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涵不怕

    秦始皇“焚書坑儒”其實並不是同一時間進行的,“焚書”是因為當時剛好平定六國之亂,統一天下。但是當時由於六國的風俗習慣,文化各有不同,很多人不受約束,忽視律法,胡作非為。於是李斯建議秦始皇不如焚書。只留秦史和其他醫用的一些書。這樣的辦法讓秦朝歷史成為正統。而坑儒是因為當時的一些知識人士,他們覺得焚書不妥,就大肆批評秦王,秦王惱怒但是讀書人又不像是農民,不好對付可是這些學者方士以為秦王心虛怕了就更加的肆無忌憚。甚至批評起了當時的朝政他們認為秦朝的郡縣制不合理。於是想想個辦法堵住天下人的嘴但是文化越高的人思想也就越多,他們認為秦王不是一個好皇帝是個暴君,特別是秦王晚年喜愛求長生之道就找道士煉丹藥成神仙,最終坑儒士的事情在兩個方士的不當行為下引發了。於是

  • 2 # 玄罡子

    秦始皇當時是很憤慨的,因為儒生們妄談國事,企圖利用儒家的影響和社會輿論操控政治,最為重要的是儒生這種行為觸碰了始皇帝的逆鱗,在擼龍鬚;因為秦始皇奉行的是法家思想,提倡依法治國。但是儒生提倡的分封制,就是變著法子給舊六國貴族提供合法土地權利,自然離他們復辟諸侯國也不遠了。始皇帝當然是不會允許的,乃至覺得這群儒生就是沒腦子的空想家,對他們也產生了厭惡。

    秦始皇採納李斯建議,把具有煽動性的“王道理論”、“治世理論”等歷史書籍全典藏了起來,保留了醫家學說、農家學說、墨家學說(倡導和平)、陰陽家學說、和其他歷史古籍。

    這也是為什麼當年蕭何能在咸陽宮找到這些書,為後面的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留下了種子。

    誠然也的的確確燒了一部分書,這些書無一例外在客觀層面都會危及統治。舉個例子講,孔子在東周當太學老師時,削筆寫《春秋》,為了正人心道德,宣傳仁義禮智通道德之說,把上古《三皇五經》、《皇帝內經》、墨家、陰陽家裡有關仙學的部分刪了大半。到秦始皇為求長生坑儒,把一些如截脈靜心術類的古修真養生法燒了大半。(此處不表)

    2、坑的什麼儒?

    所謂“坑儒”,坑的也不全是儒家弟子,大多是當年那些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 ,最後消失的術士。比如侯生、盧生和韓眾這些人,這裡面良莠不齊。像盧生和韓眾之流,這類人就是大騙子,找不到仙藥也沒本事,為了逃脫罪名,就說秦始皇太殘暴,所以仙人不給賜藥。祖龍到底死不死,或者說有沒有得到長生藥,可不是這些騙子說了算的,倒也正好被祖龍藉機一塊打壓坑殺了(藉口欺君罔上嘛),也絕了這世上長壽得道的一些途徑。

    總結:

    偉大開國領袖曾作詩說道,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秦始皇焚書坑儒,雖然從人文角度講,是一場文化災難,但是相比於清修四庫全書,把傳統典籍改的面目全非,也可以忽略不計了。祖龍統一文字、推行郡縣制、統一錢幣的制度沿用至今,其豐功偉業在中華歷史長河中絕對是最耀眼的存在!

  • 3 # 張小白白了個白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秦始皇在推行郡縣制時遭到齊國士淳于越等人反對。淳于越等人要求秦始皇遵從古制,實行分封制,遭到丞相李斯的駁斥,這就是著名的李淳之爭;二是術士侯生和盧生借為秦始皇求仙丹靈藥為名,背地裡卻誹謗譏諷秦始皇,事情暴露後逃跑。

    不錯,秦始皇燒過書,燒書是為了統一思想。但他沒有燒掉農書和醫書;在這個前提下,秦始皇把那些私學——民間收藏的詩、書、百家語進行焚燬。不過在當時,有一個特別的保留措施——「非博士官所職」,秦始皇焚的是所有能使百姓開化的書籍,那些包含社會思想的東西,為了愚民統治,只能留下醫藥、卜筮、種樹這類的書,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純自然科學的書。

