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影響孩子一生。論原生家庭重要性,論父母持證上崗的必要性

7
回覆列表
  • 1 # 阿娥你好

    這是個實施起來頗有難度的好提議,出發點是好的,說明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已迫在眉睫,說明家庭教育作為民生的一部分受到了極大關注。

    既然是持證上崗,也就是說先得擬定出一個有實際操作意義的考核標準,這個考核標準誰來定,民政部?教育部?或是幾個部門聯合制定?咱們國家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受教育程度差異明顯,可以說落實起來困難重重。

    讀者一定很熟悉東晉名門謝氏家族有個流傳至今的段子,謝安(叔)出上句“白雪紛紛何所似?”,謝朗(侄)對“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蘊(侄女)對“未若柳絮因風起。”

    謝氏子弟在當時類似現代“別人家孩子”,受人矚目令人羨慕,而謝安的教育思想也被當時乃至後世屢屢稱道,“芝蘭玉樹,生於庭階”用現代語言解讀即為“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父母有一顆見賢思齊的心,何愁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又何需別人來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呢。

  • 2 # 曉晴說愛

    我看了許多朋友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在一片贊同聲中,恰恰,我是那個堅定的反對者。

    父母“持證上崗”,我甚至都覺得是個笑話。

    是先“持證”再“上崗”呢,還是先“上崗”再“持證”呢?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先取得了做父母的資格再生孩子呢,是生完孩子之後再取得做父母的資格。

    如果是先取得做父母的資格再生孩子,這豈不成了一個天大的笑話? 如果是生完孩子之後再取得做父母的資格,那豈不是要誤人子弟了?

    當然,既然作為政協委員的提議,就一定有它嚴肅的一面。這個提議所呈現出來的積極意義,無非是為青少年著想,為能培養出高素質的祖國的下一代著想。

    可是,從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可以看出來,影響一個人成長的,父母只是一方面的因素,家庭教育也只是一方面的因素。並且,就佔比來講,也不會太高。

    另外,什麼樣的父母算是合格的父母?我們是拿到的水平來衡量呢,還是拿知識水平來衡量?在孩子的眼中,自己的父母天生是合格的。沒有什麼衡量的標準,只是因為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切。沒有什麼比擁有對孩子無比的愛,更能衡量一雙父母是不是合格的了。

    甚至,在對孩子的無比的愛面前,一切都顯得黯然失色,都顯得不值一提。

    我還想問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實行父母持證上崗,對於那些考不下證來的父母,難道就要剝奪他們做父母的權利嗎?這是不是荒唐極了?

    一直以來,中國提倡的是全民素質教育。這已經是抓住了問題的最根本,這也是實現我們強國夢的基礎中的基礎。

    你要知道,在中國建國初期,我們整個國民的識字率不超過1%。而如今,已經無限接近了100%。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這也意味著中國的全民素質教育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給天底下所有做父母的定一個做父母的標準,且不說有沒有這樣的標準,這樣的想法本身就很滑稽。教育,從來都是五花多樣的,也從來都是不拘一格。“因材施教”(孔子),“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這都是我們教育中的寶貴財富。

    君不見,深山裡農民家的窮兒子,也能出落成國家棟梁;達官顯貴家的貴公子,也能淪落成紈絝子弟。要論持證上崗,你覺得大山裡的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能拿的到你所謂的那個“證”嗎?

  • 3 # 咖哩之水花

    父母如果需要“持證上崗”,本來應該是件令人慶幸的事,這意味著大概率會改變目前所出現的一些虐童事件,以及孩子的教育問題。但事實上在很長很長時間裡是不可能的,將來也大可能。理想是豐滿的,在現實面前,卻是一敗塗地。

    按照我們的固有思維,這證肯定得考出來的。設定這證,不可能選擇高難度的問題。這樣的一刀切形式,會導致大部分男人女人不能考出上崗證。難了,考不出;簡單了,沒作用。

    不可否認,很多人學歷很低。初中畢業的人有一定的比例存在。他們很多來自中部地區,就靠著夜以繼日地工作來賺些錢。讓他們去參加考試嗎?真的很難。他們本身學的就少,而且多年的遺忘,早就使他們的知識回到了原點。

