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富足的0

    可以試試積分制,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可以加分,懲罰就減分,積分夠了可以獎勵玩具等,需要具體一些,不妨試試。

  • 2 # 三農張老師

    第一,家長應身體力行,當孩子過週末時,家長要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學習,這個陪不是讓你監督孩子,而是大人也和孩子一起學習,比如,讀書呀、看報呀,這些都是學習,你在孩子旁邊學習的同時要給孩子起到示範作用,你不能左顧右盼,你要眼疾手快,用心專一。第二,給孩子合理的承諾,比如說,寫完作業可以看看電視、可以出去玩、可以去看電影、逛街等等,在這些動力的迫使下,孩子一定會抓緊時間的。第三,給孩子定一下時間,讓他在有限的時間內必須完成哪些作業,這樣才能激發起孩子的時間觀念,以便快速完成作業。

  • 3 # 如沐春風啊

    三、如何讓孩子們完成周末作業不拖延?  

    如上所述,孩子們週末作業拖延是因為家長的不當管理使孩子們被動地為自己”減負“所致。明白了這一點,解決起來也就容易多了,首先家長一定要管好自己,即便是要求孩子讀書、練鋼琴或學書法等,一定嚴格控制這些活動的時間,讓孩子們認識到只要完成這些任務,仍有大量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味地拖延只能是使這部分時間越來越少。這樣一來,孩子們就容易做到學的時候認真地學、玩的時候痛快地玩,有勞有逸,勞逸結合,既鍛鍊了身體,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又增長了見識和本領, 還增進了家人間的理解,消除了代溝,一舉多得。

      如果家長做到這一點,仍有部分孩子作業拖延,家長也不用著急,更不需要督促,只需要在孩子不得不完成作業的時候(如週日的晚上),做一些孩子極想做但由於作業沒完成而不能做的事情,如把孩子留在家裡寫作業,父母”故意“去電影院看一場孩子一直想看卻沒有機會看的電影,回家後”故意“在孩子面前,”故意“談論與電影有關且孩子感興趣的話題等,讓孩子明白,只有把所有的事情都儘可能地提前完成好,才能夠把握那些不期而至的機會,因為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當孩子真正認識到了由於自己的拖拉,自己想看的電影、想參加的活動、想吃的大餐等等都可能與自己失之交臂,那麼我想,孩子一定會痛下決心改掉週末作業拖延的壞毛病。

  • 4 # 海涵看教育

    孩子在週末一要求作業,就找各種藉口拖延。【因為你給的孩子基本資訊少,我只能按大致的問題來分析解決,因為每個孩子情況不同,解決方法步驟就不同。】

    這個週末拖延作業的習慣不是現在就有,而是已經出現了更多的問題。而且寫作業過程中學習本身也出現了環節問題。

    【分析問題】週末拖延作業問題,其實讓我來看,是兩個問題。

    一、學習習慣行為問題。【恕我直言】從小家長就沒有培養好孩子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事情的習慣。簡單的說,就是做事應當有主次之分。我過去帶的學生,再調皮,也是保證星期五放學後幾乎都能完成作業。除非有作文要回家構思。這樣的行為習慣已經養成,我只要幫助孩子學習環節問題就好。

    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在來輔導班之前,我都要和每個孩子單獨“平等”的溝通一下。大致知道他們的興趣愛好。同時我要把我輔導班的規則制度要求,告訴他們,比如:

    1.每天放學前,先檢查好自己的書桌看看有沒有忘帶的。(責任心問題,來回跑浪費時間)

    2.自己每天記好自己的家庭作業。(這是學生自己的責任。老去問別人作業,會欠人情,還不起。)

    3.放學後,就來輔導班。別讓我擔心。

    4.進了輔導班,喝點水,上完廁所,就開始進入學習狀態。(靈活運用)

    5.寫作業過程中,不會不要緊,出錯也不要進。只有出了錯,才能知道你那兒有問題,好解決。

    6.如果有人大聲說話,可以提醒他人小點聲。(學會自我管理)

    7.寫完作業檢查完,可以看自己喜歡的故事書或畫畫,橡皮泥。就是不能影響周圍的其他人。(公共場合的禮貌行為問題)