    《史記·秦始皇本紀》也給予澄清,秦始皇焚書令並不是要把典籍統統燒掉,這一法令主要針對兩類書籍。首先時東方六國的國史,在秦始皇看來,這是統一思想的需要。其次,要求民間諸子百家尤其以六經為代表的儒家典籍焚燬,但典藏在博士館的書籍都不在焚燒之列。換句話來說,官方藏書沒有焚燬,只是將民間的藏書燒掉。

    關於坑儒,其實都是坑方士,眾所周知,秦始皇醉心於長生不老,一向沉迷於求丹問藥,養了一大批方術士,但是當秦始皇聽到侯生、盧生取仙藥失敗,還在背後大罵自己後,徹底怒了。這二人說秦始皇為人剛愎自用,不信任他人,如此貪戀權勢,這樣的人不可為他求得仙藥。然後二人便逃走了。秦始皇聽勃然大怒,自己如此厚待兩人卻遭此誹謗。要說秦始皇因此坑殺方士,似乎是合理的。

    所以,客觀上講,他為秦帝國的鞏固和統一奠定了思想基礎,更好的實現中央集權。

  • 4 # 啊u歷史課代表

    儒家其實是維護皇權政治的。這一點,從漢朝開始,尊奉儒學,提出“三綱五常”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三綱五常”講了八個方面的內容,這八個方面的內容歸結起來,核心就是“忠君”,也就是維護皇權政治。

    既然儒家本質上是維護皇權政治的,而秦始皇實施的正是皇權政治,那麼,也就是說,儒生們的所作所為,就是維護秦始皇的。既然儒生們的所作所為,是維護秦始皇的,為何秦始皇還要搞“焚書坑儒”呢?

    有人可能會說,實際上秦始皇並沒有“坑儒”,他坑的是那些方士們。因為秦始皇讓那些方士們去給他尋找長生不老的藥,那些方士們不但沒有找到,而且還對他議論紛紛。這事讓秦始皇很生氣,因此秦始皇一怒之下,才把那些方士們集中起來,把他們給坑埋了。

    秦始皇本身坑的是方士,但是那些儒生卻說秦始皇坑的是儒生,秦始皇也就這樣背了黑鍋。

    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秦始皇當時確實一直在尋找長生不老的藥物。同時,由於找了很久,都一直沒有找到。不但沒有找到,而且那些方士們還藉機騙他,套取他的錢財。這讓秦始皇非常生氣,他的脾氣也變得很暴躁。

    秦始皇一生氣,後果自然很嚴重。他是秦始皇,他是要殺人的。更何況,那個年代本身就流行坑殺人,白起坑殺了40多萬,項羽坑殺了20萬。說起來,秦始皇坑的還是少的。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並起。大家要想把罪錯推在秦始皇身上,把他塑造成一個徹徹底底的“暴君”形象,自然就會什麼事都往他身上推。他坑殺的不是儒生,也會說他坑殺了儒生。

    不過,雖然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完全有道理。實際上,雖然秦始皇坑殺的人有不少方士,但他實際上也坑殺了不少儒生。而且,秦始皇所焚燬的書中,除了醫藥等少量的科技書,及原先秦國的歷史書外,其他書都給焚燬了。而這些書,絕大多數是儒生們的書。

    所以說,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不容辯駁的歷史事實。

    再回到之前的話題。既然儒生們都是維護皇權政治的,為什麼秦始皇還要殺這些儒生們呢?

    其實,這裡大約可能出現了一個誤會,實際上,春秋時期到秦朝的儒學,和漢朝時期出現的儒學,已經不是同一種儒學了。

    當然了,春秋時期到秦朝,儒學也是在變化的。

    春秋時期的儒學,其核心的思想,就是為了維護周禮,也就是為了維護周天子的權威,讓諸侯們都要剋制自己不恰當的慾望,尊奉周天子。那時候,儒學的觀點,大家還是比較認可的。很多諸侯,就算要稱霸,也會打著尊奉周天子的旗號來進行。因此,學習儒學的人非常多,孔子的門徒遍天下。

    戰國時期的儒學,已經沒辦法維護周禮,尊奉周天子了。因為周天子早已沒有了什麼權威,早已尊嚴掃地。這時候,儒家對諸侯們的要求,就是希望他們實施仁政,就是希望他們愛民。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學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就是仁政與愛民。

    戰國時期的儒學,之所以出現這種變化,主要是那時候諸侯之間為了爭奪利益,完全不講道義,放縱自己的慾望,而且充滿殘殺和暴力。

    秦朝的時候,由於時間比較短,儒學也只是繼承了戰國時期的思想,還沒有新發展。也就是說,這時候的儒學,還是宣揚君王應該實行仁政,而不是暴政,這顯然與秦始皇的做法是相悖的。秦始皇怎麼會喜歡呢?

