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盧弼《三國志集解》注引潘眉曰:○魏,《說文》作“ ”,收嵬部。○徐鉉曰:今人省山,以為魏國之“魏”。○眉按:魏、蜀、吳之“魏”本作“ ”,故《文帝紀》注引《易運期》曰:“鬼在山,禾女連,王天下”,此“魏”有“山”字之證。
又注引錢大昭曰:古“魏”字作“巍”,故有“鬼在山,禾女連”之說。《說文》“ ,從嵬,委聲”。漢人作“魏”字,或姓或郡,皆有“山”字,見於洪氏《隸釋》者,不可勝計。
《隸釋》所收皆是碑文碑刻,因此漢碑、魏碑上的文字,當是漢魏時期使用的文字。
於是我又查了一下《說文解字》。《說文·嵬部》曰:○ ,高也。○段玉裁注曰:高者必大。故《論語》注曰:“巍巍,高大之稱也。”《左傳》:卜偃曰:萬,盈數也。巍,大名也。雉門外闕高巍巍然也。謂之象巍。按本無二字。後人省“山”作“魏”。分別其義與音。不古之甚。
○又曰:從嵬。委聲。○段注曰:牛威切。按古音當在十六部。
○李翰文注曰:巍,wēi。按,《玉篇·嵬部》:“巍,高大也。”
因此,漢末三國時期,魏國的“魏”字應寫作“ ”。那麼《三國演義》裡那句政治讖語“鬼在邊,委相連;當代漢,無可言。言在東,午在西;兩日並光上下移”就肯定是不對的了。正確的應該是前面所引的 “ 鬼在山,禾女連,王天下”。
據盧弼《三國志集解》注引潘眉曰:○魏,《說文》作“ ”,收嵬部。○徐鉉曰:今人省山,以為魏國之“魏”。○眉按:魏、蜀、吳之“魏”本作“ ”,故《文帝紀》注引《易運期》曰:“鬼在山,禾女連,王天下”,此“魏”有“山”字之證。
又注引錢大昭曰:古“魏”字作“巍”,故有“鬼在山,禾女連”之說。《說文》“ ,從嵬,委聲”。漢人作“魏”字,或姓或郡,皆有“山”字,見於洪氏《隸釋》者,不可勝計。
《隸釋》所收皆是碑文碑刻,因此漢碑、魏碑上的文字,當是漢魏時期使用的文字。
於是我又查了一下《說文解字》。《說文·嵬部》曰:○ ,高也。○段玉裁注曰:高者必大。故《論語》注曰:“巍巍,高大之稱也。”《左傳》:卜偃曰:萬,盈數也。巍,大名也。雉門外闕高巍巍然也。謂之象巍。按本無二字。後人省“山”作“魏”。分別其義與音。不古之甚。
○又曰:從嵬。委聲。○段注曰:牛威切。按古音當在十六部。
○李翰文注曰:巍,wēi。按,《玉篇·嵬部》:“巍,高大也。”
因此,漢末三國時期,魏國的“魏”字應寫作“ ”。那麼《三國演義》裡那句政治讖語“鬼在邊,委相連;當代漢,無可言。言在東,午在西;兩日並光上下移”就肯定是不對的了。正確的應該是前面所引的 “ 鬼在山,禾女連,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