    這樣的證只能流於形式。形式的東西,往往沒有實質性的作用。養育問題,在沒有經驗的時候,留於書本,效果不大。只有日後經過實際的一撥撥操作,才是有用的。代表美好的父母上崗證也一樣,不能逃離這樣的定律。只要有心,無證也能養好孩子;如若不上心,有證也沒有什麼用。證就如化妝品,塗上固然美,最終還是要看素顏。這就是對孩子的愛與關注。

    考不出證的概率,是肯定存在的。經過幾天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的培訓,準爸媽受到了薰陶。然而一聽課覺得很有道理,一考試覺得一片茫然。結果,就暈乎乎的,考不出證了。

    考不出證怎麼辦呢?只有幫助考證,或者一直考證。幫助考證,必然要採取實質性的幫助。採取一對一的方式,或者追根溯源從裡到內地去提升,那真的會有很大程度地提升。思想意識上的改變,會讓他們今後的行動有目標有方式。這自然是好的。但實質上,這樣的做法是不可能的。考試的人千千萬萬,培訓的人呢?也有這麼多嗎?這就是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

    一二十年養成的習慣,不會因為一時的學習而改變的。考不出之後,總不能一直考證吧。這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要生存,要賺錢。

    說實話,持證上網的可行性很低。當很多的準爸爸準媽媽考不出證,他們肯定還會生孩子。誰都不能阻止他們生兒育女的決心。不讓生嗎?不可能,也違背現行的生育權。將來社會老齡化嚴重,如果有更多的男女不被允許生孩子,那會是怎樣的一個情況?可想而知,絕對不能讓這樣的事出現。

    事實上,文化程度低的人,對生孩子這事很重視。生多,養多。然後教育就忽略過了。他們本身也沒有意識。這當然不能代表全部,但目前來說,這樣的情況在農村還是廣泛存在的。

    家長為生計奔波,孩子放生模式。很多家長依然停留在只顧孩子的吃飽穿暖上,卻學習視而不見。這真的不是個別的現象。

    其實最怕的就是這些孩子將來長大,也會重複著父母現在對他們的教育方式。

    持證上崗的想法的確很好,但執行難度也真的很高。畢竟養孩子的過程,不是一張證能解決的,也不可能讓不合格的家長失去做父母的機會。要有一個既能提升家長,又能幫助孩子的方法,這樣子才是真正地給到家長和孩子。

    要養好孩子是目的。需要家長不斷地學習,捨得花時間,儘自己力去培養孩子、去管孩子。這不是一本證與一張文憑能夠解決的。持久的愛,才可以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 4 # 蘇菲聊育兒

    對於開設社群、學校家長課堂,父母持證上崗,家長培訓我很贊成。

    當很多人都在吐槽“只有父母這個職業不需要通過培養就可以上崗”時,我相信大家都是認真的。現在出了建議案,為什麼又不贊成呢?

