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章以什麼為線索?寫了哪些事情?
(2) 文章重點寫了發生在哪裡的事情?此外還寫了什麼地方的事情?你能說出文章中的地點變化嗎?
2. 明確:
(1) 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學的經歷為線索,寫了作者在日本求學的一段經歷,即寫了離開東京,去仙台學醫時藤野先生的關心,匿名信事件,幻燈片事件即離開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點寫了發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還寫到了東經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點變化:東京——仙台——中國。
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敘事線索,以次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劃分
文章的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1-3):在東京的所見及去仙台求醫的緣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學醫,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及棄醫從文的經過。
第三部分(36-38):回國後對藤野先生的思念。
(1) 這部分文字所描寫的物件是什麼?
(2) 作者對所描寫的物件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你能夠透過具體的語句來分析嗎?
明確:
所描寫的物件是“清國留學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員。對他們是一種厭惡之情,這是從他們逛公園,賞櫻花,梳辮子,學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這也許也是魯迅為什麼要離開繁華的東京的原因所在。
(3) 一些段落在語言上有何特點?
比喻、反語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語言幽默,風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這樣描寫“清國留學生”:“但花下……實在標緻極了”
這段文字在準確地形容與細緻的描寫的基礎上,作者還把“清國留學生”的精神風貌刻畫出來了,本來是擔當著救國重任的留學生,到東京之後,則不思進取,反而追逐時髦,將頭髮弄得油光可鑑,尤其可悲的是,始終不忘記那條象徵落後和恥辱的大辮子,反而將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噁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語誇張,將諷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裡行間。
1 文章的主題是記敘在仙台求學及與藤野先生交往的經歷,那主要記敘了與藤野先生的哪幾件事呢?說說藤野先生是個怎樣的人呢?
(1) 文章以什麼為線索?寫了哪些事情?
(2) 文章重點寫了發生在哪裡的事情?此外還寫了什麼地方的事情?你能說出文章中的地點變化嗎?
2. 明確:
(1) 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學的經歷為線索,寫了作者在日本求學的一段經歷,即寫了離開東京,去仙台學醫時藤野先生的關心,匿名信事件,幻燈片事件即離開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點寫了發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還寫到了東經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點變化:東京——仙台——中國。
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敘事線索,以次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劃分
文章的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1-3):在東京的所見及去仙台求醫的緣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學醫,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及棄醫從文的經過。
第三部分(36-38):回國後對藤野先生的思念。
(1) 這部分文字所描寫的物件是什麼?
(2) 作者對所描寫的物件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你能夠透過具體的語句來分析嗎?
明確:
所描寫的物件是“清國留學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員。對他們是一種厭惡之情,這是從他們逛公園,賞櫻花,梳辮子,學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這也許也是魯迅為什麼要離開繁華的東京的原因所在。
(3) 一些段落在語言上有何特點?
明確:
比喻、反語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語言幽默,風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這樣描寫“清國留學生”:“但花下……實在標緻極了”
這段文字在準確地形容與細緻的描寫的基礎上,作者還把“清國留學生”的精神風貌刻畫出來了,本來是擔當著救國重任的留學生,到東京之後,則不思進取,反而追逐時髦,將頭髮弄得油光可鑑,尤其可悲的是,始終不忘記那條象徵落後和恥辱的大辮子,反而將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噁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語誇張,將諷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裡行間。
1 文章的主題是記敘在仙台求學及與藤野先生交往的經歷,那主要記敘了與藤野先生的哪幾件事呢?說說藤野先生是個怎樣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