,你覺得個人及周圍的世界都挺不錯。你該如何才能獲得它呢?

    人生的快樂在於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快樂是自己的事情,活在當下!

    我羨慕兩種人,一種是物質主義者,金錢是一切安全感的來源者,只要能掙到錢的事,都讓他感到快樂無比。一種是欲求極小、安於天命的人,錢夠用就行,工作馬馬虎虎就行,貧窮不會讓他自卑,懶散不會讓他內疚。

    後來我認真想了一下,有必要嗎?變得完美、“優秀”,那麼重要嗎?不,一點也不,而且很可笑。快樂是挺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越發不容易獲得。你看那些小孩子,兩三歲,莫名其妙就會哈哈大笑,笑到肚子疼。大人們在看著,只會想,這有什麼好笑的啦?再大一些的時候,我們會經常聽到別人教導自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什麼是人上人?踩著別人的頭往上走,需要別人仰你鼻息,卑躬屈膝,自己優越感十足的生活。

    常可以看到幾個男人聚會,聊自己新買的車和手錶,幾個女人聚會,帶上最大的鑽石,最新款的奢侈包包。看,我活得越來越好。但是,他們真的快樂嗎?未必。我看到的是,孤獨、焦躁、不安、失眠、抑鬱。越自律越焦躁,這好像成了一個怪圈,怎麼也轉不出來。為什麼?當你把人生幸福的來源,歸根於與他人的比較時,你就永遠不會快樂,永遠處於焦躁之中。

    不要把任何事情都想得那麼糟糕,如果一個人始終覺得未來沒有希望或前景很渺茫,那麼他生活就缺乏動力和熱情,快樂也就與他無緣。只有始終懷著樂觀的態度,看到希望,憧憬美好的未來,快樂才能與之相隨。即使面對困難或挫折,樂觀的人也不會喪失信心,對未來的嚮往會鼓勵他繼續前行。不為眼前的失敗而喪氣,相信未來是美好的,這種信念會抵擋消極情緒的侵擾,讓快樂永遠圍繞著你。

  • 10 # 溫雪冬季

    如何追求人生的快樂,每個人的人生目標不同,那實現的方法也不同。

    有人喜歡通過競技式的酣暢淋漓來實現人生價值,這很刺激,也是一種精神!有人像打太極,用柔而韌的信念積蓄力量來渡過紛雜人生,這是一種悟性,也是一種境界!

    只是,在追求的路上,別把愛給弄丟了,那才是人生真正的快樂!

  • 11 # L人間二月天

    我覺得,人生的快樂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三句話:不沉迷於過去,不迷戀於現在,不迷惘於將來。

    1,不沉迷過去。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總沉迷於過去,而忽略了當下的幸福才是最容易抓住和得到的。

    古人云: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已經過的的事情,不管是幸福還是不幸,都不會再回來了。

    沉迷於過去的不幸,會讓人痛苦。而過往的幸福與快樂,又會讓人後悔莫及。

    與其這樣,為何不抓住當下呢?不管開心還是不開心的,當下的才是真實的,才是最容易被抓住的。

    不沉迷過去,做過真真實實的你,這便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喜怒哀樂無需隱藏,盡情釋放內心最真實的情感。

    2、不迷戀現在。

    當下雖好,卻不可迷戀。

    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太多的東西牽絆著我們,以至於我們容易迷戀於聲色犬馬,而忘記初心和理想。

    有多少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有多少人還記得兒時的夢想,又有多少人已經想不起來自己許下的豪言壯語。

    當下雖好,卻不可迷戀。

    因為一旦迷戀當下,就不知進退,不捨放下,不思進取。

    人生最大的快樂在於:不沉迷過去,不迷戀現在。

    坦坦蕩蕩得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完成自己的初心。

    3,不迷惘將來。

    未來的世界很美好,未來的世界期待,未來的世界也很無奈。

    人的一生不全是坦途,也有迷惑的時候。有的人在迷惑中不知所措,碌碌無為。

    有的人在迷惑性,能夠苦盡甘來,最終找到自己的方向。

    不迷惘將來,其實是人生境界的一種極致追求。

    大多數人面對將來,還是會困惑迷惘。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找到對的方向和對的夥伴。

    有了這兩點,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我們總能找到清晰的方向和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很迷茫怎麼辦?從事的職業並非自己喜歡的,但又沒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