    1.強制要求時,帶動的是大部分需要推一把的父母

    人的心理是這樣的,當一件事情沒有強制要求時,主動去做的永遠只是很少一部分。即使你知道對你是有好處的。

    就像大家說的,現在不少醫院、社群、學校已經有免費公益的培訓,包含了專家提議的“準爸媽”、社群、學校家長課堂等,但實際參與聽的人有多少呢?少之又少。

    當然,能去聽的都是特別主動的家長,自己及對孩子的教育必定不會太差。

    但孩子出現問題的肯定是沒主動去聽的那大部分父母。

    觀察我們身邊的人,你會發現,人大概分3種。

    特別積極主動的佔少部分。

    特別消極的佔少部分。

    而中間的一大部分是不太積極主動的,需要人去推一把的。

    如果一件事有強制要求了,有人監督了,相信這中間的大部分人就會行動起來,因為必須要去做,做了就會發現其中的好處,才會有改變,這就是其中的積極意義吧。

    2.資訊不對等,宣傳不到位

    因為政策沒有強制,所以很多父母不太關注。醫院、社群、學校呢也存在宣傳不到位的情況。

    我生我家女兒前,是在一個三線城市的中心醫院。算是市裡最好的醫院了。但我真沒有收到產檢醫院的相關公益課程分享、知識分享、孩子出生的兒保等宣傳。

    朋友在相鄰城市的醫院孩子一直做兒保,我當時還去醫院問了,就是沒有。

    問了其他朋友,要麼是醫院有象徵性地發了宣傳單,要麼是沒有發。一線城市的情況肯定會好一些,醫院著重強調下,家長會放在心裡。

    我的想法是,對於1胎爸媽,很多人是沒經驗的,如果醫院醫生強調下孕期、嬰幼兒兒保等很重要,很多人自然會重視。畢竟誰沒有過天天擔驚受怕的經歷呀?孩子的屎尿屁都恨不得一天觀察無數次......如果有醫院這種權威機構的培訓讓自己瞭解更多、消除擔心,去聽的人自然會多。

    如果用政策強制起來,醫院、社群、學校和家長都會重視起來,宣傳也會做的更到位,參與的人也會更多。

    3.家長課堂、家長學校很有必要

    孩子要上小學了,孩子上學期間,父母的心態也很重要。

    身邊有不少家長因為孩子要上小學了各種焦慮、寢食難安,2個月暴瘦10斤的。

    除了想讓孩子上個好的學校外,大部分其實是因為沒有了解足夠多的資訊。因為不知道而恐慌。

    如果有社群、學校進行鍼對性的指導,知道學校的情況、怎麼培養孩子習慣、家長需要做的是什麼......我想很多家長心態就不會那麼焦慮了。畢竟有的放矢,心中有數,做好自己該做的重點工作就行了。

    可你的孩子是你眼中最重要的吧,而且每個孩子的問題又是不同的,如果有專門的經驗豐富的老師一對一針對孩子的問題給你上課,那自然求之不得的,總比你一個人瞎琢磨來的效果好吧。

    社群、學校家長課堂的想法很好,家長、孩子是受益人,有什麼理由拒絕呢?

    4.方案會繼續完善

    有家長擔心流於形式、“合格父母”持證上崗的考核機制等,其實每項政策都是在基本完備後才實施的,而且也會調整的。當然可能也會存在流於形式、有些家庭問題會繼續存在等,我想我們不能用一個政策保證所有孩子的問題都解決掉吧。

    如果它能讓大部分重視起來、約束了大部分人,它就是有益的。當社會上大部分人都重視起來後,對那些不重視的人也會形成一種約束、輿論監督。

    所以,我認為開設社群、學校家長課堂,父母持證上崗,家長培訓這個提議特別好。贊成並希望儘快完善後落地實施。它讓我們大部分人重視起父母這個身份是要學習、不斷完善、需要持證上崗的。

  • 5 # 無用20

    連續兩天,微博熱搜都被同一條新聞牢牢的佔據榜首:

    #“建議父母持證上崗”。#

    熱搜來自第十三屆全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很多代表委員們提出了熱點教育話題,他們認為:家庭教育應儘快立法,讓父母“持證上崗”;在社群舉辦家長課堂,建立“家長教育指導工作室”;針對準備入小學的家長開展相關課程教育……話題一出,立刻引起了熱議。

    由此可見,全社會從上到下都在關注孩子成長的問題,近年來,所以不少父母做出了一些“令人窒息”的操作,頻頻登上新聞:13發男孩殺害了10歲女孩拋屍後淡定說謊,四處閒逛;

    17歲男生在高架橋上和車內父母發生矛盾,一氣之下跳橋身亡;

    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寫萬字長文控訴父母的高考理科“狀元”元……豆辛醉上甚至出現了一個小組叫“父母皆禍害”,長大的孩子們聚集在那裡,吐槽自己的原生家庭和父母,引發了輿論的軒然大波。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需要思索這些問題背後的根源。

    父母成長及家庭教育,已經刻不容緩。

    “三無”家長,你的尷尬在哪?

    現在這個社會越來越細化,我們每個人都無證上崗,電工正式工作要有電工證,醫生行醫要經過專業培訓,心裡諮詢師正式做諮詢須考二三級。那麼父母就不必訓練,不需要考證了嗎?沒有經過訓練和學習,內心不成熟的父母,後果是你想不到的嚴重。暴力的父母,不愛孩子的母親,在父母的答卷上,我們看到了兩個巨大的“0”!