    到了漢朝時候,儒學再次興起。不過,那時候的儒學,與春秋到秦朝的儒學已經完全不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已經變成了霸權主義。“三綱五常”則完全是為了維護皇權。雖然那時候儒家也提倡仁政,也以堯舜時期為政治藍圖,但這已經不是主要目的了。

    應該說,秦始皇沒有“趕上好時候”。如果他遇到了這樣的漢儒,顯然他也不會焚書坑儒了。

    參考資料:《西漢儒家學者叢考》等

  • 5 # 鳳年說歷史

    秦始皇在政治上勵精圖治,使華夏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廢除了以前實行的分封制,把天下分為36郡,並建立了一整套有利於中央集權和皇帝專權的行政機構;統一了全國的法律、貨幣、度量衡;簡化和統一了漢字;派兵北伐匈奴,先後在那裡設定了34個縣,移民墾荒;先後徵發幾十萬人大規模修築長城,作為北疆防禦;派兵南戍五嶺,征服嶺南地區。

    焚書坑儒,又稱“焚詩書,坑術士(一說述士,即儒生)”,西漢之後稱“焚書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燬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

    事實上焚書坑儒就不是什麼大過,焚書坑儒在當時只是為了加強君主專制才那樣做的,而且,當時的博士淳于越口口聲聲地說“不遵從以前的制度和風俗,是不會長久的”,反對郡縣制;李斯反對這種說法,才建議始皇焚書的,而且焚燬的只是那些《詩》、《書》、百家語和史書,醫藥、算卦、農業方面的書並沒有焚燬啊。由此,才為坑殺術士鋪下了道路。  其實之前,方士侯生、盧生替始皇帝求長生不老藥,一直沒有尋到,卻拿著始皇給的賞賜假心裝作忠心。到了焚書後的第二年,方士侯生、盧生與儒生私下批評秦始皇為人反面,始皇得知大怒,認為“平日裡這麼信任他們,他們卻欺騙和背叛我”,這才下令讓御史大夫查辦,最後認的認,供的供,才有後面的“坑殺術士”。秦始皇並沒有殺淳于越,坑殺術士也是依法處理,欺騙國家財產,在古代是欺君之罪,欺君之罪就是殺頭的罪。雖然失去很多價值的書,令人感嘆,何況那時的估計也很難儲存到後世。所以秦始皇焚書與坑儒是合情合理。

    因為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所以在歷史上留下“暴君”的罵名,有的論者甚至將秦王朝的短命與“焚書坑儒”聯絡起來,認為它使秦王朝迅速崩潰。

    其實,從歷史傳統方面考察,“焚書坑儒”並非是秦始皇的發明,無論是“焚書令”還是以“坑殺”方式處理秦王朝不喜歡的人,都是先前有過的方式。

    秦國雖然在穆公時代就已經號稱霸主,但真正強大還是從孝公時代商鞅變法開始的。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治國的利器是爵祿和刑罰,對儒家的《詩》、《書》、禮、樂,深惡痛絕,譏之為“六蝨”。韓非還說他“教孝公燔《詩》、《書》而明法令”。這很可能是歷史上最早的一次焚書,惜無佐證,無從詳考。聯絡秦國的歷史,秦始皇焚書不過是守其傳統,“古已有之,於今為烈”而已。

    秦時處死犯人的方式有戮、棄屍、磔、腰斬、車裂、鑿頂、抽肋、鑊烹、囊撲等,都是極殘酷的死刑。秦始皇對犯禁的“儒”採取活埋的處死方式,似乎還是一種“優待”;但四百六十餘人同時大活埋,實在慘絕人寰。其實這也是秦國的老傳統。據《史記·白起列傳》載,秦昭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武安君白起大敗趙將賈偃,沉其卒二萬人於黃河,這是“水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白起又在長平大敗趙軍,俘虜四十萬,用欺騙手段全部坑殺,這是“土埋”。與白起比較,秦始皇“坑儒”還是小巫見大巫。傳說中的“伏機”也並非憑空捏造,驪山腳下的秦始皇大墓就裝有這一暗器,這在《史記》中是明白記載著的。

