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當年春水

    是的,是漢族集團在清朝的政治舞臺上想唱主角的一次嘗試。慈禧事後也想追究,但以尾大不掉沒有辦法了。至於那次如果李鴻章做了大總統,會不會改變中國的歷史走向,我看也未必。一是李已老邁,沒有精力。二是人心已亂,不經過亂世的大浪淘沙很難收復整合。正如劉備說的那樣,平亂世必須得先收復人心。劉一直都是收復人心的踐行者,只不過沒有一個好的接班人。

  • 2 # 等雨&下

    清朝滅亡的轉折點其實和東南互保也有關係,庚子年拳亂,八國聯軍進京,清王朝掌握的最後一隻戰略力量僧格林沁的八旗騎兵在機關槍面前土崩瓦解全軍覆沒,至此全國能戰之士全掌握在地方權臣之中,清王朝實際上喪失了對地方的震懾,所以東南互保以後慈禧想治罪也無能為力了

  • 3 # 大東北龍

    東南互保是個分裂宣言,簽訂這個協議的嚴格說都是國家分裂分子!列強欺人太甚,對他們全面宣戰雖有慈禧的私心,但從國家大義和戰略上並無不妥,只是策略上有問題。大是大非問題上不能糊塗,更不能顛倒黑白。

  • 4 # 大老二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東南互保是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的勤王方案。但以李、張等人的政治傾向來看,如果形勢持續惡化,大清帝國真的在這場動盪中不可避免地走向分崩離析,他們也不會拒絕其他解決方案,比如將東南半壁獨立出來,背靠英國,建立一個憲政國家,這都是有可能的。

  • 5 # 帶刀旅行

    哈哈,東南三個總督都敢釋出互保了,害怕你追究?你還想不想要錢了。國庫連老鼠都不去的地方了,皇宮裡不要吃喝了?

  • 6 # 歷史總探長

    從太平天國運動開始,清朝對地方的控制能力就越來越差。太平天國運動前期,清朝的綠營兵和八旗兵毫無戰鬥力,為了避免被太平天國推翻,清朝只能藉助於漢族地主的私人武裝。在平定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崛起了包括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在內的一大批漢族將領,太平天國平定之後,一些人就勸說曾國藩起兵篡位。不過曾國藩受到封建忠君思想的影響,不僅沒有起兵造反,反而主動削弱了兵權讓清朝統治者安心。

    因為漢族地主掌握了兵權,慈禧太后也沒有追究其他人的責任,張之洞、劉坤一和袁世凱不僅受到重用,而且還都被升職提拔。慈禧太后放過東南互保事件的參與者,說明清朝已經到了滅亡的邊緣,只是慈禧太后憑藉著個人的威望,暫時能夠震懾得住這些大臣。在慈禧太后去世僅僅三年後,袁世凱便趁著南方革命軍起義,將溥儀趕下了皇位。

  • 7 # 以史正衣冠

    首先先了解“東南互保”究竟是什麼意思。東南互保其實是以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為發起人與其他國家列強簽訂的一個協議,這個協議被稱為《東南互保協議》。之所以會簽訂這個協議,有兩個原因。

  • 8 # 金刀說史

    清朝實亡於太平天國。

    在太平天國事件爆發前,漢族地主官僚根本無法擁有武裝力量,但太平天國的出現徹底擊垮了滿清的八旗和綠營兵。為了維護統治清政府無奈允許地方自行練兵,叱吒風雲的湘軍和淮軍就在這一時期登場了。

    太平天國被剿滅後,雖然曾國藩自行解散湘軍,但漢族地主擁有武裝的事實,以及佔據東南富庶地方的情況被繼承下來了。

    滿清貴族僧格林沁的精銳部隊在八里橋一戰打光之後,慈禧只能仰仗幾大權臣之間的平衡來維繫通知,權臣也靠中央授權認可來實現擁兵自重的現實。

    等到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倉皇西逃,手裡毫無底牌可言,就算想要拿辦東南互保聯盟,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 9 # 方圓論壇

    所謂的東南互保協議就是清朝的地方實力派和西方列強相互苟合的明證。東南互保的大前提是在義和團運動興起之後。19世紀末,中國爆發了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農民運動。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特殊的一次農民起義運動。本次的農民起義並不是以推翻清朝政權為主。義和團的首要目標是那些在清朝作威作福,肆意侵略的列強。在1900年直隸地區,成千上萬習練義和拳並號稱“義和團”的農民動縱火燒燬了教堂和教徒房屋,同年6月,清朝慈禧太后允許義和團進駐北京,義和團又開始進攻天津列強租界。一時間義和團運動有了星火燎原的架勢。

  • 10 # 冥海巨魚

    說完全失去控制也不準確。但此時大清已經日落西山,已經沒辦法阻擋歷史的趨勢,只得做出妥協,與東南漢族權臣保持著微妙的平衡。要說追究,恐怕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典小說《西遊記》中豬八戒身上有哪些優秀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