    近期的疫情就讓我們看出了關於教育中的一些問題,就拿一個典型的例子來講吧,“陪孩子寫作業”--這簡直就是中國家長大型的崩潰現場。

  • 6 # 幸福的花草世界

    今年兩會期間,有代表提議父母要“持證上崗”,我認為想法和出發點是好的。是看到了加強對孩子教育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但強調要持證上崗,甚至要上升到法律層面進行立法。我認為值得商權。

    培養孩子有正能量、有正確的人生觀,成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有用,能做出貢獻的人;而不是隻會啃老、吃社會的碴子,甚至是背叛家庭、社會和國家的人。非常必要。這不僅是父母家長的責任,也是學校、社會和國家的責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人生觀會直接影響孩子。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言行會潛移默化的在孩子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有什麼樣的影響就會對孩子的成長打下什麼樣的基礎。如同栽樹,一開始就栽歪了,想要長直,就需要日後人為或者Sunny對其校正。同理,經常帶該子的人和孩子常接觸的親屬、幼兒園甚至鄰居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很大影響。所以高素質的父母必然會對孩子產生良好影響和教育。

    提高父母的素質,無止境、且非常必要,並不是一朝一夕能決。非要讓父母素質提高到什麼程度才算合格、領證。這是一項堅巨的工程。這是一個提高國民素質的問題。是一個社會發展問題。是需要父母、社會和國家共同努力解決的問題。並不是僅靠一個規定所能解決的問題。

  • 7 # 亮晶晶的貝殼

    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區政協副主席許洪玲在“兩會”提出了一個建議,在社群舉辦家長課堂,建立“家長教育指導工作室”,面向適齡兒童家長,聘請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經驗的志願者作為老師。針對準備入小學的家長開展相關課程教育,頒發“合格父母”上崗證隨學生檔案入學。

    我個人雙手贊成父母“持證上崗”的提議。

    並不是將孩子成長的所有問題,都歸咎於失敗的家庭教育,但也不能忽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果能積極發揮家長對孩子教育與成長的正面作用,的確有著十分必要的意義。

    父母“持證上崗”提議的背景

    近年來,因家庭教育引發的悲劇頻現新聞報道中。北大高材生吳謝宇弒母案、15歲女兒勒死律師母親案、廣西一男子當孩子面殺害妻子案、陝西活埋79歲母親案……這些讓人細思極恐的人間倫理悲劇,都顯示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然而生活中還有更多的未成年人輟學、違法等問題,都折射出家庭教育的缺失。

    以定期講座、案例分析、現場模擬等形式授課,在監護人群中樹立正確家庭教育觀念。

    只有根兒正,苗兒才紅。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更能積極、有效地支援學校的工作,走家校共贏的發展道路,祖國的花朵未來更有希望。

    “備育學院”培訓內容可以結合“備育”特殊階段,增加孕期和產後抑鬱和焦慮症的預防和康復、媽媽身心健康、嬰幼兒保健知識、預防接種疫苗常識和嬰幼兒心理學等。

    母親身心健康發展,離不開家庭的支援和關愛,讓母親帶孩子自殺的事件不要再發生了。

    三、加大財政投入和宣傳力度

    編制家庭教育指導性檔案,將家庭教育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不斷加大對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投入保障力度。

    建立完善中小學、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經費保障機制,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經費,支援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健康持續發展。

    讓家庭、學校、社會聯手抓教育,以國家層面給予家長幫助與促進,齊抓共管,共創和諧、幸福、美滿的社會指日可待。

  • 8 # 雪落石健

    兩會提議父母“持證上崗”,我贊同!