    《史記》中提到這段時,用的是“諸生”而非“儒生”。而“坑儒”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西漢初年的典籍中,此時距秦始皇死後已經一百多年。

    所以不要在冤枉秦始皇了,秦始皇焚過書,但並非盡毀;發生咸陽的坑“生”事件,其矛頭主要指向方術之士,但也波及到儒生。秦始皇並非如我們所認為的那樣蠻橫無理,他所做的事情都是有原因的。古代的君王幾乎沒有手上不粘滿血腥的。這就是封建社會權力的迭代與維護護必然是靠流血守護的!

  • 6 # 前行者149478967

    【秦始皇為何焚書坑儒,你又如何評價秦始皇焚書坑儒】焚書坑儒又稱“焚詩書,坑術士。是指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燬書籍、坑殺犯禁者一事。但 秦始皇焚書並未焚燒醫學、農牧等技術實用書籍,可見其英明。

    說起秦始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恐怕不一而同,其中有褒有貶,比如“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比如“統一六國”,比如“修建長城”,而其中最為人所詬病的,恐怕就是“焚書坑儒”這一節了。

    秦始皇統一六國,但是觀其所處歷史環境,細細考究起來,他所做的“焚書坑儒”真的就是在“坑儒”嗎?小編認為,“焚書”是真,但“坑儒”只怕未必。其“焚書”與“坑儒”之舉,其實為“大政”。

    先說“焚書”。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從以上言論,我們可看出這可以說是嚴刑峻法了,而其完全是出於一種政治目的,就是鞏固朝廷的統治地位。畢竟在統一之前是六個不同的國家,各國有各國的歷史,各國有各國的文化,文字。說到底,“焚書”其實是秦始皇在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等之後的又一項“統一”行動——“統一思想”。

    再來說說“坑儒”。所謂“坑儒”,指的是秦始皇抓獲460餘人“術士”,並將其“坑殺”之舉。據《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道:

    始皇聞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巿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

    由文中得知,秦始皇之所以做“坑殺”之舉,其實並非完全為了“一己私仇”,只是一個藉口而已。

    後人多將“諸生”理解為當時的讀書人,然而從邏輯上來講,首先是那些煉藥的方士欺騙了秦始皇,秦始皇就算再如何心胸狹窄,也不可能撿個認字兒的就去遷怒,何況心胸狹窄的人又如何能做出“統一六國”的偉業?因此,並非不分青紅皁白不問出身不問師從,這些被遷怒的“諸生”恐怕大都是些當時懂些方術的“方士”,而另外一些,應該就是違反了他“焚書”禁令的人了。

    總之,秦始皇焚書坑儒就是為鞏固其統治地位,統一民眾思想,統一文化,文字,消除異見人士,至於報私仇小編認為是笑談。

  • 7 # FUN醬品歷史

    “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從公元前213年開始的焚燬五經、活埋儒士的事件。由於當時奴隸主仍在意識形態領域為復辟舊制度製造輿論,前213年,秦始皇接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除《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百姓私藏的《詩》、《書》和百家語。焚書對於古代文化典籍是一個極大的破壞。次年,由於盧生、候生期騙始皇能得長生不老之藥,敗露後始皇大怒,認為儒生多以妖言惑亂,於是將四百六十多名儒生活埋於咸陽。焚書坑儒暴露了秦政的暴虐以及當時社會矛盾日益加劇和統治階級內部的離心離德,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 8 # 元角分百千萬

    有一首詩的後兩句說得好,“坑灰未冷山東亂,原來劉項不讀書",秦始皇怕讀書人亂議朝政,坑殺儒生,怕天下人讀書多了,思想亂不好管,一把火燒了書簡。

    但這有用嗎?劉邦項羽就不讀書,聯手滅了大秦。俗話說得好,把公雞殺了,天就不亮了嗎?該亮還是要亮的。

    所以講,秦始皇焚書坑儒是非常凶殘而又笨拙的行為,於事無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好多人大學畢業家裡蹲是什麼原因啊?包括我也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