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創意小君子
-
2 # 滴水在成長
看時間的確是每個人的習慣,我每天看時間的次數不下十次,一般是在下面幾種情況去看時間:
1,起床之後看時間
醒了之後第一時間反應是去看時間考驗時間,才能決定是要起床了,還是可以繼續在床上待會兒。
2,出門之前會看時間
如果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出門的話,上班就有可能遲到,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出門,如果沒有做到的話,就需要路上走快一點點,從而節省時間。
3,工作累了,休息的時候會看下時間
一般開始工作的時候很容易投入進去,當忙完一個小的節點,就會休息一下,順道看下時間,一方面可以對自己完成任務花費的時間有一個認識,另一方面對總體的事件進行把握,看自己接下來應該如何安排工作任務。
4,快下班的時候會看時間
這個時候的心情是緊張的,又是愉悅的。終於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可以下班做自己的事情了。
其實我覺得看時間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就像是記賬一樣,只有透過記賬的方式才能知道自己到底花了多少錢,掙了多少錢以及可用的開支是多少。時間跟金錢一樣,透過看時間,我們可以知道自己生育的時間是多少,從而更加高效的安排自己的工作。
個人覺得現在為什麼看時間成了人的自然性習慣,主要是社會發展,個體精細化分工導致的。
1、如果沒有工作的任務安排,沒有上下班的固定打卡,沒有豐富化的閒餘生活,沒有焦慮的快生活節奏;只是做事,吃飯,睡覺,大抵透過本能便可實現,對時間得依賴性也就沒有如此的強烈。
2、我看時間主要在兩種情況下:進行時的任務和即將到來的預定。
3、在做既定好目標的事時,時間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需要根據剩餘截止時間,實時靈活調整做事方法、顆粒度等指標來確保任務在指定時間內完成。
4、在等待安排好的事情,如等人、約會、某項任務,需要了解時間進度以調整心理預期狀態,人不是突兀型動物,提前也好,逾期也罷,需要在事情發生前在心裡留下緩衝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