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晚上拍的照片不太好。除了有的筆畫和結構不到位,整體風格有沒有很彆扭?筆畫是不是整體偏細等等?因為個別筆畫和結構自己能看出來可以繼續學習,有些整體的問題自己看不出來。希望老師們指正。
6
回覆列表
  • 1 # tjsjsh

    多寶塔是顏真卿44歲的作品,較其後期的作品,方筆較多,工整,瘦硬。你的字結構問題不大,筆畫上軟了點,筆畫是零件,筆畫軟了點,組成的字就軟了點。建議:

    1.迴歸到基本筆畫上,多練。如橫劃,起筆(多方筆),行筆,收筆(哪圓哪方)思考,比較。很多人吃虧就吃虧在不甘心迴歸基本筆畫上。

    2.不要抄。一天寫50個不同的字遠不如一個字寫50遍。

    3.嘗試新方法。中央美院林曦授課時有個方法挺好,一般寫4遍就差不多。

    第一遍自己臨,不太像,來第二遍,這遍要有耐心,雙鉤字的輪廓,透過描輪廓強化原帖字的筆畫,結構特點。“不描不知道,一描嚇一跳”,我試過,很有效!第三遍最意想不到,把字帖倒過來,字倒過來就只剩下線條了,你就倒著臨。臨完了再正著找差距。 哈哈,好玩吧?

    4.不灰心,可以寫寫顏勤禮,別死砸在多寶塔上,都是顏體,寫寫後期的也不錯。沒有人說不把多寶塔寫到100%就不能寫其他顏體字帖,有很多人都沒寫過多寶塔直接就臨顏勤禮的。

    供參考吧。

  • 2 # 歡騰康旅

    我給書友說一點建議:

    1,結構上暫時過得去,改進結構首要的得觀察到位,這也有經驗在裡面,其次更重要的,書法裡筆法是可以帶動結構的,筆法有欠缺,結構不可能好。書友似乎處於這個需要改進筆法的階段。

    2,筆法上書友還欠缺不少,僅得一筆,用毛筆抹的技法過關了,這是基礎。便捷的辦法是先找翁志飛的影片看看,翁老師的頂鋒,翻鋒筆法等等用的很明確,可供學習,其次可看李雙陽的影片,李老師的速度節奏感,線條的勁利,尤其是用鋒寫字的技巧,比較明顯,是學習的好資料。

    3,揣摩筆法也是長期學習和經驗認識問題,王羲之、顏真卿的寫法誰也沒見過,後人都是從遺蹟上揣摩,但古人寫字首先是實用問題,怎麼快速、不浪費墨,怎麼利於一次寫多字,不會總是舔筆浪費時間,這應該是古人產生筆法的基礎和檢驗筆法的標準,確立實用性的標準,就不容易在筆法揣摩上陷入怪、浪的歧途。

    經驗之談而己,希望有點用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快速處理小面積燒傷或燙傷?