    5月22日,第十三屆全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全中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建議:家庭教育儘快立法,讓父母“持證上崗”。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影響孩子一生,所以父母“持證上崗”很有必要!國家教育部門應該分階段對父母進行培訓。

    第一、父母是孩子的偶像

    小孩子愛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作為父母要做合格的家長,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但有的父母經常打罵,孩子也就容易出言不遜。

    第二、父母與孩子的接觸時間最長

    父母與孩子的接觸時間最長,給孩子的影響最大,是具有長久性的伴隨教育。對孩子能否正確地認識世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父母要懂得怎樣教育孩子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

    第三、父母責任感

    第四、家長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叛逆期的來臨,很多家長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溝通,說什麼孩子都跟你反著來,相當愁人,這時如果國家教育部門的專業人士給家長一些指導意見,也可以解決家長們的煩惱。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教育孩子是永久的話題。作為孩子的家長,必須用更科學的方法去教育和引導孩子,才能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綜上所述,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家教育部門應該分階段對孩子的父母進行科學教育孩子的知識培訓。

  • 9 # 叨叨侃球

    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區政協副主席許洪玲建議:在社群舉辦家長課堂,建立“家長教育指導工作室”,面向適齡兒童家長,聘請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經驗的志願者作為老師;針對準備入小學的家長開展相關課程教育,頒發“合格父母”上崗證隨學生檔案入學。

    父母“持證上崗”,聽起來相當美好,相當正軌,但就想問許洪玲一句:假如父母培訓不合格,是不是就要剝奪他們當父母的權利?

    且不管“合格的標準”由誰來定義?既然要持證,肯定就要培訓和考核。而每一名孩子、每一位父母、每一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差異,即便同樣的家庭、同樣的條件、同樣的家庭都會教育出不同的孩子,這樣的培訓和考核難道是要把孩子都教育成一個模子的流水線產品?

    所以,這個提議就是根本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 10 # 爾雅休養札記

    “相比很多職業都要先考證再上崗,為人父母生兒育女這麼重要的事,反而沒有任何門檻,並不要什麼父母上崗證。”沒想到,網友們調侃不稱職父母的話,竟然成真了。

    生孩子容易,教育孩子難。絕大部分父母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邊借鑑前輩的經驗,邊摸索總結適合自己的方式。

    做一個合格的父母,真是太難了。僅僅是輔導孩子寫作業,就已經讓父母崩潰了。如果真能實施父母上崗培訓,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福音。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才算是合格的父母呢?標準怎麼制定呢?

    每個父母的性格都不一樣,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每個家庭的環境也不一樣。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合格父母”的概念如何能做個統一呢?又或者是以孩子的發展狀況作為衡量標準?

    合格的父母要教孩子立德

    立人先立德,樹人先樹品。如果一個孩子學業優異或事業有成,待人接物周到有禮,但內在卻掩藏著一顆齷齪的心,說不定哪天就做出了危害社會或他人的事情。

    合格的父母會從小事抓起,當孩子的行為違背了道德倫理,父母能夠及時制止,而不是以“孩子還小”為藉口,一味妥協姑息。豈不知,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對他將來的發展至關重要。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制定一些規則並嚴格要求孩子;給孩子創造一個輕鬆、和諧的家庭氛圍。 在德教方面對孩子嚴厲,這是對孩子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 當然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父母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能夠耐心引導孩子,而不是簡單粗暴地用成人思維要求孩子。

    合格的父母要教孩子獨立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財富便是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富有開拓精神、能夠自食其力、有責任擔當的人。

    在發達國家,父母普遍都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因為,人一輩子,真正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要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譬如洗襪子、打掃衛生等,培養積極的勞動精神,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社會義務感。

    同時,父母要給孩子灌輸責任意識,自己的事情自己幹,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需要獨立擔當一定的責任。

    合格的父母要教孩子尊重和寬容

    懂得尊重別人,是最基本的做人道理。首先,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獲得自尊,並可能學會尊重別人。

    由於孩子還不成熟,自尊意識往往處於萌芽狀態,特別容易受到傷害,一旦自尊受到傷害,他們便會用諸多的“不聽話”來對抗。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智慧和境界。

    孩子學會了寬容,也就掌握了一種與人交往的技巧,有助於孩子成年後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適應不同的環境,能夠融洽地與他人合作,進而充分展示出自己的才能,最終實現人生理想。

    日常生活中,父母應當具有保護孩子權利的意識,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寬度,不要一切都過問、包攬,逼迫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孩子也會以更好的姿態迴應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補貼錢可以領幾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