    雖然孩子在家寫作業,但是規則方法是一樣的。【培養寫作業過程中的持續性】

    二、學習環節中,作業題不會問題。

    因為許多孩子不會做才會出現“磨蹭”,找藉口不寫,不理解題意,才會“拖延”。時間長了,就會出現學習習慣行為問題。走神,邊寫邊玩。

    這種情況,家長就要觀察孩子做作業過程中,孩子計算到那裡比較慢和不會了,這樣有針對性的解決就好。(不細說了)

    有的孩子是因為會寫,但是家長有另外佈置其他的練習題。孩子就把作業寫的磨蹭,這樣就不用做家長佈置的左右,慢慢養成了“拖”的行為習慣。

    ……還有其他原因。

    由於你的資訊少,只能先重點解決學習的行為習慣問題和學習環節問題。但也要你觀察自己孩子的實際問題。如果再年齡大些,13歲以後,家長那就真的更不好引導了。

  • 5 # 弘道

    現在這類問題的增多和家長們的焦慮可見一斑。從某種程度上講,家長已經被孩子們的學習問題所綁架了,而且還一籌莫展和無計可施。

    上面提到的問題還只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而其本質和所形成的原因才是關鍵所在。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一些壞習慣已經形成,說在短期內使其改變,其實是很難實現的。但也不是絕對沒有辦法。這就需要家長運用智慧和找到有效的方法。

    提一個想法:家長不要總是從正面進行攻擊。家長可以與孩子講你可以拖延,甚至可以不做作業。但是要讓他想清楚這樣做對自己會產生是後果,尤其是會產生什麼樣的嚴重後果。然後就去做自己的事情。家長不要被孩子所綁架,不要被孩子找到自己的軟肋,這樣完全無助於解決孩子的問題,還會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

    家長要告訴孩子,一個人自己要為自己的行為完全負責,並承擔由此而帶來的一切後果。家長有責任和義務引導、指導自己的孩子學好,但最終能否實現這個願望則不是有家長決定的,而是由孩子自己的行為決定的。

  • 6 # 開心讀書吧

    在《讓孩子不恐懼、不焦慮、不拖延: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這本書中,作者透過大量的例項,分析了孩子養成拖延習慣的心理因素,父母是如何成為拖延的幕後推手,以及消除孩子拖延的具體方法。 我們一起來學習應用吧。

    先要知道關於拖延的三個心理因素分別是畏難和恐懼,渴望得到關注,以及過分追求完美。這三個心理因素告訴我們,孩子可能會因為討厭做或者害怕做某些事情而變得拖延。也可能會為了獲得父母的關注而故意拖延。還有一些孩子,可能因為過分追求完美,對自己有過高的要求而導致做事猶豫不決,拖拖拉拉。

    接著,我們來看看孩子養成拖延習慣的客觀因素。首先,父母經常幫孩子收拾爛攤子,無形中向孩子灌輸了一個錯誤的觀念:只要一直拖著不做,就會有人來幫我做。其次,父母沒有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導,導致孩子做事無從下手,一拖再拖。最後,父母不恰當的溝通方式,使得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加重孩子拖延的行為,導致親子之間關係惡化。

    那針對以上的心理因素和客觀因素,該如何做呢?

    第一步,消除孩子拖延的藉口。針對孩子編造的藉口,給出正確的迴應,幫助他們找到解決的方法。同時,為了避免孩子編造藉口,給孩子設定完成任務的具體時間。

    第二步,建立獎勵式的規則。樹立“先做事,後享受”的觀念,與孩子一起設定合適的獎勵清單和獎勵規則,讓孩子聽到你的肯定和讚美。當正面的鼓勵無效時,可以採取“取消權利”的方法,讓孩子自己選擇事情的發展結果。

    第三步,針對孩子拖延的具體原因,幫助孩子樹立正確面對困難的態度,糾正孩子過分追求完美、害怕犯錯等錯誤觀念。並且適時地放手,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來做事情,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最後,我們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每個孩子拖延的原因也各不一樣。打敗孩子拖延的毛病,沒有一勞永逸的方式,也沒有任何方式可以適用所有孩子,可以放諸四海皆準。所以猶為關鍵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則,細心指導,耐心溝通。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當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與和諧時,這些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虛擬現實創業者還好嗎?VR只是資本盛宴下的殘羹冷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